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2014.01.06
 
 

不一樣思維 不一樣發展

 

  有些事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是要釐清何謂理所當然實在很難,就像現今青少年戴手錶的人很少,因為人手一支手機,隨時可獲知時間。戴手錶在以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很多中年人會戴手錶,因為在這些人成長過程中還沒有數位化,要看時間一定要戴手錶才可以;現在的孩子活在數位化的時代,對青少年來說到處都可以看到時間,何必還戴手錶?所以人們需不需要戴手錶,是長期以來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對教育來說也是一樣,很多線性思維,從起點開始沿著既定的道路,好像只要一切按部就班,就能穩穩當當往前邁進,其實生命並非直線前進,而是富有變化。

  在教育領域裡,我們得認清幾件事,首先,才能有千百種,資質因人而異,我們常常看到某人成為科學家、某人成為音樂家、某人成為文學家,因此很多人一窩風學習樂器、做實驗,但不用說,只有少數人能成為一方之翹楚,並非人人所能及。小提琴不是興趣所在,就是拉不好,練習再久,再努力也沒用,就是沒辦法練好,沒有辦法成為卓越的小提琴手。這不只是技巧層面,重要的是缺乏熱忱與天賦,有興趣與天賦,加上熱忱,學習才會有衝勁,如果我們不但熱愛工作,工作起來又得心應手,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時間感。例如有人喜歡寫作,寫起小說來,常幾個小時不起身,一小時感覺起來就像五分鐘一樣快速。

  所以學習必須先激發學習興趣,跳脫線性思維,從強調從眾和標準化的教育,轉型成為以生長發展的基礎為原則,了解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並不是機械化的過程,而是自然多元,沒辦法預知發展的結果,只能像農夫或園丁一樣,打造良好的條件,幫助幼苗成長茁壯,所以無論是教育改革或轉型,並非把一套制度挪為己用,而是能深入發掘學生的天賦,給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孩子發展。

  社會是多元發展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線性思維,有一句廣告詞說:「大學教育從幼稚園開始」。這實在不可思議,幼稚園從幼稚園開始才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不等於半個六歲的孩子」,三歲就是三歲,現在有很多標榜多元、特別的幼稚園,要進入幼稚園非常競爭,三歲小孩就要面試、口試,聽起來很離譜吧?但是就有這麼離譜。

  另一個問題就是從眾,我們的教育制度,建立在速食文化上,就像外燴的品質是一種是速食,東西都標準化,教育就是依循速食的模式,正不斷地消耗我們的精神和活力,就像吃速食會弄壞身體一樣;我們要的是另一種像米其林等級的餐廳,東西都不是標準化,而是依個人需求客製化,要視每個人的情況,量身打造教育,給學生個人化的學習經驗,如果做到這點,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