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2015.10.29
 
 
 

孩子何時開始學獨立

  開學以來,每所學校都舉辦家長說明會或學校日等活動,從家長踴躍出席的角度看,家長關心教育,關心孩子成長,這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可以看到親子共讀、共學,在孩子正長路上有人支持陪伴,孩子可以順利成長。

  學校日、新生家長說明會、開放日、家長參觀教學日,不論名稱如何,其目標則一致,學校打開大門歡迎家長參與,共同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以往此類活動大多在小學或幼兒園辦理,因為幼兒年紀小,自己沒有選擇的能力,加以國民教育採學區制,孩子就近入學可以避免許多不安全的因素,也節省上下學時間。當時國民教育由地方政府管轄,有統一的教材,齊一的師資,固定的作息,能夠做到標準化的學習,孩子讀哪裡其實差別不大;慢慢地社會開放,民主氛圍甚囂塵上,加上經濟起飛,私立學校應運而生,各校也努力發展特色,慢慢地,就讀不同的學校就有不同的發展主軸,孩子的能力也不同,私立學校蓬勃發展,也讓台灣的國民教育主體性變了調,有能力的、關心教育的家長,孩子大多進入私立學校就讀。

  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少子化的步調下,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延續到大學院校,君不見,各大學院校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出席的家長踴躍,不下於國民中小學,而家長反映事項都是生活的瑣碎細節,讓我想起就讀師專時,學校規定住宿,當時媽媽帶我去買了棉被,枕頭,還有基本的盥洗用具,帶我到學校,進入校門後一切就由自己打理。想當年一個初中畢業生,就得過獨立生活,一個寢室16位室友,大家共聚一堂,生活起居、讀書作息,樣樣要自我負責,有的只有每間宿舍安排一位舍長負責與學校聯繫,教官有所規範透過舍長傳達,大家就努力改進,做好。這樣的生活學習到獨立、自我負責與團隊合作,當年的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普遍優於現在的青少年,反觀現在的青少年,媽寶學生越來越普遍,這是教育的進步或退化?值得深入研究。

  教育界常反映,現在的學生家庭照顧得太周到,孩子反而缺少獨立思考、沒自信、沒主見、沒責任感,因為家長過度呵護,缺少獨立自主與自我負責的經驗,很多事都由家長接手;當家長沒辦法放手時,孩子就會失去獨立自主的學習機會,孩子沒有接受挑戰、犯錯或挫折的經驗,無法從挫折過程中學到承擔,因此獨立自主的時間越來越晚,這是少子化世代,家庭、學校、社會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學習生活自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家長能適時適度的放手是非常重要的功課。獨立自主就從自主決定與凡是自理開始,尤其是學校提供安全環境,也是減少直升機家長的一個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