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2016.08.16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一、渠道與曙光

  滿足傳來一支影片,一個最炫的東北人,一個道道地地的瀋陽人,於八十歲時登台走秀,一夕爆紅,有人稱之為大爺。他說:你知道嗎?為了這一天,我足足準備了六十年。24歲當話劇演員,44歲開始學英語,49歲到北京,從頭開始,50歲進了健身房,開始健身,57歲再次走上舞台,創造了活雕塑的舞台劇,70歲開始有意識地練肌肉,79歲走上平台,今年80歲還有追求。他又說:人的潛能是可挖掘的,當你說太晚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他可能是退卻的藉口,沒有誰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該炫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要對自己手軟。

  經歷人生的渠道,又能開創自己的舞台,當燈光亮起,已然矗立於舞台中央,是甚麼讓一個人的決心與熱情得以昂揚?那是毅力與智慧的光芒。

二、決心與熱情

  星雲大師,今年高壽九十,於二十幾歲來台,推展人間佛教,屹立於高雄佛光山,綻放出慈悲,期望對淨化人心做最深沉的投入。此刻台灣,出現出許多問題,暗礁跌宕,走向衰退與不安,令人心浮氣燥。

  看了這二則報導,身歷其境的人,如何洗滌自身的心靈,如何開創未竟世界,其實是可以沉澱思考的,當面臨蟄伏期,再蘊釀、沉思,正如PMBA同學所言,他所以再來讀書,因為三年後,他已工作二十五年,可以從公司退休,趁這段時間一方面沉澱、充電,另方面也思考未來,看到同學都很認真地思考規劃人生的路徑,給自己也點一盞明燈,期待生涯道路上有轉折也有峰迴路轉之時。

  當前社會面臨的是:

人與人之間缺少互信

同儕間缺少包容尊重

職場缺少真誠與和諧

人生缺少前瞻的方向

人一旦面臨這些缺失,將難以持續向前,也難以扭轉趨勢,只有起而行,以行動來帶動。

三、祈願與行動

人人有願景,為自己負責

人人都覺醒,能捨得放下

人人能堅持,為邁向美好

人人播希望,讓生活豐盈

人人種品德,慈悲有智慧

 

  生命的意義在於認真走每一段路,祈願每個階段所留下的足跡,都是友善、美好與正向,於己於人都是美好的一刻。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2016.08.03

 
 

遠見與胸懷

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高尚的理想,要有深遠的情懷和周延的作法為搭配,不能只有毛毛躁躁的龍套。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卻是政策時時爆衝,陷於眼高手低的困境,因為主政者專斷橫行,挑起了人們不平之心。看到報紙社論如此評斷時政,感受到理論和實務面之差距,說理或批評其實很簡單,但是真正執行時,很容易發生「見樹不見林」的盲點。

  改革如果昧於現實,或充滿幻想缺乏嚴肅的利弊分析,或流於輕巧示好,卻對於組織核心價值退避三舍,恐怕只會落入表面效益,無法落實。任何組織的運作都有其法理基礎與核心價值,組織面臨領導人更迭之時,常常會提出新的政策與方針,在教育界最常聽到的是辦學理念,或是辦學願景,也根據每個人的理念而擬定出「與時俱進,符合理念」的策略,當菜端出來時,常常看到的是挖東牆補西牆,問題仍然存在,新局儼然成為口號。

  又是教育界校長異動之際,新任者洋洋灑灑的理念,有高調曖昧,令人難以捉摸者;有躁進,思慮欠周,難以執行者;有瞻前顧後,想兩面討好者,卻顯現出空有口號而窒礙難行。遇到職場高人提出,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面臨問題卻陷入漩渦而無法釐清,此時與其怪罪周邊的人,應該反躬自問,自己究竟想解決甚麼問題,解決的具體策略為何?而不是僅就天邊彩虹表現出無限大度。

  三國劉備諸葛孔明的故事家戶喻曉,劉備和諸葛亮相比,肯定是諸葛亮更聰明,何以劉備死後,蜀國也日漸衰落?究其原因,是諸葛亮太小心細微了,他怕別人做不好,不相信別人,或怕別人超越?不能放手讓別人去做,團隊沒有培養人才。就算有人才,不給他機會,也被埋沒了。

  從三國故事中,告訴我們管理者應該具備甚麼才能,不同層次的人需要不同的能力,高層需要膽略,中層需要人際關係協調,底層需要熟稔業務。處於管理層,就要學會授權。有句話形容管理非常貼切:君閒臣忙,國必興;君忙臣閒,國必衰。就是說團隊要合理分工,管理者如果不知授權,沒有培養人才,團隊就危險了。

  無獨有偶,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談到台灣的教育,說台灣不是國際化的地方,這對於台灣蹣天價響的國際化聲浪,毋庸是一個警訊,郭位說,國際化不只是英語,關鍵在於國際化的「胸襟」,台灣花在英語學習的資源豐沛,但是心態不夠國際化,讓台灣愈來愈沒有競爭力,「心態」比經費重要,如果組織過度保守,只想找「自己人」,那麼就只能原地踏步,被世界浪潮給湮沒。

  組織的出路在哪裡?需要 Good Leader。好的領導人必須要能就事論事,把自己的權益擺一邊,有遠見,真心誠意為組織發展而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