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2015.09.30
 
 

杜鵑飛越之後

  杜鵑颱風來得急,去得快。大半天左右的超級疾風驟雨急,打亂了整個中秋假期,也打亂了政府的決策,在停班停課與上班之間,左右搖擺 ,顯現出的是決策背後不為人知的思維,滿足網軍攻勢?眾口鑠金?風雨無情,原非人力所能掌控,就地方政府放颱風假的行政程序而言,本來即應以氣象局預估的風力和雨量作為專業判準,但是,卻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放颱風假讓民眾去看電影」這樣的結局?「放與不放間,決策千萬難」,緣由何在?說穿了,當今政治唯民意是問,而民意的依歸何在?常常考驗著決策者的思維,只要群眾大聲就能影響決策,讓決策投降轉彎。這讓我想起兩個故事:

  形容一個人長相常說五官端正,五官者眉眼耳口鼻。眉、眼、口、鼻端居顏面,四者皆有神,定位置與功能,各居其所,各司其職。

  一日,口為鼻曰:爾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後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與諸君斯爭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個面皮安放在哪裡?換句話說: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是和人一樣有靈性的,他們有思想會說話。有一天,位居五官最下層的嘴巴對鼻子說:你有甚麼能耐,位居我之上、鼻子說:我能辨別香臭,知道甚麼能吃,甚麼不能吃,每次都是我告訴你之後,你才能張口吃或決定不吃,所以我的位置就應在你之上。鼻子說完後越覺得自己的重要性,不應在眉眼之下。禁不住問眼睛:你有甚麼才能,位置卻比我高?眼睛回答說:我能看見很遠的地方,感知事務的美醜善惡,傳遞給大腦做判斷,以便了解所處環境的優劣,便於大家趨利避害,功勞不小,所以在你之上。鼻子聽了覺得有道理,對眼睛倍感服氣;可是他覺得眉毛有甚麼本事,卻在我之上?沒等眼睛回答,眉毛接話了:我不懂你們說的那些事,也不想和你們爭上下高低;但是,我要是長在眼鼻之下,這張臉將長成甚麼樣子?

  有一個鼓與牛的寓言。甲曰:家下有鼓一面,每擊之,聲聞百里。乙曰:家下有牛一隻,江南吃水,頭直靠江北。甲搖頭曰:那有此牛?乙曰:不是這隻牛,怎得這這一面鼓?易言之,甲說:家裡有一面鼓,每敲它,聲音傳到有一百里遠。乙說:我家裡有一隻牛,在江南喝水,頭一直頂到江北。甲搖頭說:那有這樣大的牛?乙說:若沒有這樣大的牛,又哪來牛皮蒙得住你家的那面鼓?

  民意凌駕專業是現在社會的趨勢,而權力的媚俗何嘗不是錯誤決策的附庸?官員操短線只看短期效益,任何需要時間考驗的決策,沒有人願意冒風險,眼前三五年已久矣,何來百年大計?為政者點燃五彩繽紛的煙火,滿足人們當前的小確性,任期屆滿那又是另一個風景,何時台灣人民變得如此柔弱理盲。又何時,政治成為畫大餅般的美術比賽,以及燈光聲色的廣告文宣競賽,長治久安的決策是不叫好也不叫座,該如何是好?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2015.09.25



 無題

  唯有如何我才怎樣,這類話與常常在生活中聽到,但是當遇到自己無力控制,卻又希望達成時,內心的焦躁煎熬可想而知。人非全能的主,總有力有未逮之時,當遇上了,有幾種選擇:可以大發雷霆,咆哮一切或自憐自艾,身心俱疲;也可選擇雖不滿意但可接受,從另一個角度觀天下或再出發,讓自己的心靈先沉澱,也讓自己再充電,當春天降臨時又是一番風貌。臉書上看到這句話:「無人理睬時,堅定執著;萬人羨慕時,心如止水」。哇!多麼淺顯的字眼,又多深奧的哲理,事實上在執行面有一定的難度。

  至聖先師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這流傳二千五百多年一脈相承,讓教育源遠流長,二千多年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告訴世人,人各有專長與天賦,如何激發專長,發展長項,讓人人都有立足之地,能貢獻社會,存在就是價值,好好加油,一定能展現自己的才華。

  閱讀時發現好多人文筆細膩、心思纖細,思考脈絡條分縷析,感受到天才的能量。在現實社會中,有可以看到,中等資質者經過一番努力後也有很大的作為,兩者相權,天賦固然可喜,努力更為可貴,端看如何運用。

 後記:
 世事難料也有端倪,宇宙自然脈絡有跡可循,其實,每個人來自無知,也回歸自然,人生匆匆一瞥總有謝幕之時,在兩者之間總難將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個人雖渺小,也能產生漣漪,生者勉力,逝者安息,雖已預期總有不捨,安息吧!親愛的婆婆。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2015.09.24
 

雙眼凝視 用心體會

Day by day nothing seems to change but pretty soon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今天早上幼兒園舉行慶祝教師節大會,在慶祝儀式中和幼兒分享成長與敬師,當個人在報告時看到台下幾個幼兒雙眼炯炯有神的注視著我,感受到他專注、用心、禮貌與好奇的一面,我也報以微笑的眼神,四目相視會心一笑,孩子還小只是五歲的幼兒,但是從他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聰慧、靈巧。

慶祝儀式結束時,孩子對我說:副校長,今天的活動好熱鬧,我好喜歡。孩子是活潑是好動的,孩子也喜歡熱鬧,學校依著時序運轉舉辦各項儀式與活動,在各種典禮儀式中學習成長,以典章儀式潛移默化,確保孩子安全又能快樂的學習是幼兒教育的主軸,謝謝所有師長的用心。

提到和孩子眼神接觸時,那會心一笑與童稚的真誠友善,讓人可以開心一整天,也是工作活力的泉源,尤其在今日社會,多數人對世界的感知,往往憑藉的是外貌與職位,人與人之間成為飄來飄去的影子,彼此之間講的是關係、權責,表面的一瞥都難能可貴,何況是交心?

  好萊塢巨星李察˙吉爾,在麻雀變鳳凰劇作中,是一個大帥哥,如今雖然仍是資深帥哥,今年66歲的他日前在電影「遺忘的時光」裡扮演街友,竟然站在紐約鬧區40分鐘,無人聞問,讓他感觸良深地說,「這世界上多數的人,真的只看表面。」李察吉爾也說,只是因他沒有以電影明星的形象出現,所以人們也視而不見。一部電影拍下來,李察吉爾透過化身為街友發現到,一般人對於這個世界的感知是如此微弱,往往全憑外在的樣貌。李察吉爾表示藉由這次變身街友,親身體驗到「我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真正觀看、感受,表象之外的現實世界其實有更深層的訊息。」

  我們在教學時常常提醒學生與人談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這是基本禮貌也是專注的表現,但是放眼望去,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沒有彼此凝視;以前搭公車,沒事時看看窗外風景,看著飛也似的景物從眼前飄過,也看著坐在前方的陌生人,一方面研究欣賞對方,也看到社會潮流與訊息。曾幾何時,公車上、捷運站,大家都低頭滑著手機,無視於身邊的人、事。在教室裡,數位學習,學生盯著行動載具ipad或電腦螢幕,也不在乎老師的表情,老師也忙著在電腦裡找答案,師生關係慢慢地被智慧型墊子產品給取代了。怎麼辦?

  慶祝教師節,思及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一,這不但是學習的關鍵,更是社會倫常重要的一環,重塑師生倫理刻不容緩。在一堂課裡,行動載具使用與老師講解說明以及學生的討論,時間該如何分配,讓課堂的學習多些人與人的互動,老師與學生、同學之間多些討論;課外,老師更是學生成長的貴人,傳道與解惑的明燈,當暗夜時學生有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師。





2015.09.23
 
 

羅生門裡探真相

  有一位同仁曾說一個過往的故事,大意是某個組織在徵聘人才時,報名的人非常的踴躍,要徵聘一人來了一百多人,盛況非凡。另一個組織卻老是在徵人時,報名者寥寥無幾門可羅雀。同樣的一件事,需求的人才類型相仿,何以有如此差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分享,原來差別在於公平原則或是內定傳言。一個求職的人遞出履歷時,當然都懷抱著希望,希望得到公平的競爭,但是有些單位卻石沉大海,無法參加甄試,連個通知也沒有,讓參與者有被玩弄的感覺,久而久之大家對這個組織敬而遠之,不願輕易嘗試。

  但是真相如何,永遠是各說各話,傳言永遠是傳言,沒有人願意去說明,或是突圍,何以致之?這就有待真相釐清。不錯,每個組織都希望參與者是學經歷俱佳者,到職後立即可以上手,不希望自己成為新兵訓練所;但是,到底誰最合適?答案只有一種嗎?才能是需要適度的養分才可以發揮的,授予權柄,他才能盡全力,努力以赴。

  同一個組織裡,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給他機會,是很難展現的。友人分享他的組織,有一次行政人員出缺,到底讓誰出任?眾說紛紜,最後是內部調升,原本大家並不看好,這位同仁在新崗位上努力以赴,表現得可圈可點,讓大家心悅誠服,證明決定是對的,也感受組織培植人才的重要。

  社會上常常有很多地方是言者諄諄,但是大家都不知真相如何,講道理、畫地圖、引領希望。在一個銅板的二面卻有不一樣的氛圍,真相如何?通往真相的路,密布著荊棘與樹林、絆腳石與石頭、還有報錯門牌的有心人,讓人輕易的被蒙蔽,或驟下結論,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

  日本著名的電影「羅生門」就是探討真相難尋的故事,敘述一個武士和妻子在遠行途中被強盜攔截,妻子被強姦,武士又不明的原因死去,官府質問強盜與武士之妻和武士的靈魂得到的答案都不同,連目擊者都怕惹麻煩而有所隱瞞,真相永難水落石出。電影通過多人對此事件的不同描述傳達了「人言不可盡信」的意涵。羅生門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親耳聽聞、親眼目睹都不可盡信,如何穿過迷霧,向真相之路邁進,是一輩子的功課。

  電影中每個人都在說謊,為什麼?每個人都各說各話,讓人很難相信別人,其實電影裡的對話是對社會現象的諷刺,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是自私的,只顧及自己,更合理化自己的作為,在這種氛圍之下,通往真相的道路必定還是滿佈荊棘。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2015.09.22
 
 
 
 

視野 態度 高度

PASSION: We love what we do

PERFERMANCE: We deliver high performance

COMMITMENT: We show commitment dedication, loyalty

 

  朋友傳來文章分享,「我從400多個癌末病人身上,學到了最珍貴的一件事」,作者為侯文詠先生。首先他談到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一個人從小受到外在價值的啟迪,衍伸出內在價值的形塑;還是先存在內在價值,再接受外在價值的引導?讀完篇章,讓我想起遺傳與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遺傳和環境交替、循環,在人的成長過程時時影響著一個人。

  他說,有一個五歲的孩子被問到將來要念甚麼學校,回答說:建國中學。再問他建中畢業後呢?他說:台大醫學系。一個五歲孩子的回答。而侯文詠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作文:「我的志願」,寫的也是當醫師,他的孩子問他,你為什麼會想當醫師?他想到小時候生病時去看醫生的經驗,那是個微胖又神氣的醫師,看診出來後,爸媽一再表示這個醫師有多了不起,太太很漂亮,受到很大的尊敬,賺了很多錢又蓋了漂亮的房子。侯文詠先生說,這些外在的暗示,讓他在作文時寫下了要當醫師的志願。

  一個人會受到外在環境的牽引,牽引的力量來自何方?家庭、學校,父母、師長、朋友,生長環境羈絆著孩子的視野和氣度,當他不知道外面世界時,很難描繪自己的心向。所以在國民教育階段,讓孩子藉由教材、閱讀探索宇宙的浩瀚和蒼芎的寬廣,才能激發他追尋人生的正確態度。

  最近社會各界熱烈探討偏鄉教育,到底偏鄉孩子需要甚麼樣的教育?我想生存能力是基本要素,在求生存的架構下再思考:我要過甚麼樣的生活(what),我怎樣可以達到這目標(how)?當生活無虞時,再進一步追尋我為什麼要從事這工作(why)?工作為什麼對我有意義(why)?我為什麼喜歡這份工作(why)

  其實大部分的人很難發現自己內在的天賦,只能從外在環境中選擇自己比較嚮往的事,在學習過程或是工作場域中,慢慢的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而內在聲音一定是在生活溫飽之後才能顯現出來,否則生活溫飽都有困難時,如何能從事興趣的工作?

  對於偏鄉教育,要回歸到最簡單的發想:孩子為什麼要受教育(why)?受何種教育(what)?誰來關心他們(who)?在哪裡受教育最理想(where)?哪個時段是教育的黃金期(when)?面對這五個問題,可以從國民教育的本質談起,我們常說教育是改變的起點,當教育普及時,人們才有自己的思想,才能為自己做選擇,尤其是國民教育是基礎教育,在個體發展尚未成熟時,應讓每個孩子接受相同品質的教育,不分城鄉與貧富;更應該藉由政府的力量來齊一與提升偏鄉的教育水準,讓國民教育水準全面提升是政府的基本責任。

  教育的另一說法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是在甚麼階段才能做獨立選擇?應該是身心發展至一定水平,具備基本能力與素養時。要指導孩子做選擇,以目前教育制度是到高二分組時才做初步的選擇,怎能讓孩子從小學就要為自己的發展方向負責呢?九年國民教育有責任教會孩子基本的讀寫算,然後進一步探索未來發展的可能。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2015.09.21
 

城鄉孩子的資質沒有差異

  一年一度的多語文競賽已展開序幕,各路選手參與盛會,以台北市為例,首善之區人文薈萃,各種素養豐沛,能從分區賽中脫穎而出者皆是箇中翹楚。今日捷報傳來,孩子有很好的表現,這一方面是師長的指導、家長的關懷、當然孩子的資質與努力更是奪標的因子。

  在都會區,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從小閱讀習慣的培養,奠定學習基礎,重要的是培養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習慣與態度,加上環境氛圍、榮譽心、責任感,成就孩子不斷往前進的動力,也成就孩子優異的學習成果和表現。

  最近聯合報系列報導偏鄉教育,到底偏鄉的孩子應如何學習,教育應給予何種養分?偏鄉小校如何自立自強?有很多人把偏鄉小校開拓成外地孩子一日遊的據點,或休憩、或文化?這些點子對於小校的存廢有多少幫助,這是另一層面的議題;但是偏鄉的孩子到底應接受何等教育?我想教育本質是甚麼?孩子將來有職業某生的能力嗎?這些應該都是學校應該思考的議題。

  每次看到都會區孩子有優異的表現,讓我不禁思考:城鄉孩子的資質有差異嗎?是文化的隔閡、還是生活的壓力?或是家長的無心與無力?讓孩子不知生活與學習的重要與重心,因此不思學習,視學習為苦差事,逃避學習,久而久之讓外界認為偏鄉孩子的學習應該和都會區不同?事實上,教育如何促進孩子向上流動,是教育嚴肅的議題。

  走筆至此,回想台灣教育界傑出人士,像前教育部長林清江先生等,很多都來自於雲林縣,不可諱言,雲林縣是屬於台西地區,早期文化水平不能和今日相提並論,但是卻有那麼多傑出與優秀的教育行政人員,我想,應歸功於早期國民教育,早期的教師那一份愛心與慧眼,他能鼓勵孩子向上向善,在孩子困難與挫折時陪同在孩子身邊,成為孩子的依靠,是孩子的貴人,因此孩子在生活上雖然拮据,困難挫折時都有貴人相助,關關難過也關關過,他們有明確的目標,雖然生活困苦,可是內心充滿熱望,相信終有成功的一日,如此充滿熱望的生活學習,一步一腳印終於改造了自己。

  現今社會進步,但是人際疏離,教育人員的思維和以往不同,有多少老師能把孩子視同子女般的帶領,當孩子困難時,能為他們指引明燈開拓一條道路?或許現今社會疏離,功利主義瀰漫,教師動輒得咎,讓老師明哲保身,好老師能在課堂上盡心盡力就屬難能可貴了,哪有餘蔭做多一點的傳道授業與解惑?師道之不存久矣,如何重塑師道應是當務之急。

  現今老師視同勞工,其專業形象只有在課堂上,其實真正影響學生的通常都是在課後那一份關懷與指導,企盼行政單位、家長能夠從尊師敬師的角度出發,師嚴也道尊,讓教師在社會得到尊崇、生活無虞,在安定的環境裡,盡全力來培育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讓老師多一份安全感,心無旁鶩,感受到教師的社會責任,身為教育人員,我們都加油吧!不論你身處山之巔水之涯,教師是神聖的!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2015.09.18
 

舞台上的影舞者

  要真心團結,要努力以赴,在很多場合聽到很多Leader如此吶喊,其實團結不是用喊的,而是必須付出行動。

  在即將來臨的選舉,或許只是看熱鬧,但是每每看到媒體或輿論報導,可以感受到執政黨像一盤散沙一般,常常思考箇中原委,其實任何的政黨或企業、組織都一樣,很多時候身處舞台核心的人,從小就是目光的焦點,有很好的學經歷背景,年紀輕輕即因特別的制度設計,位居要職一輩子坐轎,沒有為人抬轎的經驗哪能體會抬轎的辛苦?認為身居要津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很辛苦很努力。殊不知社會底層有多少人,企盼此機會而不可得?

  報載中部某卸任首長,在卸職後人氣一直紅不讓,演講場場爆滿,不錯,口才一級棒,說話感性也理性,語氣流暢堅鏗有力,令人在聽完後洗滌心靈,好喜歡聽他演講,也激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氣;但是一個演說家是否是個優秀的政治家?是否是個執行家?事實來考驗很殘酷。當然如果能有一個兼容並蓄的優秀團隊,領導者帶領團隊以高度的尊重,也真能充分授權,將其理念付諸實行,或許理念落實執行,也得以延續,如此,地方是幸、社會國家是幸。

  但是,培植人才需要有計劃、有方向和目標,重要的是現場領導者要有足夠的自信和胸襟,傳承和授予,才能讓理念源源流傳,否則後繼無人,無以傳唱,樂音嘎然而止,等到面臨實境時,才驚覺後續無人的孤寂。綜觀古今中外的領導者,能夠為後人所懷念的是,在位時能廣納八方之才,讓理念共享,付諸行動造福社會大眾。

  把組織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就會思考傳承的議題,沒有一個人不希望家族成員個個都能挑起家族重擔,為此,賦予他多方的磨練與責任,傳承是責任的賦予而非責難的啟迪,在一個充分尊重充滿希望的情境裡,成員能真心團結。本於此,任何組織都能廣納雅言,易位而處感同身受,在決策時必然多元,成員也能全力以赴。

  選舉氛圍瀰漫著社會,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選舉佔滿了大部分的篇幅,誰優秀?誰有能力?誰會贏?就像賭盤一樣天天翻滾著,事實上整個社會的誠信瓦解應是台灣最大的病灶所在,能否有一個人真能放下一黨之私或個人思維,能為全民謀福利,救救年輕的下一代,讓他們免於生存的恐懼,讓他們能安居也樂業,有房子住有工作做,生活能平平安安,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一己之力,匯聚成社會進步的能量,讓代代子孫在這塊土地上源源不斷的發展。社會的氛圍爾虞我詐,就像地心吸引力一樣,當每個人都身陷其中時,有時候只要輕輕一推,就可以讓氛圍翻轉,誰會是那隻金手指?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2015.09.17
 
 
 
 

生活中處處是哲理

  記得人們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曾幾何時,食安問題、捷運傷人問題、名嘴語言暴力問題等等層出不窮,讓人怵目驚心,美麗的寶島變成貪婪之島,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政治人物嘴巴說一套,骨子裡又是另一套,所謂誠信、真誠、關懷、尊重、自律,那是我教別人做的事,至於自己的思維、做法又是別有一翻洞天,小老百姓只能無語問蒼天。

  但是,台灣各角落許多市井小民還是非常的善良、友善,基層人員要的不多,就是養家糊口,安居樂業,有一份工作穩定的收入,帝力於我何有哉。這群樂天知命的群眾編織成為友善與希望的天空,讓晨曦初現希望隨之而來,日復一日,日子也能在安穩中度過。

  和同仁談話時,心中充滿感恩,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工作,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相同的事則希望比上一次好,不論甚麼事都一樣重要。這樣的談話沒有大道理,卻是有著一顆真誠與知足的心。此時內心充滿澎湃,我們談學習、談典範,其實典範就在身邊,那一股默默的力量,才是真正推動進步的原動力,很多事都是虛幻的,很多的作為當發生時,他同時也可能在消逝中,創意有時是一種虛幻,理念是空中樓閣,唯有身邊的小人物小故事,真真實實的上演著,編織為社會上的霓虹,點亮了社會角落,讓人目不暇給更給人溫暖。

  平實平凡即是幸福,在生涯過程中,每個人扮演著不同角色,對生命詮釋各自的意義,唯一公平的事,每個人都面對時光的消逝,馬克吐溫、牛頓、伽利略,每個人都希望活到現在,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是搭著生命列車前往,因此,告訴自己把握今天,讓一天將近之時展現出,這是美好的一天,這是有意義的一天,因為自己又做了一件美好之事,讓生命充滿意義。

  常看到:天資聰穎、個性良善的評語,天資是利己的本源,良善是利他的開始,每個人除了對自己好之外,是否真心關懷他人,少一些算計,少一些陰狠,多一些陽光,這是可以自我支配調整的。雖然說有陽光的地方必然有陰影,這是宇宙生命的必然,但是向陽面是可以帶來希望的,美麗身影的背後,是陽光,是希望,把友宜給他人是自我的期許和要求,在這步履維艱的時代,真誠對人,關懷他人、愛惜自己,這一切將會編織成另一番的生命續歌,一步一步,步步踏實,一分一秒,時時反思,這是美好的時刻,更是充實的時刻。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2015.09.15
 
 
 
 

千里姻緣一線牽

  傳統上中國人很重視農曆曆法,生辰八字一定得用農曆,婚嫁八字是否相合也用農曆,然而今日科技時代,年輕一代對於農曆已經不重視。猶記得有一次和孩子說,台灣人講年齡都計算虛歲,亦即出生開始就二歲,以民國14年出生,到民國73年時就60歲了;民國73年出生到今(104)年就32歲了,孩子說現在哪有人講虛歲,都講實歲,只有你們這些鄉下人才說虛歲。

  哦,虛歲已經不流行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年輕一點,計算年齡都說實歲,慢慢地自己也喜歡實歲,年輕一歲也很好,這就是歲月,和歲月賽跑是過了中年後感受格外深刻,總希望多讀一些多看一點多做一些,每天忙碌也充實,掌握時光的精華,讓自己可以充實些豐富些。

  今天在校園慶生活動時,有個同仁說,農曆和國立每76年會重疊一次,今天是915日農曆83日,理論上76年前是同一天,會後好奇的查了萬年曆,果真是同一天。哇!科技真的好厲害,幾十年的曆法換算,手指一滑答案立即揭曉,興味盎然,趕快把家中長輩的生日核對一下,很多都不一致,因為早期出生的人,大多都記得農曆,等到申報戶口時忘了陽曆為哪天,有些延期申報怕被罰款,就以申報當天登記為生日,這是農業社會中常出現的美麗錯誤,如今科技發達,可以讓人核對農曆和陽曆之間的確切轉換,今天學到了一課。

  有人說,你不能把事情預先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相信,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也會連結在一起。也有人說,很多的巧合那就是情緣,當時或許感受不到,但是事情發生了,將他串聯一起,才知道這在冥冥中早已安排,是巧合?是情緣?或許兩者皆是吧。兩年來不曾思索這樣的議題,今天9/15這個日子不只是個人有意義,還蘊含著千里姻緣早已注定,說是巧合還不如說是緣分,既是緣分就珍惜讓他成為良緣吧!

  很多人說,人生的劇本早就寫好了,只是自己看不到而已,相同的劇本也會因不同的人擔綱表現有所不同,更何況自己的劇本,應盡全力詮釋與演繹,讓它成為一幕幕精彩場景,我想信任直覺、命運、生命或者業力,只要正像陽光,串聯出來的風鈴從來不讓自己失望,要讓自己的人生整個豐富溫厚,也要讓自己做一件自己相信是有作為的事,已屆耳順之年,寬容看待世事,但是要鞭策自己不斷前進,作喜歡做的事,持續前進,別停頓。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2015.09.14

 

工作中實踐良善與真實

  真善美一直是耳熟能詳的意念,三者一體缺一則無法達成境界指標,以科學的眼光和實際的作為求真,行善則能異位而處,從他人角度思維,只有真、善合體才是美的境地。人類,求「真」,行「善」,無非為了通過淬煉,打造真、善兩把鑰匙,開啟「美」的大門,走進幸福之地。換言之,真心有幸,行善有福,真善具足,就是幸福,就是美的境界。在真善俱足的場域中,一般人總認為,領導者應是理性超過感性,但是領導者的帶領,如果做到真誠,做好規劃,在執行中多一點感性反而可以把事情做好。

  台灣最美的地圖是人,這曾經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景點,良善、樂善、好善,每當世界各地發生災難時,台灣人一馬當先樂善好施,捐款救災領先全球,讓世人感受到台灣的美。今日閱讀姚仁祿先生「幸福島:捨不得醒來的六個夢」,談到真善美與幸福感,真心誠意,美悠然產生,那份美就是幸福。讀來心有戚戚焉,或許台灣要重塑的就是求真的精神,以取代虛情矯揉的社會現象。

  說來慚愧,目前教育是膚淺勝過深厚,教育人員不善明辨真假,教育教學生看得真、想得深、辨真假、論是非、明善惡,但是社會氛圍卻背離善良與真實,一切的設計可能都抄近路,行方便。台灣有著是善念,但是卻無法做到真誠,雖然呼籲者有之,但執行者渺渺,很多人都為了達到近期目標,彰顯一時之煙火,卻很少人為長治久安而規劃與努力,英國文學家,喬治˙歐威爾說:在一個普遍欺瞞的時代,講實話,是革命性的行為。(In a time of universal deceit- telling the truth is a revolutionary act)。講實話很難,行善也難,善行卻是台灣人共同的信仰,這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人之初性本善,自古以來,先哲即以此來教化人心,加以宗教的力量,各地的廟宇金碧輝煌,信眾眾多,善心得以聚合,爾來政治力的參與,政治人物逢廟必拜,展現的是親民與民同在,久而久之,行善之心成為台灣人共同的信念。翻開報紙,又是食安問題,食安經過幾次事件,「真」應是社會良知,為何所到之處善心人士雲集的社會,食安問題卻一而再的發生,真心越來越糟,讓人不知何以適從,其實社會上到處看到的是從人品到食品的過度包裝,真心誠意(integrity)越來越模糊,真實應比對朋友更應尊重,蘇格拉底說:Our duty as philosophers requires us to honor truth above our friends. 其實身為教育人員,我們的責任是對真實,比對朋友更應尊重。(Our duty as educators requires us to honor truth above our friends.)

  學生接觸的是有美感的生活,透過整合學科知識與實作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深化學習、獨立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TruthfulnessFairnessStandards of Decency(真實、公平、知情達理)這種「專業倫理」的精神,在社會的競爭中,被拋諸腦後了。身為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我追求「實話實說」我許諾,不是華麗辭藻,而是真誠敘述,在工作中妥善規劃,感性執行,誰說強勢方能為之?多一些感性反而可以把事情做好。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2015.09.12
 
 
 

善良比聰明更能激勵人心

  亞馬遜CEO 傑夫貝佐斯說:聰明是一項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與生俱來輕易就能獲得,選擇則非易事,如果不小心就會造成傷害。貝佐斯回憶他的童年,有一次他和祖父母去旅行,他的祖父開著車,祖母坐在副駕駛座,他則坐在後座,當時他是一個十歲的孩童,他很喜歡數學,這時候他看到一個有關吸菸的廣告,說每吸一口咽壽命就會減少幾分鐘。他因為不喜歡吸菸,而他祖母則吸著菸,因此他以吸一口咽生命將減少二分鐘來估算,他估算祖母每天吸菸數量,得出一個數字,他將頭伸向前座,拍拍祖母的肩膀說:以吸一口咽壽命將減少二分鐘,祖母,你將減少九年的壽命。他原本以為會被誇獎;但是相反的祖母卻淚流滿面,此時他的祖父默默的把車開到路旁,讓貝佐斯下車,祖父注視著他,沉默片刻後說:「傑夫,有一天你會明白,成為善良的人比成為聰明的人更難」。

  善良是一種選擇,以此觀現今社會,到處充斥著聰明的政客,而社會上也瀰漫著一股名牌風,選舉問的是知名度,而不問操守能力,更不問品德與執行力,看到的政見則是堆砌著華麗的詞藻,反正選上才是王道。我們常說寵幸孩子,會讓孩子無所辨別是非善惡。在政治上寵幸一個政治人物,一樣讓道德無以為繼。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成就一個擔當大責重任的幹才,一定要讓他在人生歷程中,忍受各種苦難,以磨練堅強不屈的意志與體魄。我們卻反其道而行,崇尚知名度、高民調,而民調的調查可能囿限於調查的弔詭之中,讓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陶醉在「高人一等」的假象中而不自知。

  很多的領導者,常常在媒體前侃侃而談,勉勵百姓要如何愛這片土地要如何相互尊重、相忍為國,但是骨子裡真如此嗎?他是否為民表率?苦民所苦,還是實際上領導人享盡一切權利,為手中的權力而機關算盡?現金,很多組織的病灶在於領導者無誠信可言。論語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最極端的狀態下,可以「去兵」、「去食」,卻不能「去信」,因為「民無信不立」,孔子所謂的「民信」,趨近於信仰,此處信仰無關宗教,而是一個人賴以維繫的中心思想,就是道德與誠信的理想。

  今日社會上愈是大言不慚,高談論闊者愈容易搏得青睞;只顧個人私利權力,公然顛倒是非者名聲越響亮,其實台灣更需要道德與文化思維,名牌效應應適可而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腳踏實地的領導者才能成為帶領前進的人。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2015.09.11
 
 
 
 

你能做甚麼

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一個人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甚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在今天學生周會上欣賞了年輕音樂家吹奏薩克斯風,輕鬆歡樂的迷你音樂會,在短短的一小時裡穿越時空跨越古今,現場樂音悠揚縈繞耳際,投影機螢幕上呈現相關音樂家背景故事,搭配著演奏者的解說,讓寓教於樂的迷你音樂會,將台上台下連結為歡樂律動的場域。

  在音樂聲律中也將自己帶回曾經的路徑,二十年的學琴生涯,曾經專注地練習,因為起步已晚,(雖然當時不覺得),畢竟上師專才接觸音樂,在那個年代同儕大都如此,為了喜好也為了一份憧憬,學音樂者那份飄然氣質吸引著自己,來自鄉村的小女孩有一份對自我的期許,不用父母叮嚀或鞭策,每天放學必定至音樂教室報到,音樂教室裡那架鋼琴,除了上課時間之外,由音樂組的同學排滿了練習表,當音樂教室裡鋼琴空下來時,趕快的坐上椅子把握住那瞬間的永恆,琴音從指間流瀉,想像自己就像莫札特在宮廷演奏一樣的美妙,陶陶然不知今夕是何夕,當時的陶然自得,根本不曉得甚麼叫做辛苦?

  選上音樂組開始真正的接觸音樂,合唱練習、聽音樂會、練琴,成了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是大部分,指尖與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等神遊,一方面讚嘆於音樂家的才華與天賦,另方面也沉浸在高低起伏的樂音,那是一段美好的歲月,伴我走過青澀的師專生活以及為人師的路徑,直至擔任校長職務,樂聲嘎然中止,轉換跑道至學校行政,帶領師生前進,尋訪更長遠的未來。

  曾經覺得終止彈琴是一個很大的失落,但是在學校行政耕耘裡,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禮樂射御書數文武兼備,藝術人文對孩子的啟發涵養與引領,增添生活美學,樂聲飄起孩子聆聽,沉浸濃濃人文氣息中,那一份美感陪伴至久久遠遠。

  其實學習一點也不辛苦,不痛苦。孩子把學習搞得非常辛苦,事實上是把學習方向盤的方向偏了,學習是連串的歷程,要找到自己的性向興趣,喜歡音樂,但是不喜歡鋼琴,因為彈鋼琴要乖乖地坐在那裡,演奏者如此告訴孩子,這是他切身經驗,四歲時媽媽帶他去學鋼琴,可是他並不喜歡;到了國中時開始學薩克斯風,終於找到音樂的樂趣,也開啟他音樂生涯,走上音樂演奏之旅。

  父母之命,帶領學習,這好像是命運,其實命運是可改的,「命運」的「運」有著搬運移動的意涵,因此,命運是可以藉由自己的移動而改變,也是靠自己移動的結果。最近朋友問我:還在讀英文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閱讀帶領自己前進,閱讀英文書刊,讓自己的思維運轉也擴展,這是生活能量也是興趣。今日聆聽年輕朋友的演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學習的多元、興趣的廣泛,這一切引領前進,求知若渴,吸收甘露精華,成為生活養分更是一份樂趣。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2015.09.10
 
 
 
 

每日行進十五哩

  「南極洲探險」這是在報章雜誌或影片裡邊才會出現的景緻與概念,對於我來說那是遙遠的天際,但是現在科技資訊的進步,有些報導還是讓人有身歷其境的體悟,或許這就是現代人幸福的所在,雖不能至,無心嚮往之,也成為砥礪自己的座右銘。

  在前一個世紀,南極洲還是被冰雪覆蓋的神祕大地,許多國家派遣探險隊想一窺南極的究竟,更想搶得第一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個進入南極的國家。根據文獻計載,1911年挪威隊由阿蒙森領隊,英國由史考特率領的二支隊伍,同時進軍南極,最後挪威隊成功跨越南極;英國隊卻在冰雪中遭遇不幸。事後大家檢討時發現,英國團隊雖然設備精良,但是因為他們所用的策略不同,結果就有這麼大的差異。

  英國史考特團隊雖然擁有先進的設備,但是他們在前進時有一個規則就是:只有在好天氣時才前進,遇到風雪或惡劣天氣就紮營休息;反觀挪威隊伍則採取不管是好天氣還是壞天氣,每天至少都要前進15哩才休息的策略。最後的結果是挪威隊在歷史上留名。

  個人雖然沒有到過南極,希望有機會前往。極地天候變化多端,一百年前衛星預測的科技尚未發明,如果只憑當下的氣候就決定繼續前進或休息,當真正猛烈的天候變化,暴風雪狂襲時,人們將無法逃脫大自然的考驗。

  回顧這段歷史,讓人有一種感觸,挪威隊伍每天都「行進十五哩」的精神和策略,是真正致勝的關鍵,在風雪中的鍛鍊,或許是那麼刻骨銘心,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鍛鍊與淬鍊,何以克服困難前進?不要因外在環境條件而鬆懈,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每天行進十五哩」,運用在學習與生活上那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固定閱讀、運動,保持前進的動力;每天固定行些小善,溫暖人心,激勵自己,讓生活充滿陽光與喜悅,或許在此灰濛氛圍的社會裡,每天前進吧!許自己一個目標,掌握住每天的陽光,太陽光底下就是良善美善,每天行進十五哩,目標更具體。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2015.09.09
 
 
 

試試看 做做看

我們常說:做就對了。這存在的一個哲學是:個體已有成熟的思考。如果每個人都先做了再說,如此必然有很多荒腔走板的事發生。日前政府清查農舍議題,發現許多農地非農用,農舍變別墅,這些都是無視於法令,且掌握某些權利或有管道的人才可能的作為,其基本概念就是:做了再說,反正先作先贏,這是一個權力的謬誤。

  在教學上,也常常鼓勵孩子勇於嘗試,Just do it! 就做吧!從正向來看,這是積極的作為;但是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有時一時的衝動,犯下的錯誤是收不回來的,真正做了又是於法不合於理不妥,復水已無法收回時,到底該如何處置,成為教育上的困境。對於未成年的孩子,假如一味地鼓勵Just do it!在衝動下做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只能事後求彌補。

 因此,做之前指導孩子先思考,那一二秒鐘的緩衝,有時候就可以阻擋一件不成熟或錯誤的行為,是教育上一個嚴肅的議題,而學習思考與沉穩應該從小開始,因此在幼兒或小學階段是形塑思考的黃金時期,值得起始教育重視。

  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從故事擬人化的情節絲絲入扣,讓孩子進入故事情境,將自己比擬為故事中的主角,就能進一步的思考,一個簡單動人的故事可以讓孩子真正體會其情境。「聰明的烏鴉」這故事,耳熟能詳,今日從新閱讀感受深刻,在升旗時和孩子分享,孩子也興味盎然,如果每周都有一個故事,孩子喜歡也達到潛移默化,真所謂寓教於樂,也達到教育與學習的功能。

  聰明的烏鴉,其內容大致如下:有一天有一隻非常口渴的烏鴉在找水喝。他飛到花園裡看到了一個水瓶,但是水瓶裡只有一點點水,烏鴉想要喝瓶內的水,但是他的嘴太短了喝不到水,他試了又試,正要放棄時,他想到了一個點子。他啣起一顆小石子丟進水瓶,然後再丟一顆進去。他一再地把小石子丟進水瓶裡,直到水位升到他可以喝的高度,烏鴉終於喝到了水。

  這是一個家戶喻曉的寓言故事,告訴孩子們遇到事情要如何解決,思考與嘗試,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鼓勵孩子們試試看的思考與勇氣。在校園裡常常聽到:這問題好難哦,我一定不會;或是這首曲子好難哦,我絕不可能彈好這首曲子,這時候鼓勵孩子嘗試再嘗試,事情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Just Try It!是教師在教學時正向鼓舞的力量,期待孩子都能做到,Just Try It!

 


2015.09.08




 

未來的路怎麼走

  大學教授在臉書發文,提醒大一新生玩線上遊戲要自制,以免過分沉迷荒廢學業。同一時間也發現學生迷惘的行為,不知該何去何從,看到學生問題行為,總是思索著如何幫助學生,面對錯誤重新站起迎向陽光。

  學校已開學,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建議大一新鮮人,「LOL線上遊戲真的很可怕,還沒碰的就不要碰」,多少人因學習問題而被退學,都是因為它;告訴新生在大學剛開始之際,前二個月是適應大學生活最關鍵的時期,要慎始。

  高中生進入大學,離鄉背井的學生要適應生活,比較內向的學生,不敢打入群體,沒有老師盯課業,也沒人可以討論,一個人孤軍奮戰,很容易沉迷線上遊戲;線上遊戲「英雄聯盟」LOL很好玩、吸引力很大,很多學生出狀況是因為沉迷其中。玩線上遊戲不是不好,有人玩線上遊戲紓壓,成績也很好,但有些人自制力不好,能不要碰就不要碰,免得一陷進去就出不來了。

  台灣教育從小灌輸孩子如何「把書讀好」,從六歲到十八歲,整整十二年埋首苦讀,學著如何解題、考進好高中、大學,毫不思考未來各種可能性,進大學當然會像脫韁野馬。大學生活最危險的時間是大一開學後的前二個月,學生脫離高中生活,以為大學可以玩四年,進入大學沒有人盯,就一直玩,忘了讀書,到了期中考才驚覺沒讀書,考得不理想之後,想要補救就很困難了。

  進入大學不再有人逼,少了壓力很多人頓失方向,不知要的是什麼,茫茫然過了四年。如何探索未來、為人生定位、找到好友,是新鮮人的重要課題。交朋友很重要,論語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說:友直有諒友多聞,一個人到新環境,一定要學著主動、努力認識新朋友,參加社團結交朋友,在社團活動、人際互動以及各種探索歷程培養膽識與氣度。

  高中是勵志的年齡,到大學才學習生活,太慢了。青少年應從高中開始就要學會探索,探索自己的天賦,選擇自己的路徑,從中學時期在學業與生活上同時並進,除了課業之外還有許多必修課程:

第一課,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多位在網路有高人氣的教師,為青少年獻出實用錦囊,提醒學生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生活機能開始,把生活模式建立好。

第二課,找回主動求知的樂趣。青少年最大問題,在於不知求學的目的,喪失主動求知熱忱;應找回那份不為考試、純粹追求知識的樂趣與感動。

第三課,學習探索知識的歷程。學習知識要像拼圖,一片片的往前進,應付一次又一次的報告、考試,體會完成整幅拼圖的成就感;也如剝洋蔥,通常老師出作業只針對洋蔥最外皮,剝完第一層還要繼續一層層剝下去。

第四課,把握發掘自我的機會。選擇與認識自己是全世界最難的功課,也是青少年必修課,現在學生不只缺乏探索知識的熱情,連自我探索能力都不夠。未來人生的路,不是爸媽或輔導老師叫你怎麼走就怎麼走,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知識、方向。

  高中開始要慢慢學習獨立,但獨立的過程最徬徨;要放縱自我很容易,但是要找到熱情所在是必須嚴謹以待。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2015.09.07
61歲學識字67歲進大學金牌阿嬤讀大學
 

不斷學習才能發現新世界

  「金牌阿嬤讀大學 想出國比廚藝」,斗大的標題吸引著閱讀。感人的故事時時刻刻引領著自己前進,試想61歲學識字,國中拿到縣長獎,高中念餐飲,美食展奪冠。多感人的故事,重要的是現實中真實呈現在眼前,而非虛構的故事。

  金牌阿媽陳春女士,61歲讀國中,當初不少人質疑、挖苦他「年紀這麼大,念得來嗎?」不要浪費時間,回家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就好了;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氣質,每次考試都下足功夫準備,用優異的成績證明念書的決心。陳春阿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吸收新知也不斷修正,她說:在一次準備中餐丙級考試時,她發現原來她過去打蛋的方式不對,打蛋不能打出氣泡和她原來的概念完全不同,她說「念書讓她發現另一個世界」,基於對於求知的熱望,她以67的年齡進入台北城市科大就讀,開啟她另一個人生。

  有兩個孫子的陳春女士,小時候是童養媳,獨力拉拔三個孩子長大,沒機會受教育一直是她心頭之痛,年過六旬之後,她走出家的大門,到桃園觀音衛生所當志工,當幫助醫護人員整理病歷時,感嘆不識字的痛苦,動了讀書的念頭。從陳女士身上,再次看到「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過往的原因就算能做解釋,也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心理學上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是遺傳和教養,有人主張人們會受到過去蓄積的經驗支配,受制於過去,而無法掌握自己的未來;但是在現實的社會中,有開始就不慢的事例,鼓舞著人們前進,當然環境可能限制人們發展的時機,「時過而學則勤苦而難成」的思維也阻礙著人們前進的動力,人還是需要外界事例的鼓舞,看到報導,人要朝向自己決定的方向前進,行動才可以改變自己。

  人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人們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改變邁向未來的目的,重新決定如何行動,67歲進科大學習必定辛苦,但是有方向有目標,努力以赴,走在自己心向所在的道路上,不在於未來成就有多高,而是歷程中自己走過了,努力以赴不放棄,以意志力前進,為自己的人生再揮彩筆,相信自己,也相信世界是單純美妙的,在複雜中尋找單純,在簡單中注入生命與希望。

 



2015.09.06
 
 
 
 

             點燃你的熱情 

  看到這樣一本書”TEACH LIKE A PIRATE” 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像海盜一樣的教學」?曾幾何時海盜是如此可親?難道世俗真的改變了嗎?或是傳統上對海盜的界定有失偏頗?這些都引起我的好奇,也吸引著希望能夠閱讀。翻開書的扉頁,在引言中寫著” A PIRATE’S LIFE FOR ME” (我的海盜生活)

Now and then we had a hope that if we lived and were good, God would permit us to be pirates MARK TWAIN,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一直以來我們有個希望,如果我們的生活是好的,上帝允許我們成為海盜。

          馬克·吐溫,密西西比州

Life’s pretty good, and why wouldn’t it be? I’m a pirate, after all. JOHNNY DEPP

畢竟,我是個海盜,生活相當不錯,為什麼不能呢?  ~ 約翰尼·德普

  書中描述海盜是勇敢、愛冒險,積極面向不可預知的未來,他們拒絕安於現狀和遵守被扼殺的社會現狀。本書分成三部分:PART 1: TEACH LIKE A PIRATE; PART2: CRAFTING ENGAGING LESSONS; PART 3: BUILDING A BETTER PIRATE. 首先,概覽第一章,談到PIRATE的系統和哲學,分成六個章節,每個章節由一個字母構成的文字來陳述。

PIRATE海盜

Passion 熱情

Immersion專心

Rapport 和諧一致

Ask and Analyze詢問分析

Transformation轉換

Enthusiasm 熱忱

  首先來看Passion” Only passion, great passion, can elevate the soul to great things.” 只有偉大的熱情才能使靈魂提升至偉大的事情。Passion has three distinct categories: Content Passion; Professional Passion; and Personal Passion. 熱誠有三個範疇:具體的熱誠、專業的熱誠、和對人的熱誠。

CONTENT PASSION :Content Passion is what you teach

  Within your subject matter, what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teaching? In other words, of all of the topics and standards you teach as part of your curriculum, which are the ones you most enjoy?

對學科教學方面你的熱情是甚麼?課程主題和教學規範,你喜愛甚麼?

PROFESSIONAL PASSION: Professional Passion is your job

 Within your profession, but not specific to your subject matter, what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What is it about being an educator that drives

you? What ignites a fire inside you?

 在你的專業裡,你教的是一般學科,你的熱情是甚麼?是甚麼趨使你成為教育

工作者?是甚麼點燃你內在的熱情?

PERSONAL PASSION: Personal Passion is your own goal

Individuality of expression i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ll art.

Completely outside of your profession, what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個性的表達是藝術,在你的專業之外你的熱情是甚麼?

  當你充滿熱情,你就會成為一個獨特的教育工作者。點燃你的熱情,不要擔心,

他是一觸即發的。

Light yourself on fire passion.. and don’t worry if it’s not a controlled

burn.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2015.09.04
 
 

學會思考才能創造

  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研究LED藍光技術得獎,他認為它的成功是因為堅持瘋狂點子,他表示教育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創意,他的論點直接點出亞洲和歐美教育哲學和教育方法的差異。台灣以考進一流大學為目標,美國教育的自由度高,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的思考和勇氣。台灣學生作答訓練扎實,理論基礎好,實驗過程中需要這類的學生,美國學生擅長連結理論與驗證;這兩種理論都很重要。

  很多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描繪自己成功的因素時,總是告訴人們,成功的原因是因堅持和熱情,但是他沒有講出來的可能是他一而再的失敗歷程以及如何浴火重生,這些底層的磨難都是成功的養分,人生就是起落交替,保持平常心,愈艱困的日子愈重要,人生有起有落,但也會峰迴路轉,否極泰來,只要以再來一球的精神鍛鍊自己,就會看見成功的光芒。

  在生活中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被三件事所控:過去、別人和金錢。掌握現在把握當下,「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最後一天」,在做決定時就有不一樣的想法,也會給自己許多的力量,從自己著手才能真正做到變革,想要改變外在世界,就要從內在世界著手;如果只試圖從外在世界本身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他只解決表面的問題。

  複雜都是由簡單組成的,任何想到的數字都是由數字10組成的,任何的思想都可以由文字架構。01是簡單的,他可以建構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空間,但是我們的世界並不是簡單的,由零開始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簡單,踏出第一步要有多少的勇氣、知識,挑戰多少心驚膽戰歷程,正如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在著陸時說: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一大步累積多少智慧,經歷多少失敗,花費多少能源?但是如果沒有一步一步向前,又豈能到達?

  我們都知道,光的存在,眼睛因而大用;聲音的存在,耳朵聽四方;心智的存在,大腦因而活絡。腦力活絡,思維產生,帶領行動終能產生變化,步步前行不畏艱難險阻,才能致千里,知之、行之,在起落運行中再度體驗人生的精采與豐富。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2015.09.03


 

如何突破自己的極限

  人們聽到一個很棒的點子、有趣的點子,充滿熱情,好奇的想一窺究竟;但是也有人恰恰相反,他說:不要告訴我這個壞主意,關閉了好奇不願意得到更多資訊,這中間的差別就是開放與閉鎖。

  有趣和接受有時是兩回事,有一些點子立意良好,充滿了哲理,因而熱情十足積極投入,但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像是電影「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羅素克洛1920年演出失意的拳擊手,後來東山再起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這是部好電影,卻不賣座;另外一部「請問總統先生」,拍攝弗羅斯特與尼克森總統四次訪談內容,榮獲五項奧斯卡和五項金球獎提名,也一樣是部好電影,但一樣不賣座。

  一個電影製作人致力於製作好電影,一次又一次釐清故事內容,努力製作有品質又受歡迎的電影,但是重點在於「努力製作自己喜歡的電影、渴望拍出讓人感覺有品味的電影」,但是常常呈現的是強烈的個人品味,而形成叫好卻不賣座,或曲高和寡。品味代表著個人的教育、經驗、想法,一個人的好品味,可以從三個特質來檢視:

首先,必須有能力判斷某種東西的品質,無論是音樂、藝術或電影。

其次,對於事件是否有價值的感覺,這純屬於個人的感覺,端視個人切入的角度。第三,判斷結果存在著普遍性,自己的品味能廣受一般大眾的理解和欣賞(也就是廣受經驗不如自己的人理解和欣賞)。自己的品味是經由多年的教育和經驗累積而來,有自己的獨特性,更有一定程度的群眾吸引力。

  品味從何而來?品味來自於好奇心和經驗。如果你只聽過一首歌,不可能發展出完整的音樂品味;如果你只看過一幅畫,那你對藝術品味還沒建立。你可能說你喜歡那首歌,或不喜歡那幅畫,這是想法不是品味。要能辨識出藝術作品的風格,需要絕佳的判斷力,需要有好品味,需要大量接觸某樣東西,像是音樂、藝術,還要能提出問題,例如:為什麼蒙娜麗莎的作者達文西被公認為偉大的藝術家?他創作時思考甚麼?其他人對他的藝術有甚麼看法?還有哪些作品是和蒙娜麗莎的微笑同時創作出來的?他的作品影響那些藝術家?還影響那些文化層面?

  關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會事半功倍,如果不喜歡流行音樂,則培養流行音樂的品味則毫無意義,歌劇也一樣。品味的重點不是把有趣的事變成苦差事,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都喜歡音樂、藝術,家裡提供許多古典音樂、現代藝術或精緻美食等相關資訊,孩子特別容易在環境中學習到好品味,這是培養品味的最佳途徑。

  養成不斷提出問題的習慣,提醒自己問問題帶來的價值,以及問問題是權力,發揮好奇心,踏上好奇心的旅程,就有一股動力引領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