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學習與背誦


學習與背誦

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

在教育改革歷程中,很多人強調學習歷程必須以理解取代背誦,視「背誦」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好像背誦是罪大惡極,是教育進步的最大阻力。殊不知在學習歷程中,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統整、評鑑是一個連續歷程。在腦海中先輸入必要的知識,才能反芻應用。

今日閱讀王道還先生「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一文,對於背誦與理解有最好的詮釋,整理節錄如下,作為自己在探索教育理論與追求教育方法與理想時的依歸與參考,期冀對引領學生學習方向時,不至於偏頗: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背誦」成為關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議題。論者口誅筆伐,視背誦為教育的對立面,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具體內容,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識將背誦視為教育的對立面,出自一個直覺的誤解:以為動用理性的過程才是「理解」,而背誦只是不經大腦的機械過程。由於科學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最高成就,科學教育更強調理解。背誦無異放棄磨鍊理性的機會,更令人難以容忍。(王道還,2012)

    其實,越是基本的科學事實,越沒有什麼道理,也無從理解。例如:光速每秒卅萬公里,是運動速度的極限。光速的值是實測的結果。物理學者測出光速後,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光速的數值算出從太陽至的球需要八分鐘。(太陽至地球的距離是30萬公里 60×814400萬公里

   科學的原型是歐基里德幾何學。這定義其實都不是理解的對象。學生先背誦記憶,然後學習運用定義、演繹出規範圖形、空間的規律,學習這種知識體系,越深入越依賴記憶力提供的便利。健全的知識體系,產生的知識哪怕只會背誦,依舊是有用的知識。不會證明畢氏定理,並不妨礙學習這個定理的應用範例。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他的意思是:利用知識、能產生力量。 (王道還,2012)

    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不強求理解。牛頓發明萬有引力概念,解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但是,他拒絕對萬有引力做進一步的解釋。牛頓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描述自然;好的理論能精確描述自然、精確預測自然的運行。至於追根究柢,是哲學家的事,因此他不對萬有引力的緣由做任何臆測。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報告,凸顯流行教育觀的盲點。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百卅個人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變項是:四歲的行為特徵;七歲的語文與算術測驗;大學畢業與否。他們發現:學齡前的行為特徵最能預測此人是否能夠大學畢業,而不是七歲時的語文、算術能力。孩子若從小就表現出專注、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最有可能在廿五歲前完成大學學業。「遵循指示」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在許多情境中,就是背誦。

 

資料來源:聯合報,王道還2012.08.31 A4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養成好習慣 雕塑好品格


 養成好習慣 雕塑好品格

Twenty – five hundred years ago, Socrates defined education as helping students gain both knowledge and virtue, to become both smart and good. In recent decades schools sometimes consciously and sometimes unconsciously have lost their focus on this historic mission.  Now , however, educators are being called back to help children gain the virtues, the embedded habits, which constitute good character.

Character formation has been described as what we do to help students know the good, love the good, and do the good.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s its appeal to the student’s head, heart, and hands.

 

Friendship is the best present you can give(友誼是給人最好的禮物)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多語學習 邏輯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多語學習 邏輯思考
 CANADA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投入大量金額於教育事業,實施12年義務教育,提供高品質的課程,

創造正向循環的教育品質受到世界各國認可。

教育特色:公民教育凝聚向心力,創造正向的教育品質

1.  義務教育為期12年,從5歲至16歲,中小學實行六三三制。

2.  高等教育機構都提供高品質的課程,其課程設計側重於工藝美術、工科、商科和其他職業訓練。


INDIA 印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使得受教育成為特權;卻是全球軟體菁英的搖籃,古印度人發明了數字及算數,以及許多重要的數學定理。。

教育特色:不用測驗題框限思考,而是用邏輯理解知識的全貌

1.  加強邏輯思考。

2.  不論科目,考題幾乎不見「選擇題」,都是以「申論」的方式,讓學生從原理開始理解、批判,逐步導入結論。

3.  邏輯牽引著印度人對事理做深入而有結構的分析、理解,而非單一的背誦公式。

4.  多語背景給印度人增添競爭力。

5.  實施10年制強制義務教育,14歲以下孩子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育。

6.  受政府補助的私立學校,必須提供至少25%的免費入學名額。

7.  打破種姓制度的保障,在全球少子化、老化問題接踵而來之際,印度卻有大量的年輕知識份子開始萌芽。


TAITUNG 台東

2009年,由嚴長壽、陶傳正、柯文昌,周永裕發起「公益平台基金會」,以正面取代消極,以行動取代承諾,全面推動花東地區的永續發展。

教學特色:偏鄉教育種籽計畫,切中12年國教理想境界

1.  以環保低碳為規劃方向。

2.  辦學宗旨為:「塑造快樂學習環境,啟發孩子的天賦,培養良好品格與雙語能力,成為有正面價值的人。」

3.  以開啟天賦、雙語國際、在地連結、正向創新為4大核心價值。

4.  以培養出自信、有學習熱情、能獨立思考、具有雙語能力的國際公民。

5.  致力於全人發展,課程著重在語言、應用科學、藝術訓練、生活品格、和在地文化等5大領域,提供兼具啟發性和實用性的學習歷程。

6.  教學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培養傾聽自己的內心,和判斷是非價值、實踐與學習以及對世界好奇等5大能力。

7.  培養出個個都是第一與均衡發展的青少年。



省思與方案
借鏡CANADA加拿大

提供高品質的課程,創造正向循環的教育品質。

效法INDIA 印度

不用測驗題框限思考,而是用邏輯理解知識的全貌

1.  不論科目,考試不用「選擇題」,改用「申論」的方式,讓學生從原理開始理解、批判,逐步導入結論。

2.  培養多語能力增添競爭力。



呼應TAITUNG 台東

以正面取代消極,以行動取代承諾

1.  辦學宗旨為:「塑造積極學習環境,啟發學生天賦,培養良好品格與雙語能力,成為有正面價值的人。」

2.  以開啟天賦、雙語國際、型塑品格、正向創新為四大核心價值。

3.  以培養出自信、有學習熱情、能獨立思考、具有雙語能力的國際公民。

4.  致力於全人發展,課程著重在語言、應用科學、藝術訓練、生活品格等四大領域,提供兼具啟發性和實用性的學習歷程。

5.  教學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培養傾聽自己的內心,和判斷是非價值、實踐與學習以及對世界好奇等四大能力。

6.  培養出個個都是第一與均衡發展的青少年。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創新與開放 傳統與務實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NETHERLANDS 荷蘭-特重設計

    近年來,在國際設計界崛起的荷蘭,以創新、前衛、富現代感與幽默感獨樹一格;強調創新與開放,「創新與開放」是荷蘭設計獨到之處。

教育特色:

     開放選擇的基礎教育 量少質精的高等教育

     採用由寬而窄,由多元而精深的教育藝術

1.  兼具清新創想與實用價值,因此農業與工業成就遠勝於文化創意產業。

2.  兼具開放與實際,採用由寬而窄,由多元而精深的教育藝術,透過多元選擇

    的基礎教育,打開視野,啟發志向,再以高門檻,要求嚴苛的高等教育篩選,

    精化國家人才。

3.  初等教育從五歲開始,修讀年限為七至八年。

4.  中等教育從12歲至16歲,提供多樣學習系統。

5.  要取得高等教育入學資格者,必須就讀一般高中或大學預備中學,再依程度

    核准高等教育入學資格。

6.  要入學術傾向的傳統大學必須絕對取得6年制大學預備中學教育資格。

7.  中等教育是荷蘭的特色,扮演著個人發展歷程蛻變的關鍵推手。

值得借鏡與衍伸:

1.  英語能力的提升-國小五六年級就著手準備全民英檢,俟進入國中全面參加全民英檢,國中畢業生要100%通過全民英檢初級,(50%?通過中級檢定)

2.  兼具創意與傳統的教育觀,厚實基本能力,尤其是英語能力-國中與高中英語能力的銜接與延伸,高中與應外科畢業100%通過中高級檢定。

3.  兼具開放與實際,國中階段,由常態編班走向能力分組,區分為學術菁英與技能達人,雙軌並進,高中階段區分為國內升學或國外留學。



GERMANY 德國-重視技職教育

    基礎教育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玩中學、學思考、學獨立、學自主,不同年齡的孩子從過程中觀摩年長的孩子,彼此拉抬。

教育特色:

重視技職教育,開創世紀經濟奇蹟

學科能力分流,提早規畫學習方向

1.  6歲正式入學,10歲便開始面對4軌制的中學體系選擇。

2.  成績最好的學生進入13年制的文理中學( Gymnasium) ,畢業取得進大學資

    格。

3.  成績中等者進入實科中學( Realschule) ,學制11年制12年,畢業後可進

    入高等專科學校。

4.  再次者只能進入國民中學( Hauptschule) ,學制910年,畢業後普遍進

入藍領階層就業。

5.  另有教育機會平等而辦理的綜合中學 (Gesamtschule),讓成績差者也不因

學習弱勢而被犧牲掉。

值得借鏡與衍伸:

1.  雖然重視技職教育,但實質上是菁英與技職雙軌並重

2.  10(小學四年級)即必須做升學選擇,成績最好的進入文理中學(學術取向);成績中等者進入實科中學(技職取向)

3.  提供孩子選擇機會,辦理綜合中學,學生興趣與能力改變或增強時可以轉換跑道。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絕佳的教育,成就大競爭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絕佳的教育,成就大競爭力

楔子

    閱讀Education to Success,感受到地球村的今日,天涯若比鄰,世界各國致力於教育改革,有成功的典範,也有值得反思的點,以芬蘭和瑞典的做法,思索本身應走的方向,提供行政思維與決策的方向。

FINLAND芬蘭

    近年來連年在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獲評為全球最佳競爭力;也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學生整體表現評比為世界第一,這個小國,因為絕佳的教育,成為不容忽視的大競爭力。

教育特色:有教無類永不放棄

1.     1970年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採取不比名次的均等教育。

2.     1985年取消分班制,每班人數不超過20

3.     教育邏輯,學習速度快的人,可以自己多學些,學得慢的人則需要幫忙,重

    要的是大家都得學,最終也都可以學得一樣好。

4.     學校有權視實際學習狀況彈性分組,老師以不同的方式彈性教學。

5.     每周上課3035小時,是全球上課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

6.     重視基礎教育,尤其是710歲,教師以悠緩的速度和態度,專注於培養

    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這是一切的基礎,就像打地基一樣重要)

7.     基礎教育的重點是『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能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8.     重視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培訓和進修。

SWEDEN 瑞典

    40年前芬蘭曾向瑞典取經,因此,在本質上,瑞典與芬蘭的教育堪稱異曲同工-重視個人特質的均等教育上,導入為創造而學習的價值觀。

教育特色:社會福利全面補助 政府鼓勵企業辦學

1.     政府鼓勵民間興學。私立學校在校務經營上有相當的自主權。

2.     私立學校又稱為自由學校,強調自主學習的「知識學校」。

3.     因材施教,沒有均一標準化的進度,課堂形式很多元。

4.     強化導師功能,導師每週需與學生面談15分鐘,確認學習進度與目標。

 心得與省思

芬蘭的教育學習自瑞典,芬蘭經過40年的努力,青出於藍勝於藍,移植或學習,如何取其精華,因應本身特質,是需要智慧與決斷力,歸撫芬蘭與瑞典,興其利,去其弊,我們可以參考的是: FINLAND芬蘭的有教無類永不放棄以及SWEDEN 瑞典的重視個人特質的教育,導入為創造而學習的價值觀。



1. 政府鼓勵民間興學。私立學校在校務經營上有相當的自主權。

2. 私立學校又稱為自由學校,強調自主學習的「知識學校」。

3. 重視基礎教育,尤其是710歲,教師以和悅的態度,專注於培養學生的

    學習態度和閱讀習慣 (這是一切的基礎,就像打地基一樣重要)

4.     基礎教育的重點是『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能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5.       教育邏輯,學習速度快的人,可以多學些,學得慢的人則需要幫忙,重

要的是大家都得學,最終也都可以學得一樣好。

6.     學校有權視實際學習狀況彈性分組,老師以不同的方式彈性教學。

7.     因材施教,沒有均一標準化的進度,課堂形式很多元。

8.  強化導師功能,導師每週需與學生面談15分鐘,確認學習進度與目標。

9.     重視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培訓和進修。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美麗又令人感動的愛心茶杯



密集英語課有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我們鄰近國家-南韓,為何可以在歐美經濟一團混沌的同時,從戲劇、醫學美容、電玩到高科技產業,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他如何做到?其企圖心與作法足堪借鏡!
南韓也曾走過一段:弭平校際差異、齊一公私立學費、破除名校迷思、推動多元與平等、取消國高中統一入學考試,依照學區和在校成績分發、未申請上的以抽籤來決定就讀學校,期使學生就近入學,就讀社區學校……,這些看起來和我們即將於103年上路的12年國教相當雷同與類似,它就是南韓早在1974年即推動的「平均化」教育政策,但是此教育政策並未達成教育使命,是一個失敗的教育改革。
1974年的政策,由於保留極少數不受限的重點學校,反而造成家長使出渾身解數要擠進明星學校的窄門,助長了補習風氣,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學子的壓力反而變大。當南韓政府認清平均化方向錯誤後,即大刀闊斧改進,於1996年著手修訂平均化教育政策,於1999通過「英才教育振興法」,重回菁英教育的路線。
英才教育振興法的特色:
1. 方向鮮明:全國全面更深更廣的執行英才教育。
2. 以企業經營方式辦理教育:以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力人才為規劃重點。
3. 成立菁英高中:打破平均化迷失,成立理工、數學、語言、藝術等專業菁英
   高中,讓具備專科學業性向學生發揮最大潛能。
4. 推動全民瘋英語的學習,政府砸下1.3兆美元興建「濟州全球教育城」(Jeju
   Global Education City) 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
5. 將高中教育當作大學教育一樣深化教學,厚實學生學科能力。

  韓國勵行英才教育振興法案,深化、精化教學的結果,學生的痛苦程度反而減低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明確的學習方向與學習成就。從1974年的平均化教育政策,到1999年回歸菁英教育,韓國錯誤的教育改革走了25年,當韓國勇於檢討政策,也回歸菁英教育的基本面,値得我們借鏡,更値得一提的是:他們對於專業精英的培育,不只是學術科目,藝術專科同等重視,造就韓國從戲劇、醫學美容、電玩到高科技產業,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更是辦學實値得思考的方向。
  葳格有普通科、應用外文、餐飲、觀光等科,更應從中發揮每一學生的潛能,尤其是英語的學習,更應在最短的期間,以密集的學習,突破學生學習的盲點與關卡,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