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2013.10.17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是其中蘊含了很深的哲理,值得我們探究。
從一件小事談起
  學校推展喝無糖飲料,如果家長一向都允許小孩喝含糖飲料,現在孩子只能喝白開水,我們想一想,孩子會有甚麼反應?孩子一定會哭鬧、反抗、生氣,回家告狀,此時我們該怎麼辦?如果我們就此妥協,孩子往後就會以相同方式來要脅,來操縱。如果我們很堅持,固守基本原則,反抗就會遞減,慢慢養成新習慣,直至習慣養成。
教育愛的真諦
  現代流行愛的教育,只要孩子喜歡,不吵不鬧,好像很多事都應該順應孩子的需求,這樣才是有愛心,就是因材施教。其實這是對愛的教育以及因材施教的誤用,因為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是需要管理和教誨的,以喝飲料這件事為例,含糖飲料因含糖分,喝起來有甜蜜感,對味蕾產生滿足感,人人都喜歡喝,但是糖分攝取過量有礙健康,是保健基本常識,成人都了解,因而能做到自我節制;但是兒童自治能力薄弱,需要家長或師長的引導或管控,方不致過量,對兒童飲食習慣適度的管理是必要的,所以說愛的教育是有原則有方法的教育。
以正向思維帶領孩子
  身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兒教育,我們都知道幼兒習慣的養成,必須要從小培養,小時候盯緊一點,把習慣培養好,習慣就會成自然。以喝飲料為例,從小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他喝開水就能甘之如飴。
  在帶領幼兒過程中,我們都有經驗,好習慣是需經過嚴謹培養的,像是清潔衛生、餐飲禮節、坐姿禮儀、物歸原位等習慣,當孩子沒有做好時,即刻指導改進,很容易可以改正;反之,一旦養成習慣,要改就很難了。「習慣成自然」是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它蘊含很深的哲理,身為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以愛與包容改正孩子的行為,用正向的話語引導孩子,例如:不要奔跑,我們可以改為慢慢走;不要亂丟玩具,改為把玩具排放整齊…,如此孩子就可以在引導的情境中養成良好習慣。
小故事大道理
  我們常說某個孩子的天性很好,事實上他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習慣,因為「少成若天性」,趁孩子年紀小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他會一輩子受用無窮。聽說美國羅斯福總統,雖然貴為總統,日理萬機,但是他每天無論再忙,總是於臨睡前把自己的襪子洗乾淨。他的管家說:總統先生,洗襪子的事就讓我們來代勞吧!羅斯福總統回答說:我從小就養成這個習慣了,因為媽媽說臭襪子一定要自己洗。而且我一洗起襪子,就會想起媽媽,也感念媽媽的辛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