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15.12.16
 

 

引導孩子迎向希望

      

  偏鄉教育與教育的公平正義都是天秤上的支點,偏鄉孩子為何學習落後?窮人家的孩子何以常常是競爭場域裡的loser,窮人為什麼翻不了身?教育難辭其咎。目前台灣的升學制度,多元入學、多元選才,變成才藝雙全,多才多藝者的升學捷徑,而多才多藝的孩子大多出現在優勢階級,他們從小就是雙語、藝文、體育樣樣皆通,課後時間在才藝班、家教班,家庭教師隨侍在側者,更是不勝枚舉。

  歷次的教改,幾乎都是優勢家庭理念的實踐場,弱勢孩子無從發聲也不知如何發聲,優勢家庭掌握了主流的聲音,透過動人的口號、精細又微妙的篩選機制,在資本主義的教育市場中,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實現多采多姿的幸福人生;而弱勢兒童的家長又大多是勞動階級,沒有經濟、文化和家庭資本,孩子沒機會去探索、體驗,成為現代教育主流思潮中,最常受貶抑的一群:只會死讀書缺乏創造力,越來越看不到未來,甚至成為被恥笑的對象,有時因而自暴自棄。

  下班前翻閱報紙,看到國語日報中學生報166(1041217)(每周四出刊)有一個心理測驗的小題目:自然科老師要求大家交一篇長達十幾頁的科學觀察報告,結果你和討厭的同學分在同一組,想到未來兩個月都要跟這個人一起合作,你會怎麼做?

A. 寧可累一點,跟老師要求自己獨力完成報告。

B. 看在成績的分上,咬牙兩個月就撐過去了。

C. 勉為其難一起合作,但是態度冷淡。

D. 分配工作毫不手軟,把討厭的同學用個徹底。

  每個人的未來充滿變數,似乎無法預測,但是個性如果一直都沒改變,很多時候失敗的機會就會增加。

  從上述選項中,選擇A的人,似乎很有能力,可以獨力完成,但是偏執的個性顯現其驕傲,無法放下偏見;選B的人,雖不是個太難搞的人,很有自己的脾氣,但是心腸也很軟,很能適應環境,人緣不錯;選C的人,充滿耐力,看起來是打不倒的小草,但是有些悲觀,不太能原諒別人,很難和人合作;選D的人,能夠審時度勢調整風帆,可伸可屈有相當彈性,但是要避免過度現實。

  這是個小小的心理遊戲,教育教孩子,朝向光明看見希望,個性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有良師指引孩子還是有希望的,教師就當學生成長中的貴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