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從內心綻放的美好
一個組織讓更多人覺得有用,便能擁有更多的能量跟競爭力。一個組織裡,多少人覺得有用、有大用?這是組織經營哲學中非常務實的哲理,每個人都能在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專長,組織必能蓬勃發展基業長青。
今年以來歐洲難民潮,德國總理梅克爾選擇擁抱難民,至今已達五十萬人,讓梅克爾總理面臨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她能有所應變,一方面內政上順暢,另方面國際上支持嗎?梅克爾總理她有很多選擇,可以把難民遣送到其他國,也可以選擇關閉邊界、築起圍牆。但是她沒有,他以勇氣面對問題,她做了跟多數人不一樣的抉擇;抉擇可能失敗,但是選擇開放的勇氣,將會是他帶給德國人的禮物。
網路上流傳一個小故事「蘋果,可以給我嗎?」一個小女孩手上拿著兩顆紅通通的蘋果,媽媽彎下腰來溫柔的說:可以給媽媽一顆蘋果嗎?我好喜歡吃蘋果。小女孩看著媽媽一會兒後,很快地在兩顆蘋果上各咬了一口,喀、喀聲響,看著被咬的蘋果,媽媽的笑容瞬間凍僵,心受傷了,這是自己的孩子嗎?就在此時,小妹妹伸出一手說:「媽咪,這歌蘋果比較甜,比較好吃,給你。」此時媽媽原本凍僵的臉,頓時舒緩下來,笑咪咪地接下小女來遞來的這顆比較好吃的蘋果。
看上面兩則故事,背景不同,場景各異,權利也不同,但是從人性的光明面看,小女孩的善良,險被扭曲;梅克爾總理的勇氣,也接受考驗,其實每個人發心不同,理解不同,接受者的感受反應自是不同。在人生跑道上,工作職場上,每個人不管多有知識,多有經驗,請別為別人驟下判定,因為耳聽、眼見都不一定是事實,除非你已夠深入了解。人與人之間,彼此的不瞭解,或處事、或環境的不同,必然形成組織的鴻溝,總是以自己的經驗「我認為」作為決策的指針,「我認為」是耐人尋味的心理狀態。
生活環境這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我認為」並非客觀的存在,而是來自於自己對世事理解的程度,有時來自於自己的解釋。外在環境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能影響自己的只有內心,內心認為美好的事,就能帶領自己邁向美好境界。
在校園裡,我非常喜歡把校園視為一個大家庭,同儕就像親人,親人講親情、講感情、講感覺,不是爭是非對錯的地方,就算親人錯了,也要能包容而後再成長精進。在教學上講過程、講究互動,雖然也講對錯、辨是非,但是如果非要爭辯出所以然,只會讓校園更緊張,情緒更噴張。在職場中當然要重視結果,所以有爭執或誤解要溝通、說明,生氣時冷靜以待,結果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