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單純與真實
每個人經過歲月的淬煉都會有所成長、有所改變。
我們常說教學要善用感性,更要善用理性,每個教學細節,都有特殊意義。教學也要跳脫框架(Out of the box),才能看到深層的靈魂,有時我們看一幅畫,它傳達的可能不只是畫面上的圖案,而是更深層的感覺與意象。正如米勒在拾穗畫作中,傳達出農民撿拾收割後遺留稻穗以求溫飽的艱辛,另方面也藉由陽光、彎腰等細節,傳達出如英雄史詩般崇高意境。因此欣賞任何創作,不只是看表面技巧或硬體設備,而是整體的氛圍,這是一種從內心散發出來的感動,是用情感、用生命、用人生經歷所淬煉,所呈現出來的獨一無二。
教學創新,並不只是一個名詞,他是不斷往前推移的動詞,校園裡常常發現到有些班級總是有最好的表現,在美好表現的背後,所蘊含的訊息是教師的投入,以及舉手投足間師生的默契,這份默契就是學生向上的動力,曾經有人問我:你總是說一個眼神可以改變學生,真有那麼神奇嗎?事實上教學存在於師生關係,師生關係不在於學生得智能,而是老師不厭其煩的解讀學生,深入觀察體會,了解學生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學生才樂於跟隨,因為學習技巧只是一個起步,技巧學會後如何發揮,如何在師生情感中建立連結,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師生關係最極致的服務是看不見的,是一種不可言喻的親切、關懷、誠懇與自在。校園裡,每個人被賦予的工作與責任,都是校務推動的環節,有人學科專精、有人強項是班級經營,有人行政概念清晰、有人善於溝通,知人善任,完全授權,因此,每個人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在每個環節上都兢兢業業,學校文化就是那看不見的精神,這精神引導學校前進,因此,不論在哪個職務,都發自內心希望把它做好。「發自內心」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則以及全然信任,學校有很大的空間讓老師放手去做,只要是對學生有幫助,對學生好,老師就可以在教室內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如此空間很大,教師將教學的概念與想法,用心帶領學生,這就是看不見的學問。
教學的樂趣在於它不是一層不變可以模仿的,教學是一門藝術,師生間要有感覺,在課堂上,不是只有教科書、教材,最重要的是師生都要把一顆心帶來,跟著你的心走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都不瞭解自己,別人怎會了解你?因此,充滿熱情是工作的第一步,對工作充滿熱情,並且具備新思維,願意接受新觀念,才能與時偕行,在教學過程不斷堅持努力,是往前走最大的動力。
總之,教學是在單純與真實間創造感動的歷程,校園裡大家相互吸收彼此的優點,分享經驗,可以激發出耀眼的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