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環境變遷 自己決定未來

  Nokia從最大企業高峰墜落,但是芬蘭政府和民眾都是冷處理。這概念和臺灣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其間差異值得深思:
一、企業本來就有起落,這是很自然的情況,他們必須自己重生〈reborn〉。
二、它對芬蘭重要,但不是唯一。
三、芬蘭政府做的事是,選擇來自各領域、具有創新性,並可能產生關鍵性影響的企業,然後資助他們。
四、核心概念:種子撒多了,總有大樹長出。

  政府的責任不是選定一棵大樹費心栽培,保護它不受風吹雨打,而是不斷撒下創新的種子,讓他在環境中自然成長,並由市場決定,誰可以繼續存活。芬蘭國家發展基金主席柯索寧〈Mikko  Kosonen〉說明芬蘭現階段調整鼓勵創新方向,不再鎖定高科技,而是更重視公共利益與國家競爭力。

  環境改變了,行政決策思考與能力考驗著決策者,政府大力挹注大型企業,資助政府認定有前途的產業,政府砸下大量資金後,是替國家未來種下希望?還是為幾棵根已腐蝕的大樹,延續生命?台塑六輕廠接連公安事件,政府是否仍然挹注經費?大學五年五百億經費挹注於頂尖大學,其他大學嗷嗷待哺,這些策略都是值得重新省思,尤其是「補助策略」。

  同樣的,很多學校設置許多特色班、才藝班、菁英班,這些班級大都使用學校大部分資源,而只有少數學生受惠,是否也應重新思考資源的分配與運用?教育是尋求公平正義原則,不應拿納稅人的錢去培植少數人,讓國民教育在公平的起始點,孩子們可以全面發展。

I won't stop until target is reach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