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凝視教育的周哈里窗
教育工作的課題
依孩子性向進行適才適所的教育
不同天賦的學童得到最好的指引
讓每個生命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
愛因斯坦曾說過,每一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那他一輩子都會認為自己是笨蛋…,有多少孩子在學校裡力爭上游,不管自己的天賦,卻覺得自己是笨蛋,是魯蛇…。事實上,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同,如何依天賦來進行適才適所的教育,如何安排課程,才能照顧不同天賦學童的發展,讓每個生命找到自己的道路,也的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沒有幾所學校可以擔負起這樣的功能,復興做到了。例如,把美育當成學校特色課程,讓繪畫、音樂、舞蹈、體能、表演的才能,當成孩子最重要的天賦,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在講究美學、創造力與表述力的現代社會,這是很重要的特質。
誰知道孩子的天賦是什麼?他有沒有機會同時擁有多重能力?生命可以多元發展嗎?學校有沒有為孩子留下多元學習的機會?要了解一個孩子有多少天賦,是要有客觀條件的,復興是一所養分資源都豐沛的學校,學校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課程規劃、課程設計,都能針對孩子天賦做不同的設計,學習更多元,孩子擁有更多學習的可能性。
在很多情境中,看到了人際之間的微妙,以及每個人自我認知的極限,人能夠完全認清自己嗎?從周哈里窗概念中可以得知:「難,很難」,人很難看見完整的自己。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以下各種抱怨:「為什麼別人總是不懂我?」「那個新來的同事不知道在神祕什麼?」「我真的無法理解他的想法!」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認為,這些問題的主因,可能都出在「自我揭露」與「他人回饋」不足而導致的無效溝通上。身為組織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與人互動,而良好的互動,則必須建立在有效溝通上,否則訊息或情緒都將無法正確傳達給他人。
魯夫特和英格漢提出一個促進人際溝通的概念:想像自己是一扇窗,4個窗格之間的分隔很厚,視線無法穿透。你站在窗子的一側看自己,只可以看見A跟C兩個窗格;別人從窗子的另一側看你,只可以看見A跟B窗格。無論是你自己還是別人,都無法看見完整的你。
魯夫特和英格漢把這扇窗的4個區域,分別稱為:
A.開放自我(open self):所有人都看得見的區域,包括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
想法等訊息。
B.盲目自我(blind self):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瞭然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盲點,包
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不一定全部是缺點。
C.隱藏自我(hidden self):對外封閉的區域,這裡的訊息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無從得知,
像是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
D.未知自我(unknown self):這個區域誰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或壓抑下
來的記憶、經驗等,通常在愈年輕的人身上,這個區域的範圍愈大。
為自己的人生開一扇窗,每個人的心就像一扇窗,這扇窗如何開闔?這是很多人窮極一生必學的功課,持續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