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6.10.20
 

經典的舊時代已然消逝?

  巴布˙狄倫,美國搖滾樂歌手,竟然榮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舉世譁然,有人憤慨的表示流行樂的歌手;有人嘲諷,諾貝爾文學獎竟然技術達陣?也有人眼睛為之一亮,哇!好棒,文學的多元性終於獲得經典肯定,讓鑽進精英小眾的獎項重回萬民矚目的焦點。

  諾貝爾獎項是一個至高榮譽桂冠,獲獎者均是各方翹楚自不待話下;然而長期以來,文學獎幾乎與經典文學畫上等號,經典等於正統,距離便同時出現,大眾在雲端下仰望,低人一等或理當如此便悄然成形。一樣的社會裡各行各業,一樣是菁英分子的傳承與世襲,出身名門,社會各界對於加諸身上的光環,視為理所當然,加以能言善道,很少人檢視其真正作為。社會如此,政治如此,百家行業更是如此,庶人很難出頭,一旦冒出,大家就以非常嚴苛的尺度檢驗,「你看,他就是優秀;你看,他就是不行」,放大鏡會因不同人而有不同的倍率,如果是自己人,那麼輕輕帶過,甚至置若罔聞,每天在社會新聞上此起彼落,自己人則掩飾太平,非我族群則撻伐有之而不手軟。但是事情真相是甚麼?對社會或組織有何影響?對永續發展?現今檯面上人物有多少人以蒼生為念?以世代為念?

  社會進化雖然緩慢,但是有軌跡可循,以諾貝爾文學獎為例,去年頒給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維拉娜˙亞力賽維奇,顯然評審已開始面向社會大眾,讓報導文學躍升至經典文學;今年頒給流行歌手,告訴社會文學已由學院走進生活,肯定大眾文化也能誕生膾炙人口的文學,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已能匯流。這樣的轉折,「用聽的諾貝爾文學獎誕生了」,這一腳步,是跨越多少時空而來?這一腳步是文學的一大步,更是社會進化的史詩!

  社會脈動的滾輪持續奔流,普羅大眾仍不用過度興奮,此刻的桂冠雖然誕生,但是下一位誰接棒?現實社會中雖然有著放大鏡,但是更多隱身於放大鏡之前,因此諾貝爾獎通常都是頒發給歷經幾十寒暑,歷經考驗者!現實社會中很多問題已然發生,傷害已經造成,當事者也已得到了崇高的令名,再回首話當初,已不勝唏噓?徒增負負。

  很多事都有跡可循,只是當下在光鮮桂冠之下,群臣都讚嘆國王的外衣,唯有路邊的小孩,其純真、誠實,說出事實的真相。現今,佞臣為了俸祿權勢,已然沒有了孩子的童真。教育何以失敗?昨天父母成長班演講者說:「政策走向需二十年後才能看到,不要期待政府會改變,你就是改變的起點。不要期待領袖能做到,表面的慈悲無法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推,有誰真正在乎團隊的貢獻與感受?或組織二十年後的發展?

  或許,在世界地圖上要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文字的紀載,管他是詩歌、散文、戲劇、小說,正如巴布˙狄倫一樣,在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沉澱再沉澱,有無影響的力道,其實已不是寫作的目的。寫,就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