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2016.02.17
 
 
 

童年的美食

  閱讀「畢嘉士基金會」公益豆英語小學堂報導「認識馬拉威的主食和特色小吃」。提到馬拉威的主食是將玉米粉煮成為類似台灣的「碗粿」糕狀物,稱為Nsima,馬拉威人將Nsima用手揉成小塊狀後,蘸著醬汁配上生菜沙拉,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其次,炸樹薯,是馬拉威最常見的平民小吃,將樹薯切成塊放到油鍋炸得金黃,可以蘸點粗鹽增加風味,比較豐富的就連同炸香蕉或炸雞肉再加上生菜沙拉,組成套餐,是很有特色的風味餐。第三是,水煮蛋。街道上可以看到小販提著桶子四處走動,兜售水煮蛋。水煮蛋對於現在的台灣人或許不復記憶,卻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

  兒童時期最盼望的就是搭火車到台北看外婆,當時外公外婆住台北,媽媽到台北看外婆,帶著我和姊妹們,搭著火車過山洞,山洞長又長,每次都數著到底過了多少山洞,數著數著,永遠數不完,心中只是期待小販的到來。當時最盼望的是每到一站,就會有小販上車兜售物品,而我們最盼望的就是媽媽買水煮蛋給我們吃,水煮蛋的吃法是蘸著鹽巴吃,那可是當時的人間美味。吃著水煮蛋,口齒留香心滿意足地倒在媽媽懷裡睡著了,已忘了搭火車是很漫長的旅途,只是想著下次甚麼時候再到台北看外公外婆,又可以吃水煮蛋。

  今天看到報導,雞蛋在馬拉威是很珍貴的物品,因為來源少,價格高,每顆水煮蛋要價一百馬拉威幣,約是一般人一天薪水的十分之一,是相對昂貴的小吃。哇!如此昂貴,真無法想像,其實回想兒時記趣,台灣當時一樣物資缺乏,雞鴨魚肉其實都只有在逢年過節才上得了餐桌的珍品,和現在相比,真無法回朔。現在的馬拉威和當時台灣以農業立足時一樣,農業社會,但是科技不發達,農產品產量不豐,品質亦乏善可陳,人民過著看天吃飯的日子;但是幼兒會長大,相信只要有正確的方向與領導,落後是可以改善的,祝福馬拉威。

  水煮蛋在長途旅行中伴著我,兒時,從台中到台北是非常遙遠的,回想從前,立足現況,舉世變遷,只能從記憶中尋覓,祖父所居住的萬華、江子翠,河邊、流水、樹木、林蔭以不復尋找,舉頭所見但見高樓大廈,豪宅,以及川流不息的車陣人潮,常常覺得進步是必然,科技是幸福,享受高科技的同時,看到馬拉威的美食,不論是玉米粉作的主食或是炸樹薯以及水煮蛋,原汁原味,找到食物的天然美味,正是現代人所追求的,世事的循環,當複雜時回歸簡單,永遠是人類文明的另一種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