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是忙碌也充實
| 2012.03.24 董事長嫁女兒 |
2012.03.23駿吉公司酒會PM6:00
| 2012.03.23中台科大 |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問渠哪得清如許
問渠哪得清如許
今天友人說她最近工作可能異動,可能是接行政職,問我的想法與看法。目前為止,我沒有給答案,因為很多事情,旁人是無從給答案的,而當事者最想聽的也一定是和自己想法接近的答案,因為通常人們是想尋求支持與認同,最後還是會以自己的想法做決定。
友人任職單位我還算熟悉,內部的競合超乎異常,當然私人機構,本來就是求表現,依績效給薪,論功行賞,這原不足為奇,奇特的是單位裡互相攻訐,很多人奔相打小報告,而領導者耳根又軟,每次訊息進來,很少先求證或是深入了解,就先發頓脾氣,讓當事者不分青紅皂白就被罵一頓,因而組織氣氛非常差,同事之間勾心鬥角,工作氣氛詭異,但是大多數人為了生存,總是隱忍或低聲下氣,有能力者跳巢,而一般人只能逆來順受,為了生計不得不然。
這種組織在社會上為數不算少,友人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利用時間前往進修,如今完成碩士學位,真是值得恭賀,當然其能力也受到肯定,照理有升遷的機會應欣然接受,在工作上接受更大的挑戰,服務更多人。但是他猶豫了,他說他很希望保持人性的真善美,因為很多時候晉升到領導管理工作,就慢慢離群索居,離現場愈來愈遠,離第一線的同仁也愈來愈遠,這是他不喜歡的,加以組織氣氛的詭異,更讓他打退堂鼓。
聽到他的告白,也讓自己反躬自省,如今的工作,在台灣學校,他是一所私立學校,理應講究績效,毫無冗員,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兢兢業業,為交出好成績而努力,但是進入校園,又感受到他像是公家單位,很難評定績效,各有生存之道,因為封閉,自然保守,盡其在我,很少檢視,所以「我盡力了」是最常聽到的話,久而久之,固著的模式一而再的搬演著,很難修正或改變,這可能也是友人卻步的因素吧!
走筆至此,我想我會告訴這位朋友,勇敢的接下新職吧,總是要有新人的加入才能產生新氣象,多一些變革的因子,組織才有質變的可能,人在工作中,挑戰自我的酣暢,為組織注入活水源頭,雖然辛苦,但是,我相信那是值得體會的。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優秀是培養出來的
適應和調整的能力如何培養?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如何陪伴?相信是現代家長一直都很為難的事。
青春期孩子希望有獨立自主的空間,很多青春期孩子放學回家後,關進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很難窺其堂奧,到底孩子在房間裡在做甚麼?現在網路無遠弗屆,孩子在網路世界中遨遊,他們真的在做甚麼?相信很多父母都很困擾,但是束手無策,常常和孩子處於冷戰中,既焦慮又著急。這是現代版親子問題,在無數家庭中上演。
孩子是突然之間疏遠的嗎?是忽然和父母隔閡的嗎?都不是。雖然說青春期的孩子想獨立,但是發展是有跡可循的,有其徵兆,父母只要用心留意還是可以在事情發展之始,做好因應之道,讓親子關係能持續維持,就像兒童時期一樣,關懷是有方法的。
有的父母說,我也知道孩子需要陪伴,但是孩子在做功課時,我在旁邊看報紙,孩子就說:我在用頭腦,你卻在旁邊翻報紙,你很煩咧!這會影響我的思考。孩子的反應是很真切的,作功課是需要用頭腦的,看報紙在孩子眼中是休閒,兩者擺在一起並不搭調,但是媽媽也有話要說:我看報紙是應該的,我每天看報紙是我的功課。諸如此類,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僵,其實,孩子做功課,父母陪伴在旁,是必須有所犧牲的,要依當時情境選擇該做甚麼事?或是閱讀哪類文章?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做功課,你都在休閒,將每天陪孩子做功課的時間成為自己專業成長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也很認真,也持續在增長知識,如此可以讓孩子以平靜的心寧,靜下心來學習。
青少年迷偶像,那是一種認同,如何善用認同來激發孩子的豪氣?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可運用的法則,最近全球瘋林書豪,林書豪,一個亞洲人,一個哈佛大學經濟系的畢業生,卻在NBA籃球隊中嶄露頭角,這當然有機運,但不是偶然,任何一個人,其潛藏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累積醞釀,持續精進,機會來臨時才可以一顯身手,林書豪的成功就在這種規則下一舉成名,在NBA職業籃球隊的光環下,應該可以成為青少年的偶像,因此在升旗典禮時和孩子談論林書豪,希望激發孩子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氣,殊不知只有二個孩子舉手說聽過林書豪這個人,不知是靦腆,還是冷漠?或是其他因素?這種現象值得學校探討,如果孩子一副事不關己,或是對任何事都激不起興趣,不見熱情與活力,真值得研究,更需要想方設法激起孩子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因為唯有好奇與熱情可以帶領一個人前進,也才能克服困難去達成目標。
孩子的發展,其潛規則來自家庭,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深遠,可是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快樂,快樂是一輩子的功課,當事情順利完成時,那快樂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快樂絕不是隨興,更不是任性,快樂是付出以後,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淋漓盡緻。從林書豪成長歷程,當可發先優秀是需要鋪陳與培養的。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清晨漫步偶思
2012.03.18 幼稚園情境布置
愛麗絲夢遊記
漫步偶思
每天如何在生活中發現樂趣,為自己添柴火,成為異國生活必備的能力之一,所幸,生活原本單純的我,總能在案頭中尋找發現,也為生活增添樂趣。
清晨在鬧鐘聲響中,揭開一天的序幕,窗外黑漆漆的一片,等待朝陽的到來,馬來西亞的清晨,太陽總是慵懶的,在七點時分,太陽仍然無法就定位,就像是該上班值勤時刻到了,卻是偷懶打盹;唯,七點一刻鐘,牠就匆忙的報到,大地也倏忽清醒了,在這星期天的清晨,每逢假日睡到自然醒的我,告訴自己,該好好體驗清晨的恬靜,與涼風的輕拂,諦聽鳥雀的歌鳴,也為自己留下清醒的時間。
迎著微風,吸取清晨第一滴芬多精,在既定的路線中,發現了不同以往的風景,清晨的曙光驅走夜晚的朦朧,同樣的在自己的感官世界中也發現了微小的變化,剛來時,那一大片的空地,現在已被一幢幢的新建物取代,原本的綠地化身成為旅人的驛站,一家家斜頂屋瓦的東南亞建築風格,訴說著經濟起飛的腳步,人們說房價漲了,哪家又賺了,但是一個旅人卻憂傷於翠綠的草地、孩子的嬉鬧、蔚藍的天空,都被那棟棟建築所遮蔽了,少了那份寬廣與穿透,心靈的空間被視野所阻隔,雖然家家造型獨特,單獨審視美輪美奐,但是總覺得擁擠,不若先前,讓視野可以隨意馳騁的優遊。
不知幾年了,養成了快走的習慣,每天定時定量的運動,成了一天的功課,以往在台灣,跑步機成為我的好夥伴,旅居馬來西亞,社區club的跑步機也曾伴隨我幾個月的時間,後來,因人多需等待,慢慢的發現社區優雅的環境,加上自然的涼風,漫步其間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溫潤,尤其是傍晚時分,太陽稍歇,星光燦爛,大地隨我行的蒼茫與豪邁,也為自己的生活定格,傍晚的運動成為每日固定的功課,一方健身,另外也排解旅人的孤寂,從此愛上社區漫步,這也成為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功課,每日等待的就是傍晚時刻,好似坐擁蒼穹,誰有我富足,天地為我歌頌,歌頌生命之歌。
一樣的路徑,一樣的漫步,在黎明曙光中,迎著朝曦邁向光明,感受有別於以往,真是應驗了太陽光底下每天都有新鮮事物,端看自己如何享受與品味。最近特別喜愛流浪者之歌,環遊世界與浪跡天涯,是一體的兩面,行腳何處雲遊他方,但願都能有所體會。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歡迎文華好夥伴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盼望的力量
有時候心有靈犀就會反射到所見所聞上,今日Google的英文漫畫:
You should be able to finish a crate of paperwork each day for the next 40 years. Ready to get started?
談到的是未來40年每天都要完成一箱的文書工作,你準備好開始了嗎?
工作職場是須打實仗的,除了專業之外,強健的身體是最重要的本錢,好好的鍛鍊身體,才能在職場上衝鋒陷陣,有所展現。這是最近縈繞在自己內心深處,也期待要在職場上馳騁者必備的本錢。
工作職場是須打實仗的,除了專業之外,強健的身體是最重要的本錢,好好的鍛鍊身體,才能在職場上衝鋒陷陣,有所展現。這是最近縈繞在自己內心深處,也期待要在職場上馳騁者必備的本錢。
一則故事:
1938年,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年代,失業率超過15% ,是一個灰暗的年代。就在此時,一個傳奇發生了:
有一匹三流的賽馬,名叫海餅乾( Seabiscuit )。牠,瘦小,渾身毛質粗超,最糟的是牠粗短的腿,走起路來像鴨子走路一樣,在平常的賽事中,牠常拿最後一名,沒人對他抱持希望。
然而,一個汽車商人,竟然以低價買走了海餅乾,不到一年,海餅乾竟然贏了33場比賽,破了16個記錄。這匹瘦弱的小餅乾,重新燃起了希望與人們的盼望。當年11月1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賽馬跑道上,海餅乾正要與當時的冠軍馬「海軍上將」( War Admiral )一決勝負,當時羅斯福總統正準備召開一場記者會,但是人們不再關心羅斯福總統,世界的舞台上,彷彿只剩下這匹小黑馬。比賽現場湧進四萬名觀眾,沒能到場的數千萬美國人守在收音機前。迫使羅斯福總統延遲記者會,讓大家聽這場比賽實況。
這匹又瘦又小的海餅乾,不負眾望,終於擺脫恥辱,贏了比賽,
帶上勝利的桂冠。海餅乾,不會說話的小賽馬,在既不被看好,又被嘲弄的時刻,但是他反敗為勝,是希望的化身。
啟示
盼望的力量之所以巨大,因為,它是會傳染的。在年輕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盼望,此刻的你我,心裡的盼望是甚麼?每個人都是從最初的地基打起,要懂得勉強自己,將身邊的事情做好。不可以丟棄勇敢的心,只要不斷的練習,運氣也會站在你這邊。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向著標竿努力向前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探訪心靈基地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緘默也是一種表達
緘默也是一種表達
We can’t both be right, which means that I must be right. 我們兩個不可能同時是對的,那就是我對囉。
世界上有很多羅生門的事,但是真相只有一個時,誰是誰非,只有當事者心知肚明,外人是很難置喙的。
有時候霧裡看花,意象、心象、都會影響眼睛所見的。正如我們看天上的雲彩,時而似群山環抱,時而似萬馬奔騰,氣象萬千,幻化莫測,而這一切都隨著心境而推移,有不同的覺知,所謂移情作用似也,內心的思緒、觀點、想法,都會表現於外在的行為,外表是內心的寫照,有時候是很難掩飾的。
人是很複雜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工作上要有相同的價值觀,才能有共同的目標,組織用人,其實是在尋找共同理念者,理念相同,做法各異,可以發揮殊途同歸的共效,否則南轅北轍,雞同鴨講,各懷己見,焉能擦撞出生命的火花?
人是情感的動物,因為有情所以很多事情可以融通,也因為有情,使得日子散發出光芒。今日有家長帶著孩子到校參觀,寄望下學年就讀台校,彼此寒暄握手,對方說:校長,你好溫暖。或許當時,打從內心歡迎,所以手中充滿著暖流,自然傳達出那一份溫馨,這是自己對自己的期許,與人為善,人與人之間不一定都可以成為朋友,但是至少不要互相傷害,這一直是自己的座右銘,也期許自己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真誠相待不難,難在於有時候為了將傷害降至最低,不得不保持緘默時,被誤解,不諒解,那種內心的煎熬,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人生過半,還是積點口德能夠不說還是不說吧,要維持某些秩序,尋求績效,對的事,做就對了。
兩個人不可能同時都對時,只要不觸及人生安全,那就緘默吧!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工作的態度與順序
2012.02.26金馬輪與弘光科大幼保系同學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從工作中得到快樂
2012.02.11台商春晚與岳立柱師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邁向成功之路
| 生命的花朵 |
邁向成功之路
今年開春以來全世界籃壇最夯的新聞人物非林書豪莫屬,從二月五日開始改寫他的生涯,報章雜誌甚至於形容這是「從地獄之門,走向天堂之路」,不知如此形容是否貼切,他在籃壇綻放光芒是事實,從地域到天堂,憑藉的是甚麼?一個二十四歲的青年,全世界媒體為他瘋狂,從媒體中看到他成長歷程與轉折。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其背景,林神奇(Lincredible)- ESPN主播對林書豪的稱呼、林仙度拉(Linderella)- 比喻他是一夕崛起的童話灰姑娘,其實他的童年是幸福的,因為他來自台灣彰化北斗鎮的菁英家庭,父親台大畢業,公費出國的電機博士;母親出生外省第二代醫生家庭,定居美國。如此一個菁英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是「中西融合,恩威並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深遠,林書豪的父親認為,運動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重要性絕對不亞於課業,所以常帶著孩子一起打球;其母親重視孩子的課業,要求孩子做完功課才打球,他認為一個學生功課很重要,學生的工作就是先把書讀好,只要把書讀好,要打多少球都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成績退步,就得調整打球時間,在母親的管教下,林書豪找出一條最簡單的遊戲規則,就是專心的把功課做到最好,然後開心的在球場上打球,因此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美國一流高中的競爭相當激烈,要同時兼顧課業與練球是相當困難的,從報導中又看到林書豪以宗教信仰支持自己不斷的努力,以聖經作為自己的教練,在書本與籃球中都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找到平衡,其歷程中的毅力與高度的自律,常常是從讀經中參悟出來的,「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成效,是由心發出的。」沒有甚麼比駕馭自己的心更重要,心在每個關鍵時刻所做的決定,累積起來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成就,若能持守正道,就能發揮正向能量。林神奇,或許不神奇,其意志力與高昂的決心,才是他成功的真正推手。
每個人都有其信仰,信仰可以滌清思慮,讓人保有一顆清明的心。教育不談宗教,但是要培養品格,如何幫助青少年,使其心性沉著穩定,專注做該做的事,學業、興趣兼而並重,立定目標,專心致志,指引學生走一條康莊大道—辛苦但是可真正探索自己天賦的道路。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以盼望力量改寫生命
在商業週刊1266期看到這一句話: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愧--(聖經 羅馬書第五章3-5節)。映入眼簾,內心有著無比的悸動,因為周遭的人事物紛擾,有時難免因為相關他人的話語,影響自己的思緒,是該有所抉擇,但是每思及自己的熱愛,對教育的投入、對學校的責任,總是告訴自己,學生是純真的,學生是無辜的,孩子真的需要接受常軌的教育,教育豈能像放煙火一樣?只是剎那的歡呼?
夜深人靜時,是自己沉澱反思的時節,情緒雖有起伏,晨起必定歡呼,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我要為學生規畫、引導、帶領,讓孩子在今天結束時有所增進。在校園裡,孩子、家長、老師,每天忙進忙出,不就是希望孩子有美好的生活、學習快樂,日日精進嗎?何以有人總是希望讓校園波濤洶湧,樂此不疲,影響了校園的寧靜和諧與歡愉,殊不知,沒有正向思維的心靈,如何帶領學生,最終影響的學生學習的情境。
和自己對話,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的,但是它很難,勉力為之。個人雖沒有特殊信仰,是傳統臺灣人的燒香拜佛,我祈求上天的祝福,也祈求先祖的庇佑,我也從閱讀中尋求認同和前進的動力,雖不是基督徒,但我喜歡翻閱聖經,因為很多品格、教養的觀點,可以從聖經中得到啟發,來到馬來西亞,更要求自己閱讀英文聖經,查閱經文,了解真正的意涵。今日閱讀 Romans (5:3-5)引以為自己思緒的盤點方向:
5-3 : And not only that, but we also glory in tribulation, knowing that tribulation produces perseverance.
5-4 : and perseverance,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hope.
5-5 : Now hope does not disappoint , because the love of God has been poured out in our hearts by the Holy Spirit who was given to us.
很多大道理,說來容易,做起來是要花很多力氣的,但是滴水穿石,期許「每一次都能更接近美好」
夜深人靜時,是自己沉澱反思的時節,情緒雖有起伏,晨起必定歡呼,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我要為學生規畫、引導、帶領,讓孩子在今天結束時有所增進。在校園裡,孩子、家長、老師,每天忙進忙出,不就是希望孩子有美好的生活、學習快樂,日日精進嗎?何以有人總是希望讓校園波濤洶湧,樂此不疲,影響了校園的寧靜和諧與歡愉,殊不知,沒有正向思維的心靈,如何帶領學生,最終影響的學生學習的情境。
和自己對話,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的,但是它很難,勉力為之。個人雖沒有特殊信仰,是傳統臺灣人的燒香拜佛,我祈求上天的祝福,也祈求先祖的庇佑,我也從閱讀中尋求認同和前進的動力,雖不是基督徒,但我喜歡翻閱聖經,因為很多品格、教養的觀點,可以從聖經中得到啟發,來到馬來西亞,更要求自己閱讀英文聖經,查閱經文,了解真正的意涵。今日閱讀 Romans (5:3-5)引以為自己思緒的盤點方向:
5-3 : And not only that, but we also glory in tribulation, knowing that tribulation produces perseverance.
5-4 : and perseverance,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hope.
5-5 : Now hope does not disappoint , because the love of God has been poured out in our hearts by the Holy Spirit who was given to us.
很多大道理,說來容易,做起來是要花很多力氣的,但是滴水穿石,期許「每一次都能更接近美好」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釐清自我 尊重他人
| 2012.02.25 於金馬輪 Haritage Hotel 2012.02.26 金馬輪小學的標語 Thank you for not running Walk don't run 2012.02.26金馬倫仙人掌花園 樹木也有天花板阻擋 |
在人生旅途中,持有一個崇高的目的,就是活力的泉源。每思及此,就讓自己莫名的興奮,為理想而奮鬥努力,改變從微小處見真章,所謂見微知著是也。為工作而生活,每天都有一些些的改變,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也因為改變而更充實更多元,在生活中看見孩子未來的希望,這是多美好的境界。
校園是一個匯聚四面八方的人組成的有機體,在此可以欣賞不同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的成人與孩子,成人的世界看似複雜,但是教育界事實上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面對的是天真無邪浪漫的孩子;青春活力與心性未臻成熟的青少年,教師的責任在引導啟發,教育的方法因人的個別差異,應有多元的方法,此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和孩子做朋友,也才能正向的引導。身為教師,本身就必須有多元的思維與某些的限制,畢竟為人師表,是表率、是典範,因此必須為所當為,也必須自我要求,自我限縮,思維與做法不得無限上綱,尤其實學校是一個經過設計的環境,每個人縮小自我,才能成就大我。
校園生活,無論時間安排、空間規劃,都有一定軌跡可循,教師在設計的時空教學,學生按課表上課,有一定的進度,井然有序,任何的變動都需要經由溝通協調,方可竟其功,如此不致於亂了方寸,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成效。中小學教學目標是探索知識,為生活做準備,教育預備說的主張如此;另外,教育即生活,做中學,從實做中體驗知識的無窮與浩瀚;殊不論教育的目的如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充實,能過美好的生活。本乎此,教育講求團隊,團隊規律與法則是需要人人遵守的,每個人都以團隊發展為第一要務,很多紛爭自然可以消逝於無形。
制度設計一經完成,人人遵守,井然有序;但並非一成不變,執行一個階段是需要檢討修正的,如果大家都遵守遊戲規則,可以避免很多紛擾。但是現實環境中,總是有些人自視甚高,希望表現自我,美其名為關懷學生,其實是個人英雄主義,唯我獨尊,但是請他出來服務時避之唯恐不及,又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成為一個團體中的trouble maker而不自知,甚至於洋洋自得。
國家在制定教育政策時,應注意國家社會的整體發展,而不是去爭技術性科目的世界排名。一所學校的典章制度,規章訂定也是如此,所謂「競爭力」強弱,來自於成人在社會中的表現,故教育應重視的是,在基礎教育中培育成功者該有的特質,如毅力、好奇心、幽默…等。一味追求分數、排名,或是定於一尊,只會抹煞孩子的學習興趣,是辦學不可不深思的事。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緩步走長路
| 2012.03.02 於台校 |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