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辭舊歲迎晨曦(安順三民獨中的啟示)

2011.12.28 於安順斜塔

與三民獨中吳明檳校長
與三民獨中師長


三民師長專注於課堂


樂在其中-小組討論











    2011年的歲末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刻,來到安順三民獨中,和三民的師長度過了一個學習成長的歷程,三天的班級經營工作坊,看到每個師長神采奕奕,熱情洋溢,專注學習,熱烈討論,盡情分享,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對自我的期許,對教育的熱望,在純樸的小鎮散發著人性最光輝燦爛的笑靨,對自己身上的責任,舉重若輕,欣然承擔,昂首闊步,這是教育的力量,這是進步的動力,這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28日傍晚,經過了三小時長途跋涉,抵達三民獨中,雖然正值學校假期,但是吳校長親自在校迎接,那一見如故的親和力,訴說著三民的校史與成長的軌跡,在吳校長帶領下,雖然辦學很辛苦,但是看到學校的成果和希望,這是一個教育人員最引以為欣慰的,孩子心向學校,認真向學,師長以校為家,時時求進步,在一個和樂的大家庭中,學校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眾所皆知,獨中因為沒有政府的補助,一切要自力更生,辦學條件是很辛苦的,經費不足時,全校師生都要到外地募款,那份心辛勞實非外人所能體會,可是在三天的課程中,每個師長洋溢著笑臉,充滿著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熱望,沒有一個師長提到工作的辛苦,反而每個人把自己的經歷提出來全校一起分享,集思廣益,彼此學習,期待新學年開始(一月四日)可以有更好更多元的教育方案,可以帶領學生,邁向新的學習旅程。
    人類改變自我的力量源自於學習,學習是自身最深刻動人的一件事,任何一個人的作為源自於內心的認知與渴望,吾心信其可行,雖千萬人吾往矣,教師是學生的肩膀,每個老師都提供肩膀讓學生看得遠,給學生希望,帶領學生前進。身為教師,對教學工作抱持「我將做到最好」的信念,一步步前進,就可以累積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會讓教學工作更得心應手,成為一個教學成效非常棒的老師。在分組報告中,聆聽了經驗豐富的老師教學心得,讓我獲益匪淺,享受到教學相長的喜悅;看到年輕教師對自己教學工作充滿信心,看到教育的希望,在三天的工作坊中,再次讓我充滿感動,人性的真誠、樸實、熱情,感染了我,我想,教育工作,需要的是那份純真、善良、熱情,我在三民又找到了教育的動力,看到教育的希望,此行與其說去三民為師長教授班級經營課程,毋寧說從三民師長身上,我再度看到教育的希望與人性的真誠善良。
    2011年最後一天,充滿了愉悅的心境回到學校,看到同仁辛勤認真的布置元旦升旗典禮會場,校園妝點得美輪美奐,旗海飄揚,明天,2012年即將到臨,又是新的一年,美好的新年即將到來,遠處飄來跨年的煙火聲,新的生命從此刻開始!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

   每天至少記下一件有趣的事,事實上這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但是如果以超然的眼光去看待天下事,有趣的事還真不少。
   今日讀明史讀到戚繼光訓練戚家軍的故事:話說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戚繼光被調任浙江,接任寧紹台將的職務,當時倭寇來犯,戚繼光親自帶兵出征,他觀察地形,布置謀畫, 安排攻擊隊形,但是當他忙完時,卻驚奇的發現,士兵都跑光了。又一次戚家軍在一次戰役中,乘勝追擊,可是令他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士兵們追出一段之後,卻開始陸續自動返回,戚繼光納悶到了極點,便順手攔住一個士兵,問他為什麼不追了?這位士兵毫不見外,落落大方的告訴他: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著去拼命。

   戚繼光呆住了,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半晌回不過神來,原來如此!這一次,戚繼光實在開了眼界,他遇見傳說中的「熊」兵集團,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光榮」的集團。
   又是年度的盛事,在今日會議中,看到了不同的面向,雖說,週而復始,原不足為奇,但是更可以感受到人性的齷齪,每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但是沒有一個真相,都是瞎子摸象般的拼湊,反正事不關己,在這滾滾長河的舞台中,不表現是會被口水淹死的,在志工的令名中,何其神聖?但是每個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只能曰「率性而為」。這和明朝士兵,擺擺譜,做做樣,有何不同?反正是老傳統,長年來都是如此,不足為奇,也不用引以為意,凡事盡其在我,做到所謂「良心」足以!
   無怪乎,當戚繼光萬丈雄心想要重新練兵時,他的直屬長官胡宗憲給他一個非常經典的回答:「浙江兵要是能訓練出來,我早就去練了,還用等你來?!」戚繼光答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他認為致勝的要件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陣,此六如真言,最後兩如要靠將領,前面四如要靠士兵;對於自己的能力,戚繼光還是有信心的,誰說不是?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孩子成長的力量

   近日要到安順三民獨中和師長們分享班級經營,再度複習相關的叢書,體會到教學相長與終身學習的真諦,只有在不斷學習時,生活是充滿希望的。在圖書館裡,「我的老師不一樣」映入眼簾,吸引了我,如何在工作場域中做到不一樣,也一直在挑戰著自己,身為教育人員,我常常想:要做好教育工作,究竟需要甚麼條件?這是職場上一輩子的功課,看了這本書,讓我更堅定的認為:健康的心靈和源源不絕的靈感,是教育人員一輩子的能量,帶著正向光明的感染力,與孩子一起探索學習,當孩子挫折時,能以成熟的態度同裡孩子,也能正向引導。
   如何讓自己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就是不斷的學習,世界像滾滾江河不斷往前推移,擁抱各種未知,不輕易定格,因為每個人要面對的,永遠是無法掌握的未來,教育的力量,就在於展現世界的綺麗,為孩子創造各種經驗,孩子就可以放大自己的能力。
   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信念,儘管可能各自方法不同,但是站到課堂上,走在校園,每個教育人員都要真實誠摯地經營自己的教育信念,讓教室、教學充滿各種可能,讓孩子喜歡上學。孩子的世界多采多姿,現今社會愈來愈複雜,變動的世界裡,孩子未來的工作方式現在還沒產生,如何把孩子當做成熟的個體,和孩子充分對話,彼此討論,而不是相互要求,討論彼此的處境,討論可能的方案,以及備案,將所有的可能都成為一個選項,經過對話後,會有一個比較圓融的方案。
   孩子的成長歷程每個階段都有其任務,十歲以前讀「文學、故事、童話和詩歌」,此時師長父母的角色,就像一座堅固的房屋,把風雨擋在屋外,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溫柔的,和孩子一起懷抱理想,一起逐夢,希望未來的世界更美好;孩子十歲以後,慢慢走出堅固的房屋,剛開始有人陪,接著,一步一步的必須自己去面對,這時候讀「少年小說」,展現的是屋外的世界,這世界有風有雨,這風雨卻要孩子自己去承擔,承擔要有力量,力量來自哪裡?力量來自於兒童期師長為他培育的理想和善良。帶領孩子走入有風有雨的屋外世界,這是每個人都不希望有,卻偏偏存在的世界,在這世界中,青年期翩然到來,友善和尊重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有時候,人必須為某些理由而奮戰,但是不是藉著暴力(言語上和肢體上)來強調自己有理。
  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成長關鍵時刻,尤其是學校老師,孩子傷心時,傾聽他的心聲;快樂時,分享她的喜悅;憂愁時,打開他的心結;疑惑時,陪他一起思考。  to listen; to share; to cheer up ; to think。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同理、參與、關懷、歡樂,師生互動,孩子會細細品嚐,而後以寬廣的視野面對自己。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謹守自律法則

   成功與運氣好壞無關,而是出於自發的選擇,從A 到A+的作者柯林斯,最近出版的新書(Great by Choice)提出上述觀點。他提出的問題是:同一時間,同一目標、同樣面對惡劣艱困的環境,每個組織的結果卻差別很大,為什麼會這樣?有人成功,有人飲恨落敗?勝出的關鍵在哪?答案是環境愈混亂愈險惡,越需要紀律。一個人也許無法掌握外在因素,但是紀律可以讓自己在不確定與混亂中,找到專注的焦點與熱情,持續前進不迷失。
   柯林斯又談到經驗法則,這無異是暮鼓晨鐘,一語點醒現代的人,不要一味的追求創新,因為所有決策都應以經驗為依據,面對不確定,更應該蒐集前人的經驗,反覆思索研究,很多人都以為新科技產品是由某些天才憑空想出來的,其實,任何新產品的問世,都是經過反覆測試,先做試驗後,逐步改進到終於成形,是一步一步漸進的。
   面對混亂多變的社會,組織成員必須嚴守紀律,注重已有經驗,不盲目躁進,持續改善,而非突發性的創舉,在變動中緩步前進,明確、條理、前後一致,才是應變的法則,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將暗藏危機,因而面對社會快速變動,沉著穩重,才是因應之道,謹記在心。
   教育是細針密縫的針黹,難以速成,只能以穩定的步伐前進;但是教育也非一成不變,必須因時空與成員而調整,只不過在過程中必須謀定而後動,畢竟教育的對象是人,有個別差異,要能因材施教,又要有教無類,這都考驗著教育人員的智慧,但是因為教育的是未成熟的個體,更需要哲學的思考,否則毫無學理的依據將是盲目的。
   決策時,如何握緊方向盤,看清前方,適度踩油門,讓前進的動力朝向既定的方向,方向已定,接下來就是執行,其實,教育是可以邁著輕快的步伐,朝向目標,把每一個細節做好,釐清每一概念,就可穩定向前。切記,當環境越混亂,越需要紀律,尤其是自律,謹記在心,謹守自律法則。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心存善念

   今晚是平安夜,整個社區一片寧靜與靜謐,諾大的社區看不到人,似乎大家都去參加耶誕party了,漫步其中,這麼大面積的空間,這片刻似乎是屬於我的,享受片刻的擁有,以及那份心靈的寬廣。
   孩子打電話,祝福耶誕快樂,閒話家常,忙完一天的工作,靜下來,回味今天和同仁的對話,也深深思索,社會是不是病了?人際間的關係怎是如此?或許她只是個案吧?個案如下,有一所學校的某個家長,每天孩子回到家都追問孩子,今天老師哪一個地方教得不好?老師有沒有說錯話?家長讓孩子當糾察隊,每天記錄老師可能的錯,回家跟她報告,她好收集老師的缺失,去跟學校理論。
   望子成龍成鳳乃人之常情,但是師生關係首重倫理關係,也是一種信賴關係,老師關懷學生,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言行得到學生的尊重,學生會產生追隨老師,認真學習的意念,如此才能產生學習,也才能靜下心來學習;如今,這位家長,讓孩子產生錯亂的價值觀,無法專心聽講,只在意老師是否出錯,她如何學習?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力在哪?現今的孩子沒學過如何煮飯、整理家務,不懂如何平衡收支,只知道沒錢了伸手,更沒有學會甚麼是正當程序,以及為什麼需要正當程序,更遑論堅實的價值 基礎,能明辨是非。很多人無法分辯對錯是非,很多基本原則應該教給孩子,但是學校不強調,家庭不重視,加以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人誤以為,公共議題是要用粗魯的方式表達,我們真的希望孩子學習的表達方式是:侮辱別人、喧囂吵鬧?孩子都學這一套嗎?不,教孩子學習推理、思辩、邏輯,還要有禮,讓孩子知道,可以問問題,但是要有禮。
  率直是良好品質,禮貌是永遠不變的價值,純真帥性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否則就是粗魯,目前很多人把無禮視為當然,視為強勢,視為能力,其實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是粗俗,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孩子價值觀是家長、老師價值觀的反射,如果家長是以警察心態和老師相處,甚至是較勁,如此老師如何教孩子,孩子又如何心存一顆善良的心,去面對他所生活的環境、人與物。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教育就是創作歷程

   教育歷程就是雕塑人才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有其靈性與潛能,教育就是在過程中不斷引導啟發。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教育與藝術品的創作,有其相通之處。教師的專業,透過教學讓孩子成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播知識與智慧,同時也從班級經營實務中不斷反饋,不斷教學相長。教師就是在這樣的過程,雕塑學生,讓孩子身上充滿靈性,也不斷的成長,充實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藉由教學,能瞭解、體驗教育創作過程及價值。個人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就是將學生當成人才來培養,教育過程要像雕琢藝術品一樣,精雕細琢,周全精緻,盡心全意。常常和教師閒話家常,也相互勉勵打氣,教學最主要的是創造精神財富,因為經過我們手中雕塑、服務的同時,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型態和品質。學校課程、活動如何設計、規畫、執行,以及我們所定義和遵從的遊戲規則,不但形成孩子的生活秩序,也表達了校園甚至是社會的倫理規範,更重要的,還讓孩子產生對未來的憧憬,以及文化的取向。
   舞臺是藝術、學習成果交流的平台,學校如何提供一個平台讓孩子展現所學,讓孩子在台上展現獨有的靈性與創造力,一直是學校思考的問題,如何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站上舞臺?不同的性向、興趣、能力的孩子,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重要的是當孩子探索自己的天賦,發現自己的天命之前,能夠用心的做好自己內心想要的,是經過沉澱、學習、練習,甚至是堅持之後的成果,不是急就章,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只是想秀,這些都是學習歷程,更是創作精神所在。教育,就像創作藝術品,學校、家長,投入很多資源培養學生、投資孩子,讓孩子能表現出內含的精髓。
  孩子是未來世界進步的原動力,孩子擁有知識、彈性、合作的特質,就是擁有競爭力,所以孩子的責任是學習,學習內容是多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元的,孩子有責任盡其所能學習。在此概念引導下,學校辦理活動是需要經過設計的,孩子的思維也是需要引導的,活動項目以及次數都需要沙盤推演的,因為每次的活動都有潛在的目的,讓孩子在活動中逐一累積信心與信念,成為成長的能源。
  才藝競賽結束了,同學都體驗一場藝術饗宴,台上同學盡力做到最好。比賽結束後,學務主人跟同學說,他在後台服務時,發現每一個在後台準備的同學手都是冰冷的,同學是緊張的,緊張也是難免的,每一個人,面臨一個新場景都是如此,同學親身體驗,一次次克服,就能卓然有成。比賽成績公布,有人雀躍,有人失落,在所難免。學校對於參賽者給予極高的肯定,因為參與投入就是美好的經驗,累積一次次經驗,可以成為成長的原動力。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工作是修行

    傳統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火炬的傳承,這堅鏗有力的一句話,訴說著傳統的魅力與魔力,傳統經過時光的淬煉,能保留下來的,必是智慧的菁華,有其內斂的蘊含,是必須不斷的刨光,讓內涵的璀璨能夠重現其精髓。
    科技資訊時代講求創新,將已有的知識,經過推陳出新以後,產生了另一個概念,組合成為新的產品,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領導創新,創新概念無所不在,而創新的真正秘密,在於堅強的信念,caring--在意是創造性活動的先決條件,只有大家都在意時,才會往好的方向去改變。也只有對自己的事真正在意,增長了志氣,才能讓自己與眾不同。
    每次和寶珠通電話都會覺得世界充滿希望,我這四妹真是一個激勵專家,在她的字典裡沒有「老」這字,她提到要我閱讀Where I live and where I live for這篇文章,她認為經典本來就是越久越香醇,去品味別人經驗的累積,懂得欣賞她人的智慧,人才不會無止境的放大自己。她好像是先知,其實昨天才說過,每個人都應該適度限縮自己,不要加入太多的酵母粉,畢竟世界上其實沒有誰有多偉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遨遊自己的天際,這就夠了,不要老是想著別人的天空,參與而不干預,是需要智慧的。
   工作就是修行?可能嗎?做得到嗎?如何做?看著日本經營之聖-到盛和夫,以七十九之齡,神采奕奕的來到台灣,他是一個企業家,但是他在重建組織過程中,那份敬天愛人的情操,以及強韌的意志力和熱誠,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因而可以將工作視為修行。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有涯,知識無涯,永保前進的動力,一方面活絡新知,另方面也不斷的修為,敬天更愛人,其他身邊的紛擾,都可以讓它隨風而逝。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讓孩子盡情發揮

2011.12.16同仁與輔導團輔導教師合影

2011.12.18輔導員返台前夕


2011.12.18偷得浮生半日閒

2011.12.21耶誕前夕與李楨鎬、陳彤、朴松健、李暢鎬(由左而右)


  


正確的態度是透過良好的價值觀,在老師長期引導中,讓學生充分參與、互動,長時間逐漸起發出來的,鼓勵學生建立正確人生概念的課程,需要長期的進行;態度,應該從人際互動開始,因為型塑孩子的態度,絕對來自於家庭、學校與社會,社會與家庭的現象也會反應到學校,表現在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裡,社會的價值評斷,最後必然影響家長與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父母怎麼做,老師怎麼教,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環境,至於現在的孩子快不快樂呢?快樂的本質是甚麼?這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覺知不同,東方人原本就不擅於表達熱情,又不善於和人親切的閒話家常,但是,我真的希望在校園裡,師生之間多一些真情的噓寒問暖,讓這些遠離故鄉、遠離父母的孩子,能夠在校園裡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每個孩子在校園裡的成長都有一定的軌跡,十五二十的青少年時期,是生命最苦澀的時期,心裡總有許許多多的想法,有時總認為不被了解、不被疼惜,更可能感受到不被同儕認可的緊張與壓力,每個孩子都可能在跌跌撞撞中走過來,最後平安成長。環境使人的成長有所不同,孩子們在課後做些甚麼活動呢?放學後,孩子還是國語數學嗎?多希望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忱,對興趣的探索,希望孩子找出適合自己、一生都喜愛的興趣。
  以運動來說,孩子們喜歡踢足球、打籃球、羽毛球,喜歡跳街舞;以音樂來說,孩子們喜歡唱唱歌,彈鋼琴或小提琴,還有孩子喜歡吹薩克斯風、吹小號喇叭。在台校的孩子,放學後可以優閒的尋找自己的興趣,家長也支持孩子涵養藝文興趣,藝術活動在學校裡蔚為風氣,學習各項才藝,是為了找尋自己與藝術之間的聯結,孩子心中與自己所學習的內涵就會自然被啟發,也更能找到適合自己彈奏的樂器,或是其它興趣,並學會去欣賞,不但欣賞自己,也欣賞別人。
   讓孩子學到終身都能樂在其中的知識與興趣,一直是學校教育的精神,學科學習與藝文學習均如此,人生再多的學習都不為過,只要是學習的初衷是良善的,那麼,打球,游泳、跳舞、彈琴,樣樣都好,多希望孩子對各種事務都有熱忱,希望孩子培養一項興趣,可以做為對自己的生命與人生做啟發。

寫於年度才藝競賽---孩子們,你們今天的表現,校長為你們喝采,每個都是第一名,都是冠軍。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構築心靈的基地

2011.10.09於雲頂國慶晚宴
2011.10.09雲頂國慶晚宴
2011.10.09雲頂
2011.10.09於雲頂國慶晚會百人慶百年
2011.10.09雲頂國慶晚會



   人生的記憶和價值,來自何方?每當獨處時,這個思維深深潛入內心,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像自己很重要,如此緊張的生活,讓自己失去生活失去了重心--珍愛自己。如何找到人生中美好的價值,安頓自己心靈的基地,讓自己好好的愛自己,從身體至心靈,舒緩與安適,當這曲終人散的下班後的時刻,砌一杯熱茶,品味茶香,也溫暖自己。此刻,眾人皆已離去,不需武裝自己,只需面對:沉靜的心靈,傾聽自己的深呼吸,更清楚自己,也觀照自己,安頓好心靈,找到內心深處的自我,堆疊出自己溫暖的基地。
    充滿生活氣息,投入情感,細心呵護、慢慢釀造,旅人的家於焉成型。原來心境的改變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舒暢,當新思維融入舊框架,激盪出的火花,可以成為前進的新引擎。「想更有創意,到海外居住」,此刻更能感受用絕對標準看事情的辛苦,這種跨文化的刻骨銘新經驗,沒有身歷其境,哪能真實感受?擁有跨文化的思維,才能打世界級的仗,因此能力與心態都需重新開始,重新歸零再出發。
   跨界永遠充滿風險,跨界也是學習的開始,給自己時間,不要貪快,異文化的適應,是挑戰,必須重新學習,此一難度,挑戰在自己的心裡,如何破繭而出?彈性、空間、時間,踏出舒適圈,重新出發、重新學習,人生可以還值得拼搏的,就看自己是否去闖蕩?
  看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驚覺一樣的華人,頻率差異是很巨大的,聆聽是神聖的,聆聽必須有一顆寧靜的心靈,君不見,聆聽、傾聽(listen)與寧靜、安靜(silent)組成的字母一模一樣,只是順序不同,人與人之間除非保持安靜,否則無法聽清楚,只能在腦海毫無雜念,內心沉澱下來,暫緩發表意見、爭執與判斷,才能凝神諦聽,才能聽出弦外之音;而且在溝通時,溝通是否能持續進行,一定要有一個是傾聽者,否則根本無法溝通,因為每個人都說太多了,交談勢必終止。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友誼的,友誼令人讚頌處並非雙方伸出的援手,也不是溫和的微笑或是與他人相處的喜悅;而是發現彼此信任並願意仰賴自己,心中湧現的心靈啟發。友誼從彼此關懷開始,有能力關懷她人讓生命有了更深層的重要和意義,每天關懷一個人,讓一個人獲得希望,則夜晚降臨時,可以帶著微笑進入夢鄉。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從學習中尋找興趣

   下午有二個同學到校長室找我,說剛剛他們創作了一首歌曲,希望能在才藝競賽時表演給其他同學欣賞,感受到孩子才華洋溢,在生活中能探索自己的興趣,也勇於分享。孩子學習音樂是一項才藝,我更希望能成為孩子的興趣Hobby,藉由各式藝術,音樂、舞蹈,讓孩子倘佯於自己的興趣氛圍中。
   興趣?才藝?如何界定,事實上沒有像數學公式那麼深的哲理,也不像物理定理有一定的邏輯,孩子的興趣,可以減緩為學而學的壓力,也可以少些背後相較高低的競爭心態。興趣,人人皆可有,沒有誰強、誰弱的張力,擅長者最後可以將興趣發展為專業;也可以成為業餘的陶冶性情,終身賞玩。
   學校才藝競賽初賽後,校園裡常常飄來悠揚的樂音,當孩子練習結束後,看到孩子那份怡然自得,感受到渾身舒暢,孩子也一定體會到,所有事務非一蹴可幾,任何藝術的涵養都需要時間與耐心,一點一滴,才能累積實力。記得在訂定才藝競賽要點時,同仁提出很多看法,希望讓孩子可以有上台的經驗,同仁也說,本校的孩子學習才藝最主要的就是希望能秀自己,並不是真正有興趣,也沒有投入時間去練習,幾經討論與思考,希望藉由一次次的活動引導孩子學習良好的態度,也能從學習中尋找出自己的天賦與天命。
   有些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樂音在他的指間奔放,樂曲經由他的詮釋,渾然天成;有些是踏實的一步一腳印,每個音符、每一小節、強弱、速度,中規中矩;有些是有小才華,張力十足。不論如何,真正學習一項技能或藝術,沒有三五年的長期澆灌,難以成型,而且比起學科的學習,所需要的精神力氣,絲毫不遜色,孩子藉由藝術的學習,豐富生活內涵,讓生活更有趣、更寬廣。
  藉由一次次的活動,播下興趣的種子,帶領孩子將視為額外的才藝,內化成為興趣,成為終身賴以怡然自得的養分。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珍愛自己為所當為

   小孩們從來就不擅於聽父母的話,但是他們懂得模仿父母。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表現於日常的言行舉止,孩子雖然年幼,但是在她生活的細節中,從小就可以學會生存之道,也學習了來自父母的應變之道。
   我們常常覺得現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那麼優渥的生活環境,如此豐富的物質生活,怎不知惜福?怎麼不知道好好珍惜,好好努力?這是現代家長與師長常常嘆息的事,其實現代社會因為物質的豐富,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利,好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可是由於社會的競爭,人與人之間的好比較,人與人之間的無形距離反而拉長了。但是人人都認為是掏心掏肺,都是為別人好,因為我關心你,所以我才跟你說,這種話,此起彼落,讓人際之間反而築起一道無形的藩籬,人們相處少了那麼一點真誠,滿天的星斗,知心何處尋?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人際關係,組織團隊,這些社會的組合很難像以前那樣,有著一份革命情感,不為什麼,只為共同的理想,希望明天會更好,真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每個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那份無私情懷何處尋?
   雖然,每個人先天上都是自私的,都是先求自己好,行有餘力才樂於助人,這是人性,是無可厚非的。何以現今之人,心裡想的明明不是如此,可是嘴巴說出來的又像聖人像先知一樣,義憤填膺,但是情操是否如此美好?也很少人進一步深思,原來,現今社會,連閒話家常都變成一種競爭,如果先停下來吸一口氣,就只好聽別人了。
   走筆至此,驚覺自己陷入了情緒的泥淖,拉回自己的思維,莫忘初衷,教育的本質,就是做對的事,把事做對。校園裡,孩子就像花朵一般,如果沒有花費心血照顧,花朵就會到處亂長。不論孩子的父母如何出言不遜,孩子是無辜的,可以不喜歡她的父母,但是孩子是純潔的,教育應該激發孩子善良的本質,順著孩子純真善良的本性,幫助孩子發揮才能,讓孩子可以適度的遠離大人世界的紛擾。
  每個人身上都掛著一塊隱形標語,寫著:「讓我覺得我很重要」,和人共事時,務必記住這句話,如此,或許能讓一個人不再傷心,或許可以撫平一個人的傷痛,或許能幫助一隻迷途的小鳥歸巢,我就不虛此行。
   時空的運轉,天際的浩瀚,生活於現實社會必須應變,必須調整,應變與改變是讓自己保持活力的因子,切記:做事之前,應該對自己有所期待。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原地不動,毫不嘗試。以自己的特質,融和文化,為所當為。
                                                                                         

精熟學習與創意教學思辨之旅

 2011.12.15亞羅士打吉華(H)校國民型華文小學來訪與本校小朋友合影
  與鄭寶燕校長和該校行政人員合影...

 與鄭寶燕校長合影

  和該校老師和表演同學合影


   前天(十二月十五日星期五),亞羅士打吉華(H)校國民型華文小學來訪,這是有著一百年校史,學生數一千人的小學,位於馬來西亞北邊,靠近泰國的地方,到台校車程為六小時,一行人在鄭寶燕校長率領下,於上午十時半到達本校,隨即展開表演。當這支為數四十多人的參訪團進入校園時,個個精神抖擻,看不出是一大早(清晨三點)出發,經過六個小時的旅途奔波,到達後展開了詩歌朗誦、相聲表演、舞蹈表演以及奧林匹亞數學競賽,以文以武會友,孩子們都品味了一場文化交流,也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精熟學習與創意即興的差異,尤其是精熟學習與創意教學之間,熟優的論辯。
   吉華(H)小學的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講求團隊紀律,經過嚴謹的學習,對於學習內容要求做到精熟學習,所以在相聲、詩歌朗誦和舞蹈表演中,可以看到老師的用心,學生的努力,以及同儕之間的合作,團隊合作無間,表演同學盡力做到最好,那份用心,在孩子得眉宇間表露無遺,孩子彬彬有禮,動作敏捷,前後呼應,展現出孩子的自信。用完餐後,送走了吉華H校的師生,內心裡一直思索,教育的方式如何選擇的議題, 傳統與現代、精熟學習與創意教學,到底哪一種教學方式較適合孩子?
   學習的方法與重點應該在每一個階段都不同,在小學階段,基本能力的形塑,應該讓每個概念達到精熟,然後才能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應,但是現代教學常常有很多人倡議創意教學,其實創新源自於基本功,只有在深厚的基本功引領之下,才能產出源源不絕的創意。有時候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本來學校教育不要要求學生以考試為要,希望孩子保持平常心學習,不要過度競爭,這概念是非常正確的,奈何怎麼演變成學習不要記憶,當然學習不只是記憶,從記憶開始才能進入更深一層的理解、應用分析與評鑑,如果排斥記憶,沒有吸收資訊,就無從深入理解,因此,小學階段還是應按部就班學習,達到精熟學習,才能進一步闡釋,進入高層次的學習。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一個旅人的低吟



   星期假日,個人總是在校園裡走動。一個人在異鄉,校園就是最好的家;同時,假日可以充分沉澱思考,當大家都離去時,校園的種種面向,更能真實呈現校園文化。
   時序已進入十二月中旬,一年將屆,又是盤點的時節,在這一年,過得充實嗎?過得愉快嗎?對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對學校,貢獻多少?對自己的生命著力多少?在異地生活要為自己添柴火,在國外辦學要展現熱情,綻放活力,讓孩子、讓學校,因為自己参與而更美好。本乎此,希望學校一天比一天進步,人際關懷能夠更熱絡,學生得到充分的人文素養,在臺灣學校培養良好的態度與習慣,成為一輩子待得走的能力。
  本週教育輔導團教師到校輔導,當大家閒聊時,臺灣來的訪客或專家學者、同好最常問的是,海外學校和臺灣本土辦學有何異同?我常常回答的是教育的本質是一樣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是普世的價值,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經過設計的環境裡,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建立同學深厚的友誼,成為人生中彼此關懷的好友;但是吉隆坡臺灣學校,所招收的學生,除了幼稚園招收當地的孩子,小學至高中招收的是台商子弟和外國人,幾乎都是移動的家庭,有移動力的家庭,在本質上都是優勢家庭,更具體而言,都是經過強烈考驗之下,在異國生存、生活的人,一方面要克服移動的種種障礙;另方面要融入當地生活,必須要的是強勁的生活能力,個個都是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之下的生存者,都有為人所不知的強勢一面,我就是最棒的、我要的是最好的、我說的算,點點滴滴週而復始。
   教育之可貴就是教孩子對的事,因為真相或真理只有一個;但是常常有人為遂行其目的,讓原本單純的事情複雜化,要的就是一個面子,我說的算、我是最有影響力的,你如果不照我說的做,那就…,事實上學校任何做為都必須經過思考,經過設計與規劃,當決策形成時,就是學校rule,師生們按照規章行事,才能有平靜與穩定的校園,也才能讓孩子有寧靜的心靈,安心學習。如果學校每天都必須為家長所要求的,隨時做改變,如何教導孩子?如何讓孩子安心學習?
   當然學校也絕非完美,每一個人都有其極限,重要的是要能隨時反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校要勇於檢討,每一項決策、每個師生的執行面、每個人的思考邏輯不同,如何在統整中保留彈性?這都是需要隨時盤點的,也做為每件事情設計規劃的參考。
   人與人的相處是一個緣字了得,雖說人生的劇本早就寫好了,只是自己看不到而已,人過中年,劇本已翻閱一半,應該可以自己著手修正未來進行式,忍辱負重?海闊天空?怎樣的人生是精采的人生?如何為自己揮灑?穿越時間的隧道,隧道的另一面,有的是溫暖的冬陽,將方向盤抓穩,輕踩油門,哼著小調,歌頌人生之歌。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永不放棄


   台積電董事長在接受訪問時提到自己將工作到死為止,讓人感到好奇,在他成功人生的背後,如何調適挫折?如何面對無所不在的壓力?他說:他的人生意義就是工作,假如沒有工作,他的人生就沒有甚麼意義可言。又說,人總是要退休,退休只表示一個工作的改變,工作是花體力、腦力,精力甚至於是毅力的活動,並不一定是賺錢的工作。張董事長事業有成,當然金錢財富不在話下;但是每一次看到他的談話,總是讓人充滿感動,記得一次他談到integrity(誠信)是企業最主要的核心價值,令人肅然起敬,多少商場上豪傑,那份咄咄逼人,以及言過其實的行止,令人不敢恭維;從張董事長身上看到了飽滿的稻穗,謙恭有禮。

   人是一定要退休的,退休後就是不工作嗎?看了報導,讓我豁然開朗,其實一個人的生活很單純,只要有一點錢,生活無虞,大量閱讀、寫作,或研究,讓自己的腦力不斷的運作,那就是工作,因此有無報酬並不重要,只要天天讓腦力運轉,時間充實,我要一直做下去。四妹寶珠曾經說過她要做到死為止的話言猶在耳,此時才真正體悟她的想法,她因工作而存在。自己何嘗不可如此?

   透過工作實現自我,當工作時,就像吹奏一管短笛,空氣的飄動越過自己的心,成為一段段的樂音。人們總說工作是辛苦的,是傷神的;但是,工作讓夢想得以實現,那個出生之時即屬於自己的夢想,能夠不懈的勞動,正是無窮盡的熱愛生命,是與生命最深沉、最親密的相依偎。生命總有低谷,生活也有低潮,工作更常常有挫折,當陷於低谷時,如何征服自己?此時耳畔縈繞著:放棄吧!放棄!此時又有一股聲音:應該,告訴自己拋棄苟且,永不放棄。

   人生何時開始?體驗真正的人生,往往於身處低谷時,面臨的可能是噓聲,此時,如何內省,學習勉強自己,勉強自己放下得失、勉強自己再多點堅持,勉強自己在鬧鐘響時,一躍而起。此刻案頭上的商周,王建民帥氣的身影,標題上寫著:王建民第一手告白,再起!「放棄」從來不是我的選擇項。如此鮮明的意象映入眼簾,Never give up.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語言學習面面觀

    語言的學習到底有無標準模式?在一個年級裡,能力分組到底好不好?又如外語的學習應從幾年級開始?這些一直困擾著國內(臺灣)教學情境,美其名為公平正義,或是不影響、不干擾國語的學習。但是國內的全美語幼稚園卻是一家比一家富麗堂皇,高社經家庭的孩子趨之若鶩,教授專家學者的孩子幾乎從零歲開始學英語;但是在研討會、公聽會上卻振振有辭的說,過早學習英文會影響母語的學習,能力分組會給孩子標籤作用;這些家庭的孩子卻是從小就是雙聲帶,在台灣的教改一直無法達到教育的精髓,誰說不是這些政策制定者或這些政策諮詢者說一套做一套索一留下的亂象,與不公不義。高社經的孩子早就開始跑了,剩下那些弱勢的孩子,在政府的框架下緩步前進,學習的內涵與教師的關愛,真的有得到公平的對待嗎?教育界真的不應一直再自欺欺人,甚至掩耳盜鈴,說一套做一套了。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度,馬來文、英文、華文三語共構,有很多家庭甚至於廣東話、福建話、客家話樣樣學習,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學習英文、華文、馬來文。以本校為例,是一所以華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英雙語學校,幼稚園絕大多數的學生的母語是英語,而學校多數科目則用華語來教學。學校還開設馬來西亞「國語」馬來文,依照馬來西亞政府課程規定授課。走進臺灣學校除了馬來文、英文、華文之外,學生之間還夾雜著韓文、日文,真是一個多語的學習環境,孩子很自然的融入,看著孩子快樂的模樣,很多人會問:孩子能適應嗎?會不會混淆了?整體而言,孩子都滿適應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語學習的分組教學,分組教學在台校行之多年,因為到台校就讀的孩子有先來後到的議題,來自不同的國家,母語各自不同,進入台校最主要的是要學習華語和英語,但是她們這兩種語言先備的能力不同,語言學習本來就是環境的效果,因此分組是很自然的事,我的英語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 ....,孩子都很快樂、很自然的在各自的組別上課,學習進步了,就可以晉一級,所以孩子都能快樂的學習。

    最近台灣來的教學輔導團老師來到台校輔導,當我提出分級的議題時,輔導老師首先提到的是分級會將孩子貼標籤,是不好的。我想這和當時我在台灣時相同的想法,台灣一直維持在教育公義的假象裡,有些時候孩子學習能力不好,是因為基礎沒打好,沒跟上來,課堂上老師又一視同仁把課教完就好,這些沒跟上的孩子,沒有人幫他把基本能力補足,就永遠落下來,成為教室裡的客人。經過兩天深入觀察,輔導老師也感受到分級的意義,是讓基礎能力未達一定程度的孩子先充實基本能力,等他適應了這種多語環境後,語言學習馬上能跟上來。
    個人在觀察分組教學的議題時,也發現一個議題是可以修正或是改進的,那就是混齡編組的議題,畢竟不同年齡的孩子心智發展不同,學習的速度和理解力也不同,如何縮小每一組裡孩子年齡的落差,讓同一年齡層的孩子在相同的組別學習,這樣可以避免心智年齡和生理年齡差距太大造成的困擾。至於轉學生則應先做好個別輔導,讓她在語言學習區塊先行適應,再編入適當的組別,這樣孩子融入學習情境後,很快就能跟上語言的差距。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以史為鏡 以古鑑今

2011.12.13教學輔導團蒞校輔導(小學部)

近日閱讀「明朝那些事兒」,被封面的一句話吸引: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一直想讀史,奈何心性與時間很難安排,有時候覺得自己很貪心,甚麼都想嘗試,甚麼都想體驗;但是時間很難分配。案頭上擺著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已有一段時間,一直沒有翻閱,直至上星期六,瞄了一眼封面,再看看作者寫的序「歷史原來很精彩」,文筆流暢、俏皮;人性刻化深入又栩栩如生,好像活在當下,迫不及待的翻閱,讓人有淋漓盡致的酣暢。
   史書鑑古通今,直覺上作者應該是個老學究型,說教成分大於趣味性,但是作者當年名月先生,抓住了心理學上,人性的矛盾,第一章的標題「皇帝很脆弱」;第二章「大臣很強悍」,很能引人入勝,試想,在朝廷上,文武百官順服於一人之下,怎會很脆弱?大臣再強也強不過皇帝啊!想知後續如何,趕快閱讀吧。看了,發現皇帝真的很弱,當了皇帝,竟然不能認自己的爹;而強悍的大臣楊慎,在幾番纏鬥中,因表現特別突出,而被流放到雲南永昌,此後三十餘年,專心著書,研習學問,成為明代學問最為淵博者。其作品『臨江仙」,被置放於三國演義最前面,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君不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三國演義整本書,其實都在描述英雄的起落與興衰,多少英雄豪傑,羽扇綸巾,談笑風生,最後落幕留下甚麼?只是煙灰湮滅,轉眼成空。整部三國歷史,最後都濃縮在楊慎的臨江仙中,給人既悲壯又蒼涼感覺,同時感受到明月清風得豁達,或許在忙碌生活中,給自己一點閒暇餘情吧!
   時空從明朝、三國,拉回現實面,在這個世代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類能藉由改變心智態度,進而改變人生;亦即人的心智、態度、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與做事方法,有時面對不同的想法,如何去詮釋、包容或引導,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存在於虛無中,如何自處與調整,真的需要不斷的演練,好讓可能爆衝的情緒即時冷卻,畢竟人性是善良的,沒有人不想把事情做好,有時只是一時之間的思慮,那不代表全部,調整、調整......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今天觀賞了幼稚園畢業典禮的錄影帶,看到那麼多家長的參與,感受家長那份期盼,以及家長對孩子成長的喜悅,又一次的感動,吉隆坡幼稚園第九屆畢業典禮,在『為童年喝采與為成長加油』的主軸裡,我們幼稚園的寶貝,每個都是第一名,每個都是未來的菁英,每個都活潑快樂的成長。畢業典禮的錄影帶,記錄了孩子成長的點滴,也見證了老師的愛心與家長的用心。
   馬來西亞的父母和臺灣的父母很相像,其實應該說天下的父母都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人人都播下一棵希望的種子,期盼種子發芽、成長、茁壯。本乎此,幼稚園老師的壓力是很大的,如何讓孩子平安、健康又能不斷的成長茁壯,是幼稚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個人常常思考,幼稚教育,帶領的是一群剛剛離開家庭,到幼稚園來過團體生活的幼兒,在這裡,沒有排名的議題、沒有分數的壓力,更沒有升學的困擾,是教育哲學與理想最容易實踐的園地,幼稚園裡,一心所想的,就是幫助每個孩子,讓他們的潛能不斷的伸展,每天都有歡笑,每天都有進步。
   教育的方法很多元,但是背後的哲思將主導教育的方法,所以「觀點與觀念」是引導教學方向的原動力。來到馬來西亞,跨越了文化的籓籬,看到了教育的不同面向。之前,我們常常說臺灣的教育如何進步?如何多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臺灣的教育又過度的工具性與功利主義,反而看不到天邊的彩虹。在跨文化生活的框架中,自己常常迷失於從原有的框架看世界,經過這段時間的洗禮,回頭望見原本就熟悉的視野,慢慢融入、適應,如今慢慢打開這一扇窗,從多元中,看到了原來得自己。
   清晨六點醒來,外面一片漆黑,馬來西亞的早晨,太陽應該都在七點以後才上班執勤,在這終年夏季的國度,讓我們感受到,原來世界真是不一樣,以前習以為常的事,習以為常的作息,在此都讓自己感到新鮮與驚奇,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對錯,只因思維和選擇的不同,就會產生很多不同的結果。我常常想,價值選擇會決定思考方向;思考方向,產生抉擇;抉擇引導作為。在融入一個民族的生活文化後,反思自己原有的文化,經過調和、統整,應可以推陳出新的作為,這就是成長、這也是創作。
   教育,要鼓勵每個人正視自我,保有自己原有的特質,實實在在,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軌跡。每當遇到挫折或挑戰時,或想放棄、或想逃跑?告訴自己,沒甚麼大不了的,只要再深沉思考,還是認為是對的,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吧!有時,堅持,雖然苦澀,但是終究會海闊天青,就可以實踐理想。也告訴自己,紀律來自於長期的堅持,但是在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允許錯誤,因為孩子還小
,一切都在探索中、在嘗試錯誤中摸索。我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與孩子一起去探尋,和孩子一起成長,誰說?孩子不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不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師?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學習的藍天


   每逢星期假日都是心情盤點的好時光,坐擁諾大的校園,除了鳥聲唧唧,就是偶而路過川堂的孩子,在這段考過後的連續三天假期,明天(12)是雪蘭莪州蘇丹誕辰的放假日,宿舍清空,希望的是孩子們回家,享受親子天倫樂;但是海外學校,有家長臨時出國、或是另有行程、或是真的太遠了,總有很多理由學生要求留宿。對於留宿的同學,學校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在校園裡,度過一個個假期,看著孩子成長,也感到孩子的獨立,一方面欣喜,另一方面卻又不捨,孩子的成長,父母是不得缺席的啊!

    還是有孩子留宿,在校園裡和孩子相遇,有如下簡短的對談:
「你這次段考的結果自己滿意嗎?」
「我有進步,但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我還可以更進步。」
「我會繼續加油!」
    雖是短短的幾句話,感受到孩子的豪氣。孩子有豪氣,就是進步的原動力。
和孩子對話結束,回到辦公室,自己的思緒開始飛揚,學校如何進一步規劃,讓這些假日留宿的同學,可以讀一些雋永的文學作品?或許我應該可以來帶領,為海外學子的學習另闢一條校園的藍天與蹊徑,讓孩子除了教室內課程的學習,還可以定下心來閱讀一本童話、小說或故事,思緒及此,決定邀請孩子在課堂外能充實心靈,而且完全出於自願的參與閱讀。

靜下來,方案也初步形成:
    首先,請各班老師和孩子選一本適合孩子閱讀的課外書,讓全班共同閱讀(最好能精讀),閱讀後一起分享,形成班級孩子成長的印記。
    其次,為學生買書,最近教育部補助學校購書經費,可以打破以往框架,從臺灣(因本地購買繁體字的書籍有一定難度)購買孩子喜歡的書,每本書同時購買四五本,方便孩子在班級閱讀,也可以進一步相互討論分享。
    第三,住宿同學,在星期六、星期日,規畫一段時間,採志願方式和師長同時閱讀,選定自己喜歡的書,依自己的能力,精讀一本書,享受閱讀的樂趣。

後續:
    孩子沒有和師長一起閱讀的經驗,剛開始,應該讓孩子降低疏離感,也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讀大部頭的書,先從短小輕薄的開始,累積閱讀的能量,才能慢慢讀出興趣;此外該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閱讀與學習的方法」,才能從中品味閱讀的興趣,這些都要進一步規劃。

反思:
    學校教育追求教育品質,教學過程中學習、評量有一定的機制,但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是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望,探索孩子的潛能,擴充心智的能量,教育要充實孩子基本能力,更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態度,培養格局、擴大視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他走一段探索的道路。閱讀使人淵博,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生活處處是學問,讓孩子體驗學習、閱讀的樂趣,閱讀篇章,仿如心靈的邀請,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綻放書卷的芳香。

飛揚的心


   周末假日,一個異鄉人走在BUKIT RIMAU 鄉間小路上,風景如畫,清風徐徐,走走歇歇,好不自在。社區林蔭步道,是美好生活的禮讚之一,踩踏著林蔭小路,在涼風、落葉、細雨間的互動,深呼吸一口芬多精,豐富了心靈的感受,迎面涼風徐徐,雨滴溫潤,兩旁行道樹風姿綽約、高低起伏、隨風招展,行走其間,不知時光之飛逝。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每日往返於「住家」與學校之間,感受著自身的責任,品味著孩子的幸福,雖然工作永無停頓的一刻,但是看到活潑熱情的孩子,就像是看到希望的明天,看到孩子的明天,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希望。走在校園廊道間,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聲道早,一聲問好,足以讓人忘卻一切煩憂,這是生活的重心,也是生命之所在。此刻校園寧靜綽約,清風徐徐,鳥聲唧唧,引人遐思,進入一個寧靜的午後,思緒格外清明,情感為之澎湃。

   時光推移,輾轉反覆,已置身馬來西亞第二個雨季,第二個沁涼的仲夏,有如深秋蕭瑟,片片落葉隨風招展,隨著雨滴飄落,像極了舞者迴旋拓月,不知飛往何處。一隻隻飛舞的蝴蝶、一群歌唱的鳥兒,歌頌著自然的奧妙,也將人們的內心妝點得美麗燦爛,只是在唯美的背後,希望帶入美麗的夢境;在這時光的交會,轉瞬間蹤影消逝,遠方的故鄉何時招喚?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午後,品味著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詩人的天命;徐志摩更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撩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養分的。詩人重遊康橋,寫下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一詩。此時,詩句像漣漪般蕩漾開來: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輕輕的來,悄悄的走,這中間的詩歌如何曲譜?眼睛如何睜開?求知慾如何撩動?自我意識如何滋養?曾經走過,即是擁有,未免太空洞與遷強,總該填補些元素吧?!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呵護幼小心靈


  今天是小學至高中部同學的戶外教學,同學們到鳥園去踏青、賞鳥,校園裡只剩下幼稚園小朋友,校園顯得格外清靜,中午時分,來到幼稚園,看到園長抱著一個小女生,而小女孩是嗚咽、斷斷續續的抽搐著,說我要daddy,我不要daddy sick。園長忙著安撫幼兒,給予幼兒溫暖,一會兒,老師將孩子帶到寢室,準備讓孩子午休。此時園長以手勢告訴我,這孩子的心痛,因為最近她媽媽又有新男朋友了,他的daddy生病住院,她被接到姑姑家住,雖然姑姑的家是完整的,但是畢竟那不是她的家。園長又說,這孩子常常會到園長室,讓園長抱抱。聽完園長的描述,我想孩子是尋求溫暖與認同。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心裡實在非常沉重,也吶喊著:孩子啊!你是無辜的,你本該有一個花樣的童年,你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你的童年該是幸福的、快樂的!可是看到的你是如此的脆弱,是流淚的,承受著大人世界的紛擾,可憐的孩子!你幼小的心靈如何能承受?

  走回辦公室,自己的心緒down到極點,雖是中午時分,雖然有些疲累,但是心情更是沉重,不為甚麼,只為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我的思緒都在她汪汪的淚眼中,思索著一個孩子,一個幼小的孩子,她如何承受那不可承受的重?此時,我打開電腦,記下當下的感受,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手敲打著鍵盤,沉重的心,想著孩子啜泣的臉頰,無助的眼神,她輕喚著,我要daddy,我不要daddy sick,那離去的背影,令人心酸。在我的眼裡,她只是個孩子,一個無辜的孩子,一個本應生活在童話夢境中的孩子。我吶喊著,孩子,你才五歲,你如何承受大人世界所給予的痛,孩子的童年不該是這樣啊!孩子的童年應該是有歌聲、有歡樂、有笑語、有星星、有月亮的啊!你那滿是憂傷的眼神,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所能承受?

  我左思右想,是怎樣的父母讓一個孩子,一個五歲的孩子承受這樣的傷害?何以父母忍心讓孩子不安,怎麼會捨得讓孩子承受這般的傷害?我只想說:年輕的父母啊!當獨身時你們是自由的,可是當你們走入婚姻,不再是一個人時,請你為你們的孩子想想。當你們決定的當下,請為你們的孩子再想想,想想那幼小的心靈是否能夠承受,想想他們是否能如你們一般的開心快樂!想想他們有什麼過錯,為什麼要讓他們那幼小的心靈來承受你們留下的苦澀與痛苦?

  愛是心理健康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霖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愛,滋潤幼小心靈,幼兒需要滿滿的愛,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結了婚、生了孩子,責任才真正開始,帶領孩子要以愛為出發點,更要盡責的陪伴孩子,孩子不是玩偶,她的心靈是需要長期滋潤與灌溉的,為人父母要能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呵護孩子成長。

教育就是給孩子機會

      生命中的機會就像季節一樣反覆出現,根據我們從事的活動而變換,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引導孩子在不同的學習道路上,積極努力的開發出自己的天賦與潛能。
      學習模式既複雜又充滿活力,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在過程中,只要肯花功夫跳脫僵化的生活,重新思考人生的路途,並重拾過去無緣實踐的事情,那麼不論在人生的哪一個接段,都能把自己轉往一個新的方向。青春之泉是否存在,端看個人,只要心靈、天賦,以及自己所熱愛的事發揮創意,探索這股力量的泉源,就能超越先天的侷限。本於此,在孩子青春年少的黃金時期,激發孩子的熱情,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就是學校的責任。
      學校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就是一致性,其實有很多學校事務在標準化過程中仍應適應學生個別的需求,發現孩子的個別天賦,學校營造的教學環境,要能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我一直相信,若能將活動與課程做適當的結合,讓孩子有機會探索先天的潛能,當孩子的潛能能夠釋放,找到心中的熱情,並且有機會去實踐這份熱情,學校文化才能產生根本的改變,基於內心對教學的渴望,總希望學校課程設計,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更應激發學生於正課之外的學習熱情,課堂上專注學習,更鼓勵孩子於課外繼續學習自己有興趣的學科或才藝,當孩子對某學科產生興趣,就會投入時間練習,當孩子的天賦、特殊能力得到認可與了解,她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
      如果孩子勇於探索自己的天賦,並鼓勵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孩子的發展就有無限生機,教育就是幫助孩子發覺天賦,因此鼓勵孩子挑戰自我,讓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新體驗,每一次都在進步中學習。基於此,昨天的樂器初賽,老師們看到孩子們那麼認真,都一致認為要給孩子持續進步的能量。像是,小一的孩子,上台時,突然短路,給了兩次機會都無法彈奏,初賽結束後,同仁跟我說,要給她單獨的機會,讓她再彈一次,否則小小年紀,如果因而蒙上陰影缺乏信心,對孩子將來恐有不良的影響,感謝同仁的細膩與人文關懷,孩子也終於樂開懷。又如,當我跟孩子宣布國高中同學全部晉級參加正式比賽時,孩子的雀躍與信念,看來讓人感動,事後一個孩子跑來問我說:校長,聽說本來要淘汰一兩人,我是不是其中一人,因為我有彈錯。孩子很敏感也很細膩。我說,緊張在所難免,很多人都可能彈錯,不過你的音感很好,曲風詮釋得很有特色,好好加油,你還可以更好。孩子終於充滿了信心的離開,看著孩子的背影,再一次告訴自己,教育就是給孩子機會。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每個學生都是主角


    教育,一切為學生;教學,為了學生一切。學校必須關注學生身、心、靈健康與發展,學校為了帶領學生,除了正式課程學習,理應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方案與活動,本乎此,舉凡生活常規的指導、品格的型塑,一步步推展,一點一點到位,學生就在生活與學習中日漸成長,也益發卓越。
   才藝競賽是學校年度重點活動,已成為學校的傳統,如何讓學生在傳統的氛圍中,注入創新的點子,是來到臺校思考的重點,去年第 一次的才藝競賽,在聽完同仁的報告後,為了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也為了讓同學們在建國百年升旗典禮上,能夠一起表演,採用了同一首音樂,各班分別創作的方式比賽,開始時,很多人不能適應,紛紛表達出改變得突兀,但是經過說明,了解這是思考後的決策,同學們也勉為接受,直到比賽的日子,各班呈現的創意,獲得了如雷的掌聲,同學們感受到,原來有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在改變中得到不同經驗,可以增進智慧。
   今年的才藝競賽,已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今年學校開放小學部同學自由參加,舞蹈部分,只有小五班參賽;樂器部分則參賽者踴躍。為了讓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今年首次舉辦預賽,預賽通過者方可晉級參加決賽。寧靜的午後,學生們正在午休,音樂教室飄來了陣陣的樂音,才藝競賽初賽開始了,凝神靜聽,孩子們專注於指尖的流動,音樂在彈指間,穿越教室飛進了花圃吸引著我,諦聽孩子練習成果。
   今天聆聽同學的預賽,感受到參賽同學的認真,水準大幅提升,評判老師說,今年的預賽水準比去年決賽水準高,因為每個人都很用心,都很努力,聽來令人欣慰。其實,學校任何活動,所有做為,都希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是可以培養的,學校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只要態度對了,孩子是可以放大自己的優點。
   有人說,音樂與微笑是這個世界共同的語言,音樂契合心靈,正像是一抹歡愉的笑顏。今天的音樂饗宴只是暖身活動,接下來孩子再經過深入與用心的詮釋,相信樂音經過指尖的流動,必然流瀉磅礡氣勢與溫潤婉約,音樂在無形的心靈中,勝過千言萬語,撼動著我們的生活與心靈,藉由旋律的誘導、節奏與思維的振盪、音色的魅力,以音樂啟迪智慧,在優美的樂音中,引導孩子追尋心靈的美感,這系列才藝競賽活動相信可以帶領臺校孩子心靈的成長。
  每個人喜歡的藝文活動各有不同,有繪畫、音樂、體育、棋藝等,為了讓孩子體驗不同的藝文學習,今天還有一項活動是校園寫生比賽,看著孩子們專注用心的揮灑畫筆,或仰望天空盡情自在的飛翔,或像駿馬般在草原上奔馳,景物在畫筆中馳騁,色彩運用大膽,鮮艷欲滴,筆觸勾勒或粗獷或細膩,在在顯現出每個人對校園詮釋的差異,這就是因材施教,這也是有教無類,在校園裡,人人是主角,每個孩子都可以揮灑出一片天空。
  
   我熱愛教育,更愛孩子,引領孩子充實心靈,使孩子變更有智慧,讓生活美學、藝文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以閱讀搭建友誼的橋梁


2011.12.06閱讀分享大會 與小六班合影


2011.12.06與彰化市中山國小閱讀分享

2011.12.06與彰化市中山國小締結姊妹校

  彰化市中山國小與吉隆坡臺灣學校,同學閱讀分享,在千呼萬喚中,終於真正的到來,哪麼真實,如此貼近,仿如夢境般的實踐。今天的分享,同學們表現超級棒!上台分享的孩子們,各個都是有備而來,表現比預期的還要好,感受到孩子的用心與榮譽感,畢竟這是臺灣學校的第一次,更是孩子的第一次。
  上午十時,中山國小師生在施東陽校長率領下,來到學校,同學們先做簡單的相見歡,負責接待同學個個落落大方,為來自故鄉的同學做校園導覽,寒暄問好也行禮如儀,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接著進入大會會場,進行閱讀「魯賓遜漂流記與三國演義」心得分享,會場中充滿了三國的豪邁與魯賓遜的堅毅。
  此次閱讀心得分享大會的緣起是希望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因此思考此次的閱讀分享從小學部開始紮根,特地邀請台灣的小學生和我們做閱讀分享心得。至於分享什麼呢?如何選擇閱讀書目?要能有趣又能深入淺出,幾經討論,決定中國與西洋文學名著各選一本,因為好的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被遺忘。選定西洋文學的魯賓遜漂流記,是基於魯賓遜漂流記出版到現在已跨越三個世紀,到現在,這本書依然躋身世界經典文學之列,書中描述魯賓遜漂流到荒島,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將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魯賓遜在島上的第一個人類朋友「星期五」,彼此從恐懼懷疑到相互信任,過程中充滿精采的故事。作者狄福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藝術敘述法,將魯賓遜的生活鉅細靡遺的描述,用輕快細膩的筆法刻劃不平凡的傳奇故事,書中魯賓遜永不放棄的信念和追求希望的勇氣值得讀者一再欣賞。
  中國古典文學的三國演義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是明朝羅貫中所寫,全書以戰爭貫串首尾,在千變萬化的戰爭描寫中,側重情節鋪排及人物刻畫。描寫三國時代英雄人物的風雲際會與鬥爭,深入人心,例如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火燒赤壁、以及空城計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至於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趙雲的忠誠、張飛的魯莽、周瑜的嫉妒、魯肅的忠厚,均描畫得相當成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論話題。  選定此二本經典名著,讓孩子深入閱讀,讓孩子的前備經驗都是一樣的,讓孩子在閱讀時能透過網路先行聯絡溝通,達到你閱讀中有我,我閱讀中有你的境界,心靈早在書中神遊,更為分享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此次閱讀分享之所以指定閱讀共同的書籍,是希望營造出,閱讀前就有所期待,期待與遠方的朋友分享;閱讀中產生甜蜜的感覺;閱讀後,激發出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氣。透過分享,會回想起當年在吉隆坡臺灣學校,我們共同閱讀與分享,成為學習過程中最美好的回憶。基於此,閱讀分享計畫在施校長的大力支持下終於敲定了,讓兩校五、六年級的孩子,分享這樣的感動,也讓三國與魯賓遜再次延續其旅程,帶給現時的孩子更多的迴響與激盪。
  過程中,有一個同學說: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多麼豪情壯志,從閱讀中,開啟觀看世界的新眼光,孩子從書中閱讀世界,在閱讀中與作者神遊,更從閱讀中發現自己,每翻開新的一頁,感受到又是一段新的旅程。
此次的分享大會,不但讓兩校的孩子彼此交流,也分享異國文化,期待經由閱讀、分享、討論,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份,透過閱讀,讓孩子的視野更寬廣;生活更加豐富、美好。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閱讀-與作者遨遊於天際間


  本週學校重點活動是和彰化市中山國小締結姊妹校,期待在國際交流中,進一步分享學習心得,國小部五六年級同學正在研讀魯賓遜漂流記和三國演義兩本書,此二本書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書籍,同學讀來也興味盎然。
  今天是全校升旗典禮,隨機調查本校同學閱讀本書的狀況,熟知,國中、高中部同學竟然只有二個同學讀過這二本書其中之一,心裡為之一震,何以本書閱讀率如此低?孩子從小學開始都在讀哪些書?如何進一步帶動全校同學閱讀興趣?沉澱思考後,內心思索著,帶動孩子閱讀風氣,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是學校發展的必要途徑。
  日常生活上,人們知道飲食營養的重要,以及運動的重要,但是常常忽略心智的營養與進步,尤其當前社會資訊發達,很多人誤以為「搜尋資訊即是增長知識」,因此把大部分時間用於上網、看電視、聽廣播,藉由資訊增廣見聞;但是資訊是散漫毫無秩序的,是短暫的,很多人都是知道很多訊息,但並不是統整的知識,因此社會上充斥著跟得上時代的人,很多青少年電腦產品不離手,感覺很smart,但並不是有智慧與學識的人。
   小時候聽過魯賓遜的故事,佩服魯賓遜一個人敢在荒鳥上生活;日前為了孩子的閱讀分享,真正讀這本書,感受至為深刻,魯賓遜的勇氣、足智多謀,和面對各種環境具備的判斷與適應力,深感敬佩,尤其是一個人在荒島上需要品味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以及昂揚的鬥志,這些從英國小說之父狄福筆下,細膩深摯的描繪,展現人類不屈服於環境、不斷進取開拓的寶貴精神,引人入勝。三國演義一直被人所喜愛,不斷地被人探討,評論。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劉備、曹操、張飛、諸葛亮、周瑜,各路英學豪傑,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和永恆的精神感染力,是我們不斷緬懷三國的英雄人物,震撼著中國人的心靈。因此,三國演義源遠流傳,永遠膾炙人口。
  閱讀是資料的輸入,(reading is input with information)、閱讀是思考(Reading is thinking)、閱讀能改變思維(Reading can change thinking ),期待孩子在閱讀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能和作者神遊,開啟探索世界的興趣,遨遊於廣闊的天際間。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以閱讀探索幸福的人生


 有一隻小獅子問母親:媽媽,幸福在哪裡?
母親笑笑的回答,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小獅子很高興的轉起圈來,追著自己的尾巴跑。
母獅子笑著說:孩子,幸福不是那樣得到的,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

   閱讀是學習的靈魂,閱讀是孩子昂首闊步,眺望世界的窗口的基本能力,讓孩子透過大量閱讀,將課外閱讀概念衍伸為課內共同討論,讓閱讀更有系統且更有策略,打造校園成為最佳閱讀的環境,孩子在校園內、班級裡,隨時把握閱讀機會,孩子學會閱讀,讀懂內容之外,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力,帶領孩子遨遊於浩瀚書海,開創幸福童年,探索世界之宏偉,是學校重要的責任。

  閱讀可以大幅提升腦部的活動力,對增加思考的訓練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越早施行其效果越佳,這是教育界普遍認知的事實,根據統計,諾貝爾獎得獎者每5人中就有一位是猶太人,因為猶太人的學習過程非常注重閱讀,閱讀是猶太人成長歷程重要課題。截至今(2011)年為止,諾貝爾獎得獎者,猶太人佔有150人以上,而臺灣人卻僅有1人。若以猶太人約有1300萬人,而臺灣人約有2300萬人為計算基礎,猶太人得獎率遠超過台灣幾近300 (陳妙娟,2011)。此項數字的統計意義是,猶太教是從孩子在幼兒期開始,就開始接受猶太教義內容的閱讀,藉由教義理解來訓練邏輯思維,並進而奠定學習的基礎。因此,學習猶太人對子女教育模式,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值得推廣的重要課題。

   關心孩子的閱讀有助於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也為孩子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我相信,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如同給他一對可以飛向藍天的翅膀,帶著希望,海闊天空的飛翔;閱讀,給孩子帶來改變的力量,用熱情點燃家長對教育的參與;用行動帶領孩子體驗翻開書本的喜悅。基於此,為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特地舉辦本校與彰化市中山國小閱讀分享大會,閱讀魯賓遜漂流記和三國演義等名著,藉以呼籲教師與家長重視孩子閱讀。
   一本書,也許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提升孩子閱讀的品質,是小學部的核心宗旨,期待126日的兩校閱讀分享大會,能夠進一步帶領孩子品味閱讀與分享的樂趣。

參考文獻
陳妙娟 (2011)。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29 期, 猶太人教育成功的秘訣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臨危不亂

2011.12.03校車大白在high way 上爆胎 馬來西亞高速公路工程局救援車

2011.12.03怡保KELLIES CASTLE





一對馬來新人拍婚紗


    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車子爆胎的驚悚畫面,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是當事者,該怎麼辦?今天,終於體驗到那份驚恐,以及幸運之神的眷顧,感謝上蒼,還好,只是有驚無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更何況是師長前來,那份幸福感更是筆墨無法形容,感謝湯堯教授前來為師生演講,結束專題演講,剛好有一個周末檔期,邀請彰師大教授(馬來西亞境外碩士專班授課)一同前往怡保尋幽探訪。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更是絕佳出遊的好時機,一行八個人,快快樂樂的出發,心裡歌唱著:今日是快樂的出帆日,在談笑中上了high way,感受到馬來西亞交通建設的成就,暢談中,突然車子底下爆發出鞭炮般的響聲,車子一震晃動,還來不及反應到底是麼回事,所幸浩宇組長,臨危不亂,慢慢穩住車子,將車子開往路邊,原來車子爆胎了,它,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還好,我們平安,這時感受到車上每個人都是有福氣之人,感謝上蒼。  

    在異國,怎麼辦?第一個想到的是保險公司,二十四小時救援服務,奈何電話無人接聽;接著想到馬來西亞籍同事,一樣沒有接通,接著打給謝執董、丁董事長,一時間都沒有人接聽,真是著急,不知如何是好,還好,執董和董事長立即回電,也報告現狀,執董和董事長都熱心聯絡救援單位,三十分鐘後,馬來西亞高速公路救援車來到,幫忙換輪胎,幫忙充氣,解決了困境,解除了危機。

    在此一事件中,感受到董事長和執董的全力幫忙,心中充滿感謝與感激;同時對馬來西亞政府的服務,也為之改觀,高速公路工程局的服務迅速快捷,又免費,讓身處危機困境中的人得到即時的溫暖,這或許該是臺灣為之借鏡的地方,因為臺灣發包給私人公司,像此危急狀況的收費是很高昂的,對一般人不但是很大的負擔,且在心理創傷時,不能得到溫暖的服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好的感受,期待政府能感受到人民的需求,尤其是在危難時,更需要政府的關懷與支援,馬來西亞的政府救援制度可以提供參考與借鏡。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協助孩子把握現在 開創未來


2011.12.02成功大學湯堯教授蒞校演講



  

  教育不只是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更應重視個別優秀面的發展,教育的方法,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特質,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菁英來教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甚麼?真正的優秀是甚麼?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如何開拓學生的視野?這些都是教育本質的議題,教育的本質應該比贏得第一更重要,更有意義,以人為本的教育思維,是最值得教育司所的課題。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也為了鼓舞師生,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湯堯教授前來為國高中作專題講演,講題為「2020年,孩子的競爭力」,湯教授旁徵博引,幽默風趣,贏得師生熱烈掌聲,也讓生生分享不同型態的知識響宴。
聆聽整場演講,湯教授提到:
        我們現在在幫學生們準備應付未來的工作
        但那些工作,或許現在還不存在
        我們教導學生們將來要運用科技解決問題
        但那些科技,可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甚至,我們不曉得將來什麼是問題
      知識有其效期,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資訊時代,職場的轉變隨著科技資訊需要不同的人才,現在已無法把所有知識都塞在腦袋裡,而後告訴自己說,我已準備好了,而是要隨時準備調整應變。
    今天的高一同學,剛滿十五歲,十年後將踏入社會,如何在這關鍵十年中,把人力轉變成為人才,是教育很嚴肅的議題。15-24歲是聯合國定義的青少年,幫助青少年融入社會經濟與文化,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孩子們為10年後面臨的挑戰而準備,英國鼓勵青少年從15歲開始,學習思考人生。芬蘭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參與公民活動。法國與加拿大由國家提供企業補助,釋放part time工作給予青少年。香港政府投資12億培養青少年抗壓力。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野心,思考人生,也就是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硬實力(tough power),即數學邏輯思考能力、語文溝通能力、資訊運用能力、人文涵養知識力等;另方面要涵養孩子的軟實力(soft power),即態度、主動積極、創新改變、 合作、抗壓等足以感動自己與別人的能力;加上流動力(mobility power),即國際觀、情報網、跨文化適應環境、自我要求特色與敢於表達等。

    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有一個計算能力的公式:能力C=(知識K+技能S)態度A,即能力等於知識加技能的和乘以態度的平方,因此教育要幫助孩子儘早瞭解到自己興趣需求與社會變化需求,力求趨近。讓孩子為自己設定學習的短、中程目標,且能義無反顧全力以赴。讓孩子知道保持修正空間,努力是必然與成功是偶然的哲學,隨時培養敏銳度(smelling),自己將自己的一扇窗慢慢打開,看到多元世界,來到馬來西亞,我們發現,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同時天亮;孩子也會察覺,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四季,在不同的氛圍中,孩子要走穩每步路,踏穩每一台階,培養硬實力,涵養軟實力,從背後動人的精神中,追求人本的價值。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自己所不喜歡的到此為止

    別人的成功可模仿嗎?可學習嗎?答案應是否定的,成功的因素很多,每個人得以成功的因子卻各自不同,端看自己如何細細品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工作態度、人際關係、表達方式、各個不同,置身其中,以欣賞的眼光,有如四時之變化,正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當然詩人的意境,無一不美,但是現實人生,要去面對不同場景,不同的人,則需要有智慧,在轉折處需要能換個角度詮釋,換個思維為自己打氣。
    在巴菲特傳奇中,看到了巴菲特「每天都快快樂樂的上班,高高興興的下班,喜歡他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尋求快樂,是巴菲特眼中比財富更有價值的財富,這快樂的泉源成為他送給兒子最大的財產,巴菲特的成功可能是賺很多錢,但是他兒子比德.巴菲特卻認為,寧可掙得自己的成功,寫一首很好的歌,也不要享用父親賺來的錢,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可能繼承成父親的成功,或完成他父親完成的事。我想比德.巴菲特將人生的方向盤掌握得很穩,因此他有自己的見解,也勇往直前,也有很好的績效。
    但是人生的方向盤,難免會有錯置的時候,不知道該往何處去?是為理想?為興趣?該如何堅持?盤點時,我想自己的渴望與初衷應是最重要的因素。常常有人問到何時離開工作職場?告訴自己,不是年齡、不是體力,而是如果進到辦公室,會一直悶悶不樂,沒有一點笑容時,就應該是要離開的時候。因此在工作中,接受挑戰,每次面臨挑戰,解決後那種成就與充實的感覺,是支撐自己持續往前走的力量。
    對工作熱情,對人關懷,彼此相互支撐;對自己有所要求,同時感念幫助自己的人,當自己的柴火少時,為自己添加柴火,但是要記得同時將柴火的光與熱分享身邊的人,畢竟,身處異鄉,很多人很好奇如何生活,我想那是從工作中尋得樂趣,從人際中獲得溫暖,因此,不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切記,不要讓她從自己的身上產生,感同身受,誠懇待人,也帶給別人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