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2013.07.31
 
 
 

 
 
 

夢想起飛的季節

  學年結束,新局開啟,我心如是: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夢想,把學校當作專業發展與自我實現的舞台;學生參與期間,和他們分享對話,引導學生往前邁進,將成就歸於所有參與的夥伴,要改進之處,則反躬自省,調整改進,以求圓融,更求精進績效。

  這樣些微的自我期許,必須一步一腳印的往前邁進,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教育的過程。所有的思考、觀察、創意和務實,必須置放在現實與理想的天平兩端,取得平衡接受驗證,釐清理念與實務,理想與現實,真正想做和能做的,這些都考慮好了,而後一步步往前推進。

  置身於教育大家族,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和溫馨的氣息,令人喜悅;瞭解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和背後的故事,朝向陽光邁進,令人期待。孩子的成功挫折失敗,以及面對的憧憬和努力,讓我對生命,有了嶄新的認知與體會,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教育是充滿希望的行業,是我終生的志業,置身其中就是希望,為希望付出,是何等可貴,豈僅是快樂可言?

  很多時候,自己對於口若懸河是何等的崇敬,講話漂亮出口成章,丹田有力振振有詞,真是佩服,常想有為者亦若是,及至觸及層面越多,漸漸地可以發現,說與做之間是有距離的,說得漂亮還要做得漂亮,兩者得兼當然是上天的恩典,否則,說得平實,做得踏實,還是比較讓人放心,也較讓人喜歡。有時候可以聽到許多人說話時修辭漂亮,口若懸河,靜下心來回味時,頓覺空洞無物,徒有華麗詞藻,而沒有深層的哲理與具體作法;此時悵然若失,希望尋找那美麗畫面下的靈魂與作為,沉澱後釐清,將心靈深處的熱望化為手掌間的動能,有需要處就有我的足跡,做一個真實的我。

  教育首重培養學生生活與公民素養、知識和技能,因此學校要有宏觀開放的思維,教育不只是現實生活,教育還有恢弘氣勢,瞻望未來,當學生經過教育歷程充滿希望,都變好了,這就是教育目標,而學校就是把這目標化為具體的步驟,一步步引導到位,因此面對各種衝擊如何因應、面對,這些都是教育人員的責任,因此,掌握大趨勢、規劃大願景、無畏無懼、決策恢弘務實,而後由近及遠,才能開放大格局。

  新學期自我期許:參與中競爭,開放創新;豪氣也爭氣,有所作為;大氣又集氣,團隊合作。此刻必須要以心智思惟、創新策略、膽識步伐,來迎接新局,堅守核心價值,又能調整步履,盤點自己,放大格局,放大、放遠,放快、放心。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遵守規則才能改變規則




2013.07.29
 
 
 
 

遵守規則才能改變規則

  有一家企業老闆,版圖宏偉,相關企業多角經營,也都經營得有聲有色,綜觀其經營特色是充分授權,又能確實掌握,在這風格統領中,店家一家家擴充,成員龐大,如何駕馭?又如何創新,以跟上創新的氛圍?

 「盍各言爾志?」是創意點子之一,經常各分公司主管面對面討論,一方面聆聽老闆經營理念與法則,以及最新的社會脈動,另方面成員彼此腦力激盪、分享各自的創意與點子,而後歸納或演繹,每每激發出另一個經營與管理的模式,就成為下一波前進的動力。

  有一天,從外面聘請的專家蒞會,侃侃而談,其魄力、膽識、風采,以及語言的流暢都令人激賞,那份自信與駕馭全局的霸氣,是箇中翹楚,尤其是在專業的遣辭用句也都精準,無怪乎能走遍大江南北,身受主人的肯定,全程meeting,大家洗耳恭聽,讓人重新溫習某些理論,煞是正點,也有收穫。好一場精彩的報告,與會者均若有所思。

  結束後,有人開始反芻亦反思,聆聽speaker演講的當下,在那掌控的氣氛下,個個洗耳聆聽,希望找到針砭,找到方案與方向,作為複製的版本,以為自己的參酌改進之道,循著談話軌跡,沿途回溯,驚覺到:在這些華麗、聳動言詞之下,事實上都是經典,傳統注音符號教學、直接教學法的演變,從歸納走向演繹,這是語言教學法之一,用在現今的英語教學不也適用?ESL雙語教學其精隨還是環境與熟練,萬變不離其中,重點在於執行,端看如何運用與熟練。

  我思索著,教育人員通常較為安逸與保守,守著既有的向度與方塊,只想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到最好,而喪失了對社會變遷的嗅覺,總覺得如此已經很好了,該有、該做的我都做了,成果怎不如預期?面面相覷是開會時常有的場景,殊不知帶給自己希望,帶給組織希望是領導很重要的氛圍,若只想駕馭平衡,那麼在起始點,就很可能不具備改革的內心期待。教育人員唯一任務,就是服務學生,在面臨社會變遷時,尊師重道不復如前,當偶有狀況,面臨社會家長的橫眉冷對時,如何處理與克服並調適,是一門學問,然不能沉浸在處理的悠然餘裕,而忽略教育人員的基本承諾與信念--為學生帶來希望,當然其基本信念即是為自己添加柴火,陽光熱情面對一切。

  有一則廣告這樣說:「To break the rules, you must first master them .」中文是「要改變規則,得先能駕馭規則」。這適用於任何社會科學場域,像是藝術創作,抽象畫風,都是改變原有的傳統,乃有突破創新。時代的轉盤前進著,教育需要新思維,教學法也要轉型創新,在這個激烈變動的時代,典範的轉移成為任何組織都需要面臨的議題,教育,教導孩子核心價值,教導學生生活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未來能夠適應變革時代的需求,能夠擺脫安逸思維,勇於接受挑戰。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2013.07.29
 
 
 
 

太陽光底下的新鮮事

 

習慣會讓人掉進意外的陷阱,

所以每次的工作都應該像新鮮人一樣戒慎恐懼。

 

  開學在即,開學應該準備的事項雖然輪廓清晰,還是應以新鮮人的思考和姿態做準備,該為自己準備開學備忘錄。雖然自己應該已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歲月,但是每當新學期或新環境,總是像是第一次一樣檢視工作備忘錄,讓每一件工作與流程都確保順暢。

  「凡事豫則立」雖是老生常談,卻也經典。在校務的經營與管理上,講求的是團隊的合作,以及個人才能的發揮,整體學校文化是集眾人力量形塑出來的,但是進入教室教學卻是極端個人化的表現,相同學科,同一主題,每個人的詮釋方法各異,則結果可能很難預測,到底,教學是藝術或是科學?教學應否有標準化流程?其答案應是肯定的,在課程、教材與教法的標準流程中,注入教學者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過化學變化後會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校園中很多編班、選老師的關鍵。學生一定知道校園的種種,更知道哪個老師是真正關懷學生,為學生付出的好老師。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總認為教育是廣義的服務業,記得在一次演講結束時,當中有一位年輕的準老師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教育是很有理想性的,怎麼會像服務業一樣,毫無理想的低聲下氣?「服務業」顧名思義就是服務他人,讓對方感受到尊重與賓至如歸,因此,對教育人員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陽光,帶給學生希望,因此要能笑臉對學生,讓學生因而得到溫暖,甚至於得到激勵,改變對自己的預期,能夠奮發向上。

  教育是服務業,真正的服務是從學生的表現發覺他的內心、心情與需要,例如看到學生的手肘上綁著繃帶時,很自然地問她:你的手怎麼了?這是師生間很自然的反應,也是一種親切的表現;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如果重複地被問到相同問題會感到厭煩,教師關心的同時要能深入了解學生,避免相同的問題一再地詢問。

  今天有個同仁到辦公室看我,談著談著,談到她在某個場合裡,有很多教育界夥伴告訴他:認識我。他覺得非常訝異也非常有趣,我說這就是歲月足跡,凡是走過必留下痕跡,此時腦中一閃,也告訴自己要留下甚麼足跡?朋友有了新的工作,他充滿著期待地「快樂出帆」,祝福她有個新旅程,這時,也為自己的人生許下新動機:凡事做就對了!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相談盡歡,當她離開時突然對我說:校長,我可以抱你嗎?那份親切與自然,傳達的是友宜,相擁祝福,剎那間即是永恆!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2013.07.28
 
 
 
 

傾聽學生說話

 

  暑假已悄然過半,新學期準備正緊鑼密鼓進行中,新進教師已報到,有了第一次的接觸,彼此留下深厚的印象,亟待往後的教學中,能展現教學功力,如此葳格學子是幸,學校是幸!

  明天學生即將返校參加暑期輔導,師生互動又將妝點出校園的活力與朝氣,孩子在學校裡,所有的時間參與學習活動,學校需要嚴謹以待,課程規劃、教材選擇,作息安排、教師授課,這些行禮如儀,有一定的哲學基礎,也有規可循,其中考驗著師生關係的是師生之間的對話。

  教學得法,學生如沐春風,學習效果加乘,學生感受到老師教學有方;教學不得法,老師教得很辛苦,卻沒有效果,師生關係也可能僵化,學生歸罪於老師,老師指責學生不受教,校園衝突於焉產生。尤其是學生行為的輔導,在在考驗著教師教學之良窳,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有青少年特有的文化與行為,老師如何輔導?如何誘導與對談,師生對談是否一定要從尖銳的問題出發?其實師生對談,從關懷開始,不一定要不斷丟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成為學生想要傾訴的對象,在學生說話時,只要簡短穿插;真有趣、為甚麼?結果呢?神態自若,一抹笑容的面對學生,就可以順利引導出學生心裡的話,也可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

  面對高中階段的孩子,身為教師該如何和學生對話?

師:你的興趣是甚麼?

生:聽音樂。

師:好棒哦!你喜歡聽甚麼樣的音樂?

生:我不是聽古典音樂。我比較喜歡流行音樂。

師:這樣啊,那妳喜歡聽西洋流行音樂或台灣流行音樂?

生:我喜歡〇〇音樂,因為那流暢的旋律,讓我身心舒暢。

師:有機會介紹你喜歡的音樂讓大家聽聽。

  簡短對話,輕鬆自在,拉近彼此距離。每個人都希望有人聽她說話,從談話中,細心聆聽,可以看出孩子的個性,也可以間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些都是校園生活與工作的一部份,在新學年將開始的此刻,期許自己,為自己添加柴火,儲備能量,教育就是給大家希望。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2013.07.18
 



 
 

散播希望 迎向幸福 - 給孩子一雙改變未來的翅膀

 

教育人員務必保持 謙虛謹慎 不焦躁不浮誇的作風

務必持續保持 勤學努力的作風

 

  2013年榮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為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其關鍵在於該公司的團隊經營,以及巴菲特本人的商業頭腦、對長期價值的關注,以及樸實的說話方式,這些都讓人折服,公司與個人都 獲得「高度尊敬」的評比。

  在此次評比中,投資人以較廣泛與較難定義的軟性概念評比,例如對社會的整體價值,重視員工與顧客等進行評比,其中巴菲特「樸實的說話方式」讓人稱頌,何謂樸實的說話方式?就是不誇大、不吹牛。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一位受人尊敬的CEO,兩者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誠實,營運績效誠實透明,業績展望不浮誇。

  教育和公司治理有相同的邏輯,尤其是教育對象是人,更應以樸實的態度面對學生與家長;教育也是廣泛的服務業,要能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尊,從學生的發展上看到自己的責任,這就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而後像細針密縫的針黹,傾聽學生,貼近學生生活需求,一步一腳印。

  學校是帶給學生希望的地方,學生每天到學校,在校園裡,他的成長,他的學習都是教師的責任,將心思投注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因學習而充實,成為有教養、有品質、有品味的青少年。

  教育專業,來自於學生對學校的信賴,有了信賴,才談得上專業。因此,身為教師,肩膀要很堅強,肩負著對學生的責任;教師的內心堅強,支撐著可貴的信念,那就是「給孩子一雙改變未來的翅膀」,改變的能量就在教師的舉手投足之間,對學生一句讚美,給學生一個期許,學生就會去放大優點。同樣的,教師也要給自己肯定,相信自己的能量無窮,以平靜沉著的心、穩健踏實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必能建立我們的教學特色。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2013.07.15
 
 
 
 

教養的責任

教養始於家庭 顯現於學校 成就於未來

 

  外子的同學例行性的回台度假,邀請我們到他家小敘,大人見面,天南地北無所不聊,客廳裡興味盎然,一方面休閒,一方面也關心國家大事與國際現勢,每個人都大抒己見,為政府、為社會提供針砭,頗能自得其樂。此時朋友的小孫女不知何時來到她媽媽身邊,拗著要去看魚,其他人都投入論述中,無暇關照她,小娃兒也不怕生的轉向我,拉著我的裙襬,希望我帶她去餵魚,我也樂得從論述中脫身。

  拉著小手原本就往魚池邁進,小娃而可一點都不馬虎的拉著我往另外一間房走去,不知其葫蘆裡賣甚麼?進了房間,掙脫我的手,熟練的打開櫥櫃,抱出了一個餅乾桶子,原來她要拿魚飼料,看著她熟練的動作,首先打開蓋子、其次拿起紙杯、接著舀出飼料,不多也不少,剛好是餵一次的量,接著更令我訝異的是,他用了擺在旁邊的小紙片把杯子蓋上,再擺在旁邊,隨後把餅乾桶子蓋上,擺進櫥櫃,才在拉著我的手往魚池餵魚去,看著魚群覓食,啪的一聲,精準入口,那力道與活力,任誰看了都覺得有趣,怪不得一個二歲的幼兒樂此不疲。餵飽了魚群,也欣賞了魚而覓食的樂趣,我們又手拉手的往房間走,這小娃兒把杯子擺放回原位,杯口向下,桶子蓋好,擺放整齊,一點也不含糊,擺放妥當,又回到她媽媽身邊。

  此時我想到了教養,教養的起始點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父母的示範,從小養成的好習慣,相信那是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做事條理井然,更讓我相信習慣是環境塑造的,要及早養成。

  從小認真看待習慣的養成,這是大家都認同的概念,但是在過程中偏重學科能力取向的結果,讓孩子的生活能力與良好習慣養成被忽略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扎根要從小開始加強,養成良好習慣終身受用無窮,這也是教育的責任,是自己應該努力的!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改變世界之道-教育

2013.07.13
 
 

改變世界之道-教育
 
   報載巴基斯坦16歲少女瑪拉拉因主張女性受教權而慘遭神學士組織攻擊毀容的消息,看了讓人覺得噓唏。 瑪拉拉在昨天於聯合國總部歡慶生日,她再次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她說:讓我們拿起書和筆,它們是最有利的武器。一名孩童,一位老師、一枝筆和一本書能改變世界。教育是唯一的解決之道。(Let us pick up our books and pens. They are our most powerful weapons. One child, one teacher, one pen and one book can change the world. Education is the only solution.) (註一)
  教育在先進國家是非常平常的事,人人受教育,因為其平凡,有時反而不知珍惜。以台灣為例,國民有受基本教育的權利,現今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免試、免學費,走得風雨飄搖,總算定調,希望能平順地帶領國民都能適性接受教育。但是十二年國教議題一拋出,第一線的家長、老師都深感恐慌,不知道國家教育政策走向到底是提升國民素養?或是壓抑菁英教育?其實,教育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幼稚教育以保育為主、國小教育以基礎國民素養為主,理論上,國民接受完國小教育,應具備生活基本素養與知能,一輩子的生活能力在此階段均已完備;接下來國中教育、高中教育應爲探求高深學識與職業技能作準備,是為人生發展的分水嶺,所以應該充分學習,以探索性向興趣,就業就學雙軌並進。 年輕人不管做學問或學習一技之長,都應該珍惜學習資源與機會,養成珍惜資源的責任感,把現有的資源做最好的運用;可惜時下的年輕人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不知珍惜資源,加以社會氛圍,不鼓勵青少年努力用功,只求快樂學習,殊不知學習一定要付出才會有成果。

  前些日子,有專門教人intelligent training的機構到學校來,介紹腦力開發、增強記憶力、快速閱讀等方案,這些產品的目標都是希望幫助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在學習過程中能學會一些方法增進學習,是好事一樁,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重要的還是學習之後的練習,能夠掌握學習的關鍵幫助記憶,增強理解,可以增進學習的樂趣,但是還是要自己想學,主動學習才是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為我們可以把一頭牛帶到河邊,尋找水源,但是喝不喝水還是不能強迫的啊!

  學習,是一條綿遠的長河,學習的過程必須時時反思,方向對嗎?方法正確嗎?夠努力嗎?而學習也不是海市蜃樓,是有方向和方法的,當然其過程也是辛苦和寂寞的。

  巴基斯坦的少女因主張教育的重要被攻擊毀容,對我們而言真是不可思議,我們有的是教育選擇權,以及普及的教育制度,這些是我們擁有的資源,學習的路途雖然辛苦,但是學習的成果是甘美的,耐得住種種的考驗,保持好奇心與學習精神,與同儕合作,共同學習,其實,學習可以是一條坦途,經過一段時日,每個人都可以因學習而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註一:聯合報2013.07.13(星期六)國際A14版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2013.07.12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每場儀式都值得紀念,因為它代表著一段旅程碑。雖然時值暑假,學校忙於規劃下學期的行事作息,歡迎新進同仁,歡迎新生,新夥伴的加入,如何塑造願景?如何帶領?讓年輕人有努力的方向與指標,驅動他們繼續前進。

  沒有一個人能夠預先把人生的點點滴滴預先完整構思;只有在未來回顧時,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最近閱讀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故事,當歐巴馬就讀印度尼西亞當地小學時,童年的歐巴馬已展現出他的友誼與關懷弱勢的情懷,更在作文題目「未來的志願」時,寫下:I want to be president. 多麼的豪氣!所以我們相信,激發孩子的豪氣,讓眼前經歷的種種,將來或許會連結在一起。

  在迎接新的夥伴與成員時,如何將願景與目標融入生活情境中,以更多的真誠與感觸,以及生活的經歷,帶領年輕一代向前行,是傳承與啟發很重要的思維,我想,在人生的轉折處,讓年輕人在希望中,在關懷裡,能夠一棒接一棒,把愛與經驗、方法與挫折、失敗與成功,串聯出更多熱情、更多理想、更多渴望,這些將成為年輕人前進的動力。

  有個同仁說在我的身體裡好像永遠藏著一個baby,這是一句很有趣的話,讓我思索,是甚麼動力讓自己永遠有顆赤子之心?或許它很單純,就是「做你所愛,愛你所做」,樂在工作,樂在其中,每天清晨,以愉悅之心準備工作,每當完成一件事情時,就覺得很有收穫,很有成就感;如果今天又讀到了一篇讓自己有所感的篇章,可以成為自己的座右銘或是成長的源頭,更是滿心歡喜,經過消化吸收後,用於學校,帶領同學向前邁進,告訴自己,今天是充實的一天。

  人生有很多緣分,積累善緣,就不會讓自己失望,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因而不同,因此,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就會成為源源不斷的能量,隨時保有求知的慾望,隨時歸零,如此每天都有新的概念與生活,此刻讓我想起了蘋果電腦的賈伯斯,他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對畢業生的演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果能如此,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則生活將是向陽、熱情與活力。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2013.07.11

 
 

競爭是最好的淬鍊

  阿圓是一個很有想法也很努力的年輕人,工作勤快認真,每次看到她處理事情時,內心由衷欽佩,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把複雜繁瑣的事情變成簡單,工作效能讓事情圓滿解決,讓人非常放心。

  有一天她突然遞出辭呈,讓人覺得非常訝異,平常她話不多,不是那種見面熟的典型,總認為努力是本分,把事情做好、做對就好了,不用管主管到底知不知道,而且每次額外加班,也不求補休或加班費,總是說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樣一個盡職負責的人要離開,內心總是不捨,經和她面談後,雖無法改變其去意,內心也著實祝福,一個有勇氣、有夢想的青年,在此階段要逐夢,怎能不給予祝福呢?

  在和她深入對談時,把離職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再求職可能面臨的問題,很真誠的提出來討論,她說:她目前還不知往哪裡走,但是她認為提早提出來,讓學校能夠預為籌謀,接續的人能順利銜接,這樣她才安心,因為,她希望能找到屬於她真正志趣的工作,而且她還年輕,人生總要有勇闖天涯的時刻,此刻是她想飛翔的時刻,我想,尋找天賦與真命是每個人最大的熱望,何況是年輕人?

  在教育的旅程中闖蕩,觀察到社會現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也慨嘆招不到人才 ,在校園裡,明星學校與技職體系有著不同的面相,一方面汲汲營營於課業、考試,分分計較,對同學冷漠、對社會更不關心;另方面,課堂上一臉茫然,玩手機、睡大覺者有之,吃零食,無視於課堂規範者有之,凡此種種,是社會百態,也是學校常見的生態,讓人憂慮,青年的未來在哪裡、社會的希望在哪裡?

  現今教育,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快樂學習,不要太大的壓力,當然壓力有其承受度,過與不及均非所願,但是「將鯰魚與鰻魚同至於一箱」,因鯰魚的攪動可讓鰻魚免於集體昏睡,而提高存活率,所以說:適度的壓力能提高競爭力。全球化的今天,讓孩子提早競爭是好事,未來的社會科技發達,高失業率成為常態,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國際化的概念始於教育,贏的策略是從教育開始,讓青少年提早儲備能力。

  孩子,要出頭,要拔尖,必須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可能一蹴而幾,不可能速成與僥倖。在工作中,隨時調整,改變是唯一的不變,進入職場,你必須不斷改造自己。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2013.07.09
 
 
 
 
 
 

啟發天賦 成就璀璨人生

  鈴!鈴!的電話鈴聲劃破了寧靜的晨光,是一個焦急與充滿愛的家長,希望我能幫忙她和女兒談談,了解孩子真正的性向和興趣,好為孩子就學做為參考與依據。又是天下父母心,能夠為孩子解惑,了解自己,選擇正確的道路,真是美事一樁,全力以赴。

  孩子原就讀於普通高中,唯一的目標就是升大學,可是一年下來,找不到目標,也看不到遠景,是繼續下去嗎?可是天天魂不附體的,不知為何進教室,學業成就低落自不在話下,原有的自信心也一點一滴的流失,該如何面對與抉擇?傷透了焦急的母親,看到此場景,感念母愛的偉大,也真希望對孩子有所幫助。我請這位母親帶孩子來談談,希望從談話中了解孩子的困惑,也能適時的給予建議,孩子終於姍姍而來,清秀的臉龐,卻被秀髮遮住了,看到的是垂頭喪氣,目光閃爍的容顏,好不心疼,孩子,你是優秀的,你一定可以找到熱愛,找到天賦。

在對談中,孩子大部分時間是沉默與沉思,但是卻非常愛面子,怕同儕笑她,怕親戚問她,怕自己無法自持,是典型的失去方向感的青少年,這也是成長歷程裡,缺少對自我的剝析,只是跟著政府的升學制度茫然地往前走,發現了瓶頸,走進了懸崖,此時真的需要有人拉他一把,讓她從新開始,畢竟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要的是在每個小成就感中找出希望。

  另一個孩子從中國回來,是一個美滿的家庭,也是台商奮鬥的典型,年輕的台商在大陸成家立業,經過十幾年的翻轉,孩子漸漸長大了,但是在大陸的工作也慢慢的需要轉型,思考舉家回台,畢竟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家鄉,在事業與家庭如何安排的思維中,來到學校,孩子亭亭玉立,有自己的想法與興趣,方向明確,讓我看到對岸教育的走向,也思考台灣(自己)的教育想法,孩子勇闖天涯時,她必須具備的移動能力是甚麼?自信與態度、表達與思辯、挫折與耐挫,這些能力是在台灣生活的年輕學子所應加強的。

  暑假期間是學校招生季,學生與家長穿梭於校園間,同仁熱情接待,介紹學校概況,一幅幅的親子圖呈現於眼前,充滿希望也洋溢幸福。再度反思,學校應該提供甚麼樣的學習環境,如何帶領孩子全方位的學習與全方位的未來?在課程規劃、教學設計、教法創新等系列教學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天賦潛能,這絕不是只有想法,而是必須一步步到位,有心就有力,有力源自於不怕煩,在每個細節裡都能真心付出,都能與孩子站在同一邊,引導、拉拔、提攜、敦促,一同走過學習的低潮與谷底,相信孩子經過我的手必能陽光、向上、充滿希望,給孩子希望,給自己福報,這就是人生。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2013.07.07



 
 
 

視野與定位-從孩子身上學習

 

  今天,一個學生從美國阿肯色州回來,看到一個充滿自信與對未來有著憧憬更有想法和規劃的孩子,侃侃而談在過去一年中,探索本身興趣,發現自身對音樂的興趣,可以和心理學相結合將來走音樂治療的路徑,不但可以幫助兒童,也可以幫助老年人,讓音樂充滿著樂趣也充滿著想像,更可以助人,多美好的規劃,出自一個高一的孩子,證實環境的力量與興趣的推演,重要的是來自於美好的家庭,多幸福的孩子!

 

   本來我認為高中學習可以分成三部份:其中的三分之二在教室做課業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再分成二半,六分之一參加社團與服務學習,一方面同學互相學習、另方面向社會學習。另外六分之一,透過閱讀課外讀物向前人學習。在社團活動與服務學習中可以學習領導與被領導;從閱讀中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從剛才的談話中,或許可以將課堂的學習時間與力道再下修為二分之一,另外六分之一放置於國際旅行,如此打開世界之窗,將可拓展視野。人生如果可以從來,我也要把國際學習置放於第一要務,但是……,或許此刻,該把此概念好好傳揚,讓有能力和有心的學生與家長有一個更好的選擇與規劃。

 

  表演藝術工作者李國修先生的父親,告訴他「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是深富哲理的話,個人在教育工作歷程中,有執著也想突破,總是很貪心的想做好多事,隨著歲月的流逝,此刻,「能把教育工作做好」應是該有的執著與堅持,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把教育做到美好,甚至於出類拔萃,重要的是「學生經過我的手都變好了」的豪氣,是該好好的專注於此,將教育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又能適性揚才。

 

  當前的教育體制太強調學術能力,教育也有其等級,數理語文、人文、藝術,學校授課時數以學科為主,人文藝術為輔,每個人汲汲營營於分數學分中,很多的創造力、藝術欣賞等特殊能力被忽略了,喪失了對興趣的追求,因此很多學習障礙、挫折,天天在校園中上演著,看到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對照於剛才這位同學,除了讚賞同學本身的勇氣之外,父母的支持,是孩子能量的來源。

 

  社會上常以學業成績來評判孩子,但是很多時候藝術表演,是和學科能力沒有很多相關的,能力是多樣性、動態性和獨特性的,今天,從孩子身上我上了一課。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牽引與帶領- 教師的責任





2013.07.01
 
 
 
 
 
 

牽引與帶領- 教師的責任

  未來十年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具備人文藝術科學背景的跨領域人才,看重的是創新力,從基礎教育就要培育孩子的創新能力,這是十二年國教推動過程中常常聽到的,創新能力是一個美好的期待,但是創新源自於基本功,是不容否定的,也是教育的精髓。

  教育是一個綿密的歷程,需要像細針一樣密縫;學習更是一步一腳印的歷程,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就孩子是大家所期待的,重要的是在教育政策的執行歷程中,真正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嗎?教師都能秉持愛心,讓頑石點頭嗎?還是我在課堂上講解完畢就盡到責任了?其實教師的用心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之所在,重塑師道,因材施教不是口號,而是能針對孩子的特質給予適性的教育。

  自己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來,在教學經驗以及和學生相處的歷程中,深知,和學生相處,老師必須一步一步帶領,當我帶領小學生時,將在學校的每一分鐘和孩子一起學習,帶領孩子背誦唐詩,我就和他們一起背誦,資質優者三兩次就能朗朗上口;次焉者要一而再地反覆練習,也能朗朗上口;第三種學生是需要老師牽著他的手,一句句的帶領,雖然沒辦法做到爐火純青,但是在師生同樂中,也能分享學習進步的喜悅,以及參與的樂趣,當時身為老師的我,動機單純,目標清楚,就是認真練習,一次次的學習,孩子就在反覆練習中不斷進步。

  到了國中階段,功課難度加深,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跟上進度,進度落後者一臉茫然,但是他們內心是良善的,他們也希望得到師長的肯定和鼓勵,如何為學生尋求成功的機會,變成比書本和功課更重要,這群孩子,有些是文化不利,有些是家長忙於工作打拼,無暇關照,有些是大腦發展尚待開發,但是共通點是憨厚善良,他們的機會在哪裡?內心徬徨也掙扎,此時告訴自己,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用心、師長的關心,讓孩子的世界保有對未來的盼望,如此,一步步前進,功課可能仍無起色,但是每個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尊師、敬師,也學習日常生活能力與舉止進退,生活品格優雅,在學校裡一點一點的進步,感受到學習成長的樂趣。

  到了高中階段,因升學制度,學生已是能力分校,個人服務於優質學校,可以明確告訴學生,升學與生活同等重要,前途與未來要靠自己創造,只要用心耕耘就一定有收穫,勤學是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心中有夢,就能築夢踏實。

  正值十二年國教政策沸沸揚揚之際,很多人對升學制度感到茫然,很容易自亂陣腳,其實孩子只要能保有一顆好奇與進取的心,永不放棄,將基本功扎實做好,升學的道路將會無限寬廣,真不用擔心入學比序問題,我想把孩子帶領好,讓每個孩子厚植實力才是教師的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