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走過現代 回首從前
智慧型手機誕生改變人們生活與學習習慣,我也不例外地被改變了,每天Line, WeChat, Facebook…不斷地傳來訊息,有趣、及時、大量,讓自己不由自主地想要打開來,雖算自制,但是每晚臨睡前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將相關訊息瀏覽閱讀,日子一天天過了,也覺得能與時代結合,追得上現代化的腳步;但是,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時間消逝了,這些零碎的訊息似乎佔據一定時間,以往睡前案頭閱讀習慣也慢慢改變了,資訊或知識的學習變零碎了,該如何重整?好像一直無法調整,也自問如果降低時間接收這些訊息,對工作與生活有影響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少數工作資訊之外,應該回歸原來專業成長的資訊。
每個人閱讀內容不同,有生活、有專業、有文學,不論哪一種作品,經年持續閱讀都會精進知能,都是美好的。我喜歡主題式閱讀,教育系列、文學、散文詩篇,都是自己閱讀的範疇,有時候也沉浸在這領域裡優游自在;但是嘉隆一直希望我讀史、讀傳記,因為歷史或傳記文學刻畫人性的波瀾,每個人走過的路徑,不論成功或失敗,都值得借鏡。
有人說:哲學家沉思人類的特質和態度,抽象思考是冰冷的,很難從中窺見其情感,對於是非善惡也無法確切感受;生意人投身世俗,考量的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人本身;歷史則在這兩種之間的折衷,以真切的角度看待事物,對人事物有著情感與褒貶。沉浸在歷史中,能讓我們全面感受而認識人。
現今歷史課程所以無趣,往往是因為鳥瞰似的敘述,很難窺得全貌;而學生讀史,幾百年的時光一頁帶過,更難清晰辨認,高度濃縮因而抽象,產生距離難以引起共鳴,如何探究人的悲喜況味,那就閱讀傳記吧!讀傳記,講述的是主角的奮鬥掙扎,或悲鳴喜樂,從生活周遭的瑣瑣細細,能讓我們一窺當代風貌。早期的傳記偏重政治人物;現代則寬廣許多,有餐飲達人、有運動健將、有創業家、科學家、文學、醫學,種類繁多,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也可以附會風雅,選擇具有當代流行的,都可以和不同時代的人神遊,品味別人精彩的人生。
有個故事說,某個地方上演酬神大戲,有三個人前往看戲,這三人一個近視、一個重聽、一個跛腳,看完戲後他們分享這齣戲。近視者說:今天戲唱得好,不過行頭不好;重聽者說:我覺得行頭很好,但是聲音太小了;跛腳者接著說:戲很好,但是戲台搭歪了。從這故事中,可以感受到人都是通過自己的感官認識、評斷外在世界;但是感官會誤導人,對於同一件事情或同一個景點,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體驗也有很大的差別。
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談、來感覺事情,很難全面觀照,所以當有不同意見時,轉個身與對方站在同一邊,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另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