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5
教育決策應為全民大計
有人認為考試使得教育變得很僵硬,學生因為準備考試而失去了創造力,所以最好的入學方式是免試入學。全面免試真的可行嗎?
十二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有趣的是,所謂免試,其實是要考試的,而且考得比過去還要難。這悖離十二年國教的原意,如果恢復以基測試題難易度的考試,真正學會基本學科,也具備基本能力,如此可降低孩子上補習班,鑽研深奧題目,達到真正具備帶著走的基本能力。
全面免試的執行辦法是就近入學。對於家住在第一志願學校附近的家長而言,這是天大的好消息。可是台灣教育資源嚴重分布不均,有些地區只有高中,有些地區只有高職,有些地區根本沒有高中、職校;還有台灣人口分布已集中於都會地區,都會區的孩子因為就近入學,可以進到他們要想進的學校;但是鄉下地區的孩子,有些資質好又用功的孩子,如果經過考試,是可以進入他們想進的學校,一旦免試入學,則進不了們想進的學校。
就近入學有其崇高與理想性,前提是每個地區的學校資源、教學成效一樣好,進入哪所學校都能夠得到相同的學習機會,尤其是城鄉差距應先彌平,因為鄉下孩子或因家境,使他們一定要就近入學,住家附近的社區高中也都有很好的資源,這些孩子就進入學,得到的資源是一樣的。
學測在冰凍的時刻進行,這是台灣最嚴寒的冬天,但是看到學測作文「我看歪腰郵筒」,真是讓人莞爾,彎腰郵筒在上次颱風強風勁雨中歪了身子,當時萌翻了社會,有多少人前往拍照留念,也引起了遷移與否的討論,此次學測入題更是增添一筆。「彎腰郵筒」如何吟詠?如何把自己融入其中,相信有很多的巧思趣談,考試領導教學,近年來教學趨勢環繞在「自我」氛圍中,自我生活經驗與感悟,是考試中最樂見的作品。
教育教導孩子要愛自己,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原本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方向;但是如果沒有形塑孩子人生格局,農工之子恆為農,沒有翻轉與流動的企圖心,階級世襲,或許是在上位者的領導策略,讓生民百姓生命氣度侷限,如何翻轉人生?或許這正是階級複製的原動力,每個人都在框架內追求小確幸,何來鴻鵠之志?還有誰追求國家社會之永恆?君不見每次選舉,一批人換另一批人,其結果只是讓在位者品嘗權力的果實,百姓的生計反成為王老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是該喚醒的時刻,但是換來的仍是那批優渥的下一代,如此怎能提出真正符合全島民需要的國計民生?
教育應有鴻鵠之計,教導孩子立下鴻鵠之志,從小願為改變自己、改造社會立下宏願,然後努力以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