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值假日,閱讀是最好的消遣,一方面品味悅讀,可以打發時間,更可以滌清思緒,也爲以往一知半解之概念重新反芻。品格教育是我所愛,碩士論文以此為主題,往後到文華高中以此為校務發展主軸,猶記得當時視導督學沈溪南督學到訪,問到校務發展方向時,個人告知以品格教育為先,沈督學在視導後告訴我,他視導那麼多學校,大多數校長都說如何提升升學率,只有我提到以品格為首,告訴我說:『你是一位很不一樣的校長』。其實把品格教育做好,學生知所進退,自然能夠做對的事,就能在生活中考慮和選擇,也就能做好時間管理,就能做最有效率的學習,品格是一切事情的根本,品格更是青少年學子應在內心深處體會與實踐的學問。
今日重新閱讀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一書,論及品格,雋永與條理發人深省。有些事情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精華的,要加上心靈才能確實體會,品格就是其中一個要素,品格雖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但是結果難以確定,良好的品格往往超越既定的行為模式或行為習慣。
良好的品格是知善、愛善和行善,此三者緊密連結,因為人天生是自我中心和無知的,被原始的衝動所支配,因此要培育、養育和教育,使人傾向於情感、熱情和祥和。
一、知善,是要能分辨善惡,也就是要有發展能力,能深思熟慮,選擇正確的事情,然後去
做,因此「知善」也叫做實踐的智慧。但是實踐的智慧不只是時間管理,它是從生活領域
中能優先考慮和選擇,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明智的承諾並實踐。
二、愛善,是道德、情感和情緒的全方位發展,包括愛善和唾棄邪惡,以及同情他人。
三、行善,是對所有情況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心採取行動。社會上的人大都知道要做對的
事,但是無法落實;也知道什麼是好事,但是自己無法做到。因此,行動力是很重要
的。
什麼是善?文化差異很大,文化不同,定義各異,生活就是一種文化,但是,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此外,文學、宗教、藝術、哲學可發現共同價值觀--善應該是跨文化道德要求和理想,可讓個人和社會緊密結合。
溫故而知新,古老的哲學運用於現代社會,經過調整,加上現代社會元素,任何一項事務,真誠、同理、為人設想。服務學校爲學生設想,學生的現況、未來與發展,學生所擔心的要能明白告知,求其安心,我想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一定要盡全力達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