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2015.09.03


 

如何突破自己的極限

  人們聽到一個很棒的點子、有趣的點子,充滿熱情,好奇的想一窺究竟;但是也有人恰恰相反,他說:不要告訴我這個壞主意,關閉了好奇不願意得到更多資訊,這中間的差別就是開放與閉鎖。

  有趣和接受有時是兩回事,有一些點子立意良好,充滿了哲理,因而熱情十足積極投入,但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像是電影「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羅素克洛1920年演出失意的拳擊手,後來東山再起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這是部好電影,卻不賣座;另外一部「請問總統先生」,拍攝弗羅斯特與尼克森總統四次訪談內容,榮獲五項奧斯卡和五項金球獎提名,也一樣是部好電影,但一樣不賣座。

  一個電影製作人致力於製作好電影,一次又一次釐清故事內容,努力製作有品質又受歡迎的電影,但是重點在於「努力製作自己喜歡的電影、渴望拍出讓人感覺有品味的電影」,但是常常呈現的是強烈的個人品味,而形成叫好卻不賣座,或曲高和寡。品味代表著個人的教育、經驗、想法,一個人的好品味,可以從三個特質來檢視:

首先,必須有能力判斷某種東西的品質,無論是音樂、藝術或電影。

其次,對於事件是否有價值的感覺,這純屬於個人的感覺,端視個人切入的角度。第三,判斷結果存在著普遍性,自己的品味能廣受一般大眾的理解和欣賞(也就是廣受經驗不如自己的人理解和欣賞)。自己的品味是經由多年的教育和經驗累積而來,有自己的獨特性,更有一定程度的群眾吸引力。

  品味從何而來?品味來自於好奇心和經驗。如果你只聽過一首歌,不可能發展出完整的音樂品味;如果你只看過一幅畫,那你對藝術品味還沒建立。你可能說你喜歡那首歌,或不喜歡那幅畫,這是想法不是品味。要能辨識出藝術作品的風格,需要絕佳的判斷力,需要有好品味,需要大量接觸某樣東西,像是音樂、藝術,還要能提出問題,例如:為什麼蒙娜麗莎的作者達文西被公認為偉大的藝術家?他創作時思考甚麼?其他人對他的藝術有甚麼看法?還有哪些作品是和蒙娜麗莎的微笑同時創作出來的?他的作品影響那些藝術家?還影響那些文化層面?

  關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會事半功倍,如果不喜歡流行音樂,則培養流行音樂的品味則毫無意義,歌劇也一樣。品味的重點不是把有趣的事變成苦差事,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都喜歡音樂、藝術,家裡提供許多古典音樂、現代藝術或精緻美食等相關資訊,孩子特別容易在環境中學習到好品味,這是培養品味的最佳途徑。

  養成不斷提出問題的習慣,提醒自己問問題帶來的價值,以及問問題是權力,發揮好奇心,踏上好奇心的旅程,就有一股動力引領向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