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優秀,非常欣賞與羨慕很多才華洋溢的人,總覺得何以上天造人差別那麼多?如何讓自己彌補先天的不足?這成了一輩子的功課。
商業周刊何飛鵬先生談到「先有數量,再求質量」一文,細數他在記者生涯中,如何發掘題材,每天把看到的事,蒐集到的資料,不管大事、小事,全都放大處理,當作新聞來寫,不挑題材,稿量就不虞匱乏。此種寫作方式,變成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先有數量,再求質量;先有速度,再求深度、再求廣度,數量與速度,是孿生兄弟,有其一必有其二。遇到任何事,不要先想,而是先做,做了幾次後再找出其中規則,而後依規則,再快速試做,不斷改善流程與方法,透過數量累積,直到熟練,如此可以增進專業。
不管環境如何變,對於一個專業人士而言,不斷的充實精進,是永遠不變的事。準備,是態度的宣示,一個人即使非常聰明,沒有正確的態度也是枉然。傳統上大家會認為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但是戲棚是必須自己搭建的,在過程中,每天的進展,必須是點、線、面逐步進展的,逐漸累積串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等到因緣俱足,戲棚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的。
人常常為一些身外的人事務所困擾,有時覺得應盤點自己的辦學理念與帶領方法,有時覺得應有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雖然,帶領需要的是一份心,勇於接受挑戰與承擔,而後在組織蛻變與孩子的成長進步時,感受到那一絲絲的欣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