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13.12.31
 

推動前進的滾輪

「那些屬於往日寧靜的教條,已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

情勢已然升高,愈發困難,人們得順勢而起。」- 林肯

 

  全球面臨許多危機,經濟金融危機,氣候變遷危機,還有一個更重大的危機,那就是人力資源危機,在2013年倒數的時刻,身為教育人員,尤其是資深工作者,更得以有限的時光,對於人力資源提出看法和計畫,做為來年工作指標以及努力方向。

  在源源長河中,有時候覺得思緒源源不絕,應該可以做很多事,有時候又覺得並沒有善用自己的才能做更多事。一個教育工作者受到的是教育專業訓練,教育是社會科學的一門,感覺上並無標準化的流程,所以有很多教育工作者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才能可言。其實人不可妄自菲薄,教育雖不必是最聰明者,但是它應該是最有心的人,只要有心就有力。在工作中,有很多同仁常常謙虛的說自己沒甚麼優點,覺得自己沒有甚麼長處,其實,我覺得全世界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人:把世界一分為二的人;不把全世界一分為二的人。

  時下年輕人常說自己不喜歡目前的工作,他們過著單調的生活,日復一日,他們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只是在忍受而不是在享受,從周一開始等待著周末的來臨;但也有一些人說自己熱愛現有的工作,對工作死心塌地,叫他們不要做他們會一臉納悶,因為重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天性如此。或許這就是我,絕不放棄。因為工作讓我找到真正自己,尤其是媽媽晚年說的話總是縈繞耳邊:「有能力工作是幸福的」。雖然對對大部分人來說,並非如此,可能正好相反,熱愛工作的人是少數;但是周邊的同仁都能把工作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這份快樂總是互相感染,讓每天都充滿朝氣與活力。

  教育是教人,人力資源就像金礦,往往深藏不漏,我們必須去挖掘、去開採,不是光看表面就會發現,有時候看到許多人口若懸河,言之滔滔,說起話來流暢圓滑,乍聽之下詞句優美,深得人心,只是教育往往並非如此,教育是需深耕易耨,一步一腳印,需要時間陪伴啟發,牽引,扶持,在前進過程中,更需要真誠與真實,才能引導孩子向上向善。

  教育工作者是一群默默奉獻的人,教育要因應時代變遷,也要堅守核心價值,教育在傳統與創新中如何轉型與改變,是當前一大問題。教育要徹底創新教育,創新是很困難的,因為創新所要做的事,都相當不容易,創新是要挑戰我們的固有思維,那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像常識的宰制,一般人常會覺得,做事不按規矩來是會失敗的,(有時候政策通常是打壓),讓人沒有自己的思維。

  林肯的一句話很有道理:186212月,他在國會致詞時說,「那些屬於往日寧靜的教條,已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情勢已然升高,愈發困難,我們得順勢而起。」“The dogmas of the quiet past are inadequate to the stormy present. The occasion is piled high with difficulty and we must rise with the occasion.” 說得真好,不是抗衡,是順勢而起。面臨新問題要有新思維、新作為。掙脫自身的枷鎖,才能放手作為。我很喜歡掙脫枷鎖這個概念,有時候我們被很多觀念的枷鎖綁住,覺得這些觀念理應如此,好像天經地義,自然法則,我們有很多觀念之所以形成,不是要符合當今態勢,而是為了因應過去的狀況,但我們仍然對這些觀念深信不疑,我們必須要掙脫這些枷鎖。這事說來容易,要釐清何謂理所當然的事實在很難,正因為理所當然所以不會察覺。

  生命並非直線而是富有變化,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探索自己生命的同時,天賦也引領我們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一心相信,重塑對才能、智能的看法,必然在開啟新年之門時,昂首闊步,新的時刻新的日子,以全新的思維前進。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2013.12.31
 
 
 
 
 

昂揚闊步 邁向2014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一年已然將消逝,在歲末很多的盤點、回顧,為的是檢視一年的工作成果,學生學習評量,學校成果發表,商人訂定年度指標…,這一切都是希望在往前走的過程中,檢討過往策勵未來,更重要的是展示工作績效以求認同。

  十二月,在很多政府機關是忙著舉辦各種活動,以利於年度工作計畫如期完成,和下年度預算編列,因此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月份,各單位的活動接二連三,令人目不暇給,也沉浸在歡樂與希望中一掃終年辛勞的陰霾,同時也像被催眠式的忘卻過往的不滿,想像來年一定更好。

  不知在哪裡看到這樣一句話:富人生活和我們不一樣。事實上貧富之間的生活不一樣,那是不用討論的。不論物質、文化、生活型態根本就是天秤的兩端,就連孩子的教育內涵也是南轅北轍,話說國民教育是基礎教育,是每個國民都應該受到相同教育內涵;但是教科書的一綱多本,美其名為多元,實際上是市場商業取向,生意人宰制國民教育內涵,加以各地社經文化的不同,孩子接收到的人文資訊室有很大差異的。

  都會區的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全美語教學,英語教學發表會,全場英語,在這樣的環境裡,奠定語言學習的基礎,個個孩子說英語和講母語一樣流暢,雙語溝通無礙,這是文化和環境的議題,在年度結束之時,教育行政單位可以思考教育的場景與方法,如果台灣從北到南都能夠從幼稚園開始就雙語教學,相信假以時日,英語教學雙峰現象可以不藥而癒,因為哪是環境與文化帶來的差異,不是人文素質或是智能的議題。

  報載:台北101煙火是全世界十大最讚的煙火,今年的煙火218秒,投入三千萬經費,由法國團隊打造,煙火以金色為主題,二萬四千發的煙火,以「璀璨綺想曲」為主題,精采絕倫大有看頭,這一翻繁榮與繁華景象,讓人彷如置身異國,和台灣的經濟寒冬猶如兩個世界。此時回顧台灣的教育,公私立、南北所在地的不同,教育的內涵也不一樣,這是沒有辦法做到公平的,因為政府的政策是為貧困地區設限,甚麼時候才可以學英語,課程節數,這些規定是為偏鄉設計的,都會區,菁英教育,根本講的不是這一套,請問政府?何時真正開放教育,真能為弱勢族群做好教育,讓偏鄉的孩子也能受到教育最好的照顧?在立足點有公平的照顧以及競爭力。

  徒法無以自行,最重要的還是重拾內心那份企盼與責任,很多的事不是小民能做到的,唯一能做的是笑臉對兒童,就像音樂發表會中家長的一句話,學生因你的笑容而覺得學校生活非常美好,讓孩子喜歡學校,樂於學習,就是教育人員的天職,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可累積非凡能量。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2013.12.30
 
 
 
 

看穿虛假 誠實面對

  今年的年度代表字是「假」,「食在不安」是百姓這一年共同的憂慮,因為我們有假油、有假食物,有官員作假,全國人民似乎都籠罩在「造假文化」的氛圍之中。或許「造假文化」其來有自,但是在進步過程中應已逐漸透明而稍歇;近年來很多政治氛圍,讓「假」的現象,經過華麗的包裝,悄然掩飾於政策與活動中,政府如此,各級單位亦復如此。

  歲末年終之際,假的氛圍更形嚴重,之前就有人呼籲將經費節省下來,用在對人民生活有實質幫助的活動上。但是,從聖誕節前夕開始,舉目可見,華麗的聖誕樹,舉辦各種演唱會、舞會,耶誕聖歌傳遍社會每個角落,以各種喧鬧的活動、表演,呈現歡樂洋溢與歌舞昇平,讓社會大眾暫時卸下內心的不安。翻閱報紙,各級政府單位更是耗費巨資,卯足全力來舉辦跨年煙火晚會,跨年熱唱6小時,煙火218秒破紀錄,2014年跨年晚會已在倒數階段,演藝界大咖雲集,讓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充滿期待,希望在熱歌勁舞,煙火倒數中,歡慶新年到來。

  其實近年來台灣經濟衰退,一般人民日常生活非常辛苦,社會需要與期待的應是平常日子的喜樂而非短暫與瞬間的華麗,但是政府部門仍然以絢爛的煙火,熱歌勁舞來迎接新年到來,讓大家暫時忘卻一年的辛勞,頓時忘卻內心焦慮與痛苦,短暫地以為明天會更好。事實上所有的問題依舊,明天仍然要面對艱難的生活。

百姓生活煩憂苦悶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日子並不好過;但是雖然苦悶,仍應奮起不要陰鬱低沉,仍應激起彼此豪邁慷慨情懷,以往生活雖然不愜意,還是要對理想世界執著追求。

  走筆至此,腦海裡呈現出亙古詩人「李白」的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乘風萬里送秋燕,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此詩波瀾壯觀,風格豪邁自然,情緒軒昂帶有清越之氣,李白表現出不屈服於環境也沒有放棄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

  詩仙李白,其詩作滿懷雄情逸調,語言清越激昂,朗朗上口,從詩作中感染其豪邁,在盤點2013的同時也策勵自己,在思緒中飄逸興致與雄心壯志可以擦撞出奇妙火花,一個人的豪情是可以被激越被點燃。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013.12.28
 
 
 
 

把心閒下來 讓腳邁出去

 

  在工作中,忙碌的每一天,路邊車水馬龍,川流急駛,讓人的心靈永無靜止,日復一日,是否腐蝕了衝勁?在即將邁入新的一年的此刻,司圖轉換個心境,在盡頭的邊緣勇敢轉入另一個秘境,前往不曾去過的閒適角落,尋找屬於新桃花源的幸福秘境。

  畢業30年校友回娘家,讓人見識到手足之愛,當孩童時計畫未來,在復興苗圃攜手向前,日子一日日從指尖溜過,小學、國中,那時還沒有高中,因此各自餵養發展,勞燕分飛,在天涯海角,畢業30年校友會,就像珍珠項鍊的那縷絲線,將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校友,一顆顆串起,同聚一堂敘說童年往事,歡樂,笑聲不絕於耳,在濕冷的十二月天,散發出道道的暖流,縈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校友會馬會長是上一屆的主角,今年以學長又是會長身分與會,青年才俊,是復興的一份子,沾染年輕活力與希望的氣息,也可以看到他退居第二線的謙沖為懷,身為會長在致詞之後,靜靜地欣賞學弟妹的風采,那份寧靜與雍容,值得表率學習。

  看著這群正值人生精華歲月的校友,意氣風發,神采軒昂,沾染生命活力,心境頓時年輕起來,午餐時分,面對佳餚,食慾大增,總覺得應該跟年輕人一樣,吃甚麼都好吃,看甚麼都好看。校友們忙著和在美國東西岸的校友連線,呈現的是同學間的情誼,更看到科技的無遠弗屆,以及年輕人的熱情,心想年輕真好,活力四射,希望無窮;意念一轉,和年輕人在一起真好,永保年少情懷,對世界憧憬著,每個時刻都可以是出發時刻。

  在校園的每一天,有著說不完的成長故事,有書聲、歌聲、歡樂聲;也有吵雜聲,聲聲入耳。此刻有著對過去的無限懷念,今天校友、師長見面,閒話家常,互道安好,重要的是細說過往的美好(不論好或不好,現今重述都是好事一樁),多少復興人的永恆記憶,再度傳唱,現在又活生生地在眼前流動著…

  無論在台北、在中國、在歐美,孩子們像飛絮般的散居世界各地,「復興」串起的是串串的回憶,將記憶拉回到台北的天空,孩子們歡樂聲中,也讓自己的心再度沉澱,欣賞著孩子青春活力,感受到復興師長們的熱情優雅,這份優雅熱情就像一把鑰匙,重新開啟生命的熱度,融化游移不決的意識,省察工作活力的熱望,此股熱望將世界帶著向我走來,邁開雙手迎接,邁開步伐往前,任何的匆忙或焦慮都成為契機,省察自我,終能體悟幸福的真諦。

  一念間,感受到前方的道路,想通了,路就在前方等著你。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3.12.28

 
 

夢想的步履

  閱讀愛爾蘭詩人葉慈「天國的錦衣」一詩,有些許悸動也有所期許,因為最近大家都在談夢想,在歲末之時期許來年,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看著詩人濃濃詩意,含蓄又奔放的情感,心思細膩內斂,隨著腳步前進的夢想,步步前進,雖緩慢無聲,卻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

  葉慈把這首詩獻給他的所愛,他曾悲嘆自己無法給她想要的東西,因此他娓娓道來:

如果我有天國的錦衣,
織著金黃和銀白的光芒,
摻雜湛藍與灰暗,漆黑的綢緞 。
象徵著日夜與朝暮,
我會將它舖在你腳下:
可我一貧如洗,只有夢相伴;
我把我的夢想舖在你的腳下;
輕輕踩著,因為我的夢想就在你腳下。

  每個人的心靈都有著夢想,人因夢想而偉大。教育帶領的是孩子的夢想與希望,給孩子成長與學習的經驗,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徑,這不只是對孩子意義重大,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意義更重大,在每個時刻,教育工作要能把工業式的標準化流程,反轉成為生長的模式,就像農夫耕作,土壤、陽光、空氣、水,適時的澆灌;就像藝術家,讓想像奔放,孩子才能真正體驗生活。

  「了解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而是多元自然」,孩子無時無刻都有著夢想與希望,孩子的夢想就在步履間,教育工作著應輕輕地踏著…

 

Cloths of Heaven
天國的錦衣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巴特勒•葉慈

Had I the 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
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light,
I would spread the cloths under your feet:
But I, being poor, 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2013.12.25
 
 


不求回報的服務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服務與學習並重的學習方式,目前社會上鼓勵學生投入服務工作,讓學生在求知歷程中,更能培養服務他人的美德。服務學習與早期的勞動服務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教育部為了破除勞動服務的刻板印象,讓學生提早養成關懷社會情操,培養工作技能,因此在綜合活動課程中加入服務學習項目,以培養學生具備憐憫心,願意主動發揮愛心,展現服務貢獻的精神,是利他的精神。

  自從升學入學制度將服務學習成為積分的一種,許多父母或學校師長開始幫孩子規畫,安排尋找服務學習項目與機構,希望能夠累積孩子的成績,以進入理想的學校。剛開始時,大學推薦甄試,申請入學,要比志工與服務項目,累積時數,以達成目標,此時私立學校趨之若鶩,在招生說明會時,大肆宣導如何為孩子準備備審資料,為孩子規劃志工服務,為孩子安排社團活動,安排孩子擔任班級幹部,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給,服務變成工具性與功利性,開始扭曲服務意涵。

  其實,服務學習成為課程的一部份,是希望藉由服務歷程,學習到如何服務他人,養成關懷社會情操,進而能透過服務來進行自我學習,反省內化,培養學生服務利他的情操以及氣度和包容心。如今服務學習是大學必修課程,大學課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探索社會議題,這不光是用手腳去經驗,還需進一步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去開創。這課程設計,除了人文關懷,重要的是要累積自己生命的厚度,實踐服務的哲學,服務學習課程帶領著實作,是一種經驗哲學與存在哲學的實踐。

  現今,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服務學習又納入超額比序的項目,教師與家長又忙著為學生累積服務時數,教育部也信誓旦旦的說,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都可以獲得服務學習的積分。可是當每個學生都有著琳琅滿目的服務項目時,有多少是認真確實的服務,有多少是只求累積時間?還有更重要的議題是,現在學校的清潔衛生工作,有多少是由學生動手做?有多少是外包?當孩子們在校園時無暇做清潔工作,卻一味的外求服務,這已是本末倒置。教育即生活,生活能力就是打理好自身的日常瑣事,可是孩子們到學校不用自己打掃環境,卻捨本逐末去服務他人,這教育意涵值得深思,也值得教育界與家長重新定奪服務的本質,教育歷程不要漠視服務學習的本質與宗旨。

  服務是不求回報的,是發自內心的動能,是對他人得給予更是自己發出內心的付出,勞心更需勞力。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2013.12.24
 


 

看見內心的湧動

 

  今夜是聖誕夜,隔壁家的女兒、女婿回到娘家和父母共度聖誕夜,在電梯中的交會,她告訴我:這是她小時候居住的地方,一臉的幸福與懷舊情感洋溢著,先生陪著回娘家,一幅幸福的圖畫,感受到年輕人的活力與熱情。

  晚餐後,屋外傳來陣陣聖誕歌聲,那份溫馨甜蜜,也溫暖著在外鄉的我,此刻趕緊撥電話問候在他鄉的親人、朋友傳遞耶誕夜的關懷,也散播彼此的懷念與祝福,電話鈴聲響起,一股暖流流入心扉,人要的不多,知道親人朋友平安,也互道思念與祝福,期待在這平安夜裡,許下祝福,為自己與社會的平靜、寧靜與脈動,理出縷縷的脈動,今夜,是平安夜,也是一個持續旅行之夜。

  每次看到學生表演,都給予自己很大的悸動,學校教育帶領孩子成長與學習,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提供孩子成長、發現與探索的平台,在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以愛與關懷帶領,孩子生活於其中,感受到成長的喜悅與學習的喜樂,她會放大自己的優點,逐步往人生的旅程邁進,這是生命的歷程,也是生活的腳步,人人皆是如此,無一例外;看著孩子的表演,在特別設計的服裝、音樂與舞台印襯下,活力四射美不勝收,這是幸福的寫照,每個孩子都充滿著喜悅,世界是如此美好,每個人都展現自己的才藝,在團隊中,人人參與,個個是主角,猛然回想這不就是自己從事教育工作以來一貫的理念嗎?這美好的場景洋溢著歡樂幸福與憧憬,童年該如此,呃!孩子們你們好幸福。

  一年又將屆,從感恩月的活動,到學習成果發表系列活動,磅礡氣勢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富庶的地方,美好的現在,也走向美好的未來,傳遞的是愛與希望,在一個如此豐盈的地方,心靈是美好的,內心是充足的,人有很多身外之物讓自己迷失於旅途之中,有時候看到些場景,不禁要問:真要這樣嗎?為何已如此美好了,還要多所索取?唉,人有時候很難知足,其實生活很單純,物質夠用即好,大企業家有社會責任,照顧的是社會大眾,而一個平民百姓,能力所及服務他人,但是自己所需其實有限,能吃能用的不過就是那一丁點。

  窗外傳來淅瀝淅瀝的雨聲,聖誕夜,是個寒流來襲的日子,外面氣溫雖低,但此刻的自己是寧靜平安,當有能力服務別人是最快樂的事,有人因自己而改變了,因自己而得到了啟示、啟發,這美好的時刻縈繞著自己,自己雖非教徒,但是舉世歡騰的耶誕夜,平安夜、聖善夜的旋律輕輕哼唱,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貴,內心的寧靜比甚麼都可貴,平和前進、前進…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13.12.23
 
 
 
 
 
 

象山上的生命奇蹟

  連日陰雨綿綿,好多天沒有運動舒展筋骨,難得的假日,總算沒下雨,約了小妹拜訪象山,一解連日陰霾,象山是台北四獸山之一,是台北市區裡的自然景觀,讓台北市民有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場景,山勢不算高,也不陡峭,因此上山的民眾絡繹不絕。

  象山步道,石階而上,蜿蜒之中自有其規律,步道規劃保養皆可看到世界級城市的用心,這也是台北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來源之一,穿梭其間,休閒運動之士,也有高水準的素養,秩序井然,步道及兩旁乾淨清潔,除了自然還是自然,沒有人為物質,置身其間,自有一股動力告訴自己:往前進。

  在這裡,有許許多多年輕朋友,三五成群,活力四射,為山林增添活力與希望;有一對對男女絮絮細語,傳達出人世間的情愫,展現出人生的美好;有銀髮夫妻,互相扶持關懷,訴說著人生的長河;有一個個獨行者,彼此之間問好打氣,這一切交織成生命的力量,也描繪出人生歷程的風景,每個人到此,雖有著不同的人生故事,目標可都是一致的,就是活絡筋骨、讓自己保持神清氣爽,心情愉快,增進生活與生命的品質。

  途中有一個長者,獨自而行,小妹告訴我,他已七十幾歲,驚訝於其精氣神,讀不出其年齡歲數,談著談著,小妹也告訴我,這個人的經歷與故事。此人於五十歲時中風,因此結束工作生涯。他年輕時因工作順遂,意氣風發,所以各種生活都體會得淋漓盡致,吃喝玩樂,樣樣來,或許此種放縱的人生,連老天都看不過去,所以老天給他重重的懲罰,就在五十歲人生的高峰期,中風了,而且傷的不輕,從此結束了他放縱的生活,開始與生命常和拔河。此時,他深切反思,年輕時對身體的諮意揮霍,也應該到了收斂之時,沉澱後,他決定重拾生命的餘光,重新過活。此話聽來像是簡單,但是它是從死神邊緣活過來,接下來復健的長河才真正的考驗他,他決定與象山為伍,初期,他是用爬的,一階階拾級而上,在跪與爬歷程中,經歷五年的歲月,雙手磨破了,厚厚的繭伴隨著他,慢慢的可以站立。這歷程經歷了二十年,如今看到的這位長者,七十幾歲,除了稍微一跛一跛之外,看到的是精氣神,也看到生命的韌度。

  有時候工作繁忙,時間寶貴,沒得空運動,總會給自己最好的理由,休息是為走長遠的路,但是,偶而休息,沒有運動的日子,精神狀況和效率並沒有比較好;相對的,運動後,反而覺得渾身舒暢,神清氣爽。每天固定運動,不但健身,也讓自己思緒有沉澱的時候,將一天的事物從頭到尾打理一遍,許多的思考和意見在過程中浮現,原本糾結的事,頓覺豁然開朗,靈感源源而現,獲得充沛能量,去面對接下來的事務。

  走出戶外運動,看似尋常,但是看到周遭一切,別具生活意涵,看到人生百態,見識不同生命熱度,帶給自己許多心靈悸動,也思考生命的本質和價值,生命的厚度有待自己編織,環顧四周,檢視自己,很多事憑藉意志力,可以展延出更多奇蹟。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2013.12.21
 
 
 
 

傳統組織中呈現領導新風格

  身處都會區,感受到聖誕節慶的歡愉,也讓我注意了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入選美國TIME雜誌2013年度風雲人物的新聞,看到報導,他以其非凡的方式振奮人心,有助於提升世界道德標準,促進和平及正義,讓自己成為世界良知的新聲音。

  時代雜誌指出,方濟各在今年319日接任新教宗時,面臨艱鉅挑戰,教廷醜聞纏身,內部失序,備受批評;但是方濟各在短短的幾個月,簡樸親民,態度謙卑的面對信眾,作為振奮人心,為民眾帶來慰藉,重新贏得信眾對天主教的信賴,教會聲望扶搖直上。

  時代雜誌如此描述方濟各教宗:這位教宗走出宮廷,步上街道,協助教會迎向最深切的需求,以悲憫之心做出平衡的判斷;就任九個月,不執著於眼光狹窄的規定,讓自己置身於時代核心話題中(貧與富、公平與正義、現代化、全球化),綜觀世界舞台,很少有新人物,能如此快速捕捉世人的眼光,無論老少,信與不信。

  方濟各在很多事情上,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帶動並影響其他人,他簡樸親民,面對信眾態度謙卑,不論是為女囚洗腳,或是親吻罹患神經纖維瘤,面貌走樣的男子,幕幕感動人心。

  探究方濟各的出身,可以為其改革找到原動力,出身勞工階級的他,首先主張親貧改革,在財務方面,在他就職彌撒後,沒有依慣例發放獎金給工作人員,改以口頭感謝,光這一點就值得很多領導人思考,有多少人是以物質來激勵人心,提升領導?其次,他包容爭議,正視問題,身為教宗,以寬容慈悲的態度看待墮胎、避孕和同志問題,這要何等道德勇氣?第三,他對教會神職人員戀童與虐童問題,直接面對,組成委員會,諮詢心理醫師,保護兒童,防止性侵事件發生,協助受害者彌平心中的創傷。這些都在短短九個月中陸續完成。

  另一個平民作風是,他跟大家生活在一起,每天與主教和神父一起用餐說話,捨棄教宗專屬的公寓住宅,也不搭乘教宗專用的轎車,而是選擇住在招待所與和其他主教、神父同擠在一部廂型車。這麼一位抓得住民心的教宗,讓對教廷失望的天主教徒,又再度燃起了希望。

  教宗走出宮廷,步入人群,親切的和年輕民眾在一起,在世界舞台上很少有一個新人能夠如此迅速地引起如此多的關注,我想這是一個宗教家,更是一個頭腦冷靜有新思維的領導者,處於現今的社會,領導議題在各組織裡都是重要的議題,值得學習與效法--與人為善,以別人之所苦為己之所苦、以別人之所需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2013.12.20
 
 

活絡藝文教學之我思

  翻開報紙,斗大標題「跨年晚會還要辦下去嗎」,作者劉克襄先生談到,年底時分各縣市跨年晚會的盛況,讀後,真讓人心有戚戚焉,不禁也要問:跨年晚會真是施政重點嗎?

  世界各主要城市都有跨年倒數活動,從報導中可發現,各大城市都有施放煙火等燈光煙火秀,提升城市知名度與活絡城市景象,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台灣一撮小島卻是各縣市爭相辦理跨年活動,其中難免有輸人不輸陣的較勁味道,因此比排場、比影歌星卡司,砸下重金,價碼更是天文數字,正如劉先生所言,一年藝文經費加總,甚至沒有這一晚花得多。

  跨年活動年復一年,歌舞昇華,一副繁華景象;但實質上,台灣經濟成長不斷下修,升斗小民苦於物價上揚,市井小民一個月的辛苦所得,卻難以溫飽,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說,物價上揚,但是薪水都沒有調整,他一個月薪水所得僅足以果腹,在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指數上,只夠吃飯,其他生活所需均無法滿足,生活苦不堪言,言談之間,也只能祈求上蒼保佑她一家大小平安,可以減少生活的支出。

  在歲末的此刻,聖誕節即將來臨,台北的各家百貨公司,各家大樓,耶誕燈火閃爍,照亮寒冷的夜空,聖誕節,這一個國際性的節日,也在國際化聲浪中,融入台灣社會,不論宗教信仰,大家都能接受聖誕的歡愉,Merry Christmas之聲不絕於耳,手機答鈴也傳來聖誕歌聲,這一個平安夜,代表的聖潔與希望,已被轉化為歡樂的指標,不論如何,在聖誕節前夕總應給孩子聖誕歡愉,才不會讓孩子的心靈有所缺憾,恩此各種慶祝聖誕節的活動於焉產生。

  節慶的歡愉帶來無限商機,這原本也是好事一樁,但是在台灣這個貧富懸殊的島嶼,主政者掌握權柄,生活在天堂的所在,無法深入民間,更無法體會庶民生活的艱辛。最近參與慰訪各地仁愛機構,可以感受到社會底層有很多需要幫忙,很多人生活得很辛苦,我們真的要愛惜資源,更應該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關懷弱勢,讓社會經濟的雙峰現象也能降低,而趨於相近水平,這重要的概念是要讓每個人都有工作,讓有能力的人都能奉獻。

  慶祝節慶,一定要請大咖嗎?能否邀請各地社團,各校團隊表演,一方面培養藝文人口,提升藝文水準,另方面也讓各地方或學校有足夠的經費從事藝文教學,讓每個地方都能發光,或許,在台灣,不必每縣市都辦理跨年活動,或許集中在某個地方辦理,各縣市輪流,形式不拘,或許像以前各鄉鎮各自辦理,各學校團隊共襄盛舉,讓學校藝文社團得以找到表演舞台,得以提升學生藝文活動,增進藝文品質,帶動學校藝文教學成果。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2013.12.17
 
 

一句話的啟示

  勇氣源自於使命感,陳星合先生(表演藝術家)說:2011年,太陽劇團第二次甄選團員,他雖然覺得自己不是最棒的,卻能成為太陽的一員,是因為有很多人不敢跨出第一步。勇敢跨第一步,才能得到機會,「機會是給願意踏出第一步的人」,有夢想、理想,讓自己站在對的位置,就會事半功倍。

  人生就像是玩game,偶而卡關,但總會有過關的一天。只要挺住,總會有前進的一天,多從生活中體驗,就能面對前進。人生的長流滾滾前進,支撐的就是夢想,夢想是啥?就是態度,每個人的天分與興趣各自不同,但是天分與興趣的交集就是能力,這部分是必須天賦加上熱情,帶領著自己前進。

  今天帶領雙語小學部的孩子做愛心慰訪,這是一個私人機構,收容的有智能低落、很多是自閉症的孩子,也有糖氏寶寶…看到這群被上天所遺忘的孩子,在出生過程中因種種因素而必須接受特殊照護,一般人看似簡單的刷牙、穿鞋襪,對他們而言都是艱難的過程,必須要經過特殊且長期的訓練,內心有些激動,在相同的地球上,有的孩子備受呵護,有的聰明伶俐;但是在另一端卻有著需要關懷照護的孩子,在與上天拔河,希望能多一點學習,有一點進步,則滿心歡喜。這群孩子真的需要更多關懷、更多資源,幫助他們順利成長。期待社會的愛心能源源不絕,讓這些孩子能受到好的照顧,也能促進其發展。

  中午時分回校,進入辦公室,內心是澎湃的,希望這群孩子能順利成長,也能學會自我照護。看到學校的富庶,真是天壤之別,期待學校裡的孩子方面成長學習,另方面也要能夠勇於織夢、追夢,才不會辜負上天所賦予的資源。

  聯合報系「為青年尋路論壇」,標題上斗大的字:夢想,是拿來付出受苦的。吸引著我,先睹為快,此次與談者給年輕人的一句話,分別是:我們比想像中的自己還要勇敢、優質正向的改變就是宏觀、做好準備打造自己。這些概念都很清楚易懂,一點都不艱深,回首自己來時路,重新審視,將自己做一翻反轉,其實很多事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願意,態度決定一切,當有所抉擇,任何場域都可以勇往直前,像太陽劇團陳星合先生一樣,摔斷腿仍「無畏」地勇往直前,一步一步做下去,夢想就可以成真。

  夢想不是作夢,是實踐過程,即使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功機會,先準備好基礎能力,找出自己適性的目標,用心做好當下的事,真正了解自己,勇敢追求,勇往直前,一步一步做下去,不問結果,美夢可能成真。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2013.12.13
 
 

真善美的教育路徑

  工作是機遇,也是福報的來源,如果推掉工作,等於把福報推掉;凡是找到我者,必努力以赴,以求使命必達。這是我的座右銘,也是個人工作方針。

  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上教育途徑,一路走來,面臨許多變革與轉折,反而學習許多,也創造出團隊合作,充分學習以及被利用的價值。經歷比一般教育人員更多的考驗,也因而比同儕有更多反思與檢討的機會,每遇到挑戰與挫折時,懷抱更多感恩的心。

  面對任何事情,是好是壞?是苦是樂?是挑戰是機會?是尊重是愚弄?全部在一念之間,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批評,必須沉著面對。面臨人際糾葛,能排難解紛,全力以赴;力有未逮,適可而止,必須要的是面對的勇氣,與續航的能量。
 
  教育的路上,老師、主任、校長,一路走來兢兢業業,為孩子、學校、同仁,期待自己的參與,讓組織變得更好,也希望同仁都能在充滿希望、和諧的環境中,貢獻一己之力量,帶領莘莘學子,讓孩子邁著快樂與希望的步伐往前進,過程中,翻轉,接受不同的考驗。

  教育的路上,有很多的選擇,教育之所以是「偉業」,因代代傳承的過程,人人需要教育;在時代變革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經驗,人人都有能力談論教育。現今,人人都可以發表對教育的看法,因此,教育論壇光芒四射,每個看法和主張,都可以言之成理,在此種氛圍中,身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堅定的核心價值,以及周延堅定的意志力和決心,中流砥柱,做對的事,把事做對,更重要的是要發之內心深處的認同,不是言不由衷,說的、做的,和想的可能是南轅北轍;教育工作者首重誠信。

  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將學生視為親人,學生在冰天雪地中怨無悔地追隨老師的信念,物質環境的低劣,無減於孩子求知的熱誠;現今孩子在優渥環境中,科技聲光影音的輔助,學習應該更有趣,更有勁,但事實是如此嗎?值得探究。重要的是學習的心境與過程,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吃苦的決心,還要有好老師的指引,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指導,我們要鼓勵好老師,鼓勵在崗位上默默付出的好老師,同時謝謝所有為孩子努力付出的好老師!

  工作職場中,傳遞真、善、美的情操,這份優雅情操,發自內心,純真,告訴自己,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不矯揉不做作,一切是如此自然。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2013.12.12
 
 

代代相傳的親子情

  一早翻開報紙,習慣性的瀏覽大標題,看看社會、國際有無重大新聞,國際大事則先睹為快,其他,則等到晚餐後當為消夜運用,讓一天可以更充實,如此閱報習慣,行之有年,也覺充實。

  當「給天國兒子的簡訊,請你幫我傳」字眼映入眼簾時,以生活經驗,當知其大概,身為一個母親,在現實生活中,親子溝通點滴當有很多心得。現實社會中,當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遠走他鄉,為生活、為前途,能住在一起的,並不多,所幸,拜現代科技之賜,溝通應該無礙,只要LINE WeChat就能無遠弗屆的傳送,可以減輕思念之苦,也能互報平安,讓生活更踏實。

  在人性的發展與演變中,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常常是父母為孩子無怨無悔付出,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滿貫的關懷與資源,轉化成為孩子生命的資源,這付出與收受之間,天平的兩端,永遠是無法平衡的。當自己幼小時,生活環境的匱乏激發出成長動力,當這代年輕人,六、七年級生,從小生長於父母庇蔭下很難體會出生命的困頓,真正能學會感恩的,其實並不多,這不是教養的問題而是生活的實際,當父母擁有時,誰會要讓孩子受苦?因此孩子自然將幸福視為自然產物,當幸福來敲門時,誰不敞開大門迎接?

  今日報載,這位畢姓老翁,思念已隨風而逝的兒子,其所做的一切,是普天下父母的寫照,孩子的喜好,記憶猶新;孩子的一切,如數家珍,雖已逝去,仍念茲在前。造物主有時是很捉弄人的,孩子走了,他不盡然知道、感受父母的愛;但是父母對子女永遠是包容,永遠的企盼。報導裡的老翁,流露出對已是孩子的思念,成為生命的原動力,也感動了周遭的人。

  或許溝通不在於次數,而在於感動,當拿起手機撥出的一剎那,傳遞出關懷與情感,讓親子間為之感動,是現代父母必修的功課;閱讀此篇章,懷念之情油然而生,懷念在天國的母親;思念在他鄉的孩子;感念在周遭的親人朋友,生命歷程中,受到太多人的關懷支持,這是生命力量的泉源,是生活方向的導演。

或許自己從未成熟,還沒清楚曉得人生之歌,儘管心裡活著的仍是年輕的心靈;時光飛轉,老之將至,飛越海洋、跨越山丘,仍然邁步向前,今日觸及內心深處,才知曉躲在心裡真正的自己,代代傳承,我要告訴孩子,我很在乎你們,感謝你們,我們的生活是平行的,在某一點是有交會的- 傳遞平安、相互祝福也祈福。

 

附錄

給天國兒子的簡訊 「請你幫我傳」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   

                                           2013.12.12 02:52 am

這是一封永遠收不到的簡訊故事,故事背後,是段不為人知的父子情。

  發訊主角是年近七十的畢姓老翁,收訊人是他過世的兒子;雖然明知傳給「天國兒子」的簡訊,永遠是石沉大海得不到回應,但思子情深,他不以為意。

  畢姓老翁不會發簡訊,去年到遠傳電信南區一家門市,堅持要等抽五號號碼牌,然後就靜靜等待二號櫃台清空,再央請二號櫃台客服人員協助,幫他把心意傳給兒子。

  遠傳門市店長洪文杰說,畢姓老翁不會發簡訊,去年帶著手機,連續幾天到門市,請他協助傳簡訊到兒子的手機,內容都是噓寒問暖,「小奇,爸爸幫你煮了雞腿,你要記得吃」、「小奇,昨天你說菜太油,今天爸爸改煎魚」。

  洪文杰說,印象深刻的是,畢姓老翁總把簡訊內容寫在紙條,要求抽五號的號碼牌,並指定二號櫃台服務。「伯伯年紀大,雖然要求有點奇怪,但未影響作業,也總是順著他」。

  幾天後,畢姓老翁要求代傳:「爸爸很想你,你可以到夢裡來看我嗎?」的簡訊,客服才發現,他的兒子已過世。因為忌日為五月二日,他堅信抽五號號碼牌,到二號櫃台傳簡訊,可將思念之情,傳給上天堂的孩子。

  洪文杰說,畢姓老翁老年得子,妻子難產過世,與兒子相依為命廿多年,沒想到孩子死於車禍。小奇過世時還在讀大學,畢姓老翁那天本來要幫他送午餐,卻因事耽擱,兒子在買便當途中發生意外,讓老父自責不已。

  知道這段故事後,洪文杰雖難過,卻也只能安慰他,「小奇一定收得到你的愛」。

  儘管「天國簡訊」的服務持續不到一周,不過遠傳這家門市的客服人員,直到現在,還是會留下五號號碼牌,希望在畢姓老翁需要時,再為他傳送思念。遠傳門市這項貼心服務,獲得北市「優良消費者保護模範」獎。

  由於畢姓老翁傳完最後一封簡訊,希望兒子到夢裡看他後,就從未出現在門市。洪文杰說,他雖掛心,卻苦於沒有留下聯絡方式,僅能憑記憶尋找畢的住處。

  洪文杰表示,他記得畢姓老翁總是騎著一輛老舊野狼機車,可能真的很有緣分,他走到畢的住家附近一眼就認出機車;老伯請他吃水餃,還告訴他兒子生前最愛吃水餃。

  離開當初服務門市已一段時間,不過洪文杰講起這段往事,語氣仍會哽咽。他說,沒留下畢的全名與電話,如今也無法聯繫,他只希望畢姓老翁一個人過得很好。

 



2013.12.11
 
 
 

寒風中的獨行者

  台灣的天氣是多變的,雖然是十二月天,前天陽光普照,風和日麗,今天則陰雨綿綿,寒流報到,整個天氣變動不已,令人難以捉摸。雖說天氣變化,還是要舒展筋骨,晚餐後的例行運動,推開門,走向門外。

  街道上一波波人潮,三兩成群,輕裘保暖,全套禦寒裝備,步履輕快,談笑自若 ,無視於寒風輕拂,從來往人潮中,感受到的是台北的富庶,人民的幸福,來往行旅,洋溢著自信與歡愉,將此情景與友人分享,友人說:你不要忘了,那是台北大安區,是敦化南路,敦化仁愛區是台北首善之區,台灣的經濟有大半出於此地,要看台灣的進步到那裏看就對了。

  正遐思此情景,眼簾中映入了一個身影,獨自坐於路邊的花台邊,將頭埋入衣襟裡,旁邊留有兩個小塑膠袋,好一個孤獨者,在寒流來襲時,獨自一人,不知為何獨坐於此?擦身而過,想著何以一人瑟縮於寒風中,在這繁榮繁華的街道旁,和來往人潮多不相襯,他會坐多久?將往哪裡去?一樣是人差別怎那麼大?不知怎麼?此時讓我想起了安徒生童話故事中賣火柴的女孩:

  那是一個除夕夜晚,在丹麥哥本哈根的街道上,有一位小姑娘在街上兜售著火柴,可是一整天也沒賣出一根火柴,沒賺到一分錢。她不敢回家,因為害怕繼父的打罵。街上的人忙著準備過新年,都假裝沒看見小姑娘。小姑娘離家時穿著母親的大拖鞋,但在她閃避兩輛疾馳的馬車時卻丟失了,於是她只能赤著腳在街上走著,雙腳因冰冷而發紫。

  時間越來越晚,小姑娘的火柴還是賣不出去。她雙手快要凍僵,所以她決定用火柴來取暖,當她點燃第一根火柴,看見了暖爐,接著她點了第二根,她看見了燒鵝大餐,緊接著點燃第三根,看見了有著華麗裝飾的聖誕樹,雖然只有短暫的瞬間,但是她看見了許多他想要但卻未曾擁有的事物。她看到有顆流星墜落。她想起唯一疼愛她的人,就是她死去的奶奶對她說過,流星墜落時就有靈魂飛到上帝那裏。此時,小姑娘心想如果能看見奶奶就好了。

  當她點燃下一根火柴時,她見到了她最希望看見的奶奶。為了不讓奶奶消失,小姑娘焦急地把所有的火柴都點燃了,只見奶奶對著小姑娘微笑,伸出溫暖的雙臂,抱著小姑娘,帶著她一起飛往充滿亮光和歡樂的天上,再無凍餓困苦,因為她們與上帝同在。

 

  在台灣,社會經濟的兩極發展,很多孩子無法體會人間的悲苦,像賣火柴的女孩的故事,孩子很難想像世界上有這麼悲慘的事情,這麼多值得關懷的人,我們在教育過程,應該讓孩子知道,社會各個角落,存在許多賣火柴的小孩,需要社會的關懷;在政府施政過程,更應從社會各個角落出發,不能一直從台北看台灣,那誤差值太大了。同理,任何行政的施為,都應該從各個向度深入了解,才能夠以宏觀的觸角深入每個層面。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2013.12.09                      
  我們要爬哪座山

  上午和幾位朋友談天談到孩子的學習與教育的想法,面對這群年輕世代,欣賞著年輕世代的觀點,也有著共通點,那就是:該學習的時候,就把握機會認真學習,追求新觀念、新作為,朝著自己最有興趣的方向努力,只要有機會,就要不斷摸索溝通的能力,同時持續培養自己的想法。

  其實,人生很短,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不要因為一個挫折就放棄,不要在乎別人說甚麼,有一位朋友說,工作職場或生活上都應該要打烏龜戰,像烏龜一樣,遭受攻擊時,趕緊把最重要的頭部縮進殼裡,再等待時機,大哉斯言真是妙喻,大家共同的觀點是,有機會就去掌握吧!

  在台北都會區有著很多社會菁英,菁英是必須具備很多像面的學識,菁英(Elite),從這五個英文字可以衍伸為:Expertise 專業、Leadership 領導、Innovation 創新、Thinking 創意、Efficiency 效能,而擁有這些學識之後,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提出本身的見解形成創意,才能生根,進而深耕。身為教育人員體內住著許多靈魂,也一直在築夢,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要有過河卒子不許回頭的精神,再苦都要撐下去,否則功虧一簣,永無回頭路。

  成功的創新,不是希望滿足所有人,而是選定消費者最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因此學校教學創新,不能只強調自己有多好,而是要了解家長有甚麼需求還沒被滿足。因此學校教學規劃,有幾個步驟需思考:首先是,家長要子女完成甚麼樣的學習?其次,學校可以提供甚麼樣的學習內涵滿足家長的需求?第三,學校那些現有的課程或活動可以整合,如何整合?第四,提出特色課程,讓家長想到需要這些能力時,馬上靈光一閃想到我們。例如全校學生都是speaker,每個進入校園的孩子都能被栽培,都有機會,而非只是培養選手。

  你的人生要爬哪座山?日航名譽董事長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是經營第一名的企業,稻盛在年輕時就開始思考:要讓自己經營的企業成為世界第一名的企業。因此他總是跟員工說:有一天我們一定要成為世界第一!為了達到這目標,以世界第一的想法去思考、去努力、去作為,「成為世界第一」就是所謂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要成為世界第一,目標宏遠,別說幹部了,只要是組織的成員,抱持甚麼樣的思考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想成為一般的組織,找個中小企業的哲學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成為第一的組織,就必須有適合第一的組織哲學。學校要往哪裡去,就像稻盛和夫給日航的啟示:我的組織要爬一座甚麼樣的山?從此刻開始,就該立下第一的目標,開始做準備。

  教育是給孩子機會,孩子到學校來學習,其背後的需求是甚麼?像是年輕媽媽為孩子買科學讀物,心底想要的不是那本書,而是孩子的機會,孩子的未來。扣緊這些隱藏在內心的渴望,就能讓家長動心。當我們能針對家長的渴望與孩子的需求,來設計課程與提供服務,完美地達成目的,則家長必定趨之若鶩,縱使多花一些錢,也樂於參與,有甚麼比投資孩子未來更重要?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2013.12.08
 

假日的呢喃

  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日,為了參加同仁的訂婚喜宴,留在台北,也讓這個周末假日格外清閒。清晨,一如以往張開眼,迎接一天的到來,心想不用上班的日子應該讓腳步放緩,砌杯茶,打開窗戶,讓清風徐徐吹拂,心情格外舒暢,將視野拉到窗外,靜謐與寧靜迎面而來,台北周日的清晨是如此慵懶,此時車聲渺渺,大地還未酥醒,街道了無人跡,讓我的視野可以無限延伸,思緒可以錯縱展延,早起,感受到與平常不一樣的生活。

  仁愛路圓環、大安區,這是台北的精華地段,車水馬龍,來往行旅匆匆,那高貴典雅的裝扮,妝點出城市的風貌,從擦身而過的旅者身上,企盼閱讀出城市的經典與現況,閱讀城市成為生活中的片段,也對照以往點滴,從異中理出相同,更希望從同中尋求差異,或許這就是人性的多樣與多變,更是生活力量的泉源。每天清晨,總會碰到一個長者在快走運動,微笑問好,成為生活裡的一個點,傳達出善與祝福,每天的點頭微笑問好,成為一天美好的開始;另為一幅風景,是一個外籍看護,陪伴著長者,坐在校門前的休閒座椅,長者讀著當天報紙,看護陪伴在身旁,只要是晴天的日子,都會映入眼簾,偶而,長者抬起頭來,我趕緊跟他打招呼,傳遞出對歲月的敬重,但是大多時候長者均聚精會神於報紙?也只好匆忙通過,期待明天的相遇。

  曾幾何時,對於歲月的敏感,從孩童的笑靨,銀鈴般的笑語,到街頭巷道的點滴,都會引起自己的注意,也深刻體認,從擦身而過,到點頭之交,都成為自然的景象,人與人的面對面,到相互了解,其實就是人性互動的歷程,隨著時間累積,人際之間隨之自然友善,隨著相互交流,漸漸形成的是尊重,微笑點頭,讓世間因而充滿了善,也從對話中,試圖找回一抹單純。

  面對長者,看似探索時光腳步,也等於回眸自己的過往,每個擦身而過的人,就像是告訴自己生命中的每個歷程,時間會消逝,而人就在這自然考驗中檢視過往,也得以成長,隨著時光的轉移,親情糾葛,內在自我的探索,人生發展,不斷考驗著,從生活挑戰與體驗中,正視自已的熱望,修正自己的想法,慢慢蛻變,期待年歲增長讓智慧也能更加成熟。

  喝完喜酒,認識台北的步履展開,忠孝東路,台北101,信義商圈,回到仁愛路上,無不欣欣向榮,或許是假日人潮,或許是陸客的加持,所經之處,皆是活力四射,城市也因聖誕節裝飾,美不暇給,人文、創意、美感,這些生活的養分,美不勝收,降低城市的擁塞的吵雜,人與人之間擦身而過。當下,驚覺,好像少了彼此那份點頭問好的親近,取而代之的是陌生與疏離油然而生,城市的午後,乍暖初晴,內心的感受卻是深秋的蕭瑟,這是城市的寫照,行腳匆匆,行向遠方,那未知的遠方…,把握當下,享受那十二月的暖陽吧!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2013.12.07
 

感動的感染力

  十二月有一個聖誕節,是西洋很重要的節慶,因國際化的腳步,使得這個節日也受到舉世的重視。十二月是學校的感恩月,很多的活動陸續展開,校園耶誕樹、聖誕紅布置,妝點得校園生氣盎然,原已活力四射的場景更顯得熱情洋溢,增添生活記憶。

  生活的腳步是快速的,在匆忙的時空,也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仍需要為工作增添活水,小學部老師今天有一場「國語文教學與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工作坊。秀朗國小劉振中老師在開場時秀了幾張漂亮的風景照,那意境深遠、風景俊秀的照片,讓大家感受到自然的美景,沉浸在美的氛圍中,此時劉老師說,這些照片都是用傻瓜相機拍照的,那只是因風景真的太美了,並不是他照相能力多好。由此劉老師也引伸出,在教學場域中,孩子優質,讓老師在教學相長過程中,也能成就為優秀的老師。學生優質,老師優秀,環境美好,在這樣的環境浸濡下,必然成就卓越精進的學校。

  教學首重過程,在學習中啟發孩子的思維,探索孩子的可能,奠定發展的軌跡,一步一腳印,所以說,在啟蒙階段的教育,學習,不是為了達到目的的,而是讓孩子享受學習旅程,以及學習的歡愉,在小學階段,學習縱使未達預期,也能享受參與的喜悅,甚至於探索意外的驚喜。

  在三小時的研習即將進入尾聲時,劉老師分享了感人的故事「木槿花開時」,這是一篇字裡行間處處皆美的文章,不但文字美,更顯現出人性的善,而且講求實事的真,讓理性的研習以美感END,讓大家都沉浸在感動之中,也讓美好的周末有一個美麗的延伸。木槿花開時,讓自己在忙碌之中心情為之悸動、也感動,生活就在這中間調適呈現美好。好文分享:木槿花開時

 

木槿花開時

一到夏天,院子裡的木槿就開花。母親一見潔白的木槿花,就會眼含淚水,哆嗦著說:「我那時好糊塗,好糊塗啊。」
 
5歲那年,右腿忽然青腫了一塊,痛得我成天哭喊。母親見我熬不過,就背著我去廖醫生家。廖醫生是個老中醫,退休後在家裡開了個小診所。他醫術好,心也善良。

廖醫生看了我的腿,責怪我母親:「再晚來兩天,右腿就廢了。這是骨髓炎,嚴重了就得截肢 !」母親不敢出聲,眼眶卻紅了。

其實不能怪母親,父親去世後,母親終日為 3餐發愁.哪有閒錢給我治腿?母親擔心地問能否治好,得到廖醫生的肯定回答後,臉色晴朗了許多,可片刻後,又一臉的陰雲。

廖醫生給我敷了草藥,又交給母親兩帖中藥,說兩天後再來換藥。母親顫聲問要付多少錢,廖醫生說 5塊錢,母親的臉紅了,母親借不到錢,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親只好揣著八個雞蛋去廖醫生家。那時雞蛋很便宜,幾分錢一個。廖醫生不肯收,母親鼻子一酸,眼淚就掉下來了。廖醫生的眼睛也濕了,安慰母親:「好,我收下。錢的事,不要說起。」看了幾次腿,母親已欠廖醫生 28塊錢了,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
 
再去廖醫生家,母親帶上了家裡惟一的母雞。廖醫生死活不肯收,母親哽咽著再三哀求。廖醫生拗不過,說:「好,就算我買你的, 10塊錢,好嗎?」說著,硬塞給母親十塊錢。那時一隻雞最多賣 45塊錢。母親說啥也不肯接錢。回到家裡,母親發現中藥紙包裡有 10塊錢,當晚就去了廖醫生家,把錢從門縫裡塞進去了。

兩天後,又該去換藥,可母親不敢去,只默默地流淚。不料廖醫生找上門來了,

廖醫生驚喜地發現了院子裡的木槿花,說:「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藥, 一兩 值 2塊錢呢!摘了賣給我,好嗎? 」母親驚喜萬分,連忙摘木槿花。廖醫生拿秤一稱,竟有 1斤。他說:「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錢了。」

此後,去廖醫生家治腿,母親就帶點木槿花去。母親不用欠廖醫生錢,廖醫生反而每次給母親一點錢。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2年,廖醫生竟去世了。母親十分傷心,去廖醫生家弔唁。母親從他家屬口裡知道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藥的。母親哇的一聲嚎哭起來:「我的恩人呀……」

  幾年後母親也去世了。臨終時,母親拉著我的手說:兒啊,記得在我墳墓周圍種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親墳木周圍就開滿木槿花 - 聖潔無比的木槿花。


2013.12.06
 
 
 
 

不斷學習的熱情

  學期將已告尾聲,很多工作持續進行,不論是徵才或是新學期的規劃,都進行著。到底甚麼樣的人才是學校裡最需要的人才?老師需要具備怎樣的人格特質?我常跟朋友說,其實學校就是一個社會,除了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需要專業訓練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格特質。有些教師,在交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對生活和教學的熱誠,因為教育工作帶領學生,在學校的時刻,大多處於動態時刻,如果沒有熱情,很難支撐,更難把工作做好。此外,當我們走進校園時,迎面走來的人,你最想跟誰講話?因為當我們進了校園,可以感受到人人都很和善,那麼這所校園一定是值得把孩子送進來的學校,所以,讓人可以毫無畏懼的問問題的老師,一定是個不錯的老師。

  在校園裡,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其實教師給人的感覺可能是單純,也可能是嚴肅,背後是綜合養成的過程,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很多生活向度有關,教師的關鍵特質,不是只有訓練可以竟其功。每當學校有新進教師來到學校,經過職前訓練,增進專業覺知力,而後在學期中,常有觀課或觀摩教學,讓教師能夠不斷增進專業知能。在觀課過程及檢討會中,不直接指出哪個地方如何,該怎麼修正,而是經過討論過程,提出不同觀點,在一次次的觀課中,教師增進教學技能,詮釋、引導能力不斷增進,帶領教學生動活潑,孩子學習趣味盎然,成就老師,成就學生。

  人才是品牌的保證,有優秀教師的帶領,孩子才能受到啟發,所以,一所學校的口碑來自老師,有優秀的老師,自然可以展現教學成果。引進新人才,放大人才庫,才能為組織投注新資源。而領導者,帶領成員,就像帶領家人一樣,希望人人有發展,希望個個都是菁英,並時時存有利他的精神,有了正確的觀念,在工作上自然得心應手,自然有競爭力,當然是優秀的教師。

  教育工作的專業成長非常長,終身學習,不斷精進,不但要有體力,更要有耐力,教學要能因應孩子的不同,因此,隨時挑戰自我,時時充實新知,和同儕相互切磋,這也是教育工作最大的樂趣和學問-不斷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