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學校語文科教學,鼓勵孩子讀唐詩,希望藉由背誦唐詩,可以穿梭古今,跨越時空限制,更可以開啟心靈的另一扇窗。今日讀佚名僧 詩作『月』: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下午和幼稚園老師分享此詩,一方面講解字面意義,另方面賞析,討論如何深入淺出的教幼兒去欣賞月亮與天像。
【註解】
1.徐徐:慢慢。
2.天衢:就是天空。
3.一輪:像輪子一樣,指圓圓的月亮。
4.滿:滿月,通常是在農曆十五日
【賞析】:月亮從東邊的海面慢慢的升上來了,現在它正一步一步爬向天空中間;今天晚上又是圓圓的滿月,它那明亮的光芒照遍了整個大地。
在分享過程中,更深切體認到文學作品裡的自然科學變化,一輪明月從東方慢慢升上來,此時可以比較的是月亮和太陽的差異,月亮是溫柔的、緩慢的從東方出來;而太陽雖然也是從東方升上來,但是它會是突然間從海平面跳出來,此其一;其次,月亮有陰晴圓缺,每月一個循環,而太陽除了難得的日食之日,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是圓圓的;第三,月亮的上弦月,就像一張微笑的臉,臉龐一天比一天飽滿,充滿了希望,令人歡喜。
讀了『月』這首詩,體現文學與科學是一體的,有科學的腦,觀察大自然變化,細膩的心思感受自然的奇幻與規則,透過文人筆下,寫出留傳千古的詩篇。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智慧與文學留給後人是源遠流長的影響力。
今天台灣學校唐詩補充教材編輯完成,感謝全體編輯教師,更希望充分指導孩子誦讀,以期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欣賞境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