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3月10日監察院最新消息:
教育部未督促落實國中小正常化教學,遭到監察院調查糾正!
其內容為:教育部未督促地方政府落實五育均衡發展,放任部分中小學擅自變更上課學科,影響正常化教學,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糾正教育部。
教學主軸從課程、教材、教法、評量系列進程,在課堂實施,教師依據教學原理原則、學生性向、興趣與能力,做最理想的編配與實施,為的是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因此,學校必須做完整的課程設計與規劃,時間安排,聘請教師做完整的教學,在學期開始,排定課表,編配教師,在既定原則下按表進行教學,這是正常化教學的基礎,在此原則之下,教師課堂教學,依照教師專業,學生適性,在教室裡,教師使用教學法與評量方法,由教師專業自主,但是對於調整課程,調課或是其他變更,則須申請獲得學校同意後方可為之,此乃保障學生受教權,讓學生在不受干擾下能專心學習,學習有一定的進度,評量學習成效,以確保學生基本能力。
針對此則新聞,落實正常化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要求,學校是一個有計畫有組織的學習社群,教師不得隨意更改課程,必須按課表準時教學,我想這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了解的事情。但是,此一大原則,也是基本原則,在海外實施起來感覺好像很難,學校同仁會告訴我說:校長,我們辦很多活動是因為家長要求,家長希望看到學生活動表現;家長也會告訴老師該怎麼教,如果我們不依照家長要求,家長就會有很多動作 ,甚至找學校希望換老師。因此,老師們又說,在台校生存之道就是呼應家長要求,滿足家長的要求,就可以.....。乍聞好似有理,其實教育專業的本質被破壞無遺。
學校、教師、家長本來就是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彼此協同合作,才可以將學生帶好。但是,現今社會,人人都曾進學校學習,對教育都有經驗;對中小學課程都有些認知,因此人人可談教育,如果又碰上是自己關心的議題,每個家長都可以侃侃而談,口才便給,道理十足,有時候不是教師所能招架,其實家長應關心而不干擾。開學時,常看到家長站在各班教師們口,觀察老師教學,品頭論足,如此場景,教師如何發揮教育專業,一顆懸著的心,相信是會影響教育品質的。
在這樣的情景下,正常化教學格外重要,既定課程不得隨意變更,不得因任何一個家長的意見而調整作息,因為教育是追求公平正義,要照顧所有的學生,默默支持的家長,她不是沒有意見,她是尊重學校與教師,不能因強勢表達,就為家長做特殊更動,學校與教師要能照顧所有學生。
今天巡堂時發現小學部有一個班級在做慶生會,為學生慶生多美好的場景,每個月為壽星表達祝福,同儕分享,師長祝福,相信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但今天發現的場景不是這樣的,壽星媽媽和姐姐攜帶蛋糕到班級,專程為壽星慶生,當下感覺這是不宜的,因為全班同學犧牲一節課,就為一個人,而且,教師當思考,班上每個人都給予這樣的場景嗎?為一個人,上課作息為之紊亂,可以嗎?如果不是全面對待學生,教師應拒絕家長要求,讓慶生活動方式與時間做合理安排,可以在家裡,邀請同學參加,而不要要求占用上課時間,這一切端看教師專業素養。
活動可以調劑身心靈,活動可以展現才華,這些論點大家都贊同,問題是,在校上課時間畢竟有限,學習的主軸,各科教學內涵如何充實?學生如何學習才能學到知識?知識學習,生活學習,都需要時間,尤其是學科學習方面,如何帶領學生精熟學習,建構學生基本能力,是每個教師要隨時反思檢討的議題,學習就像蓋房子,每一個步驟,每一個觀念,慢慢充實,才能持續前進,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奠定高深學問學習能量,從小學開始,做好正常化教學的第一步,守法有紀,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按部就班,學生學習有成效才會快樂,也才能為未來發展構築穩固的階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