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飲食文化

寶箱綁線新煮流
肉食甜美又祛油
骨亦幽香把客留
茶為藥膳傳千秋

   這是一家肉骨茶店裡的對聯,在小吃店掛上對聯,給餐飲店裡增添文化氣息。

   前天早晨去吃了傳統的馬來西亞肉骨茶,肉骨茶名字的由來,原來是出產滷豬肉食品總匯的地方,『肉骨地』是也,早期馬來西亞人為了出門工作,早上一定要填飽肚子,且要有一定的熱量,以維持體力工作,因此他們以特製的滷汁做料理,將整頭豬的不同部位分別下鍋,滷出一鍋黏稠的湯汁,做為早餐的主食,男子用完了豐盛的早餐就可以維持一天充沛的體力。此種飲食習慣慢慢傳開來,鄉下人也把這一道料理帶到城市裡,成為地方特色小吃,該如何命名呢?這鄉間小吃如何讓他登上大雅之堂,命名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經高人指點,以音直接轉化,『地』、『茶』由於閩南音相近,轉化成華語就成為『肉骨茶』,感覺高雅,且他是菜餚非茶食,就輾轉成為馬來西亞風土小吃,也成為觀光客必吃的美食。

   現今台灣的餐飲偏向清淡,重視養生;但是馬來西亞仍然是重口味,又鹹又甜,又辣,像是早餐他們流行吃肉骨茶,我們一夥人點了幾樣特色肉骨茶,大家把肉吃完,湯汁沒人喝;但是看到隔壁桌,每個人把碗裡的滷汁喝得精光,看了叫人咋舌,那麼鹹,那麼油,怎喝得下?想想飲食真的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文化,目前,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對我們而言已習以為常,但是在馬來西亞,還是將自己用的湯匙直接到大碗裡舀湯,這和台灣二十年前的光景很像。所以說:開發中國家和先進國家,人民生活素養是不同的,素養需要的是教育,餐飲文化需要教育養成,或許這也可以成為在馬來西亞的一個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