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15.12.23
 

科技產品可以取代學習嗎

  雲端、科技、創課、行動載具,這些名詞最近在校園裡廣為流行,不論走到哪裡,很多人關心行動載具融入教學的議題,科技融入教學,計算機教學、程式設計,到底甚麼時機點最合適?

  九年一貫課程中數學領域區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數學教學內容分別為「數與量」、「幾何」、「代數」、「統計與機率」、「連結」等五大主題;重視內部連結的貫串以及外部生活應用和結合其他學科教材的發展,從而認識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和邏輯,因此教材要適切呈現觀察、分析、解題策略或方向,藉由數學課程學習分類、歸納、演繹來獲得新知。

  曾經有人說Goole上能查到的資訊,課堂上不用教;也有人建議,數學計算式能交由計算機的,也不用學,因為利用計算機輔助繁複的計算,可以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專注於高層次的思考;然而數學計算,除了演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從計算中培養數學策略與邏輯。

  最近網路有人分享印度九九乘法口訣,印度小孩背19×19乘法,他們如何記住1119的數字?其中是有訣竅的,他們是這樣算的:

1.13×12=

第一步:先把13跟乘數的個位數2加起來,13+2=15

第二步: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也就是說後面加個0

第三步:再把被乘數的個位數(3)乘以乘數的個位數(2)2×3=6

(13+2)×10+6=156

就這樣,用心算就可以很快地算出11×1119×19了。

2.14×13:第一步14+3=17;第二步17×10=170;第三步4×3=12;第四步170+12=182

3 .16×17:第一步6+7=23;第二步23×10=230;第三步6×7=42;第四步230+42=272

  上述計算其實並不難,也不見得涉及高層次思考,雖然只是一般簡易運算,學生從中培養數學邏輯或解題策略,透過多元策略的學習,使頭腦更有彈性,而這樣的多元策略也將影響學生學習科學時的解題能力。國中小階段數學演算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數學的學習,驗算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除了養成實事求是與細心之外,更能培養反思的能力,讓學生在解題之後,能進行自我反饋。

  如果從中小學開始就以計算機取代運算過程,則中小學生基於對計算機的依賴與信任,可能會降低其計算與驗算的耐心,會大幅降低反思能力,因此數學教學除了計算過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可以培養運算與思考能力,這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學習過程中逐步養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