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抉擇是個人內在的決定,不是公開宣揚之事。很多時候,對一件事情的認知與做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如果深入探究將可發現,核心價值將左右一個人的行事風格,尤其在大我與小我之間拉鋸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時代儼然已不存在,人們爭相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置組織共同利益於不顧,如此組織衰敗乃必然之事;可是,在現階段社會似乎不鼓勵以大我為出發點,每個人思考的是我執,如何讓人們能優先思考公眾利益,而後才思考自我的價值,其實這中間也存在著弔詭的是「雞生蛋,蛋生雞」的議題,因為組織的健全,人人工作愉快,每個人都得到自己想擁有的生活;或是人們努力付出,使得組織業務蒸蒸日上,每個人也都得到極大的利潤。
任何地方,任何行業,都有人十分稱職,有人尸位素餐,有人直來直往,有人矯揉造作,有人令人印象深刻,有人令人喪氣,人生的重點再在過程,不在目的地,沿途的每一站,成就了妳是甚麼樣的人。一樣的道理,過度追求目標,反而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路上風光明媚,值得駐足、欣賞與分享,即應把握,一站一站往前走,累積一定里程數,猛然回頭,當可發現海浪拍岸,撞擊出的道道刻痕,渾然天成,心靈的充實,豈是筆墨所能描摹,那份自在與悠然,將裝滿旅程所背負的行囊。
優秀到底是天生的或後天所培養的?遺傳與環境說一直都是教育界討論的議題,我們知道麻省理工學院處處都是科學家,不論走到哪裡,都會碰到天才人物:諾貝爾獎得主、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心智能力超乎想像的師生;不過促使校內氣氛不同的,不只是每個人有多聰明,在那裡,紀律和勤奮帶有強迫性質,每個人都很努力,每個人都追求卓越的表現,看來先天的潛能仍然是需要後天的開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