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3(星期六)
教師的教養觀
人生處處充滿著意外,然而,有些看似意外,冥冥中卻自有邏輯
昨天國中部家長委員會,林會長拿了一本書問我看過沒?「我是被老師教壞的」,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書名,我沒看過,會長就把這本書送給我。身為教育工作者,看到教師竟然把學生教壞了,如此還得了,趕緊一窺書中究竟。
一個小學五年級的老師,因全班太吵,全班罰跪,甚至跪著考試………,
國中一年級,學校能力編班,學生因為成績不好,學校給予差別待遇,前段班吹冷氣,後段班則無?歧視成績差的同學?(我想,這可能是誤解)
「頭髮太長」,哇,這是很多國高中生共同面臨的問題,頭髮太長,警告一支;上課吃東西,警告一支;穿耳洞,警告一支;上課睡覺,也是警告一支。形成孩子,沒關係、隨便啦、反正記過又不會死……,記過、記過,成為中學生活中的花絮,孩子已彈性疲乏。
教育上種種師生言語的衝突,是教育病症的縮影,教師能否走入學生內心深處?指點學生生活漣漪,師生均能從生活上學習,才能改善教室氛圍。教師要具備引導與指導的功夫,以及在人生哲學引導學生的能力,能和學生一起探究人性的差異與人性的糾葛,解讀學生行為背後的意含,才能展開心扉展現見識的本領。
「如果老師沒有辦法讓學生喜歡,學生可能會喜歡上她的課嗎?」看到作者把孩子交給教練學習打高爾夫球,藉由練球過程中,學習生活態度,諸如:練球時,只要有人跟你說話,就馬上撤銷擊球動作,眼睛看著說話的人,聽講完畢,再重新就位;早上九點開球,最慢八點半就該到;所有用具都要被分,以防萬一…,這些態度逐一養成,孩子在過程中就可能脫胎換骨;而後探討學習的快樂,「如果球打不好,不進步,會喜歡打球嗎?打完球會快樂嗎?所以不進步就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因而天下沒有單純的快樂。這些哲理如何帶領孩子成長與學習,是周末的今日,讓我重新審視,也期許再精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