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鄉谷足音



    僑考已結束,對孩子來說,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大考,接下來還是按部就班的學習與盤點,統整在台校學習心得,整裝再發,人生就是一個個關卡,過了這關再往那關,掀開布幔,將可看到不同的風景。

    考試結束,和主試尹教授閒聊學習,到底學生時代學習的重點應擺在哪裡?這一直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就看個人的哲學觀與價值觀,但不論如何,追求美好的生活是大多數人共同的熱望,生活中如何調整?人文藝術、科學技能、論理思辯,該如何平衡?談著談著,尹教授談到生活中很多人,出口成章,引經據典,甚至於文興椽飛,感受到古典文學的涵泳,這些,該如何孕育與醞釀?談到了文學背誦的價值,尤其在這個時代,資訊取得容易,很多人不主張精讀、熟讀,古文詩詞,已成了阿嬤書櫃裡的粧簾,很少人再深究。

    今日讀到余光中的「鄉愁」,時代背景、時空揪葛,有些詩的意境已隨時空遞移,讀來淡然;但是,作者將人生巧妙地分成四個階段,各有所指,唯讀到「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情感凝滯,悲從中來。原本寧靜的思緒,再度澎拜,讓我憶起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詩中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與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跳躍中展現完美結合。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與辛棄疾的「醜奴兒」有著異曲同工之效: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