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5
做自己雖孤寂也豐盈
201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進擊的鼓手」。描述紐約一個年輕爵士鼓手和教師之間的緊張關係。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的安德魯進入音樂學院的第一天,就遇上魔鬼教師佛列契。佛列契被他狂熱擊鼓的模樣吸引,邀他進入競爭激烈的薛佛音樂學院爵士工作室樂團。
佛列契嚴厲指導,手段激烈,無所不用其極,安德魯也不計代價瘋狂練習,猛力之下還打斷鼓棒,甚至磨破手指,血染鼓面也在所不惜,只為了追求偉大鼓手的最高成就。從電影情節裡也讓我們思索教育的目的。我們的教育一向標榜愛和鼓勵,教育不僅著重技能的傳承也著重人格和情操養成,要學生成為才德兼備的全人,這目標不能只靠技能的磨練就能達成。
從電影劇情可看出,不是堅持就一定會成功。此外還表達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努力不一定會讓你成為最頂尖的表演者」,成為最頂尖的表演者關係到天分、努力程度,此外還需要被激勵。
寒假中前往美國進入教室觀課,感受美國文化講究「讚美」,最常聽到的是:很好(Good
job!)、沒關係(It's OK),佛烈契認為「Good
job!是殺傷力量最大的兩個字」,這容易讓人產生自我滿足,過於容易滿足「自我表現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師長或成功者總規勸人們「努力就會成功」,但事實上我總認為,成功除了需要天份、超乎常人的練習外與毅力之外,運氣其實也很重要。執著往往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不是每個執著的人都會成功。
有人問道:過度嚴厲和激勵間的界線在哪裡?套用電影裡教練的回答「其實我從沒有教出下一個查理帕克」。想要成為下一個查理帕克、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名人,不要認為重複那些名人的學習情境與方法就可完成,我想努力是出自於自己的興趣與認同,為了興趣而努力,沒有成名也是很棒的過程,何妨就做自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