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城鄉孩子的資質沒有差異
一年一度的多語文競賽已展開序幕,各路選手參與盛會,以台北市為例,首善之區人文薈萃,各種素養豐沛,能從分區賽中脫穎而出者皆是箇中翹楚。今日捷報傳來,孩子有很好的表現,這一方面是師長的指導、家長的關懷、當然孩子的資質與努力更是奪標的因子。
在都會區,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從小閱讀習慣的培養,奠定學習基礎,重要的是培養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習慣與態度,加上環境氛圍、榮譽心、責任感,成就孩子不斷往前進的動力,也成就孩子優異的學習成果和表現。
最近聯合報系列報導偏鄉教育,到底偏鄉的孩子應如何學習,教育應給予何種養分?偏鄉小校如何自立自強?有很多人把偏鄉小校開拓成外地孩子一日遊的據點,或休憩、或文化?這些點子對於小校的存廢有多少幫助,這是另一層面的議題;但是偏鄉的孩子到底應接受何等教育?我想教育本質是甚麼?孩子將來有職業某生的能力嗎?這些應該都是學校應該思考的議題。
每次看到都會區孩子有優異的表現,讓我不禁思考:城鄉孩子的資質有差異嗎?是文化的隔閡、還是生活的壓力?或是家長的無心與無力?讓孩子不知生活與學習的重要與重心,因此不思學習,視學習為苦差事,逃避學習,久而久之讓外界認為偏鄉孩子的學習應該和都會區不同?事實上,教育如何促進孩子向上流動,是教育嚴肅的議題。
走筆至此,回想台灣教育界傑出人士,像前教育部長林清江先生等,很多都來自於雲林縣,不可諱言,雲林縣是屬於台西地區,早期文化水平不能和今日相提並論,但是卻有那麼多傑出與優秀的教育行政人員,我想,應歸功於早期國民教育,早期的教師那一份愛心與慧眼,他能鼓勵孩子向上向善,在孩子困難與挫折時陪同在孩子身邊,成為孩子的依靠,是孩子的貴人,因此孩子在生活上雖然拮据,困難挫折時都有貴人相助,關關難過也關關過,他們有明確的目標,雖然生活困苦,可是內心充滿熱望,相信終有成功的一日,如此充滿熱望的生活學習,一步一腳印終於改造了自己。
現今社會進步,但是人際疏離,教育人員的思維和以往不同,有多少老師能把孩子視同子女般的帶領,當孩子困難時,能為他們指引明燈開拓一條道路?或許現今社會疏離,功利主義瀰漫,教師動輒得咎,讓老師明哲保身,好老師能在課堂上盡心盡力就屬難能可貴了,哪有餘蔭做多一點的傳道授業與解惑?師道之不存久矣,如何重塑師道應是當務之急。
現今老師視同勞工,其專業形象只有在課堂上,其實真正影響學生的通常都是在課後那一份關懷與指導,企盼行政單位、家長能夠從尊師敬師的角度出發,師嚴也道尊,讓教師在社會得到尊崇、生活無虞,在安定的環境裡,盡全力來培育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讓老師多一份安全感,心無旁鶩,感受到教師的社會責任,身為教育人員,我們都加油吧!不論你身處山之巔水之涯,教師是神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