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2
帶著熱情挺身而進
教育界最近最流行的語言是無力感、沒有成就感,從校長的退休潮中,校長們感嘆有責無權、赤手空拳甚至於委曲求全,讓人驚訝於當年參與校長甄試的熱情何以如此迅速的流逝?同樣的,洪蘭教授和基層老師座談時,老師們提到教學上最感無力的是:沒有成就感,學生不想學,沒有成就動機;洪教授進一步追問有無辦法可以改善,老師們一致搖頭,認為激發不起學生學習動機。何以教師熱情不再?教師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教師問題還是學生問題?教師站在講台上白白浪費時間、學生也虛擲光陰。
教學上最常談到的是主動學習的功效,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神經連接的情況非常不一樣,能主動學習的連結緊密,被動學習的則很稀疏。英國有一個實驗,是對倫敦資深司機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針對同樣開車四十多年的公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做大腦迴路測驗。發現,計程車司機和公車司機管控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端,計程車司機遠遠大於公車司機,因為計程車司機主動性強,常常思考路徑;而公車司機是被動性的依循固定路線,經年累月後,計程車司機的記憶體海馬迴大於公車司機。
科學家佛蘭克林說:”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remember.”(告訴我,我會忘記;教我,或許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就學會)。學習的方法多元,聽說讀想寫等一連串的歷程,需要的是身體力行,如何讓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參與,每一個概念的連結都需要心到、手到、口到,訊息接收後在心理產生思考、思考要能表達,讓大家了解,最後統整出一個具體的意見或產物呈現出來,從抽象到具象的歷程才能建立成就感。
現今的校長沒有榮譽感,老師沒有成就感,孩子沒有學習動機,這環環相扣的結果,造就了孩子的學習低成就,也間接產生了社會問題。這是制度問題,也是人性問題,何以公立學校瀰漫一股失敗主義?很多人沒有勁,只圖日復一日,而私立學校則蓬勃發展,大家趨之若鶩,或許政府應重振公權力,給公務體系的工作夥伴該有的尊榮,也為公務員承擔某些責任,否則人人以不犯錯為最高指導原則,怎能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
現代人個人意識抬頭,但是在工作體系仍應有行業應有的倫理守則,教師專業倫理倡議教育為專業工作,美國教育協會為教育專業訂定之八項標準,為:高度的心智活動,具特殊的知識領域,有專門的職業訓練,不斷的在職進修,為終身事業,應自訂應有的標準,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以及有健全的專業組織。在倫理守則的引導下,教師教學與生活結合,達到教育即生活的意境,學生樂於學習,啟動大腦迴路,學習才會有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