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教育人應知教育事
看到報導著實震撼
科技部與教育部6日公布PISA 2015年各國學生表現結果,台灣「數學素養」數學表現優異、排名第4, 「科學素養」從原本第13名大幅提升至第4名,「閱讀素養」則退至第23名。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全球學生評量,目的是瞭解15歲學生參與社會所需的關鍵知能,自2000年起每 3年進行一次調查;台灣自2006年開始參與。PISA評量主要分為「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今年以「科學素養」為主測。
學生的歧異度擴大
台灣學生這次在「科學素養」表現大躍進,從2012年的第13名,2015年大幅提升至第4名,頂尖學生比例也較2012年明顯增加7.1%,但學生的歧異度表現有擴大情形。台灣這次「閱讀素養」表現和2009年主測閱讀時程度一樣,國際排名都是第23名,但相較2012年的第8名則是退步;和亞洲國家相比,輸新加坡、日本、韓國和港澳地區,僅優於中國大陸而已。
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加強
在性別差異部分,男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素養表現上都較女學生佳,但未達顯著差異;但閱讀素養則顯示女學生表現優於男學生,且達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成績下降,其評量向度包括25%擷取與檢索、52%統整與解釋,以及23%省思和評鑑,佘曉清認為,這顯示閱讀素養推動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加強。
數學、閱讀「高成就」比例減少、「低成就」上升
「 科學素養」臺灣學生平均分數為532分,「數學素養」平均分平均分數為542分,「閱讀素養」從2012年第8名大幅退步,落到與2009閱讀素養主測年相同為23名。2015年是台灣第四次連續參加這項國際PISA調查計畫。在2015年的PISA評量的學科領域以「科學素養」為主,「閱讀素養」與「數學素養」為輔。不同於往年PISA的評量方式,PISA 2015的評量是全面電腦化測驗,更加測了學生的線上「合作式問題解決能力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評量亦關注學生的科學認識論知識(knowledge of Scientific epistemology)。
PISA 2015 電腦施測,數位閱讀互動性高
科學探究題目強調實作精神、題目與受試學生在螢幕前「互動」,題目要求學生以線上題目進行簡單實驗操作、然後歸納出問題。譬如,「跑者在炎熱又潮溼的天氣中跑步若不喝水,將會面脫水和種數風險,若在跑步過程中喝水,將有甚麼影響?」學生須理解並運用實驗假設、操縱變因、應變變因基本觀念即時手動操作、得出數據歸納結論後,再答題。
今年PISA計畫主持人、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佘曉清指出,此類科學題型不但要求數位電子化閱讀經驗、更需學生在平時數理自然科目累積設計、操作實驗的經驗。
未來應著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耐心
專家學者指出,「閱讀素養」下滑主因有二:第一,電腦考試學生不熟悉。除了今年首次改以非紙本、數位化測驗與臺灣學生平時考試經驗不同。第二,閱讀題數增加,文字多。今年閱讀素養題數從2012年44題提高一倍到88題,與2009年閱讀素養主測年題數相當,排名也與PISA 2009年同為23名,且題目文字多,未來應著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耐心,進而帶出閱讀高層次素養: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資訊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