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2014.01.30


熱情微笑吧

  時值農曆除夕,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大家關心的是返鄉過年國道塞車嗎?能否一路通暢?返鄉成了年度盛事牽繫著萬里情愫,團圓是忙碌的工商社會中的奢求,但是再忙再累車再塞,就是要返家,團圓象徵與實質意涵,牽動著千古的情愁,尤其是年長者總希望傳承先人的禮俗,一年的辛苦與分離,在過年時都能夠一解多時的思念,「情繫萬里」這是一份有形與無形的社會資產,在年節時傳揚承續。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感知與觀察能力,對禮俗與很多社會現象都一知半解,對於文化底蘊更是既不見林也不見樹,有的只是3C,而人際間的色彩、音調、食物的味蕾不一而足,更少有感覺,人際只有功利,何以懷舊?甚麼聲音給予溫馨?甚麼味道稱得上自然?已少有人重視。

  年前一趟新加坡之行,一方面度假另方面在寒流一波波來襲當中,也是避寒。想感受回味東南亞的熱情,更希望體驗新加坡的清新活力與美麗。當班機飛抵新加坡上空,一片綠野如茵的草地,感受到大地的滋潤,陽光、空氣潤澤的大地,一掃台北天空的陰霾,給人身心舒暢。飛機終於著陸,隨著人潮一路通關,倒也自然,然從通關開始,排隊的方式,官員的態度,到出關後的接機,住宿的check in,開始我懷疑自己是否來到了新加坡?從報導中留下的印象,樟宜機場的設施、服務、效率怎不如預期?到了hotel,想參加當地的tour,奈何櫃台只有講英文的工作人員,和行前得知的新加坡是華語、英語並行的認知不同,勉強參加了當天傍晚的行程,用自己的破英文勉強上陣,導遊只在乎帶你去指定餐廳用餐,餐後去flier,購完票自己上去,沒有任何解說,下來後就在金沙廣場看水舞表演,如此結束四小時的tour,回到早期的旅行團匆匆到此一遊,粗淺、無結構也無法深入了解風俗文化,目的只在排遣時間,哪如聽聞中的熱情?

  第二天再度前往金莎廣場,經過一夜的沉澱,研究地圖、交通,決定自己前往,終於能看到真正的新加坡,熱帶地方白天炙熱,夜晚涼風徐徐,倒也增添幾許舒暢,慢慢逛、靜靜遛覽,倒也感受到幾許的宏偉,這是一個新興的島國,很多事物必須快速成長進步,畢竟一撮小國,建築物櫛比鱗次,高聳入雲,展現出現代科技與建築工法,同時顯現出擁擠與壓迫,在講求效率中,人們失去了應有的笑容,不論是導遊或是牛車水的商家,都欠缺一份親和力與誠實,在牛車水看到一條絲巾,老闆開價150星幣,思考後決定不買,老闆馬上降價為100星幣,降幅為三分之一,不可為之小也,可見購物也和台灣一樣,對待觀光客都把他當肥羊,如此怎能吸引觀光客再度光臨?無怪乎聽說,沒有觀光客會二度光臨新加坡,這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旅遊首重感知,背包客或當地業者,如何將相關產品以故事感性行銷,讓一個帶著好奇與探究的陌生人能夠快速地喜歡上當地的風土人情,我想最重要的應是熱情與微笑,新加坡,我來了,帶著欣喜之情朝聖也帶著幾許落寞,想像與實際之間的落差,新加坡,一個高度發展的國家,或許高度發展讓人窒息,卻成為沒有笑容的國度,我想國民的微笑與誠信,是一國發展觀光之首要。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2014.01.25
 

書寫

土法煉鋼的閱讀術

  「我很認真在宿舍讀了五六個小時,卻發現自己無法讀懂那些字,此時想到的是打籃球時反覆練習的基本動作,於是拿出紙筆開始動手抄書」。在國語日報上讀到作家駱以軍先生談到自己在閱讀成長歷程時的閱讀障礙,當他立下決心從抄寫開始,透過抄寫終於能讀懂那些跳躍文字,更把知名作家的作品一字字的抄,幾年下來,幾乎能倒背如流,也因此奠定深厚文學底蘊,更習得即刻入定的書寫功夫。

  此一學習歷程是從基本功夫開始,人人皆知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但是多少人尋求速成途徑?每次看到名人成長歷程,都只看到輝煌成果那一面,背後深入的學習歷程,辛勤付出,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堅毅,是很難窺其項背的,成長需專注於一項興趣或潛力,多所琢磨歷經時日可見其枝繁葉茂,光鮮亮麗的背後需要沉著用力。凡事追求速度的科技時代,如何讓年輕人能定下心、靜下心,靜靜的學習,蹲足馬步奠立深厚基本功,是科技時代需要重新反思的議題,也是教學歷程的功課。

  寫作需要想像力,Imagin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耳熟能詳,但是培養想像力其實是很難的,從閱讀文本裡,如何滋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邁向與現實無關的世界景象,那種作夢的心境,幻想著無限可能,此種能力需要積累,當然越早開發越好;但是他也是隨時可開始的,沒有年齡的限制,端看何時豁然開朗,何時著手行動,知能的成長有其階段性,也有著靈光頓開的霎那,只要願意隨時可行,只不過很少人可以在人生途徑中,鍥而不捨永不放棄。

  常常思考的是日新又新,日有精進,曾經很多人說那是年輕的夢想,但是很多時候那是生命的功課,哪一天前進的動能停歇,吸收新知的熱望不再,哪就是昭告世人人生的無趣;前進-閱讀;閱讀-豐厚心靈。這是一個美好的步調,簡單也單調,不過卻是源源不絕的生命活力泉源。生活中接觸的各個階層,人間喜樂與苦難在各個角落一再上演,讓自己持續接觸,每次的社會事件,都感同身受,想像別人的痛苦,感受他人不幸,進而思索自己如何能幫助他人,如何趨吉避凶,也希望孩子們都能培養如此感知能力,明白正義與慷慨,溫暖和慈悲,在人生路徑中,能自我要求各種美德與行動力。

   我想Attitud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bility. 態度的堅持,從閱讀、書寫中可以培養想像力和能力,只要態度對了,能力可以慢慢增進,與時俱進的能量是一個人成長的動能,此刻趕快動筆,將拮据聱牙難懂的蝌蚪文抄錄,做到反覆練習基本動作,相信透過抄寫可以縮短認知與理解歷程,這對於自己最大的信念是「學習是沒有終南捷徑的」,一步一腳印,勤能彌補先天不足,我想鐵杵還是可以磨成針,誰說不是?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2014.01.24
 
 

織夢與築夢

   寒冬送暖是歲末裡最常被提起的事,人人需要溫暖,一道暖流直達內心,多少人因而度過嚴寒冬天,所以在傳達過程中,心理需求與物理體驗決然不同。心理與物理一字之差,相距何止千里。物理,可以是科學意涵,也可以是冰冷的代名詞,在官僚體系中,工具思維的呆板,更可能是涼薄與傲慢、麻木和冷酷,罔顧廣大民眾的感受。人們在生活中生存,工作收入是基本的生活概念,需求足以溫飽,更在工作生活中尋求意義,箇中意味著對組織的認同和對自我的尊重,更是對責任的承擔,對工作的奉獻,也尋求對日常生活的自在。因此,管理組織,如果只是往物理層面觀看,是一種傲慢與羞辱,把成員視為物理,只要給予足夠的吃喝便足夠?不,組織應是心理層面的滿足,在溫飽的生活中,尋求幸福指數,需求快樂,更是自我實現追尋。

   近年來台灣存在著悶與亂,究其原因是人民缺少中心思想,也缺乏認真實作的精神,何以致此?我想教育難辭其咎,教育改革簡化淺化學生學習內容,希望孩子快樂學習,美其名希望孩子能在快樂中探索與發現自身的興趣,但是一個人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有明確的性向興趣(少數天人除外),必須在發展過程裡編織夢想慢慢往前邁進,兒童期、青少年期逐步前進,在大學之前的教育事實上都在探索階段,希望在進步與挑戰中,發現自己的天命。

   校園裡,面臨大學入學關卡,孩子接受教育有很大的目標是將來畢業後能易於就業,找到好工作,因此,甚麼科系比較好找工作?就業機會比較高?常是學生們津津樂道的事,至於人生的理想與志願,弘遠目標付諸闕如。孩子提早學會選擇,好似較有利人生規劃,卻遺忘了自己真正的才能與興趣所在,放棄了「人生築夢的遠大目標」,織夢、築夢是現階段教育急需思考改進的因子。

  很多人在大學之後改變所學,勇於追隨自己天賦所在,林懷民先生棄新聞系而就舞蹈,成為舞蹈界一代宗師;胡適之先生轉農業為文學,成為執中國文化之牛耳。教育對於任何世代的學子,都是開創新局的關鍵,從內心開始的夢想,轉化成為築夢的動力,過程中對夢想的堅持,勇於作夢的人才,將來才能成為領先與創造新世界的領航者。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2014.01.23
 
 

為孩子播下希望的種子

  科技競爭,世界各國都在搶人才,近年來台灣出現人才荒,人才匱乏,如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台灣當前的課題。

  自己需要的人才自己應有能力培養,台灣自從1995年教育改革號聲響起,教育目的和觀念有很大的變革,從好的方面看,教育強調轉型、變革、創新,不再為考試、分數而讀書,這是正向學習的引導,希望學子透過好奇心、獨立思考、進而終身學習,如此三管齊下才能培植人才,方向是正確的,如此才能培植人才。

  人才的培育應有步驟、有方向、有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不同,要能依據孩子發展歷程提出不同規劃,才能培養不同能力,完成階段任務。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個體自出生後隨著年齡增長,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改變歷程,在每個階段,思考模式不論是質或量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育必須有階段性的方法和思維。

  國民教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學習習慣、態度和方法的形塑期,學習歷程在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過程中循序漸進,此時奠定學習方法、習慣和態度,才能形成所謂帶著走的能力。科技教父張忠謀先生說,他的知識99%是在二十四歲以後學習的,也就是說,有範圍、紀律、系統性的終身學習;然而二十四歲以後能持續系統性學習,此習慣一定是奠基在之前的學習態度以及對自己發展的熱望,這基礎是國民教育階段責無旁貸的任務,也就是基層教師的責任,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奠定基本態度和能力,探索未來發展的可能。

  當社會各界期待企業轉型,能締造新生產模式,需才孔急時,發現台灣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剛畢業時無法有效地工作,無法承擔社會重任,形成了教育與企業需才脫節。因此社會有強烈的呼聲,培養人才、擴大徵才,以解決社會悶、亂的現象。人人皆知培養人才不是一蹴可及,之前人人高呼快樂學習,解構教育現場對孩子規律、秩序的涵養,只要讓孩子快樂就好,殊不知紀律來自於自我要求、自我期許,因此從小學教育開始,不是為學歷或進名校而學習,而是養成自我負責、自我要求、自我期許的習慣和能力。

   國民教育階段是探索、摸索的階段,其實沒有多少人在16歲以前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性向興趣,但是此階段如果能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就能持續終身學習。大學畢業是基本能力的涵養,每個人都有人生的轉捩點,張忠謀先生分享他學習歷程時說,他在24歲時因博士班入學沒通過,讓他轉而走向經營管理之路,24歲是他有範圍、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開始,從此以後為自己的興趣、工作野心而學習,從此比以前用功。因此,大學畢業才是學習真正的開始,畢業典禮Commencement其原意即是開始,畢業典禮是人生另一階段學習的開始,一個人到中年時的成就是從此階段開始,永續、終身學習能力,才是人生職場競爭力的開始,但是那一粒種子需從小播下,勉勵自己成為播下孩子希望種子的推手,讓孩子能安全、安心、熱愛學習,富有創意又自動自發的學習,才能邁向「器大識深」的學習者,也才能成就為領導者。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2014.01.22


找回教育工作者高貴情操

  平靜又活絡的校園裡,蘊含著是無窮的希望,孩子的童年嬉鬧在此攀越,年少的青年學子在此編織人生的未來與美夢,教育的生態,平凡淡然中,其實埋藏著的是一片蓊鬱地的森林秘境。

  進入校園,隨著孩子的成長,看到由嬉鬧走向獨立、由獨立而趨向冷漠,從冷漠中展現出對自己的熱望,教育工作日復一日,在教學的歷程,教育生涯中走一趟心靈療癒的歷程,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從孩子的活動中、孩子的歡樂與憂愁中、孩子的進步失敗或成長中,展開自我對話摸索內心熱望,與孩子同步成長的喜悅油然而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價值鏈所在。

  「早安」,每天清晨熱情地向同學道早,展一天生活序幕,校園裡笑聲清越激昂,教室裡書聲朗朗,禮堂傳來悠遠歌聲,喜歡也熟悉校園的生態,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喜歡跟孩子聊天,跟同仁談話,誰說那不是生活的最基本盤,從中增添能量,成為哈「日」族,既穩定又規律,每天有一個目標,希望幫助、帶領孩子邁向前方,尋找未來的希望,自己也在這希望中日復一日,隨著孩子成長,精進豐實人生的厚度。

 校園何嘗不是社會的縮影?層級節制、組織倫理、人際互動、福利待遇,在這一個食物鏈中,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一瓢飲,多少、豐厚、短薄,任誰都關心,存在著總是希望擁有一缸滿滿的水,或擁有一個大池塘,取之不絕,用之不盡,在運作過程多少竅門、多少迂迴,無不希望展現出我對你的特別,你給予我的支持,日復一日,文化於焉形成,也成為溝通運作不可改變的金石,隨著時光脈動,要改變要轉型,端看你要付出多少決心? 

  傍晚走出校園,看到街上行旅匆忙,社會上的紛擾在此刻好像暫歇,每個人步履匆匆,趕赴另一個遠方,是回家、約會、是走向未知的他方?還是漫無目標?「投以欣賞的眼光,感受每個人的匆忙,思索未來遠方,心情澎湃悸動,每個人都充滿著能量,還好吧,生命的步伐總是往前邁動,總有一天達到理想的彼岸」,持續前進,也鼓舞著內心思潮!

  步履踏上仁愛路的一方,心血來潮走了以往相反的方向,進了小巷想要溜躂,認識環境也尋找新鮮的印記,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霓虹閃爍光彩斑爛,城市的寫照,順著路標往前進,呼吸著台北特有的氛圍,解讀自己 - 前進是內在的呼聲,學習是終身的任務,在每天例行工作之外,輔以閱讀理解時事編織人生。隨著車流與人潮,仰望天空是一片灰濛,霎時一棟精雕細琢的建築,金碧輝煌的呈現眼前,哦!這就是名宅大廈,周邊燈飾閃爍,濃濃年節氣氛,警衛盡責指引進出穿梭車輛,門禁森嚴自不在話下,富商巨賈雲集,是身分的表徵,何嘗不是森嚴的牢籠?重要的是心靈的自在吧!自在是自處與安適的交集,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天命,在此歲末年終,一個教育工作者,一個旅人,期待的是師生的平安與前進的動能,那是心靈深處的熱望,也是人生終極目標。

  其實生活是很平凡的,大多數的人每天過著重複或單調的生活,對很多人而言,追求多彩的人生成為一輩子的功課,或許社會上對教育工作者一向的清高認知已不復再,但是教育工作不可能有太多物質欲望也是專業共識,此刻,霓虹閃爍中,解讀社會場域現象,內心沉澱,教育工作人員素樸的外表與行為,擁有的是一顆溫柔與高貴的心靈。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2014.01.21  
 
 
                 
 
回歸學習正向途徑

  又是學期末,校園裡同學們正忙著準備期末考,師長們也整理一學期工作成效,為了回顧過往也開展未來,校園裡,校務會議是學校的重頭戲,以往主持校務會議,報告學校發展方向與指標,另方面傾聽同仁,凝聚共識,期待轉化成為學校發展方向,訂定出具體可行指標。今日角色扮演,可以有更多時間傾聽與反思,這件事情,如果是我會如何處理?因跳脫主持位置,思考可以更寬廣、多元,更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

  會議上,會長提到目前社會的種種現況,尤其是教育現況,可以感受到家長的期望與焦慮,首先是現今的升學制度,在國外的制度,申請推薦這一套引用國外制度,來到台灣卻是橘逾淮為枳,推薦信的造假,讓人不敢恭維,現在國外對於台灣的推薦信都抱持懷疑的態度。何以致此?這是台灣造假文化令人不敢恭維,食品造假,連學生的事蹟都是經過修飾的,甚至是無中生有,因此目前的推薦或申請入學其實都又回歸到以成績為取捨標準,因為「推薦信寫出來的都是騙的」,現在大學入學比序其實已不被採用,因為一切造假,目前已回復比較成績。其次談到教材的編選,自從開放教科書為民間多元參與後,國文教材編選,朝向輕薄短淺,網路文章也成為教材,表面化、淺顯是一大特色,很難看到經典、優雅需要深入思考探究的文章,殊不知孩子在學習歷程中,需要理解、賞析與培養文學鑑賞力,可惜這些在目前的教科書裡很難看到,reading comprehension能力的培養 已不復見,台灣的教材編選是不合格的,會長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人就到國外去了,出不去的孩子,就這樣一次次被糟蹋了!第三,分享他所見到的草莓族,一個世交的孩子想到他公司服務,因學歷並未符合公司的要求,所以並未交由人資部門面談,為了給一個機會由他親自面談,interview過程,他問了第一個問題之後,他就問不下去了。他的問題是:「請問你為什麼想要到我們公司來?」「我不知道啊!是我媽媽要我來的。」結果就談不下去了。

  學習成長歷程,要有所成需經過上課學習、練習、考試、論述等歷程,這些過程環環相扣,任何過程的強度或弱化,都會引起連鎖反應,只有在不斷地思考、練習實踐中,才有可能通過重重的挑戰,品嘗學習的成果。Reading comprehension,是從練習開始,沒有經過引導練習,就無法深入探索,閱讀越深入越廣泛扎實,所打下的基礎越雄厚。當然閱讀不是隨意的閱讀,是必須講求方法,探究文章的架構,作者的文思與中心思想,理性思考感性分析,理解文章的分類與核心表述,進一步從文章中進入深層體會過程,深入了解作者背景、創作歷程、解讀作者,在思考與感知中陶冶出自己的風格。

  這一堂課,讓我拉回了學習的本質,曾經,在教育改革風起雲湧中,基礎學習、基本能力好似被棄之如敝屣,很多華麗的表演取代深層的基本功,在燈光幻影美輪美奐的場景裡,掌聲如雷,如醉如痴,忘記了基本能力的累積;教育歷程,學習、上課、評量、表現、論述都有其作用,是學習必經的途徑,在學習途徑中,有系統、有規劃、有步驟地前進,以深化學習,精準展現,才能達到學習的意義。


2014.01.20
 
 

用心感受必能體驗深刻

   有一個登山者因為迷路而餓了好多天,當他被發現時已奄奄一息,這時善心人士拿了熱騰騰的饅頭請他吃,他很快地吃了一個,不夠,再吃第二個,還是很餓,一連吃了三個饅頭,還是想再吃;這時有一個人給他一個包子,他很快的把包子吃完,終於吃飽了,這時他說:還好有這個包子,讓他吃飽了,這個包子成了他救命的恩人。聽了這個故事,大家都明白,他是「只吃那個包子」就吃飽嗎?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在昨天結束,從各科命題趨勢可發現命題貼近生活,取材生活化,考生只要能充分體驗生活,跨科思維、跨領域整合,學習科際間橫向統整的能力,就不難作答。大學學測,表象上好像和小學關聯性不大,其實不然,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由近及遠的道理大家都懂,學習是一個終身的歷程,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教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和態度,以及未來發展的趨勢,是小學教育責無旁貸的任務。

   教育歷程,不論是創新、整合、改變,談論的是學習方法,要能將傳統知識,經過學習後內化成為帶著走的能力,也就是能思辨、表達、實作與溝通等領導能力,這些能力的涵養,是一步一腳印的歷程,是需要慢慢形塑的。

   人生的歷程就像攀爬百岳,攀爬百岳不是健行,行前要有充足準備,緩步前進。教育肩負著孩子發展的任務,教室要擁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BE KIND),以寬容體貼溫暖的心帶領孩子;仔細、精心周到,愛心、用心的帶領孩子(BE CAREFUL),讓孩子得到最大的溫暖;讓孩子從學習中體現自我的價值(BE YOURSRELF),學會尊重自己,盡自己最大能力把事情做好,成就自己;過程中更要求自己盡全力,負責任的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BEST SELF)

   教育工作,要堅守各自的崗位,做到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專業敬業的教育工作者,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每一個孩子都認真向學,都熱誠活潑,個個有禮守紀,都學習有成效,教育是邁向未來與成功的關鍵,時時省思、調整與作為。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2014.01.17
 
 

閱讀史書 品味人性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閱讀歷史人物細膩的人性故事,隨著他們生命中高低起伏的過程,體悟人性的啟示,可以感受到一些心理穿透力。閱讀現代人成長歷程,感受到如在眼前的真實與貼切。閱讀近代名人成長的故事,鼓勵年輕人勇敢走自己的路,是近代在台灣成長,經歷奮鬥有成的人,可考驗也可驗證。

  以前閱讀歷史人物,大都看到他在人生高峰時的表現,很少從他的童年啟蒙開始,倒是歷史劇中,可以看到的是戲劇裡對人性的描寫,雖然採取的是誇飾手法,從出生、童年、青少年到人生高峰,他的啟蒙,他的人性,有掙扎、懷疑、困頓,有陰影與陽光,從他們青春歲月開始爬梳,理解他成長背後的故事,以及成長的軌跡,就可理解他們人生左轉右轉的開展。

  細看名人在成長中的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發現生命軌跡中一些偶然與必然,從這些人的人生經驗,可以學習包容力與穿透力。其實很多人的成長過程是顛簸崎嶇,於高峰深谷中起落,可能於人煙罕至的地方佇足,在人性的角落,體悟生命,涵養了溫文和煦或是陽光剛強,全在於歷程中的轉折與體悟。

  希望自己是個luck girl,更期待是個nice worker,尋尋覓覓與體驗挑戰,工作場域的翻轉,看似繽紛,唯一不變的是質樸真誠,一個人不管是他個人或是表現方式,最大的魅力是真誠,是持久不變的經典,真誠面對人性,真誠面對自己才能真誠對待他人,一路走來,勇敢的真誠的面對,開始雖覺木訥無趣,但是也幫助自己開拓些許空間,很多的思路是可以藉由堅定溫暖的對待,相互影響,能量才能追隨而至,成為前進的動力。

  工作生活是兩個不同的面相,一經選擇忠誠以對,如此告訴自己也期勉孩子,自己的選擇,是自己喜歡的,不可反悔持續前進。其實每個人從小就說找到自己的興趣,尋求天賦與天命,追求夢想與所愛,不斷學習成長,這看起來冠冕堂皇的道理,這是要用生命來努力以赴,自己要甚麼?其實很簡單,就是踏穩階梯一步一步往前走,然後適應環境裏的人事物,從工作中學習,從生命裡體驗,總是在高峰低谷間迴盪,有人說人性權威、制式,與黑白間,能否創造新的可能?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人性可以簡化,藉由溝通、說明、沉澱,彼此了解,就不會劍拔弩張,親子間如此、同儕間也是,行政裁量更是如此,透過檢討、溝通,原來人性是如此溫煦。

  效率來自於自律,紀律來自於管理,走入現場指揮若定,在理性為主感性帶領的原則引領下,工作要求精準,理想不輕易妥協;與人相處,以和為貴,溫柔對待;做到細節,求真求穩求進步,可以激發驚人的成長與超越。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2014.01.15
 
 

星空萬里近在咫尺

  無意間翻開年曆,哇!今日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應是月圓的日子,在飯後的例行快走時,特地抬頭仰望蒼穹,期待心中無垠的星空,怎見灰濛濛的天空,更見閃爍霓虹燈以及往來的車燈成河,少了那份意境與遐思,不自覺地想起在馬來西亞的星空。那是清澈明亮的星空,每當月圓時分,漫步其中,皎潔的月光,環繞著滿天的星辰,多少的遐思隨著星光蕩漾,幾許的祝福藉著月光傳遞,那是一份寧靜,更是一份法則,傳遞的是希望與祝福。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杜甫在「旅夜書懷」的詩句,當我們仰望無垠的星空,吟詠「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欣賞著沙鷗海闊天空的遨遊,引領了捨我其誰的豪邁。詩人以文字描述隱喻心境;科學家窺見宇宙的運行;哲學家藉由星辰運行探索心中的道德法則,千古流傳的是不變的日月星辰。吾輩欣賞著科技人文於時空中的交會,雖無法如偉大的哲人一樣,但是藉由自律與規律,一面欣賞著自然美景,另方面也思索著心中的問題,天上的星空以及心中的Moral 法則,這是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的哲思,也是心靈饗宴,不可或忘。

  從事教育工作是一種承諾,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然榜樣緣自何方?它是責任更是自我要求,常常聽到許多振奮人心的演講,也發現心口不一的場景與人物,這中間有兩難?難嗎?事實上是可以從自律開始,自律要靠自己努力來達陣,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重要的是如何將過錯降至最低,有時候人之所以犯錯,一方面是道德修為不足,另方面是物質需求過度,終至於將應有的節度與操守置若罔聞,最可怕的是成為一種常態。傳統上教育人員的形象是清高,安貧樂道,但是社會進化的結果,物質欲望越來越高,人與人之間的分際,教育人員的自我要求也隨之解構,讓傳道授業解惑的歷程質變,愛之深責之切已不符實際,溝通說明良好的親師關係,是現代顯學,有時候看似淡然,但是真能有足夠的寬容、善意和愛心嗎?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是一項承諾,更是一種責任,還是一份律己的功夫。

  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託付給學校開始,教師的責任產生,為了責任付出愛學生,看似很難,但是「滿樹蓓蕾莫道是他人之子」,以愛己之子的心境看待學生,我們就知道如何教孩子,教甚麼?很多的潛在課程,只要少一些私心,正向以對,身體力行,坦承相對,校園是充滿歡樂與希望的地方,教育是一種境界,生活是一個歷程,以「粗茶淡飯甘之如飴」的心境看似無為,無為中卻有為,平靜才能有所作為,心無旁鶩才能專心致志,改變的力量發自內心,改變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2014.01.15
 

品味學習激發續航力

  在學期結束前召開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夥伴提出量詞的問題,一朵爆米花?一顆爆米花?一個爆米花?正確答案是一朵爆米花。有人問到誰會這麼精準?語言不就是溝通工具嗎,聽懂就好,何必吹毛求疵?

  在現今社會裡,有很多人在孩子求學過程中,希望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以及快樂的學習,常常有一些「差不多」的概念,常在孩子評量結束後,和老師討價還價,這答案可以、那答案也可以,這兩者不是差不多嗎?這言論常常在親師溝通中可以耳聞。事實上,應該先認清評量的本質,分數並不代表一切,他只是呈現出此階段的學習,教育的目地就是學習,讓孩子從小學習精準和正確的態度。我們可以發現在貧窮落後國家,孩子受的教育有限,遣詞用句非常鄉土或可以說粗俗;但是在進步國度,孩子接受教育的薰陶,言談舉止優雅、高雅,顯現出與眾不同,這應是教育功能之一,如果從小在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將是終身受用。

  又是學期評量的時刻,相信有很多莘莘學子正忙於考試,用功努力地準備學期考,這是正確的學習態度;但是更應該告訴自己,分數不重要、考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多讀點書,多學點東西,從考試成績中,得到的分數,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找出自己的盲點,釐出一條清晰的道路,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如此才能養成學習力與學習續航力。

  激發求知熱忱是學習中要培養的態度,目前很多的學生,從小習慣於生活與學習均被安排妥當,不知如何生活,像是回家功課如何完成?該如何著手?需要小組合作的報告如何完成?如何分工,這些習慣都需要從小逐步養成,不是等到長大了自然就會的,奠定好的學習習慣是求學歷程很重要的一環。

  學期末,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考試,都有陪伴的經驗,陪伴孩子學習,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光,親子共讀,各自沉澱在書香中,這一幅幸福的親子圖正在很多家庭中攝製,到底父母的陪伴需要介入孩子的學習內涵嗎?這是一個仁智互見的議題,有些孩子獨立性、思考力、邏輯力都很強,這些孩子甚至於不須陪伴都可以獨立學習;有些孩子自主性或學習力較弱,需要父母引導,但並不是父母代替學習,幫忙畫重點,因為畫重點對於剛接觸的內容或許有效,可是孩子已經過課堂的學習,還必須併用其他方法,幫助記憶、理解、思考,以求融會貫通。

  現階段很多人以心智圖幫助記憶,根據研究學習外語時使用心智圖對學習有很大的裨益,但是學習效果是否持久則有待驗證,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吸收新知,另方面要回憶之前所學,融合新知也能擷取舊經驗,讓學習有新的產出。親子共學最主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意念,讓孩子能夠樂於學習,也能品嘗學習成果與樂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力與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2014.01.14
 
 

沿著心向往前進

  當夜深人靜之時,是獨處反思的時光,想到了萬世師表孔子。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當下思及自己的每一天,日有精進呼?盡責將工作做好?與人為善嗎?盤點之後,只要有所作為就是快樂的一天。

  電話鈴響,與寶珠話家常,每次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國際電話,都是由美國傳來,寶珠對於我這三姊關懷備至,藉由話筒聯繫著千里之外的親情,聲音清晰、親情濃密,娓娓道來,成為生活中能量來源之一,更是鼓舞前進的動力。我們一家都從事教育工作,雖然分隔在各地,資訊流通快速的現代,倒也溝通無礙,聊生活、談工作、分享花絮,進而互相鼓舞,日復一日,年歲增長,話題也跟著變動,唯一不變的是對教育的執著與想法,台灣、美國教育思維相同,雖有文化差異,但是資訊無遠弗屆,理念暢通無阻,總是分享著兩地的教育想法,兩校的做法,也成為自己在教育這條路上的參考指標之一。

  除了教育之外,分享家人、孩子,更談論人生,話鋒一轉,談到賈伯斯先生在史丹佛大學的談話,我說我讀過,因此聊起來格外親近,賈伯斯的故事,談及他大學中輟,反而去學習字形設計,強化他對文字形狀的處理能力,美麗的字形,成為麥金塔的一大特色。另一個故事是死亡,他在十七歲時讀到的一則格言影響了他:「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終會找到人生的方向。」提醒自己生命將盡,是在判斷重大決定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用這則格言提醒自己,是避免陷入害怕失去的欲望陷阱最好的方法。其實人生是有限的,要能好好耕耘,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能幫助他人的事,順心而為更要能順勢而為。

  賈伯斯的故事看似簡單,但總結賈伯斯三十年起起落落的生涯。每一個故事表面上是挫敗,但長期看來,都為他下一個成功鋪路。他的訊息傳達的是:只要你做的工作是你熱情所在,暫時的失敗,可以帶來未來的成功。

  賈伯斯是一個科技人,卻充滿著禪意,點出了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點,發生當時看似自然;但走過之後,這些點都會連成一線,那時才能明白那些事件發生的意義。我們常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曾經走過就高興擁抱,不論喜歡與否,不須多問,也不灰心。我想,人生的劇本早就寫好了,此刻的安排,將是給自己一個考驗,也讓自己更豐實生命厚度,堅信它將是開另一扇窗的途徑。

 



 
 
 
2014.01.13
感染的力量
 
  觀賞video 談到了「如何教導孩子發揮影響力」,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感染的力量,摘要整理,一方面閱讀,另方面也是英文的學習,期待日有精進,成為前進的力量。
 「感染」是一個很棒的詞,雖然此刻是冬季,感冒正流行,我還是很喜歡這個詞-感染。笑聲會受到感染,熱情也會受到感染,獲得靈感也是一種感染。「感染」我喜歡!
  我認為,有些人之所以有感染力,在於他們都有一些因素,這因素稱為「我能」,我做得到。但是為什麼只有他們擁有呢?社會上有這麼多人,就這麼一點人受到感染嗎?純粹是運氣嗎?難道我們不能全都志願被感染嗎?
  我發現,如果把學習融入真實世界,打破學校和生活之間的界線,孩子在過程中會先產生自覺,看到事物需要改變的地方,然後有能力改變自己,進而施展所長,帶領大家進行改變,如此便能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孩子的能力因而變強,才不會徬徨無助,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
 
  Contagious is a good word. Even of the times winter to catch a cold, I still like the word-Contagious. Laughter is contagious, passion is contagious. Inspiration is contagious . Contagious I love !
  But for me, what was contagious about all of them was that they were infected by something I call the I can factor. So, the question is, why only a few? In a society of many billion people and some, Why so few? Is it luck? Is it chance? Can we all not systematically and consciously get infected?
  And I uncovered, that if learning is embedded in real-world context, that if you blur boundaries between school and life, then children go through a journey of aware, where they can see the change, enable, be change and then empower, lead the change. And that directly increased student wellbeing. Children became more competent, and less helpless, this was all common sense.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2013.01.13

 
 

 

做最好的自己-仁慈又用心

  Be Kind, Be Careful, Be Yourself, Be Your Best Self. 寶珠E-Mail 一張照片給我,說她有一天載著女兒開長途車,跟在一輛卡車後面,因為這部車開得非常平穩,所以在這輛卡車後面跟了一個多小時,而且她更從卡車後面所寫的Be Kind, Be Careful, Be Yourself, Be Your Best Self.這四個經典詞句得到感動,要坐在身旁的女兒把它照下來,也作為提醒自己的方向。

  一個人首要的是要有仁慈之心,因為仁慈才能真正善待別人,君不見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假的氛圍,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太多了,很多掌權者口口聲聲的說要做對的事,把事做對,但是當權力在身,利益薰身之舉卻又認為理所當然,很多事情的表象,背後暗藏不為人知的意念與作為,卻沒有任何不妥的感覺。仁慈應是具備柔軟的心,對人對己,真正發諸內心的關懷自己,關心別人,關照社會,是一個表裡如一的歷程與作為。

  其次,要小心謹慎,小心是安全的要件,平安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上要能小心,維護身體健康;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也應小心,為人謀而不忠乎?與人交往而不信乎?真正做到做對的事。

  第三,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一個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很難不受外界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自己想要建立甚麼形象,在在受環境所左右,但是當一個人逐漸成長後,應該對自己有所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興趣,認識自己,然後將自己的能力逐步發揮,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做到最好。

  莫忘初衷是自己時時提醒自己的意念,從事教育工作是一項志業,教育人員應能謙卑感恩,更應有胸襟器量,如果師心自用,雖然一時之間別人不察,但終究有露餡的一天,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時時以學生的學習為己念,做到尊重教師,讓每個老師都有祥和之心面對學生,專業又努力的教學;在生活上做到簡單就是美的生活意念,沒有太多的物質慾望,卻有著滿懷的熱情,將愛散播給周遭的同儕,將關懷給每個師生,校園裡,每個人充滿仁愛之心,各就各位,人際之間應有的是真誠對待,將目前社會上一股不信任的情緒輕輕掃除,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的信賴所帶來的努力、用心與愛心。

  校園裡是希望的場所,由一群不同年齡的人匯聚而成,長者引導青少年邁向人生的未來,我們要提供正向的力量,在孩子成功時給許讚許;當孩子挫折失敗時給他溫暖,讓他重新站立。一所私立學校應該是of the board, by the educator, for the student.在董事會的治理下,由教育專業經營,以成就學生未來為目標。相信專業分工,各司其職,盡其全力,必能讓學校在永續經營中,成就學生,引導孩子邁向成功。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2013.01.09
 
 
 

勇敢任事

人們不滿現況,又找不到出路時,不滿情緒就會變得更強烈。

  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性,這位看起來像一位母親的領導人,展現的是驚人的理性,雖然看起來矜持不苟言笑,她的謹慎和冷靜,給人是堅定與信賴感,就像小孩信賴母親一樣,知道只要有她在,就像抱住了堅定的錨一樣,可以穩住許多事情,原來安靜,不逞口舌也能治理出一片天,給自己的是典範,梅總理是如何做到的?值得探討研究與效法。

  新的一年,也是學期結束時刻,是盤點之時也是立下新的行事時刻,在去年一年,日子平順愜意嗎?工作順心、有貢獻嗎?人際關懷有付出嗎?健康指數有維持或改善嗎?這一切需要盤點,更需要update,活學概念,指引著人們活著就要學習,學習新知更要學習生活,很多的面對,很多的責任以及很多的託付,今年應該告訴自己:I Dare!敢於面對也要敢於冒險,儘管凡事無法盡如人意,依然該把握機會,重新開始。

  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貢獻,都在一點一滴形塑核心價值,勇於任事,成就自己,貢獻團隊,追求成果。一個組織可以投入資源,可以打造優良環境,但是如果沒有全員投入,領導者能夠達成任務的其實少之又少;組織之所以有亮眼成就,是因為群策群力,大家勇於任事勇於承擔,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表現出色,傳出捷報。

   單一個人的付出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每個人的貢獻加總起來,必達成「同心協力,其利斷金」般的強大實力,新的一年,我祈願: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 當面臨嚴峻挑戰,以勇氣面對可能,以堅強面對不確定,在開疆闢土的職涯中,以學校經營的角度落實於教學成效,不論是學校管理、決策,均致力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以往,在工作中,很多人談到人脈的強弱,以為是 Strong Ties,今日聽演講,speaker說是慧眼識機緣,是在探索與累積實力中同步完成,也就是說 Weak Ties,是自己從做為中掌握”Outside-In, Not Inside-Out. Build Strength with Empathy. 原來名牌不足以成事,是需要由外而內,以同理心打造實力,因為不同凡響之事必發生於過程中,有「開始」才能成就偉大。

  組織要保持持續精進,面臨的挑戰其實很多,私立學校經營有幾個挑戰:確保在少子化氛圍中家長要把孩子送到校園;確保教學能有效孩子成長進步;確保校園維持團結和睦;確保核心價值又能創新價值…讓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獲得最好的人聲機會,最重要的是,身為教育人員的誠正信實,言要即意,言更要由衷,表裡如一,不要太多的虛華,而是真正的帶領。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2014.01.09
 
 

破解學習雙峰難題

  每次離開台北,返回台中,尤其是離開市中心,到鄉村走走時,都有很強烈的悸動,那就是台灣的南北差異以及財富的不平均,已經嚴重地影響到教育的公平正義,尤其十二年國教的實施,(相信十二年國教的出發點是善意的,希望提升全民的教育水準),但是眾所皆知,台灣教改的結果,已經幾乎人人都上大學,更遑論高中?現階段應重視的是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消瀰城鄉差距,而不是在入學制度的更迭。

  進入校園,就可以感受到學校的氛圍,從穿梭於校園的學生身上,可以感受到孩子對自我的要求,學校的文化素養,孩子的社經背景,這些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學習文化以及學校發展方向。孩子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因此國民教育講求的是給每個孩子相同、公平的教育機會,讓孩子在國民教育階段奠定基礎的競爭能力,做為一生發展的基礎。但事實是如此嗎?教育部對國民中小學的課程有嚴格的限制,每周上課幾小時?課程內容為何?都有嚴格規範,這本來是好事一樁,但事實是如此嗎?不,他只是聊備一格。以英語的學習為例,公立學校從小學三年級才可以教學英語,美其名是不希望影響孩子的母語學習,但是都會區的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雙語並進,早就具備雙語能力,加以補習班、幼兒園都強調雙語教學,君不見,私立學校的雙語成果,每個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均是中英雙聲帶,對中英文的發展與學習是如此的美好。

  語言的學習首重環境,在情境中養成聽說的習慣,自然能朗朗上口,端看我們給孩子甚麼樣的環境,在教育現場裡可以看到的是,級任老師的專長如果是美術,這班級就有許多的人喜歡繪畫,級任老師如果專長是音樂,該班就有許多人喜歡唱歌,老師的專長影響孩子學習趨向,因此,在國民教育階段政府有責任設計一套全民共同發展的教育指標,不可以因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近幾年來,台灣的學習在城鄉形成嚴重的雙峰現象,形成的因素當然很多,家庭社經、單親隔代教養、政府財政資源等等,不一而足,原因各異,節果形成學習落差,此時政府有責任提升國民教育學習成效,齊一城鄉學習水平,不因孩子居住地區而有差別,讓區住在不同地區的孩子有相同的競爭力,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元旦當天紐約新市長白思豪(Bill de Brasio)上任,新任市長以縮小貧富差距為訴求,他向貧寒人民送暖,誓言終結不公平的經濟社會待遇,因為美國從1980年到2005年間, 80%的新增財富,被1%的人拿走,貧富差距急速擴大,白思豪市長主打貧富問題當然撼動人心。

20115月,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帝格里茲(Joseph E.Stiglitz)在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的文章,指出「1%所有,1%所治,1%所享」(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1%的人拿走全美國25%的所得,掌握40%的財富。廣大的人民薪資倒退,生活痛苦,美國已經背離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理想。台灣目前一樣是背離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精神,人民基本生活已無保障。

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原本是希望國民受到更好的教育,立意良善,但是因為政經因素,造成獨厚高社經家庭的孩子,卻犧牲廣大人民的教育制度,因為從2007年到2010年,台灣最高和最低五%的所得差距差距,上升到93倍,貧富差距擴大,加上教育制度的變革,從國民教育階段開始,寒門子弟的學習一路落後,上不了頂尖大學,更難出人頭地。

  政府在元旦講話時提到拚經濟,應該確立「為全民拚經濟」的政策,對於拉大貧富差距和僵化階層流動的關鍵制度,必須勇於改革。而教育政策更應該擴大偏鄉的學習策略,以語言學習為例,國語、英語在邁向國際化過程中,如同人的雙腿,要同時發展、同時並進,從小培養,才不會錯失語言學習的黃金期,讓國民皆有健全的雙腿邁向國際。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2014.01.08
 

與詩人心靈交會的剎那

 

  學校推展經典教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學弟子規,一年級逐步走向唐詩、宋詞、論語,期待在小學畢業之時能扎下深厚的文學底蘊,欣賞品味文學之美,厚實生活情操。下學期將有一場讀經發表會,師長們都已開始著手準備,今天召開第一次籌備會,各年級選定主題,有以赤壁賦為主題、以愛國的故事到論語品格等論述表演,洋洋灑灑,讓人感受到精采可期。

  會議中大家談到了最近一齣舞台劇「杜甫夢李白」,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相差十多歲,生於相同年代,因為都有著文人的詩心,成為肝膽相照的忘年之交。李白,他有著道家的思想,且富有強烈自我風格;杜甫則看到晚唐時的民間疾苦,以他的慈悲擁抱大的蒼生。兩個個性迥異卻相知相惜的大文豪,藉由現代作家的筆意,產生了無數的火花,撩起世人對文學再次漣漪。

  詩仙李白豪情浪漫,如青龍騰躍地展現自我、追尋自我,用精煉文字展現無限的情懷,每當拜讀「將進酒」,總會激起一股雄健、奔放的情懷激勵了自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奔放豪邁又不失細膩與灑脫,更對自己充滿期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展現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格局,震聶住自己,也激起自己的豪邁,有為者亦若是!

  詩聖杜甫情感細膩精遂,卻擁抱大地蒼生,在民生疾苦中展現大慈悲,尤其是「天末懷李白」一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在悲涼的冷風中,遙望雲天,問候朋友近況,不知何時能捎來訊息,總是希望在險惡的江湖中,要能小心謹慎,命運雖多磨難,也能互訴委屈。以此詩遙祭壯志未酬客死他鄉的李白,多了一分文人相惜的情懷與淒涼之美。

  帶領學生走入唐代的文學浩瀚,從詩作中擷取甜蜜豐實,在現實的世界裡傳播文學種子,發散芳香,期待結出文學的果實。將古詩新解融入新詩,以古詩為骨幹,新詩為靈魂,在現實生活中,編織成新時代的文藝夢境,翩翩起舞於新生命中。今日社會多元,數位取代很多傳統,但是心靈的滋潤與厚實應是生命的底蘊,讀古詩,不是特別浪漫,而是希望將科技的冰冷融入文學意境,希冀承接詩仙詩聖的豐厚,展現當代的創新,重新親近、閱讀古典文學,精神涵養得以再提升,引領孩子保有一顆柔軟的心。

 



2014.01.07
 

辛勤學習的幸福滋味

 

  報載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先生「學二胡,同理學生焦慮」。楊部長轉述他的二胡老師說,二胡可能是琵琶以外最難學的國樂器。楊部長坦承「他很想學,也很努力學,但就是學不好」,這使我聯想到就讀師專時,看到同學吹橫笛,樂音悠揚清越,非常吸引人,自己也跑去參加國樂社選擇吹笛,誰知那一支小小的橫笛,把玩在手,任我怎麼吹,就是無法吹出流暢的樂音,最後終於放棄,改學習鋼琴的歷程,才慢慢走入音樂的領域。

  及至師專畢業當老師,在課堂上常思考,如何同理孩子「很想學,很努力學,但是學不好的焦慮」,教師的同理心,當是帶領孩子往前進的動力,本著教學相長的理念,自己每天帶領孩子學習,尤其是課外時間,沒有任何代價的和孩子一同浸淫在唐詩宋詞的文學浩瀚,一方面豐富孩子學習內涵,自己也從中體驗文學的美豔。話說,學習內涵不斷推陳出新,從事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與時偕行,不斷的進修,體會學習的樂趣,也體驗學習的辛勞,尤其是有些學習的內涵,需要花很多功夫,還不見得能夠快速進步,此時學習的挫折,可以瞭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挫折,對教學更有幫助。

  學習內涵是很多元的,現今年輕人追求的是小確幸,只想獨善其身,或許這是年輕的思維,和將來發展未必畫上等號,回想當年,當自己年輕時,其實也都是先能夠把自己顧好,獨善其身,行有餘力才逐漸發展。因為每個人成長歷程不同,環境各異,或許也是些許宿命,當年,沒有機會看到外面世界,沒有場合體驗人生豐富情境,有的只是為生活打拼,追求那一抹的滿足與幸福感,現在駐足回頭看,難道是沒有視野、格局或國際觀嗎?不,那是時代與環境,或許只能說生不逢時吧!

  最近幸福感話題瀰漫整個社會,舉世跨年煙火,成為年輕人成長必經的印記,黃色小鴨造成的旋風,短短四個月有三個城市輪流迎接黃色小鴨,豐富參觀者的心靈,讓人們在觀賞時充滿幸福感。無奈黃色小鴨在爆衝後平躺海面,也讓人看到了暴漲的幸福假象底下,無比的空虛。同樣的,很多校園裡,一場又一場的表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涵,在音樂、體能律動的支撐下,輔以華服,美不勝收,讓家長目不暇給,擁有剎那的滿足,訝異於孩子的多元展現,這些燈光歌舞,滿足了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期待,讚美之聲不絕於口,也成為活動持續辦理的最佳催化劑。

  華麗感動之後更需要深厚的學習底蘊,孩子的學習成長需要深耕,學習是持續努力的過程,適時展現可豐富生活,成為學習的潤滑劑,增進學習動能,學習需要引擎,不僅只是幾場的表演,製造燈光煙影的震撼,而是孩子累積沉澱後的內涵,這才是學習與教育的本質,才是帶給孩子永續幸福的能源。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2014.01.07
 
 

跟著時間往前推進

  站在2014新年的浪濤上,時光持續往前推進,迎接新的一年,審視內心,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成為一種自我激發的能源,其中存好心為一切能量資源,心為思考的中心,行為的指揮所,心正則一切都可以朝正軌前進。最近有一個新的名詞「平民英雄」在媒體上出現,這群人,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是他並非媒體的寵兒、焦點,沒有出現在電視新聞畫面,但是他們默默奉獻的作為,不計較、不抱怨,發揮傻瓜精神和人性的善良,解決問題,貢獻社會,帶給社會的是祥和與溫暖。

  每次和董事長談話都感受到鼓舞與激勵,心地善良,真誠待人,最重要的是平凡中見其情操。今日,參觀董事長作息起居,居家簡樸,布置簡單俐落,只見滿室書香與家的溫馨,很難想像一個大法官、一個立委、一個董事長的家如此單純,充滿了家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擺設、裝潢,呈現的是自然樸實與生活厚度。在路上分享了居家與家務的心得,待人處世的經驗,深覺上了人生的一課,人生要努力,在工作崗位上多所貢獻,生活簡單就是美,單純,心境自然平和,快樂自然源源而來,無怪乎每天都可以見到笑容滿面的領航者。

  見識平凡中的不簡單,深自惕厲,在新年的開始加緊腳步最重要,克制內心的衝擊,單純與行動是新年的行動力,平凡、不必算計,採取行動才能解決問題。我想社會上最美的風景是微笑面對,最真實的行動力是從身邊的事做起,累積小能量就能匯聚福氣,以此面對活潑充滿希望的孩子,孩子生活學習,因自己的投入而變好了,期許成為那電源能量。

  回首校務經營,這是專業,也是自己的志業,學校是人所組成的,學校組織運作要件首元素為團隊的前瞻和活力,活力團隊才能開創新局;其二為團隊成員的多元性,多元成員,思考模式才不會太單一;其三為精闢的見解,分析現勢的能力,不可以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儀式性的工作。當然,在今日社會,媒體的燈光效應或是渲染,有很多的核心價值是需要堅持的,也需要帶領,榮譽感、羞恥心、團隊服務,這些核心價值,是深厚豐實,則人我之間可以真誠以待,一己無私、一股傻勁、一個夢想,以無我之心,做就對了。

  全球的鐘聲已邁向前,時光往前推移,腳步就應隨著向前進,思維也應前瞻跟進,just do it. 心存善念,做該做的事!



2014.01.06
 
 

不一樣思維 不一樣發展

 

  有些事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是要釐清何謂理所當然實在很難,就像現今青少年戴手錶的人很少,因為人手一支手機,隨時可獲知時間。戴手錶在以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很多中年人會戴手錶,因為在這些人成長過程中還沒有數位化,要看時間一定要戴手錶才可以;現在的孩子活在數位化的時代,對青少年來說到處都可以看到時間,何必還戴手錶?所以人們需不需要戴手錶,是長期以來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對教育來說也是一樣,很多線性思維,從起點開始沿著既定的道路,好像只要一切按部就班,就能穩穩當當往前邁進,其實生命並非直線前進,而是富有變化。

  在教育領域裡,我們得認清幾件事,首先,才能有千百種,資質因人而異,我們常常看到某人成為科學家、某人成為音樂家、某人成為文學家,因此很多人一窩風學習樂器、做實驗,但不用說,只有少數人能成為一方之翹楚,並非人人所能及。小提琴不是興趣所在,就是拉不好,練習再久,再努力也沒用,就是沒辦法練好,沒有辦法成為卓越的小提琴手。這不只是技巧層面,重要的是缺乏熱忱與天賦,有興趣與天賦,加上熱忱,學習才會有衝勁,如果我們不但熱愛工作,工作起來又得心應手,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時間感。例如有人喜歡寫作,寫起小說來,常幾個小時不起身,一小時感覺起來就像五分鐘一樣快速。

  所以學習必須先激發學習興趣,跳脫線性思維,從強調從眾和標準化的教育,轉型成為以生長發展的基礎為原則,了解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而是自然多元,沒辦法預知發展的結果,只能像農夫或園丁一樣,打造良好的條件,幫助幼苗成長茁壯,所以無論是教育改革或轉型,並非把一套制度挪為己用,而是能深入發掘學生的天賦,給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孩子發展。

  社會是多元發展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線性思維,有一句廣告詞說:「大學教育從幼稚園開始」。這實在不可思議,幼稚園從幼稚園開始才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不等於半個六歲的孩子」,三歲就是三歲,現在有很多標榜多元、特別的幼稚園,要進入幼稚園非常競爭,三歲小孩就要面試、口試,聽起來很離譜吧?但是就有這麼離譜。

  另一個問題就是從眾,我們的教育制度,建立在速食文化上,就像外燴的品質是一種是速食,東西都標準化,教育就是依循速食的模式,正不斷地消耗我們的精神和活力,就像吃速食會弄壞身體一樣;我們要的是另一種像米其林等級的餐廳,東西都不是標準化,而是依個人需求客製化,要視每個人的情況,量身打造教育,給學生個人化的學習經驗,如果做到這點,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2014.01.05

 
 
 

2014.01.05

教師的基本信念

 

只要對學生有幫助 就去做吧!

  教育工程是一條緜遠涓細的工程,需要付出才能看出成果,在教育行列中常思考甚麼是真正對學生有幫助的?內心裡就會湧出,只要對學生有幫助,就該做。今日有位年輕的老師來訪,談到現階段教育現場許多的現象,其中最為人擔心的是教師的教育熱忱不見了,有許多教師在教學歷程裡,能在課堂中認真傳道授業解惑,已屬上乘;但是下課鐘響大都屬於課後時間,很多後續的教學嘎然而止,無形中孩子的學習必然中斷,無以為繼,讓孩子的學習產生嚴重的斷層。

  教育歷程是一個用心的工程,教師在教室裡統領孩子引導孩子,探索潛能發展興趣,有許許多多的學習方案,可以讓孩子在教師帶領下進行,教師只要有心,這個班級的孩子就格外幸福,尤其是小學生,對老師仍然懷有崇敬之心,老師有計畫、有步驟的引導,則孩子就會追隨,就能跟上學習的列車,一步步往前進。

  學習該掌握的事情,就是專心和興趣,有興趣的事情才能引導孩子專心學習,專心,書才會念得好。大人都有如下的經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一小時感覺起來就像五分鐘快速的飛過;如果所做的事是自己不喜歡的,五分鐘就如一小時一樣的漫長。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孩子追尋自己的興趣。教師在教室裡要規劃多元的學習方案,提供孩子探索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在教師有計畫的引導下,慢慢的發現興趣,逐步累積能量。

  每個孩子都自己的興趣,也都該活出自己的人生,該逐步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身為教師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指引的明燈,細心與用心的陪伴;雖然走在前鋒可能會碰到許多關卡,同儕壓力、價值觀、意志力等,這些問可能不斷出現,可能讓自己思考究竟該繼續前進?還是轉彎?「只要我做的事情有些進展、貢獻,那怕很微小,也會成為繼續前進的動力。」和生命的艱難相比,工作的幸福是讓人enjoy的,人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試著去解決一個個的問題。

  投身教育工作需要的是熱情,只要有心,孩子就可以因為我而改變,這份成就感是讓自己往前的動力,選定了核心價值,堅定信念,當可從工作中發現樂趣,因為興趣,就能做到好的教學(great teaching),繼而做到更多好的教學(more of it),在人生的轉彎處,看到更多風景、傳播更多信念,服務更多學子,教育是志業又是興趣所致,幸福美好,自在優遊!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2014.01.03
 
 
 
 

諦聽音樂 讓愛飛揚

  日子在匆忙,充實中過得特別快,一年開始總想咀嚼歲月與時光,期待有所進步與貢獻,就在匆匆腳步聲中,傳來遠處悠揚的歌聲,孩子們在練唱,那黃鶯銀鈴般的歌聲,清脆悅耳更清新,傳遞的是希望與美好,諦聽音樂,讓我把時光拉回從前,想像著自己站在合唱台前,帶領著合唱團的小天使,指揮棒輕輕揚起,藍色多瑙河旋律流洩而出,傳遞優雅,輕快,平和中充滿希望,那年奪得合唱比賽亞軍,多瑙河多麼藍、多麼亮,帶給自己的是歡樂與遐思,原來,唱歌是這麼美好,不一定自己是演唱者,只要有心,帶領孩子用歌聲往前進,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美好。

  生活總是多彩的,看自己如何看待,但是現代人生活是緊張與忙碌的,來去匆匆,很多時候甚至不知核心意念為何,就讓時光在彈指間消逝,其實生活可以適度留白,藉以紓緩情緒,清理些許空間,讓新知能夠再收納,這又成了生活的重要課題。

  工作之後的休閒如何安排?運動是首要課題,除此之外,如何在思緒中適度留白,也成了自己思維的要項,忙裡偷閒,輕哼小調,想必也是生活中高明的留白。今天有位老師說:他退休後想學書法、畫國畫,因為書法筆韻婉轉優雅,更能帶領自己的意念飛揚,筆觸所及就是心念之處,那種含蓄飛揚是只可意會,內心的澎湃隨筆觸流洩;而國畫的磅礡氣勢也是他所嚮往,天地山水之大,盡在自己的筆韻,畫面布局可以滿溢更可留白,心靈深處可以無限遐想,在墨色之中,可以著墨,可以上色,布局在自己的掌握中,創意飛揚,增添想像。

  而自己呢?喜歡工作,喜歡人群,卻也喜歡靜謐,在音樂悠揚聲中,總叫人滿心歡喜,優雅樂聲安詳平和,恆久不變,在音樂的段落間,休止符所到之處,是期待下一段樂章地揚起,曼妙多變,更是期待,下段樂章可以是不同的形式,可以和現在形成更大的對比,除了溪谷、平原,田野,平靜地流過;也可是奔流入海的昂揚,讓遠山含笑,萬物皆能諦聽。

  遙遠的山景,映照在舞動的波濤上,從生活的角度思維,每天深夜臨睡前讓自己完全放鬆,回顧今日的流逝,思索現在、過去,更探索未來,涓涓流水,是經典傳唱,萬古長存;更滿載歡欣願望,傾洩而出,散發出的氣息,也是中心的願望,都隨著思緒流向遠方,迎接天明。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4.01.01
 
 
 
 
 

煙火裡的幸福感

 

  歡送2013迎接2014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跨年,跨年不知從何時開始已成為全民運動,迎接新年從參加跨年晚會開始,不參加晚會,欣賞煙火的璀璨倒不失為另一種選擇。

  晚餐後和外子前往國父紀念館,因為難得在台北跨年,台北101的煙火年甚一年,今年璀璨無比,施放時間又比往年長,有此機會當然不能錯過。101已成為台灣地標,年年的煙火吸引幾百萬人觀賞,今年的煙火更多彩、密度更高、更多變,已是跨年的指標,看著路上成群結隊往101挺進的青少年,那份目標一致、方向相同,共同為尋找「年」的那份幸福感,期待璀燦、光華的煙火以及剎那即逝永恆的瞬間感受,想想年輕人在台北,燈光聲影,人潮滾動,集體前進,真是壯觀,也真是美麗無比。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接近倒數時人潮開始騷動,原本靜靜地聊天,啖著美食,大家開始打開照相機、手機朝著101的方向尋找最佳方位,期待煙火施放時能夠一覽無餘,點點光源匯聚成光海,閃動著,此起彼落的光影成為跨年前的景象,流動著,告訴大家時光已然接近。

  101打開倒數的秒數,群情沸騰,98,… 321,四射飛揚,變化萬端的煙火打開,群眾驚叫歡動,與流瀉而出的煙火相互輝映,壯觀、美艷、變化多端,美不勝收,101像擎天高柱,煙火施放時更像一棵巨大的聖誕樹,在218秒的瞬間,集體的焦點在101,在煙火,瞬間即是永恆,滿足了大眾追逐的情感,煙火施放結束,很多的煙塵隨風消逝,煙火施放結束,人潮又開始湧動,此時接駁的交通開始啟動,回家是一條永恆的路,人們踏上歸途,回到各自的家,開始新的一年,心中沉澱著一份甜蜜與幸福感,期待2014,更擁抱2014,邁向新年的同時,開啟把握自己的目標與生活,那一份真實感是需要自己把握與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