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2015.11.28


理所當然更需要同理心

  在校園裡常常感嘆孩子生活的優渥,不知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事實上是許多人花費心力的結果,像是:政府理應照顧百姓、學校應該給孩子舒適的生活學習空間,長期以來社會各界習慣了「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忘了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便捷與「理所當然」,是幕後多少無名英雄努力付出所建構而來。

  今天弦樂團家長後援會為孩子舉辦了感恩謝師以及慶功宴,弦樂團小學、中學團成員眾多,隊伍龐大,在席間,不論是愛媽、師長都一致地讚美復興孩子的勤奮用功與努力,更重要的是紀律與傳承,讓復興隊伍不論走到哪都是一支美麗與訓練有序的優秀隊伍,讓人讚嘆!這是文化,是優雅細緻的復興文化。

  看到美麗的校園,內心充滿了美好;但是翻開報紙,報導的卻是「不管是電不來還是車不來,總有人動輒威脅第一線人員「找媒體投訴」、「找你們主管來」,爆料風氣漫延各行各業,斲傷了人與人的信任與尊重。敦厚感恩的特質在孩子還小時能表現出彬彬有禮的特質,但是社會上這美好特質卻逐漸逸失,取而代之的是勇於捍衛權益,但又常理不直卻氣很壯,忘了在工作場合裡從業人員做的是服務,他們擁有高貴的心靈,有著崇高的尊嚴。

  台灣目前青少年追求小確幸,願意為美食等兩、三個小時,也可以為了購買偶像演唱會門票而徹夜排隊,但碰到天災造成的不便,卻沒了耐心與同理心;颱風過後有人不滿搶修太慢圍毆台電人員,台灣社會變得苛責多,體諒少;抱怨多了、感謝少了,愈來愈多聲音只想著「我」,卻忘了無數的他們也是「我」。讓人不禁懷念起那個早期社會,把「謝謝」、「辛苦了」放在嘴上跟心底的人們。

  物換星移,歲月的消逝,不變的是那份積極努力,好想與人分享、傳遞美好,有時播下一粒種子是需要時間等待發芽成長的,有很多事實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看似臨時起意、實則精準到位」,是很多場合中可以用心感受的,如果能把背後的故事說出來,不但能感動人,更能激發見賢思齊之效應。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名為「誠信漂流記」的文章,令人印象深刻。大意是名為「誠信」者,被一名為「聰明」的人丟棄海裡,正等待救援。第一艘船「快樂」棄他不顧,因「社會上許多人因說實話而不快樂」;第二艘「地位」置之不理,因「講誠信,地位將會不保」;第三艘「競爭」揚長而去,聲稱「我們都是不正當競爭,怎敢要誠信?」正當誠信感到絕望時,有位「時間老人」來救他了。在回程的路上,老人指著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以及「競爭」,意味深長地說:「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看到光鮮耀眼的事情總會讓人產生「worship」崇拜之感,這漂流記中明確點出「誠信」是快樂之泉,很多事情失了誠信,一切都將回歸原點,都無法持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