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2016.05.04
 
 

年輕世代飛翔吧

  翻閱報紙,頭條均為死囚獲釋的訊息,一條人命的重生有其意義,因個人對法條與事件均不清楚無以置喙:只感慨於同一事件因承審法官的不同竟然是人間與地獄的分野,事證的真相與了解認知,真有天壤之別?看到這報導,不由得想起傅柯在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中所描繪的主題,在監獄內的人,不但被監禁,同時被規範與懲罰。顯現出,「真理及權力關係始終是一切懲罰機制的核心」的真義。

  近代社會雖然表面上看似產生了很多標準,但是在古代社會中,藉由宗教教義,作為隱形的監督,人民害怕自己的作為遭受天譴,而時刻戒慎恐懼,事實上很多宗教理念都是統治精英創造出來用以規束大眾的;但是統治階級自己卻並不會遵從那些戒律而逍遙自在。近代藉由教育也形成許多法則,一樣的,仍然是菁英分子藉以掠奪的工具。

  君不見,政治上、社會上,甚至教育上許多規準、原則都是為平民百姓設的,菁英分子與掌權者都有自成一套的遊戲規則,教育制度的設計,課綱訂定、教材選擇、上課時數都有規則,可是執行過程確有很多的選擇,有能力的人可以選擇體制外的設計,不用接受政府規範,可是最後終點的成果卻是偏鄉貧困者已在起始點就被放棄了。

  朋友來電談及教育內容的設計,雙軌體制下,公立學校,偏鄉地區的孩子在開始時已被特色課程綁架了,茶鄉的課程以採茶製茶為主,海邊的孩子學泛舟捕魚,山區的孩子學爬樹,這些設計如果在課餘時間社團活動,作為情操教育,認識鄉土,產生愛鄉情懷,是個不錯的方向;但是如果將這些拿來作為學習的主軸,這和種性制度、階級複製有何不同?如此的基礎教育、國民教育背離核心基本能力,殊不知讀寫算乃全世界人民所必須具備之基本能力,基本能力足夠,才能開發天賦潛能,進一步學習,也才有機會向上流動。

  傅柯的思想總是圍繞幾個共同的組成部分和題目,他最主要的題目是權力和它與知識的關係,以及這個關係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的表現。傅柯試著挑戰「監獄變成了懲罰的代名詞」,是因為人道主義者的人道考量,這一概念普遍被接受,監獄是一種新的技術權力,「規訓」是使用的方法之一,此一權力依據傅柯的說法,也可以在學校中發現,菁英份子正複製了「全景敞視主義」,讓政策走向在在不知不覺甚至於神不知鬼不覺當中,趨附於當權者,讓平民產生自我規範與約束的效果,因而樂於悠遊於「特色」當中,形成了溫水青蛙而不自知。

  很多時候真理都需要時間的淬鍊方能被認同,喜歡看電影的人也發現,好看的電影也需經過時間的沉澱,以刺激1995電影為例,獲奧斯卡七項提名,但最終未獲得任何獎項;更令人意外的是,影片剛上映時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評,但是卻在家庭影院市場和出租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也是至今最多影迷餐與評分的電影。

  叫好又叫座何其難也,在表象之下真理很難現身,現實社會中,如何處遇最適當?其實也沒甚麼準則,或許上台下台之間,有一定際遇與緣分,努力事春耕的同時,解開內心的牢籠,接納現實掌握機緣,當下就是最好的。回歸今日headline,當你對人生感到懷疑,感到無所適從,請接受內心導航系統的指引,找到充滿熱情的人生目標,將安然度過一切,進而使世界有所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