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是新學年的開始,很多學校都在迎接新校長,以台中市為例,這是改制後第一次於學年開始的校長布達典禮,人數多達64人,其中15人連任,49校由新人走馬上任;另外有23位校長退休,其中只有1位是65歲屆齡退休,55歲以下的有10位。
在布達典禮中市長胡志強先生語重心長的說「多數校長退太早了」,這是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校長爲什麼急流勇退?是校長本身不適任?是遴選制度推波助瀾?是大環境迫使校長裹足不前?是校長沒有成就感?
假設一,是校長不適任。在校長甄試、儲訓與遴選這套制度,一定有一個環節出現狀況,必須追本朔源,從教師-主任-校長這系列的培訓制度中,就必須培養行政EQ與耐挫力,遇到挫折時如何因應並及時調整,以降低壓力,其實,每個人性向興趣各自不同,優秀教師不一定勝任行政工作;優秀幕僚也不一定勝任首長,亦即優秀主任不一定是優秀校長,適才適所是非常重要的。
假設二,是遴選制度推波助瀾。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十餘年來,從優點方面看,這是校園民主的一環,教師可以適度參與校務;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教師其實大多數是沉默大眾,誰來當校長,他都一樣用心教學;只有少數教師熱中校務參與〈校長遴選〉,但是少數人可能讓遴選制度變質,很多想做事的校長,想到要四處請託,找民代、比背景,美其名為溝通協調,讓很多校長裹足不前,反正我是要辦教育,到單純的校園,可以爲教育而教育,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干擾,因此資深校長往小型學校走成為趨勢,新科校長到大型學校,雖然說新人有新氣象,但是教育界就沒有倫理,甚至是沒有章法。不容否認的,經驗在辦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經驗的校長遊刃有餘,治大國如烹小鮮,雖然兩岸猿聲啼不住,但是轉眼間,可讓輕舟走過萬重山,很多紛爭可以化解於無形。
假設三,是大環境迫使校長裹足不前?社會多元,人人對教育都可以表達意見,學校也是公開的社會,校長辦學必須接受公開檢驗,但是,校長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如果另方面又有很多人要給予過度的關切,校長在依法行政與人際關係兩難中,行政單位如果沒有力挺校長因依法行政所受到的責難,形成多作多錯,不做不錯的思維,學校裹足不前,學校就會因而停滯不前。
假設四,校長本身沒有成就感,學校要不斷推陳出新,一定要全校教師一起動起來,當然校長必須隨時激勵老師的熱情,走動管理,了解教師,如此學校才有朝氣與活力。但是,校長也是人,如果校長在辦學過程中有所失誤,則接受懲處是理所當然,假如校長默默耕耘,優秀的表現,學校不斷進步,教育行政單位也應該主動給予適度的表揚,而非在各種場合中光芒四射的校長才是優秀校長,因為口才和執行有時是兩回事,這是直得行政單位在考評校長時特別謹慎的,讓真正用心於校務的校長能得到肯定。
鼓勵優秀校長持續耕耘教育園地,是教育行政重要課題,人才的培育不容易,適度更新會帶來活力,但是過度頻繁則穩定性不足,這都是當前教育行政該努力的。而校長本身也要能學習耐挫力與反挫力,遇到挫折沉澱反思再持續向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