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2016.05.14
 

大同社會何處尋

  全球人都很自私,這是經濟學的ABC,該如何看待?任何事情都是一體的兩面,農人努力事春耕,增加糧食產量,讓地球上的人類免於缺糧;商人貿易買賣,讓物資得以流通;工程師、建築師,百工企業努力創新發明,改善人類生活,都對社會有貢獻,也讓自己因而獲利。因此,當我們看到亞當史密斯在富國論中的一段名言:「我們所需要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各行各業皆然,自利而後利己利人。

  朋友傳來一段影片,描述日本老人的照護,老人照護是很多國家極力推展的社會制度,目前日本推展的老人照護是「向兒童借力量」,藉由幼兒園小朋友到老人照護中心一起活動,每天早上十點鐘,幼兒園小朋友到中心和老人一起做體操、一起唱兒歌;甚至有照護中心獨創兒童照護員制度,由附近中小學生遞送履歷,應徵兒童照護員,利用星期六日或寒暑假期來幫忙,他們的工作是和長輩一起遊戲,幫長輩按摩,或分發文件資料,目前有25個兒童照護員,對照護中心助益良多,兒童也活潑開朗。照護中心發現,有兒童照護員後,長輩們覺得這是一個有活力的地方,而不覺得是一個日照中心,每天有小朋友問好聲,長輩有著安全感;透過兒童照護員制度也讓小朋友了解高齡化的問題,也懂得和長輩相處,尤其現在小家庭制度,孩子很少和祖父母相處,到老人照護中心後,回到家比較喜歡和父母交談,日記也記錄中心的趣聞。這是一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溫馨和諧畫面,如引進台灣,是否能為大眾所接受,有待考驗。

  亞當史密斯認為,人類一切經濟或是公益慈善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利益、尊敬、稱讚等等的自私自利動機,但因為有「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運作,大家都先求取個人所需,自私自利的結果,反而成為增進整體經濟繁榮的最大動力。這也是商業行為、生意人或各種公益團體能成功運作的最大關鍵。

  資本主義是全球趨勢,資本主義可以提供誘因,累積財富,在人類本性的驅動下,大家更有熱情,更願意自動自發努力,創造最大的效率也獲取更多利益,造就企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成長,促進社會的現代化。但是資源分配,薪資所得偏低,獲利都集中於資本家的結果,形成了貧富世襲,窮人無法翻身,仇恨社會於焉形成。

  看到商場上某些產業迅速累積財富,而第一線生產製造者卻只有微薄的基本工資,M型社會是階級分立的社會,社會上只有少數富人和多數窮人;學習上有雙峰現象,高績效和低成就。目前臺灣有二十萬弱勢生,敗在學力,等待失敗,弱勢者教育已成為國安議題,如何集中力量提升弱勢偏遠地區學生讀寫算能力應是教育首要之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