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5 部落格
以熱情彰顯智慧
時序三月,又到了校園徵才的季節,在學校人事布局中,用人唯德與用人唯才的思維是永遠的核心價值。報載某大企業以獲得他家企業「offer letter」者,將以三倍薪水錄用他機構人才,展開挖腳策略,這或許是企業競爭的噱頭之一,但是否為最佳策略則有待時間考驗。因為人性是脆弱的,這種人進入企業後,如何融入組織,組織原有人員是否能接納,在在考驗著組織運作與管理,可能隨時會產生新的問題。現今選材者常用的模式,不論企業或政府用人很多觀點是英雄所見略同,是尋求品味一致或是尋求互補?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如結婚的對象是尋找性向興趣相同者?或是尋求個性互補?思考模式相近打安全牌,互補尋求開拓與創新,各有優劣,端看後續融合與發展。事實上每個人生活、能力都有其侷限,以國家治理為例,政府用人普遍存在的是「知識的傲慢」,以及中央層級的制高點,缺乏實務和基層經驗與思維,和普羅大眾生活需求悖離,不知民情不察民瘼,如此推出政策制度,和社會脫節,導致民怨四起。
事實上不論是政府部門、企業界或學校,都應思索組織的目的與目標,審視自身的定位與發展,每個產業有著不同的目標,不要將鏡中的我投射至生活中,以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而言,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榮感、自我實現、認知與美感需求,在過程中是逐一實現的,前一階段是下一階段的基礎,涉階而上不可躐等、不可跳躍。
教育就是帶領孩子逐一完成每階段任務,就學校組織而言,教師都是高知識分子,基本需求是尊重,學校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帶領中,需要空間與自由度,讓教師在校園在教室都能高度專業,所以說,學校不應有高壓管理的思維,帶領教育人員以熱情彰顯智慧。組織應該脫離「高壓管理」的發展思維。台灣社會擁有最多元、寬廣的人文的思維,並且擁有活潑、豐富的創意。人們對美好的生活有愈來愈高的要求,這對教育與學校發展,是利大於弊。因為一個人對生活存有願景、對工作有要求,表示他對自我實現的重視,這樣的工作者,學校應該珍惜並且重視,因為教師是已進入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上層結構的人,教師是學校更上一層樓的資本,只要有共識、有目標,在校園裡讓教師在高度尊重氛圍中,展現教育的熱度,這將是學校成長發展的最佳動力。。
學校經營以及學校行政的制定要善於運用這樣的人力優勢,走出新方向路,轉型是一條正向思維的路,尊重讓人更願意奉獻自己,是驅動學校進步的新引擎,教育需要的是思維開放、腳步踏實,身體力行而非舌燦蓮花。「Knowing is not enough, we must apply; Willing is not enough, we must
do.」(歌德)。光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實作;光願意是不夠的,必須力行。打開教育的新視野,除了法規、策略、方法,還得放手讓第一線的同仁身體力行,帶領學生探索外面不熟悉的世界,才能尋求創意,做到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