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更應重視個別優秀面的發展,教育的方法,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特質,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菁英來教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甚麼?真正的優秀是甚麼?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如何開拓學生的視野?這些都是教育本質的議題,教育的本質應該比贏得第一更重要,更有意義,以人為本的教育思維,是最值得教育司所的課題。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也為了鼓舞師生,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湯堯教授前來為國高中作專題講演,講題為「2020年,孩子的競爭力」,湯教授旁徵博引,幽默風趣,贏得師生熱烈掌聲,也讓生生分享不同型態的知識響宴。
聆聽整場演講,湯教授提到:
我們現在在幫學生們準備應付未來的工作
但那些工作,或許現在還不存在
我們教導學生們將來要運用科技解決問題
但那些科技,可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甚至,我們不曉得將來什麼是問題
知識有其效期,資訊科技一日千里,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資訊時代,職場的轉變隨著科技資訊需要不同的人才,現在已無法把所有知識都塞在腦袋裡,而後告訴自己說,我已準備好了,而是要隨時準備調整應變。
今天的高一同學,剛滿十五歲,十年後將踏入社會,如何在這關鍵十年中,把人力轉變成為人才,是教育很嚴肅的議題。15-24歲是聯合國定義的青少年,幫助青少年融入社會經濟與文化,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孩子們為10年後面臨的挑戰而準備,英國鼓勵青少年從15歲開始,學習思考人生。芬蘭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參與公民活動。法國與加拿大由國家提供企業補助,釋放part time工作給予青少年。香港政府投資12億培養青少年抗壓力。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野心,思考人生,也就是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硬實力(tough power),即數學邏輯思考能力、語文溝通能力、資訊運用能力、人文涵養知識力等;另方面要涵養孩子的軟實力(soft power),即態度、主動積極、創新改變、 合作、抗壓等足以感動自己與別人的能力;加上流動力(mobility power),即國際觀、情報網、跨文化適應環境、自我要求特色與敢於表達等。
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有一個計算能力的公式:能力C=(知識K+技能S)態度A,即能力等於知識加技能的和乘以態度的平方,因此教育要幫助孩子儘早瞭解到自己興趣需求與社會變化需求,力求趨近。讓孩子為自己設定學習的短、中程目標,且能義無反顧全力以赴。讓孩子知道保持修正空間,努力是必然與成功是偶然的哲學,隨時培養敏銳度(smelling),自己將自己的一扇窗慢慢打開,看到多元世界,來到馬來西亞,我們發現,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同時天亮;孩子也會察覺,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四季,在不同的氛圍中,孩子要走穩每步路,踏穩每一台階,培養硬實力,涵養軟實力,從背後動人的精神中,追求人本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