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從孩子身上看到希望的曙光

    社會心理學家艾利克森〈E. Erikson〉將人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有其特色,十二歲至二十歲為青春期階段,發展特徵是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發展順利則能自我統合,發展不順利將導致角色衝突,在社會心理學研究頗具意義。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探討孩子的發展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與本校高三班同學深度對談時,可發現從小獨立的孩子其 心理發展傾向於成熟穩重,也清楚未來方向,以教育研究中質的研究方式,和孩子對談,引以為誌,寄望留下孩子成長軌跡,成為他日回顧檢視的線索,也可感受成長的喜悅。
    雙胞胎兄弟,哥哥活潑外向,弟弟文靜,但是談起話來眉宇之間充滿自信,從小學一年級就到台校來,十二年歲月在台校,在馬來西亞,受到異國文化的薰陶,充滿天真浪漫與自信,參與很多服務性社團,堅定相信美夢會成真。
   兄妹同班也是佳話一樁,妹妹從小三就從中國來到台校,一來就住進宿舍,她回憶當初來的場景,真是難為一個小女孩,佩服她父母的勇氣,更要感謝當時負責宿舍管理的老師,原來她來到學校就到教室去上課,當下課時,背著書包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他,等不到父母,此時老師告訴他,她爸媽安排他住宿舍。就這樣住進了宿舍,十年光陰,台校伴隨她成長,有天真浪漫的童年,有織夢的年華,有充滿想望與探索的歲月。他期待能到台灣求學,期待政策能允許,讓一個優秀的少女能美夢成真。哥哥比妹妹慢一年到台校來,如今同班,但是對前程各有不同的規劃,哥哥說他希望先在馬來西亞當地學校先讀一年,等台灣開放國立大學招收陸生,因他嚮往台灣的國立大學,政策制定,開放與否?都存在不確定因素,只能默默祝福,如此有想法和前瞻的青少年早日達成願望,更希望立法諸公能敞開心胸,迎接友善的年輕人。
   來自新加坡的孩子,在新加坡就讀二年,感受到新加坡的競爭力與壓力,他說:新加坡採能力編班,快捷班的學生只要讀四年,就能進大學,普通班要讀五年。他感受到競爭的壓力,但是他在新加坡同學有從中國來的,告訴他中國學業的壓力更大。來到台校是以愛的教育和快樂學習,讓他覺得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還有來自印尼的同學,小學是在福建泉州讀的,國中到台灣唸一個月,後來因她持的是中國的畢業證書而被拒收,因此,又回到中國廈門,廈門功課壓力非常大,轉至新加坡就學,因新加坡採用全英語教學,學習難度很高,所以來到台灣學校,他比同學稍長,顯得成熟懂事,目前報名僑考,希望能順利參加考試。
  來自韓國的李建雄在語文和音樂舞蹈方面獨具天分,精通中文、英文、韓文,他的志向是當口譯人員,希望將來能到聯合國服務,因此他目前寒暑假就到聯合國當志工。
  來自台灣善於織夢的女孩,喜好的學科是理工科學,對於學習生涯有完整規劃,大學回台灣,研究所到國外就讀,喜愛旅行,希望大學畢業那一年能到義大利看世博,因此現在開始存錢,希望是以自己的能力籌旅費,因為是家中老大,所以要努力成為弟妹的榜樣。
   移動力就是競爭力,和這些孩子談話,可以從他們身上的經歷思考教育問題,文憑、學歷、競爭力以及國際交流、國際觀,和多元文化,這些議題以及政策制定,如何以寬廣的視野和包容的心境來看待,還真考驗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胸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