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看不見的力量

2012.02.13台南教育大學特教系蕭慶元副教授與本校前任幼稚園張鴻昌老師到訪。




    組織的規模和成效不會超過經營者的器量,經營者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哲思,讓組織能超越現有的成效,是值得玩味的。一般而言,組織的領導者到底是如何做判斷,是依理性下判斷或是傾聽期內在聲音?依內在的善念判斷時,往往可以透視事情的核心;如基於惡念,則理性易遭蒙蔽,造成錯誤的結果。
    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產生功能性的盲目,看不到自己,更遑論自己的缺點,因此面臨重要問題時,只停留在發生問題的高度,如此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校園是一個穩定與趨向保守的組織,生活上的變化通常較小,校園裡大多數的想法趨向於較小的變化和改進,師生大多以自己的行為和態度為關注的焦點,很少勇於大刀闊斧的改變;但是在風起雲湧的社會中,身為社會的一員,該做甚麼?學校該做甚麼?才能領帶領進步?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開學了,學生從四面八方回來,早晨的註冊井然有序,同學都熟習作業流程;新同學則忙於認識校園,認識師長和同學,就當大家各就崗位時,有一位家長走進校長室,談論班級編制問題,到底是小班教學成效好?或是中型班級成效較佳?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是一個和環境相關的議題,更是一個有關於人的議題。一般而言,一個年級以五十到六十人為理想的人數,超過五十人時編成兩班,班際間教師與學生都有不同班級可以互動切磋,人際網絡順暢,同學和同學之間彼此交流,相互學習,期學習能量最好;一個過度迷你小型的學校,不論其物質資源多豐沛,人氣不足時,孩子無法和更多同學一起成長學習,如此學習成效很難達到效果,尤其缺少正常的人際互動,其人格特質無法正常培養,導致學生性格易於偏差,學習成效也很難達於預期。
    目前本校以幼稚園的編制最為理想,小、中、大班最少兩班,中班三班,教師之間對於教學可以互相切磋,孩子之間有許多同學相伴,一起成長,童年會有很多珍貴美好的回憶,真是一個成長學習的美好園地;而小學至高中部人數也陸續增加,每班都有二十五人以上,這樣的一個班級,同學可以充分互動,學習與成長,教師的引導與帶領當然很重要,但是同學形成的團體才是彼此相互學習與啟迪的關鍵,因為獨學而無友,是很乏味的,眼看著班級人數能達到中型班級,孩子有更多的同伴,老師可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台灣學校正形成一股向上的氣勢,這是孩子成長的樂園,是孩子織夢築夢的場域,是精英會聚的校園,一股沛然像上之氣於焉形成,台校又向前邁開一大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