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12.31
 
 
 
 

別了 2015 翻轉2016

 

  時光的列車持續前進,人生列車駛向不同地方,2015即將落幕,這一年裡世界局勢丕變,人心也思變;但是隨著社會氛圍的遞嬗,「改變」已無法讓人感動。

  美國時代雜誌每年都報導年度風雲人物,今年選出的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梅克爾女士帶領德國,走過經濟議題;在歐洲難民問題時,她伸出援手接納難民,面對國內責難與國際議題,勇者的畫像在這位女性領導人身上刻畫,獲得殊榮實至名歸。

  但是此次時代雜誌公布其他獲得提名的名單,饒富趣味,感受到時代風向已改變,這世界步一樣,且看下列名單,分別是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人權運動組織「黑人的命也是命」、伊朗總統哈尼、優步執行長卡拉尼克、變性人凱特琳詹納、俄羅斯總統普亭。

 事實上榜上人物有些人是極富爭議性人物,向共和黨參選人川普先生,他是以極端和偏鋒見長,也挑釁的言論爭取選民的支持,雖然有些言論多數人認為不當,但是他仍然獲得高民調支持,顯現社會上希望的是正義的使者,替天行道。現今社會鄙棄人文思想、倫理道德、基本尊重,認為那是懦弱者的表現,唯有信口扯黃,登高一呼,華麗也譁眾取寵的言論,讓大家集體催眠,如此社會就可美好。越來越多的人不崇尚善良,而是美化外表,認為目的為首可以不擇手段,其實目前氛圍和恐怖主義有何不同。

  2015是詭譎的一年,不論是經國濟世議題或是升斗小民生活議題,爭議不斷,這一年豐富多彩,體驗各種階層的思維,也重新學習,重要的是不到12小時,即將跨過這一年,時光不會為誰停留,這一年品味了前所未有的饗宴,生命中的酸甜苦辣除非自己曾經品嚐,否則都只是聽聞。有誰能真正詮釋眼見不一定為真,不能為憑;耳聞更可能隨風消逝,人際之間的對待、虛實之間只能遙望天際蒼芎。

  媒體報導,柯市長說:人民對我如此容忍,不為別的,只因為我「誠實」,好一個誠實,當然希望他是真的,如果領導人都能做到真誠,相信很多紛爭都可以消彌於無形,跨越2015,誠誠懇懇地對待自己,邁向2016,努力做好自己。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15.12.30
 

珍惜每一天

寫於跨年倒數的時刻,做好自己過好每一天;

堅守職責發現孩子天賦,創意與教育同樣重要。

  人生像鉛筆,看起來夠長,但寫起來不知不覺快寫完。一年又將盡,忙忙碌碌傭傭擾擾的日子裡,在工作中目標堅定,我們期待學生能成為堅強的人,不論遇到何種狀況,都能抉擇正確的方向,熱愛生命。

  人生也是一個舞台,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酣暢淋漓有其難度,適性順性應有可為,每個人都了解「不用要求自己和別人一樣」而是最好能「主動理解每個人的不同處」。

  在參與各種場域時,常常驚嘆於隔行如隔山的境界,有時甚至於無法感受,但是觀賞肯尼.羅賓森在TED的演講「學校扼殺了創意嗎?」中的一段話,和現實環境中的比對,終於了然於心,社會百態以此為甚。他說:在一個晚宴上,你告訴大家,你在教育界服務,(坦白說在教育界服務很少會參加那種晚宴),沒有人會邀請你去,詭異的是就算請你去一次,也不會再請你去第二次,但是如果你應邀出席了,你問同桌的某人,他在何處高就,然後說自己在教育界工作,你立刻會看到他們臉上出現三條黑線,仿彿是說:天啊!為什麼是我,我好不容易晚上可以休息放個假;但是你問大家受過甚麼教育?每個人都滔滔不絕說個沒完,因為這是影響人們極深的主題之一,就像宗教、金錢和其他事情一樣,每個人都對教育極感興趣,其中部分原因是,教育可以幫助我們掌握難以理解的未來。坦白說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未來的不可預知性,我們只能為未來做準備。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潛力,有創新的潛力,我們教育孩子應該以何種的態度學習,了解各種行為背後的不同意義,才能成為活躍於未來的人才。無論如何,還是要持續學習,為自己也為學生打造學習的形象:

有探索心的人〜 主動學習探索,享受終身學習樂趣。

擁有知識的人〜在廣泛的學習領域中,加強自我理解。

懂得思考的人〜勇於批判與創新,能兼顧感性與理性。

擅長溝通的人〜懷抱知識展現創意,能夠與人溝通。

懷抱信念的人〜擁有誠信尊重他人,對行為負責任。

心胸寬廣的人〜以寬廣的心胸接納他人,感同身受。

人性關懷他人〜尊重別人展現關懷,做到積極奉獻。

勇於挑戰的人〜面對陌生及未知,宣示信念展現勇氣。

全面關照的人〜身心靈、智慧體能情感都能達到平衡。

確實反省的人〜檢視學習與經驗,接納自己的優缺點。

  揭示理想,也要隨年齡而調整目標,更重要的是與時偕行,日有精進。一個人如果從孩童時代就被發現天賦,專心致志其天賦,所有的孩子都天賦異稟,端看你如何發掘與栽培。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15.12.26
 

入學考試一定要口試嗎?

  聯合筆記是我喜歡閱讀的方塊,今日主筆者謝邦振先生為文懷念徐佳士老師的一段話,談及當年大學時期就讀新聞系的心理與歷程。其中有二個場景值得現在入學考試以及大學轉學或轉系考試時深入思考。

  首先,謝先生提及大一時念阿拉伯文的不適應,參加西語系轉學考,當通過文學史筆試,進入口試時,口試教授問到:「你看過木偶奇遇記嗎?感覺如何?」題目冷僻,一時之間答不出來,就此結束話題,慘遭滑鐵盧。

  其次,他求見新聞系主任,開門見山地問主任:聽說能轉進新聞系的,都是有背景的同學,家世要好,是真的嗎?主任眨眨眼微笑地說,你來試試就知道了,沒有這種事。考試當天,上午筆試,不難。倒是下午的口試,同學告訴他新聞系都是以貌取人,因此同學幫他準備了全套的行頭,全身打扮,除了內衣褲,沒有一件是自己的。等到下午口試時,助教忽然宣布:「從這一次開始,轉系考取消口試。」結果錄取八名,謝先生排名第四名。

  這兩個問題凸顯了一個現象,面試成了入學考試錄取與否非常重要的關卡,應試學生為了面試要做足準備,其中包括臨場反應和服裝儀容,這設計立意良好;但是口試要的是立即反映,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練習機會,一時之間可能詞窮,就會慘遭淘汰。另外,以貌取人的議題永遠存在,來自高低社經家庭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從外表就可以明顯區隔,如果服儀又成了錄取與否的關鍵,很多有潛力但外表畏縮的孩子,在通關時就很容易被淘汰。

  大學入學考試面試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值得教育部重視,這可能是寒門子弟進不了頂尖大學原因之一。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2015.12.25
 

偶拾有得

  經歷了2015一整年,非常special 的一年,歷經了一段探索人性的趣味之旅,嘗試盤點人生哲學,對人生做各種的探究也做一個簡單的整理。生命的意義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個案,而是一個連續的歷程,在初始時無法了解他們之間的關聯性,過一段時日後回首,竟然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意義。

  喜好探索與探險,因而不排斥任何可能,當面對新的困惑或驚奇時,總是在深夜闌珊處,進行與自我的對話,做各種提問與思考,在這一個歷程中,探討人生的各種歷程,有時追根究柢的詰問,有時也輕輕放過,畢竟生活中尋求的是一個能讓自己心安也能接受的答案。

  生活中到底是甚麼形成往前的動力或是為何會轉折?這問題非常有趣,有時很難找到真正的答案,或許那是基因,是一種宿命,基本上是一種認知,是一種學習或者說是環境。我們常說:一個人吃甚麼、讀甚麼、和甚麼樣的人在一起,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因此交友很重要,同時思考的法則和變化,在某個時段應該重整,才能追隨生命中實踐的價值,信仰、判斷與作為,都是盤整時尋求continue or stop的判準。

  今日,生活是否順暢、思考是否為真、言行是否如一、作為是否潛藏偏見?對自己總得有一套合理意義說明與解釋,能自圓其說不互相矛盾,自我內外在的一致性,在特定的時空下,對問題所引發的焦慮是否只是暫時解決?有時候會否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讓問題永遠存在且變得更尖銳?

  盤點過往,接受各種情境與看法,放開心胸,很多答案必須接受不同的批判、討論與修正,在經歷了這一年,可以開始為自己的人生提問,也為人生故事的演作提筆,這是豐富的一年,也是內在充滿能量的一年。曾經有朋友問我老二哲學,那是一種生活型態,當隱身強光的背後,更能感受事情的虛實,每日都有奇蹟,如何感受,曼妙無比。其實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只是自我感覺而已,沒有誰能為別人衡量,沒有誰能替你感受,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才是最真實的。

  生命的花朵從含苞待放到綻放燦爛,歷程有一定的軌跡,也有週期,科技的進步可以有各種保鮮期,不在乎長短寬廣,而是歷程裡曾經在列車上遨遊了天際,時時做好事,日日是好日,能欣賞各種美景,這就是幸福!





2015.12.24
 

明天是新的一天

希望的美好與憧憬都將於明天有一翻新的氣象,期待明天是新的一天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耶誕鐘聲將於今夜響起,歡樂耶誕已成為全世界的節慶,每個城市的耶誕裝飾雖各具巧妙,但是傳達的意涵應是一樣的,耶誕夜是寧靜、平安的徵象,但是演變至現在耶誕夜是歡樂、狂歡,很多地方充滿耶誕氣息,商業炒作當然是帶動的主力,耶誕大餐,這些都引導現代人對於耶誕節歡愉的期待,當然喜歡就好,希望的是帶來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

  當華燈初上,街道上妝點繽紛的耶誕燈泡,閃閃爍爍,五彩繽紛,傳達出欣欣向榮的氣息,感受到人們對於節慶的期待,自己雖不是教徒,但是對於宗教的美好,鼓舞人心激發出向善的意志,滿心歡喜,曾經在學生時代參加查經班,閱讀聖經分享生命;前幾年在馬來西亞也到教會,聆聽牧師講道,事實上每聽一次就感動一次,人性的良善由此可以窺見一二,他傳達的是美好的。曾經有教友於耶誕夜前來報佳音,也曾經鄰居邀我去聚會,這一切都是人際間正向的互動,傳遞出友誼,是美好的愉悅地。

  今夜,我將躲過人群,有著一份輕鬆與自在,安安靜靜地思索明天將帶來的訊息,檢視他對我的意義。拿出筆記本,看看這一年來的自己,那逝去的360天,今年僅剩下5天,想著2016年的到來,自己該有何種成長,自己人生的演作應往的方向。昨天聆聽吳靜吉博士演講,吳博士以76歲的年齡神采奕奕地訴說各種人生故事,幾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重新回味,也給了自己的啟發,賈伯斯在2005年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敘說生命中的三個故事,沒有甚麼大道理,但是到今日仍是被引用最多的生命故事,或許學學說故事吧!

  現在智慧型手機以其方便性及資訊豐富見長,每天臨睡前不知不覺中已養成閱讀「手機」的習慣,手機好像是走向人群的捷徑,有時不想當面說的,那傳個訊息吧!手機已是通往人群的捷徑,可是又那麼悠遠;或許應釐清通往自己內心之路,掃除路障,讓辛苦忙碌的日子中尋回日漸消失的自我。

  就在今夜,走進自己的世界,花一些時間,與自己好好對談,或許洗滌的心境,迎接的是燦爛美好的明天。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15.12.24 
 
 
 

充實基礎能力提升競爭力

 

  常常看到李家同教授在報紙論壇上呼籲重視偏鄉教育,提升學生基本能力。李教授提到,很多學生英文文法錯誤,甚至於在大學入學考試排名前30%的學生都有很多錯誤,以此推估,我們的高中畢業生至少有70的學生英文文法有待加強,這對於提升英語能力是一件重要的事,政府應該重視。

  英文基本文法應該很容易了解,像they are, she is這些基本只要老師注意,學生一定學得會;學生沒學會是因為老師沒有強調,沒有加強。為何老師不重視文法?因為考試不考,答案如此簡單,因為國中階段的基測、會考都不重視這些,考試領導教學其來有自,因為基本文法考得不多,老師必須花更多時間教艱深,循環的結果,學生並不知道他們在寫作時文法犯了嚴重的錯誤,等到進入大學時,教授已不知如何處理這些「基礎」的學問了。

  看了學生英語話劇表演,對於孩子英語口說流利,表情生動,活力十足,感受到孩子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如果能夠再扎下深厚的基本功,基本文法都不犯錯,將來在寫作論述時,就可以順暢的表述與論述,對於研究高深學問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基礎學習時一定要按部就班扎下深厚的基本功。

  英語在台灣已成為時尚,都會區的孩子早早就學英語,尤其是私立學校更是以英文成果見長,說得漂亮的英語,聽到孩子說的英語,如果沒有見到本人,還以為是美國的孩子呢!這些讓家長們肯定學校的教學成效,大家也趨之若鶩,孩子們在一起,仿如置身異國世界,這是台灣的一個場景,也讓很多人引以為傲。

  把鏡頭拉到台灣的另一端,李教授在南投創辦博幼基金會,每年招考大學生擔任小學生的課輔老師,可是相當多的大學生英語文法錯得離譜,而無法勝任小學英語課輔。這看似單純的議題,其實背後隱藏許多城鄉差距,能夠到南投擔任課輔的大學生,其實他的背景就有待研究,英語可能也不是他的專長,或許也沒有從小就學習,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到了大學,他的基本功扎實了嗎?他可能為了生計而必須四處兼差打工,自己本身的學識能力有待加強,哪有餘力可以勝任一個優秀課輔老師的任務?

  回歸教學基本面是教育上重要的議題,創新是顯學,政治人物領導者都講求創新,教學法有那麼多種,每個課程、單元選用哪一種教學法,應該讓教學現場老師做決定,不一定是學習共同體、翻轉教學、創課等等,教育行政可以介紹各種教學法,而不是一窩蜂同時都只用那種教學法,政策不用告訴老師如何教,但是學校應該重視學生有沒有學習到足夠的基本能力,老師有責任有義務教會學生,政策有責任重視學生基本能力的學習,保證不論身處何地的學生都學到基本能力、基本的學問。學生有深厚的基本能力才擁有競爭力!





2015.12.23
 

科技產品可以取代學習嗎

  雲端、科技、創課、行動載具,這些名詞最近在校園裡廣為流行,不論走到哪裡,很多人關心行動載具融入教學的議題,科技融入教學,計算機教學、程式設計,到底甚麼時機點最合適?

  九年一貫課程中數學領域區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數學教學內容分別為「數與量」、「幾何」、「代數」、「統計與機率」、「連結」等五大主題;重視內部連結的貫串以及外部生活應用和結合其他學科教材的發展,從而認識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和邏輯,因此教材要適切呈現觀察、分析、解題策略或方向,藉由數學課程學習分類、歸納、演繹來獲得新知。

  曾經有人說Goole上能查到的資訊,課堂上不用教;也有人建議,數學計算式能交由計算機的,也不用學,因為利用計算機輔助繁複的計算,可以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專注於高層次的思考;然而數學計算,除了演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從計算中培養數學策略與邏輯。

  最近網路有人分享印度九九乘法口訣,印度小孩背19×19乘法,他們如何記住1119的數字?其中是有訣竅的,他們是這樣算的:

1.13×12=

第一步:先把13跟乘數的個位數2加起來,13+2=15

第二步: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也就是說後面加個0

第三步:再把被乘數的個位數(3)乘以乘數的個位數(2)2×3=6

(13+2)×10+6=156

就這樣,用心算就可以很快地算出11×1119×19了。

2.14×13:第一步14+3=17;第二步17×10=170;第三步4×3=12;第四步170+12=182

3 .16×17:第一步6+7=23;第二步23×10=230;第三步6×7=42;第四步230+42=272

  上述計算其實並不難,也不見得涉及高層次思考,雖然只是一般簡易運算,學生從中培養數學邏輯或解題策略,透過多元策略的學習,使頭腦更有彈性,而這樣的多元策略也將影響學生學習科學時的解題能力。國中小階段數學演算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數學的學習,驗算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除了養成實事求是與細心之外,更能培養反思的能力,讓學生在解題之後,能進行自我反饋。

  如果從中小學開始就以計算機取代運算過程,則中小學生基於對計算機的依賴與信任,可能會降低其計算與驗算的耐心,會大幅降低反思能力,因此數學教學除了計算過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可以培養運算與思考能力,這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15.12.23
 

從靜謐中尋找希望的微光

  年度的教學成果發表會,是驗收也是展現,看了孩子表演A Christmas Carol,演唱We change the world,內心充滿著感動,孩子優秀又幸福,在成長的路徑上,陽光、雨露滋潤的大地,成就了一個接一個成功的果實,世界真是太美好,每個人的臉龐充滿笑靨,感動於孩子的優秀表現。改變世界,播下雄心壯志的種子,「讓我們一起感動世界,在時光中自由飛翔,每件事都是那麼美好,瞬間呈現,讓我們在一起,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在優美歌舞聲中,孩子展現出改變世界的企圖心,願這美好持續,直到永遠。

  回到現實世界中,世界政經局勢不穩,貧富差距擴大,恐怖攻擊四起,區域衝突升高,氣候變遷加劇,昨天冬至,氣溫竟然高達30度。這是一個多元又極端,既光明又黑暗的時代,在對立與恐怖氛圍中,教宗方濟各說:人們不了解和平的意義,今年的耶誕節將只是做做樣子演假戲,聖哉教宗,好一個「做做樣子演假戲」,在這樣的時光中,或許保持安靜,從靜謐中尋找希望的微光。

  閱讀「保持安靜」的詩文,讓澎湃的內心得以沉澱,思緒未來,每個日子不過度堅持也不輕言放棄,每天都在寧靜、祥和又進步中,當萬物看似沉寂時又勃發了生機。

  咀嚼詩文的意境,一遍又一遍,心情隨之起伏昂揚又沉澱,或許印證詩詞是最好的療癒,且讓時空隨著時間逐漸安靜。且看:現在讓我們倒數到十二然後保持安靜。就這麼一次,在這片土地上,讓我們甚麼話也別說;讓我們靜止一秒鐘,手臂也別這麼拼命揮動。這將是個不尋常的時刻,沒有爭先恐後,沒有引擎轟轟;所有的人將會在一起,進入這突如其來的陌生氛圍。冷冷海上的漁夫,將不再傷害鯨魚,而曬鹽的人們,看著他受傷的手。

  那些伺機發動戰爭的人們,火氣爭爆,噴發戰火,贏得一場又一場沒有倖存者的勝利,這些人將穿上乾淨得衣裳,跟著弟兄們走哇走,走在樹陰下甚麼也不做。如果我們不是這麼一心一意,只顧著自己的日子過下去,那麼就這麼一次,甚麼也別做吧,也許,一個巨大的沉默,能夠阻斷永遠不瞭解自己的悲傷,阻斷以死亡威嚇自己。也許這片土地可以教會我們,當萬物看來似乎無望,卻終於勃發生機,現在讓我們倒數到十二,然後,保持安靜而我終將重生。

1.We change the world

Change the world, come with me,

Time to let our dreams fly free

And it comes so easily, that is our way

Every moment we’re alive

It’s our love that will survive

In the Girl Scouts together,

We change the world

We change the world

 

2.Keeping Quiet

Now we will count to twelve

And we will all keep still.

For once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Let’s not speak in any language;

Let’s stop for one second,

and not move our arms so much.

It would be an exotic moment

Without rush, without engines;

We would all be together

In a sudden strangeness.

Fisherman in the cold sea

Would not harm whales

And the man gathering salt

would look at his hurt hands.

Those who prepare green wars,

Wars with gas, wars with fire,

Victories with no survivors,

Would put on clean clothes

And walk about with their brothers

in the shade, doing nothing.

If we were not so single – minded

about keeping our lives moving,

and for once could do nothing,

perhaps a huge silence

might interrupt this sadness

of never understanding ourselves

and of threatening ourselves with death.

Perhaps the earth can teach us

As when everything seems dead

And later proves to be alive.

Now I’ll count to twelve

and you keep quiet and I will go.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2015.12.21
 
 

 「滑世代」的心聲

 

  教育部於昨天舉行「高中職學生教育高峰論壇」,邀請全國高中職學生代表,針對「課程學習與生涯規劃」、「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全球移動與國際視野」、「科技發展與智慧生活」等四大議題進行討論。這群被外界刻板視為「滑世代」的孩子,有感於思考被網路資訊框限,同學上課滑手機致學習不佳,主動提及推動「無手機日」,拒滑手機建言獲掌聲連連。

  這一代高中生表達能力強,能深刻思考,是推動社會的巨大力量。針對「全球移動與國際視野」部分,學生普遍認為台灣國際觀不足,容易被媒體左右,而且台灣的電視國際新聞深度不足,且播出時間集中於深夜,如此影響國民對國際觀的形塑。年輕人的光與熱,如何讓世界看到,是教育一個重要的議題,國際移動可以讓人視野更高,但是現階段台灣「瘋」英語,崇拜英語系國家文化,對其它國家文化卻一知半解,甚至封閉自己,陷入自我膨脹,青少年擔憂國人國際視野窄化,未與國際情勢接軌。

  台灣現階段青少年有焦慮更有熱情,教育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了解社會脈動,並將批判思考納入課綱,可以透過各種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讓青年學生在審度時適時能言簡意賅又理性思維,重要的是要能讓大眾閱聽。因此上台報告的技巧宜提早學習,讓理直氣和又說理清晰明白,在任何場域都能成為注目的焦點。

  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應是讓學生能真正的充實知識內涵,運用所學於日常情境中,因此要先學習說話的技巧,以下有幾個簡報的技巧,做為自我成長的方針,練習、練習,再練習。

  首先,以聽眾為尊。你的聽眾理應受到皇家般的對待,報告是針對聽眾的需求,除了自己的見解,更要覺知聽眾的感受。其次,傳達理念要能感動聽眾。報告是要傳達意念,要能清楚解釋觀點,不僅是要改變聽眾觀點,更應打動聽眾的心。第三是,視覺化的說明。盡可能將重點以圖像呈現,因為聽眾分為聽覺型和視覺型,因此要全面關照,讓聽眾被你的訊息吸引。第四,簡化報告內容。主要的內容優先呈現,去除枝微末節以凸顯主題。第五,建立正確的關係。與聽眾要能四目接觸,而且是面對面的、有意義的接觸。

  當報告時能說理清晰,又能尊重聽眾,感動聽眾,以聽眾的需求為優先,不僅抓住聽眾的注意,更能因內容而改變世界,至少你就是世界的一部份。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15.12.21
 
 
 
 

政策應寬廣周延確實可行

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考驗一個國家是否進步,不是看為富人做些甚麼?而是為弱勢提供足夠的資源。

(The test of our progress is not whether we add more to the abundance of those who have much; it is whether we provide enough for those who have too little).Franklin D. Roosevelt 32nd U.S. President.

  看最近社會氛圍,因選舉腳步的逼近,各種論述說法南轅北側,福國利民是每個人都期待的,誰不希望有好的生活?問題是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令人憂心,社會階級的二分法,政策的走向致使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青少年對未來的絕望,導致於立即效應的思維充斥於市,年輕人不婚,婚而不敢生育,這些社會問題並非一日而成,是近年來台灣經濟的衰頹,薪資結構的不合理,產業利潤的分配不均,財富集中於少數資本家…,這一切年輕人親歷其境,怎能對未來懷抱希望?這是社會應該要徹底地思考改變的面向。

  台灣首富郭台銘先生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對總統候選人的期許,希望提振經濟分年達成,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歷經以往政策的跳票,現在候選人沒人敢提具體政見,怕四年後沒達成被批評攻擊。看到這則報導,令人對台灣未來憂心,因為現在的政治人物真的沒有為台灣發展而打拼的勇氣與魄力,想的都是權力遊戲,沒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氣,如何帶領台灣走出景氣低迷的谷底?

  選舉當中教育議題應是關係下一帶競爭力的關鍵,創新創意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能力,但是創新源自於靈活的思維,需要具備一定的基本能力,而基本能力的學習乃是逐一踏實的過程,學不躐等,「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創意」的過程很難跨越,而是逐級而上。因此在國民教育階段,如何帶領當助孩子踏實地走過每一個歷程,最後讓孩子破繭而出,是沒有捷徑的。

  最近,教育界最夯的議題是:小學生可以不用寫寒暑假作業了。孩子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決定要不要寫寒暑假作業,事實上,作業的內容、方式、多寡,應是第一線老師的決策,很多孩子寒暑假到國外旅遊開拓視野、遊學增廣見聞、擴展國際觀;也有很多孩子假日無所事事,家長忙於生計無從規劃或督導,更多孩子需要利用假期補足其平日之不足。台灣雖然不大,差異卻很大,必須因地因人制宜,如果全面性統一規範,難免會收之桑榆,失之東隅,政策的制定公布宜謹慎,因為主政者都是有能力的人,縱使是三級貧戶,因有過人之天資,其學習亦比一般人迅速有效,很難體會有很多孩子需要帶領。

  鼓勵孩子自主學習,是正確的;要求寒假作業盡量靈活,也是對的;但是把老師的教學、引導都是為負面的,這種想法,是對教育的不了解,有待教育界大力說明,讓教育問題回歸教育,而不是官大學問大,一言就否定教育作為。政策宜謹慎,因丟失之後要再找回來,那是難上加難!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2015.12.18
 
 
 
 

德育評分 看見孩子的好

 

  教育部為了讓國民教育階段的孩子依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精神評量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避免標籤化孩子,廢除德行成績,將它融入七大領域當中,孩子的行為表現不得用分數呈現,只能於日常生活表現中用文字描述,以示尊重學生人權。當然任何設計的立意都是良善的,都希望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學習;但是任何決策也都有正反兩面,任何百分之百滿意的決策其實從未發生,只是當下的決策可以用行政的力量來規範或約束學校執行。

  在社會上,很多場域都是用分數來評斷各種現象與成果,選舉期間各候選人的民調用分數展現,某人民調百分之幾,某人領先多少或落後幾個百分點,都是以數字呈現;孩子在校考試考幾分,甚至於醫學上的壓力指數和痛苦指數也都是分數,分數其實無所遁形,端看如何運用解讀。

  就以教育行政單位關心的學生操性成績登錄為例,早期操性成績以百分法登錄,他的操行八十分或八十九分或是不及格,當然有一定的標準和計算式,也有不同的含意;後來大家認為一二分之差意義不大也難以說明,因而改為等第,優、甲、乙、丙…,呈現出其品行樣貌,計分方法事實上是可以思考的。

  傳統上滿分是一百分,犯規、違規則視情節扣分,總是想辦法抓學生違規行為,給予警告,而後扣其分數,在這當下師生關係緊張,因為師長腦海中都是負面資訊,專挑孩子的錯,忽略孩子優秀的表現。

  何妨換個評分方式吧!如果每個孩子的基本分是六十分,再依孩子優秀的行為給予加分,助人行善加分、準時上學加分、作業如期完成加分、尊敬師長加分、友愛同學加分…,每天看到孩子的好,會看到孩子笑容越來越燦爛,因為師生呈現的都是美好時光與事件,至於孩子最後得幾分已沒那麼重要,因為孩子的笑容和向善的意志已給予他們無限的希望。

  教育,請看見孩子的好,放手讓孩子來處理屬於他們的事情。其實,從小因為看見自己的好與希望,從而養成正向的人生希望,品格的形塑就在美好的生活中養成,分數已不是最重要的。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2015.12.17 
 
 

教育希望的起點-小學

 

Life gives us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disguised as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

挑戰的環境給我成長機會

 

  看一個國家是否進步,要看的是鄉鎮。這句話給台灣的發展當頭棒喝,教育的城鄉落差一直是教育的病兆,鄉村是否成熟,代表著一個國家是否真正進步,而偏鄉小學才是真正呈現國家教育的樣貌。

  偏鄉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如果沒有真正在當地生活,看見社會上存在著許多不公不義,感受到社會真正需要改變,做決策時是無法周延與寬廣。近年來台灣社會的進步,民主的發展,很多領導人從小生活在優渥環境中,求學也一路順遂,明星高中、大學、研究所、出國留學,而後位處要津,人生沒有岔路,也無從感受社會真實生活,當然更不知民間疾苦,在生命中或許有的只是競爭,爭逐高位。

  看到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到屏東教孩子作文,為偏鄉教育播下一粒種子,他教孩子「替外星人寫說明文」,教外星人用湯匙開罐頭,希望開啟偏鄉孩子對文字的想像和感動,她先播放一段用湯匙開罐頭的英文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並寫成一篇說明文。寫作完成讓孩子朗誦每篇文章再一起討論,過程中,教導孩子說明文的寫作要點,說明文要寫得好,重點是精準描述,過程中要經過討論、引導思考、互動,他說:作文課其實是公民課,不只是個人的事。

  小學是學習的起點,每天都思考、討論、寫作,每天寫一頁,寫作就能跟你走一輩子。

 

Make a Chance製造機會

Take a Chance 冒一次險

Be the Chance 得到機會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15.12.17
 
 
 

評量是學習重要的一環

  探索教育讓孩子體驗山林冒險,是現在各校非常重視的課程與活動,很多學校安排學生登山挑戰,攀登台灣第一高峰玉山、挑戰雪山,高空繩索、攀岩溯溪…完成艱鉅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勇氣,實現夢想。都會區孩子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從事各項戶外活動學習的機會較少,學校因此規畫這些山林野外課程,登高山,滑繩索,都是生活中罕見的挑戰,一方面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也挑戰體能的極限,顯現出孩子內在的學習力和意志力,真是難能可貴。

  學習是生活的一部份,教育即生活,孩子在各種不同環境中,生活體驗不同,課程設計應彌補生活上的不足,讓孩子能具備應有的體能和學識基礎,這是國民教育的本質,也就是讓孩子具備基本能力。每個學生都有其潛能,只要提供機會和舞台,他們都可以展現其天賦,重要的是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才能達到發展的預期效果。都會區孩子需要探索山林、親近海洋以充實生活內涵;山之巔海之濱的孩子,需要拓展視野,探索世界之浩瀚,需要充實的學科基本能力,讓讀寫算能力帶領他們走入社會,能融入現實生活。這些需要政策的協助,因為只有政府有心規劃、執行,偏鄉孩子才有機會。

  對偏鄉孩子多一分關懷、多一份鼓勵,孩子多一份溫暖,國家就多一份希望;偏鄉的孩子資源少,社會有很多愛心對待這些孩子,寒冬送暖、耶誕節禮物鞋盒,這些短暫的歡樂,就像寒冬裡的一根火柴,劃亮天邊但剎那即逝,無法達到改變偏鄉的宿命,只有政策能翻轉偏鄉孩子的未來,我們要以更多的關懷,長遠的規劃,帶領偏鄉孩子學習,才能達到國民教育目標-厚實國民基本能力。

  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有扎實的基礎做後盾,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始於課程設計,之後是教材教法的規畫,落實執行。課程、教材、教學、評量是一個連續的歷程,透過評量了解教學成效,現今各種評量都發現城鄉學習成效落差很大,已經到了動搖國本之境地,何以政府不敢面對?雖然考試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考試內容當然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尤其在國民教育階段,基本能力檢視是政策的責任,政府有責任檢討如何拉平城鄉差距?而不是鴕鳥心態,只討好某些地區或人民。

  早期偏鄉因有許多孜孜矻矻任勞任怨的老師,在工作崗位上帶領孩子,激發孩子向上向善的意志力,也成就了許多檯面上的成功人士。曾幾何時,教師已成為勞工,所有的人一體適用工時,上課、下課是一份工作,而非志業,下班回家,很少人能夠繼續關懷弱勢孩子;其實弱勢家庭因家庭功能不彰,放學後需要更多的關懷,才能導正孩子的態度、觀念與價值,而這一區塊回歸家庭的結果是,偏鄉孩子沒有楷模典範,他們只能優游自在而迷失方向。

  哪個政黨或政治人物,請真正關懷台灣的走向與發展,在國民教育階段齊一城鄉水準,雖然薪資待遇不是絕對因素,但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讓偏鄉教師能提升其薪資待遇,也確實考核成效,在小學階段逐年檢測基本能力,如果落後及時補救,讓偏鄉孩子站出來時,其能力可以獲得肯定。在國民基礎教育階段,評量是教學的重要區塊,評量是教學的一環,誰說評量不重要?

 

Ol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You’re such a dedicated teacher.”
New evaluation system :”You suck Prove you don’t.”

Evaluation: accomplished, skilled, developing, ineffective.
Student Growth Measures 50%
Teacher Performance 50%






2015.12.16
 

 

引導孩子迎向希望

      

  偏鄉教育與教育的公平正義都是天秤上的支點,偏鄉孩子為何學習落後?窮人家的孩子何以常常是競爭場域裡的loser,窮人為什麼翻不了身?教育難辭其咎。目前台灣的升學制度,多元入學、多元選才,變成才藝雙全,多才多藝者的升學捷徑,而多才多藝的孩子大多出現在優勢階級,他們從小就是雙語、藝文、體育樣樣皆通,課後時間在才藝班、家教班,家庭教師隨侍在側者,更是不勝枚舉。

  歷次的教改,幾乎都是優勢家庭理念的實踐場,弱勢孩子無從發聲也不知如何發聲,優勢家庭掌握了主流的聲音,透過動人的口號、精細又微妙的篩選機制,在資本主義的教育市場中,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實現多采多姿的幸福人生;而弱勢兒童的家長又大多是勞動階級,沒有經濟、文化和家庭資本,孩子沒機會去探索、體驗,成為現代教育主流思潮中,最常受貶抑的一群:只會死讀書缺乏創造力,越來越看不到未來,甚至成為被恥笑的對象,有時因而自暴自棄。

  下班前翻閱報紙,看到國語日報中學生報166(1041217)(每周四出刊)有一個心理測驗的小題目:自然科老師要求大家交一篇長達十幾頁的科學觀察報告,結果你和討厭的同學分在同一組,想到未來兩個月都要跟這個人一起合作,你會怎麼做?

A. 寧可累一點,跟老師要求自己獨力完成報告。

B. 看在成績的分上,咬牙兩個月就撐過去了。

C. 勉為其難一起合作,但是態度冷淡。

D. 分配工作毫不手軟,把討厭的同學用個徹底。

  每個人的未來充滿變數,似乎無法預測,但是個性如果一直都沒改變,很多時候失敗的機會就會增加。

  從上述選項中,選擇A的人,似乎很有能力,可以獨力完成,但是偏執的個性顯現其驕傲,無法放下偏見;選B的人,雖不是個太難搞的人,很有自己的脾氣,但是心腸也很軟,很能適應環境,人緣不錯;選C的人,充滿耐力,看起來是打不倒的小草,但是有些悲觀,不太能原諒別人,很難和人合作;選D的人,能夠審時度勢調整風帆,可伸可屈有相當彈性,但是要避免過度現實。

  這是個小小的心理遊戲,教育教孩子,朝向光明看見希望,個性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有良師指引孩子還是有希望的,教師就當學生成長中的貴人吧!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2015.12.15 
 
 

溫良恭儉讓

楔子

   在靜謐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陽西下之際,一頭獅子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隻羚羊在沉思:明天當太陽升起,我要奔跑,以逃避跑得最快的獅子。那麼,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當太陽升起,你要做的,都是奔跑。

 

   每個人個性不同,風格各異,教育應培養甚麼樣的人格特質與性格,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值得深入探討研究。成功與平庸,究竟有何不同?學歷不高,在學校成績平平、且調皮搗蛋的學生,走上社會後創業當老板,這是為什麼? 重點不在於當時的表現,而在於本質上是屬於哪一類人!是羊性或狼性格?其表現有很大的差異:

羊貪圖安逸,狼喜歡挑戰

  有些人喜歡到大企業裡面做事,工作環境較穩定。有些人不介意到小公司鍛煉,甚至喜歡自創一家小公司。

羊獨自努力,狼借力搏殺

  普通人也許做事更賣力,兩者差異源於,彼此對「努力工作」定義不同,羊性格者是自己努力做,從早到晚,任勞任怨。狼性格者重視團隊,習慣帶領團隊衝鋒陷陣,擅長激勵團隊,朝著共同目標奮鬥,共創佳績,讓大家分享成果。

羊跟著稱是,狼敢於說不。追隨與開創是最大不同。

羊膽子小,狼膽子大

   狼性從小膽子大,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去做。膽子大,自然機會多;膽子小,機遇也會流失。狼呼?羊呼?企業競爭需要狼性文化,甚麼是狼性文化?狼性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是指將狼野性、殘暴、貪婪、暴虐的特性變通為一種拚博的精神運用到事業之中,它是一種先進的文化樣態。具備狼性的人,盯住一個目標,鍥而不捨、用心專一、不達目的,則不罷休。

  人類在特定環境暴發產生的野性,在本質上和狼性沒有什麼區別的。一個團隊要發展,推崇提倡狼性文化,以推進團隊發展,為社會和人類創造效益的非凡的潛能,這種潛能釋放出來的拼搏精神就是要在浪頭上求生存,有這種狼性團隊文化,才能在競爭中生存、發展、立於不敗之地。其特徵是:

1、對工作和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

2、對事業中的困難,毫不留情地攻剋之。

3、在事業的道路上奮力拼搏。

4、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對一切難關不手軟,努力攻剋。

5、在確定目標後,鍥而不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6、加強組織紀律性,為事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7、運用智慧策略,而不是用在歪門邪道上。

8、對困難要勇於剋服,對事業要無私奉獻。

9、互助合作,配合協調,縱橫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具備狼性文化者,在工作職場上有其獨到之處。首先,嗅覺敏銳,善於捕捉機會。在大草原上,狼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它們的主要目標,一有機會,馬上出擊。其次,富於進取心和攻擊性,且不輕言失敗。狼襲擊羊時,常常是死死咬住,不會輕易放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應該是團隊精神。狼很少單獨出沒,總是團隊作戰,所以才有「猛虎還怕群狼」之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企業界,團隊精神的威力越來越受重視。

  這一陣子,因選舉氛圍,大家熱烈討論台灣人的未來。深層的意義是,職場上將有一股新勢力崛起,如果你不改變,環境也要改變了,而環境變了,你能不變嗎?有人說,溫良恭儉讓,十足羊性的人,缺乏狼性,但是羊群一旦被追逐,就會跑得快,願是領頭羊,在教育崗位隨時創新帶領;願是梟雄,衝鋒陷陣,豪不畏懼;要翻轉現況,需要領頭羊,帶動羊群奔跑起來。

  羊要生存,除了要跑得快,更要跑得遠。教育翻轉創新需要領頭羊實際帶動,沒有狼的刺激追逐羊也跑不快,狼來了,身為羊的人,一定要加足馬力快跑奔向遠方。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2015.12.11
 
 

 

領導者的視野

 

  今日報紙刊載,全國現有一五八所大專校院約三千個科系,其中六十七個科系註冊率低於三成,四個科系註冊率掛零;至於博士班招生,有五十四個註冊率掛零,其中不乏明星學校,就連台大都有四個。整體註冊學生人數比前一年少了近一萬五千人。

  以今日看昨日教育政策發展,十年前開始出現招生不足現象時,教育部即著手採取緊縮政策,近十年來高教招生持續惡化,基本上反映學齡人口的下降。以大學來說,近十年入學者是19881997出生人口,平均每年約卅一萬人,比起1994年喊出「廣設高中大學」時學齡人口少了十萬人,令人扼腕的是,當年提出該主張時,近年入學者在那時已經出生了,不是嗎?明年是一九九八年(虎年)出生者入大學,可能再少三萬人,再過三年更只能以兵敗如山倒來形容!

  這是前一個世代把自身不愉快的經歷,投射在下一個世代上,以為我們不幫他們作點事情,歷史就會重蹈覆轍!回顧當時的教改運動空前盛大而且成功,記得當時群眾聚集總統府前,要求政府為升學機會不足與聯考制度弊端「認錯」,廣設大學於焉產生!二十一年後,得到一個教訓,那就是一個世代的善意,可能成為另一個世代的夢魘!

  當年為何會產生高教擴張「共識」呢?這可以「時空錯置」的概念來解釋。為父母者對子女有所期盼,往往是將自己的經驗轉化成子女的「需求」,「共識」就在社會運動者的催促下形成。過去高教的擴張,就是典型「時空錯置」例子,近年來開始嘗到惡果,且未來十年會持續發酵!如果真要記取教訓,就應檢視當前社會議題中,是否也有具有當下「共識」,會成為下一代夢魘的政策呢?

  政策制定與實施有時是詭異的,校務評鑑是台灣教育的顯學,為了獲取評鑑分數,很多學校會突然增加許多便民措施,在評鑑委員到校時呈現最好的一面,廁所設置了衛生紙、燈光亮了、牆壁粉刷了、排水通了。但評鑑之後,很多好的政策會慢慢消失。

  一樣的,政府施政如果只求短期效應,討好社會小眾,而不顧全民利益,往往是社會未得發展,卻有很多人已先蒙其害,因此短期效應的政策應該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