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2015.12.07
 

他鄉課堂的悸動

  上星期前往馬來西亞吉打州雙溪大年新民獨中,為教師專業成長上課,這課程的背景是: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中)是馬來西亞華社堅持母語教育的教育源流,不屬馬來西亞教育部編制的學校。其與私立中學不同之處在於獨中是由華社所支助、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中學。由於獨中教師難覓,所以部分的教師在獲得本科畢業後即投入獨中進行授課,缺乏教育學程。為了補足這方面的缺點,因而開辦華文獨中教師在職專業培訓,以從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育專業文憑課程」是新紀元學院與獨中聯合開辦的師資培訓課程,對象為獨中教師。當中課程涵蓋教學原理與實踐、班級經營、教育心理學、學校輔導工作、馬來西亞教育研究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行動研究。學員除了進行以上六門課的面授課程外,還需進行4次的校內視察及2次的校外視察。完成以上考核後,方能獲頒「教育專業文憑」。

  在課堂進行中,老師們都非常專注的學習,希望教學歷程能夠有理論的印證,因為「沒有理論基礎的教學是盲的  沒有教學實踐的理論是空的」,所以希望以最短的時間充實專業之能,一方面為教學資格得到認證,增加自信;另方面當然希望能更有效教學。

  教育界常說「教育是良心事業」,老師無怨無悔地教育學生,勞心勞力,真正做到了發揮自己的良知,把教書當成一生的志業。在課堂進行中,老師的分享可以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這次參加研習的教師一半以上都是新手教師,任教年資不到一年,在那青春的臉龐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教育的熱忱。好久沒有感受到這股朝氣與活力,竟然在異國他鄉,同屬華人的我深深的思考台灣教育的種種。

  一九九○年來,台灣連串教育改革,法令規章、師資培育、課程結構、教學方法、教科書編製、入學方式,有很大的變革,是台灣教育史上變化最劇烈的時代;可是民眾對政府在教育改革表現,不滿意度高達七十四%,成為民怨之一。有些問題根源,可作為反思參考。台灣的教育因種種人權因素,教育強調快樂學習,在一片獨立自主與快樂的聲浪中,學生必備的三種特質:「有扎實的教育基礎、有不斷自學的能力、有高度的競爭企圖心」未見培養到位。有些大學生是以念高中的心態念大學的,以拿高分為重要選課目標,選課時會傾向修比較容易拿高分的課;許多同學以讀碩士、博士為念書主要目的,並未重視加強職場競爭力,認為研究所畢業後就會有好的就業機會,錯失了在大學扎實學習的機會,浪費了大學四年中最珍貴的黃金時期。

  學生在校拿高分是求學的目標,減少學生競爭的動力;學生在高中時,不斷背誦、重複練習相同的教材,以爭取高分,這種學習方式忽略了創造力及自學能力的培養,一旦進入大學之後,升學壓力突然消失,卻無取而代之的學習壓力,造成了學生花太少的時間在課業上的現象,學習的廣度及深度有限,無法鍛鍊慎思明辨的能力,不夠扎實的學習所產生的效果是有限的。

  前往授課之前,新紀元學院非常用心的把告知老師的背景經驗,讓我思考課程設計的內涵,面對不斷變化,莫測多端的環境,與其傳授學生許多知識,倒不如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設計以強調扎實的深度學習、提供學生廣泛接觸新領域的機會、給學生作業,驅動他們自己學習,雖然是短期的密集課程,每天學生必須統整當天所學,將課程重點歸納分析,小組討論、報告分享,衝分運用一天完整的時間,嚴格誘導學生認真學習,作業設計則別出心裁,學生當天完成以增進學習效果。

  課程結束在回台的飛機上,看到媒體刊登三黨候選人對教育政策的見解,感受到教育的階級化,政黨對於未來教育均以階級利益優先,弱勢犧牲。看到的多是優勢者的說法,很難感受對弱勢的教育主張。事實上台灣教育的發展是,學生形成兩極化,優勢階級子弟,小學就能閱讀英文版哈利波特,他們往往也是科展、藝術、數理競賽的常勝軍;一些處於教育邊緣的偏鄉、弱勢生,缺乏教育資源、穩定的師資來源、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到了國高中都寫不全英文字母,更不知自己未來何在。

  目前很些教師缺乏熱情,變成撞鐘和尚。其實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態度,以小學而言,六○年代的老師,一人包辦學生四、五十人,除了要全科教學、當交通導護,還要照顧學生的營養午餐、進行家庭訪問、課後輔導,雖然低薪、忙碌,卻受人敬重;幾天的相處,發現馬來西亞獨中老師受到家長的敬重,和早期台灣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很相似,看到老師兢兢業業、孜孜矻矻的為學生、為學校、為華教而努力,著實令人敬佩,反思我們在優渥的環境下,更應該感恩惜福往前邁進,否則我們的優勢將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被超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