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2014.02.18
 
 


使命的召喚-新視野和願景

邁向未來的想像是日常生活中值得時時冥想的一件事,在教學生涯中,我常教孩子一件事,那就是讓孩子觀察自己,深入探索自己,然後加以超越。這就是我的教育觀,因為我深知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原本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維護孩子自身的創造力,從自己本身的經驗世界出發,透過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外在的世界做出連結,才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世界和未來。

想像力是甚麼?想像力扮演的角色不是解決問題,或改善問題,而是擔任喚醒、揭露平常看不到、聽不到和意想不到的許多面向,進而走向能夠與人面對面的空間,想像本身就是目的,其焦點在歷程而非成果,從而產生內在動力,而自我獎賞。想像力有四個像度:

一、美學層面,我朝向你的方向,產生了驚奇(wonder)

二、道德層面,我走入你的領域,具備同理心(empathy)

三、生態層面,他超越人我關係,面向著希望(hope)

四、心靈層面,朝向自我與人群,產生了使命 (call to something)

  對學校教育而言,想像力應用於教學,就是將藝術導入美學,教育的本質是藝術,在校園中常常省思察覺教育歷程的意義:有足夠自由開放的心胸以邂逅學生的多樣性、有足夠的勇氣促進教育的差異、也要有足夠的智慧避免多愁善感,整體而言,這就是教師的三達德:智、仁、勇,也就是想像(imagination)、熱情(passion)與創新(creation)的勇氣。

  人因為自己的興趣而投入工作,從中體會出來價值,這裡面經常蘊含著品德。在教育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能力,才會帶給人喜悅和快樂,變得更自在、更有自信,更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是要什麼?否則教育帶給孩子的是挫折和痛苦,孩子是無法從教育中學到什麼?

  教育工作是在真實的流轉中,靈活的連結學生與知識,所以教育不是對學生大談教條,因為那往往容易流於偽善,善與美時常座落於真之中,讓孩子保有赤子之心,誠實面對自己,有了真誠之心,品德自然存乎內心。學校應該孕育想像力與創造力,在校園生活中要有適時的留白,留一些時間與空間,讓師生去創造、去互動、去想像,適度表達自己與創作。我想,有一種學校文化,重視探索甚於發現、珍惜驚奇甚於控制、關懷創新甚於標準、欣賞隱喻甚於陳述,如此帶領的學校文化將聚焦於「形成」、重視想像的價值、賦於價值評估以及關懷旅程品質的教育意義,甚於達到目的的速度,這就是教育之可能,也就是學校應有之新視野和願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