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2016.01.15
 
 
 

幼兒期是培養閱讀的黃金期

  翻轉偏鄉教育,書香到偏鄉,是常常看到的報導,多少人發揮愛心,多少經典書籍送至偏鄉,但是偏鄉閱讀成效如何?值得持續追蹤。

  神經科學家從大腦中看到了閱讀對孩子智慧啟發的重要性,語言的媒介力量超乎我們過去的認識,但是越是需要閱讀的地方越是無法推動閱讀,因為偏鄉家長本身為了生活,忙於生計無暇讀書說故事給孩子聽,偏鄉的父母下山去城裡工作,隔代教養的老人家不識字的問題,都是極為棘手的問題。

  看到這篇「翻轉偏鄉 不一樣的親子共讀」文章,心裡悸動不已,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可以借鏡一番。國外的研究者發現幼兒必須接種疫苗,所以醫生護士一定會接觸到孩子,醫生的話最有權威,所以就要求醫生跟阿嬤說:「疫苗使你孫子不生病,這袋書使你孫子變聰明,你要拿回去給你孫子看,這書是布做的,不會破,讓他玩沒有關係。書中只有圖片沒有文字,所以不要怕自己不認得字,你就看圖編故事給你孫子聽,隨你怎麼編都可以,但是要跟他說話。下一次來打疫苗時,我會換更適合你孫子年齡的書給你」。(2016.01.15洪蘭)

  在台灣很多時候社會把偏鄉的教育責任全推到學校老師身上,習慣把閱讀的責任推給老師,孩子到學校上學,老師就是要教孩子閱讀,殊不知孩子閱讀的習慣,幼兒期即開始形成,等到上小學已耽誤孩子大腦認知的發展,此時才開始已經有點慢了。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芬蘭、西班牙、美國等研究團隊的成員去到非洲和亞馬遜河流域的部落,借用衛生所小兒科醫生和護士的力量來推動閱讀,發現這樣做非常有效,因為老人家在講故事時,免不了把自己的經驗編進去,部落孩子最需要的是生活的經驗,先人的智慧在沒有文字的部落尤其珍貴,當孩子有了心理詞彙後,文字的閱讀就容易上手了。

  推動閱讀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幼兒打預防針時同時推展閱讀,多麼棒的點子,透過衛生所,定期發適合各個年齡層看的書,給家長帶回去講故事給孩子聽,幼稚園老師也每天講故事給孩子聽,看到孩子聚精會神的在聽時,幾乎可以感覺到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好像鑰匙一樣打開孩子心中的門,讓他的想像力翱翔。

  因此,母親如果每天為孩子講故事,孩子喜歡聽故事,就會喜歡閱讀,偏遠地區應該加強幼兒教育,提升幼稚園師資待遇,也提升幼稚園教師水準,讓偏鄉的孩子從幼兒開始即可以接受閱讀啟蒙教育,經過長期耕耘後,翻轉偏鄉教育才能真正見到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